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军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6):596-597,599
目的: 探讨喉返神经及其分支解剖在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95例甲状腺切除术中观测的105侧喉返神经的有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7侧(92.38%)喉返神经入喉前分成前、后2支,1支入喉者6侧(5.71%),3支入喉者2侧(1.91%);分叉距入喉点0.4~2.5 cm;1例术后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结论: 喉返神经存在着分支等解剖特点,术中正确辨认并安全地解剖喉返神经是避免喉返神经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避免和减少颈部手术对喉返神经损伤,本文利用尸体解剖探讨喉返神经走向与分布以及与周围组织的相关性.方法 将20具用甲醛固定的成年尸体标本喉返神经(40侧)及其分支解剖;肉眼观察其与甲状腺、 甲状腺下动脉和Berry's韧带相关性;测量喉返神经入喉点与甲状软骨下角的距离,以及甲状软骨下角至锁骨中点与胸骨柄上端的距离.结果 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交叉比例为96%,交叉点在甲状腺下极平面之上占88%,喉返神经位于甲状腺下动脉及其分支的前方与后方分别为22%与50%,经过Berry's韧带后方占95%,喉返神经入喉点至甲状软骨下角的距离(8.2±2.5)mm.结论 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和甲状腺韧带关系复杂,甲状软骨下角可作为喉返神经定位标志.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52具中国成年人尸体上对103例喉返神经和50例喉上神经外支进行了观察和测量。重点观察了喉返神经与甲状软骨下角、甲状腺下动脉、甲状腺下极、甲状腺侧韧带及气管食管沟的关系,以及喉上神经外支与甲状腺上极和甲状腺上动脉的位置关系。1、甲状软骨下角平均长0.49厘米(0.30—0.84厘米),喉返神经入喉处距下角尖0.62厘米(0.16一1.13厘米),并且总是经过环甲关节后方入喉。2.甲状腺下动脉缺如者9例(8.7%)。左侧喉返神经多位于动脉后方,右侧多位于动脉前方,有75例(81.5%)神经与动脉交叉位于下极之上1.36±0.78厘米,有15例恰位于下极平面,有2例位于下极之下(0.4厘米和0.13厘米)。3、发现6例甲状腺上动脉行经甲状腺表面,供应胸腺组织,过去来见有报导,可能系胸腺动脉的另一来源。4、每一例均具有甲状腺侧韧带。喉返神经大多数位于该韧带后方,少数穿过韧带后份。5、左侧喉返神经(52例)均沿气管食管沟直行向上,右侧喉返神经有2/3在沟内直行,有1/3在气管外侧斜行向上,在颈根部神经位于沟外0.2—1.0厘米。6、手术中识别喉返神经的标志,按其可靠程度分别为:甲状软骨下角(或环甲关节)、甲状腺侧韧带最佳;其次是甲状腺下极、气管食管沟和甲状腺下动脉。 7、50例喉上神经外支,有15例紧贴甲状腺上极,穿出血管神经鞘。50例平均距上极0.30—0.54厘米,多在动脉内侧穿出血管神经鞘(46例,占92.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术中喉返神经(RLN)的解剖特点及探查方法,以减少神经损伤。方法回顾性分析327例甲状腺手术的临床资料。常规显露RLN242例(293条),不显露RLN85例,并对RLN解剖特点、损伤情况和预防进行分析。结果显露RLN者暂时性损伤率为1.65%(4/242),无永久性损伤;未显露者暂时性损伤率为8.23%(7/85),永久性损损伤率为2.35%(2/85),两组暂时性损伤率之间和永久性损伤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7.23%(197/293)的RLN在入喉前分为前后两支,61.09%(179/293)的RLN位于甲状腺下动脉的深面,31.39%(92/293)位于动脉的浅面,4.09%(12/293)穿行于动脉的分叉处,4.13%(10/293)与动脉无关,“非返性喉下神经”的发生率为0.68%(2/293)。结论RLN的行程过程中解剖关系较为复杂,甲状腺手术中有计划地显露RLN可以预防其损伤。  相似文献   

5.
喉返神经在颈部解剖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甲状腺手术中保护喉返神经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解剖 4 5具 (90侧例 )成人颈部尸体标本 ,观测喉返神经及其分支与甲状腺下动脉和甲状腺下极的位置关系。结果 喉返神经在颈根部的横径平均为 1 9mm± 0 4mm。喉返神经在颈部发出 2~ 5支喉外支和 1~ 4支喉支。喉返神经和甲状腺下动脉之间的位置关系 ,左右侧有明显差异。 87 5 %的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的交叉点在甲状腺下极平面之上。结论 甲状腺手术中 ,解剖暴露出喉返神经及其分支是避免喉返神经损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采用常规术野解剖喉返神经(RLN)术式连续观察43例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结果:显露RLN47条。除1例术后2d声音嘶哑,2周内恢复外,无永久性RLN损伤发生。认为RLN解剖是防止甲状腺切除术中RLN损伤的重要方法之一,但解剖神经的目的是观察其走向和连续性,不应强求全程显露。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甲状腺手术中容易出血、常引起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Berry韧带区进行解剖研究,探索并总结体系化的腔镜甲状腺手术流程。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50例患者临床资料,录像分析Berry韧带区血管结构及其与神经的关系,以发现影响甲状腺腔镜手术的突破性结构。结果 Berry韧带是一个致密的白色致密结缔组织带,从圆形软骨的外中下边缘一直延伸到甲状腺的峡部水平,占据一些气管软骨环,横向连接气管与甲状腺。从前方及两侧将甲状腺向前牵拉,测量喉返神经与腹韧带甲状腺边缘的距离为(4.3±2.1) mm和(3.2±1.1) mm。在由下向上的腔镜甲状腺手术中,存在2个动脉和喉返神经交叉层面解剖标志,分别为甲状腺下动脉(ITA)层面及上旁腺动脉(PGA)层面,ITA层面U型牵拉的出现率左侧为74.96%,右侧为83.14%; PGA层面U型牵拉的出现率左侧为51.8%,右侧为73.6%。结论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ITA和PGA两条动脉和喉返神经的交叉面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重要标志结构。手术中对ITA和PGA两个动脉层的松解是保护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血液供应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8.
材料均为经福尔马林吲定的成人完整的喉标本共40例。解剖喉上神经与喉返神经,直至其末梢支入肌肉或粘膜组织中。对所解剖出来的分支均绘图记录。一、喉上神经在喉内的分支分布喉上神经内侧支穿甲状舌骨膜入喉,一般分为2~3文,以分3支者为多。本文40例中,左侧分为3支者28例(70%),分为2支者12例(30%);右侧分为3支者25例(62.5%),分为2支者15例(37.5%)。Ziegelman 在14例报告中分为3主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93例甲状腺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手术次数、术中喉返神经暴露情况、手术切除部位等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RLN暂时性损伤和永久性损伤情况。结果:患者初次手术109例,共发生RLN损伤8例,RLN损伤再次手术21例,RLN损伤8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共手术切除情况包括:甲状腺部分切除92例,RLN损伤3例(3.26%),甲状腺全切除48例,RLN损伤9例(18.75%),侧叶次全切除22例,RLN损伤0例,侧叶全切除31例,RLN损伤4例(12.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喉返神经显露95例,RLN损伤3例(3.16%),喉返神经未显露98例,RLN损伤13例(13.2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共发生51例RLN变异,RLN损伤11例(21.57%),RLN未变异142例,RLN损伤5例(3.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多次手术、手术切除部位、RLN变异是喉返神经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甲状腺手术次数、手术切除部位、RLN变异、喉返神经是否显露等均是影响喉返神经损伤的危险因素,尽量选择显露喉返神经的方法进行手术,术前精心准备,熟练掌握甲状腺解剖结构,有效识别喉返神经,提高操作技能,有利于降低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喉返神经及其分支的应用解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颈部手术中喉返神经的定位和保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30具(60侧)成人颈部尸体标本,对喉返神经及其分支进行定位观测,并使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1)喉返神经横径为(1.92±0.35)mm。(2)喉返神经行于气管食管沟内,但也有少部分离开一定距离斜行人沟内,尤以右侧常见。(3)87.0%喉返神经分支形态呈树枝状;13.0%喉返神经分支与分支或分支与交感神经间吻合成袢状。(4)喉返神经在喉外一般有2-5条分支,以3、4支型多见,占71.7%。(5)93.3%喉返神经的喉支在距甲状软骨下角尖端(16.5±7.2)mm处分为前、后支,喉外支多在其下10.5~70.2mm范围内发出。前、后支可在甲状软骨下角尖端的前下、后下和直接下方入喉。(6)61.7%喉返神经分支发出部位在甲状腺下极平面以上,距甲状腺下极(10.2±7.1)mm;4.0%分支发出部位与甲状腺下极相平齐;31.7%在其平面以下,与之距离为(8.5±5.6)mm。(7)喉返神经位于甲状腺下动脉主干之后者为多见,占46.7%;但左右有明显差异,左侧神经位于动脉之后的多见,而右侧神经位于动脉之前的多见。结论在颈部手术中应注意喉返神经的各种变异,通过显露和辨认喉返神经防止其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非返性喉返神经(NRLN)的解剖,探讨NRLN的保护。方法报道3例NRLN,并对国内17例NRLN进行分析。结果3例中右侧2例自迷走神经干发出后横行至喉部;右侧1例绕甲状腺下动脉上行入喉;3例NRLN均术中精确解剖,术后无声音嘶哑。国内文献复习17例NRLN,右侧12例自迷走神经干发出后横行至喉部;右侧1例呈分支状,其中一支绕甲状腺下动脉;右侧1例绕甲状腺下动脉上行入喉;左侧1例单支横行入喉;左侧2例与返支交通入喉(以返支为主)。手术致喉返神经麻痹5例。术中离断4例,1例吻合后声带运动完全恢复,1例首次术后声音嘶哑,再次探查吻合声带运动有所改善,另2例声带运动无恢复。首次手术缝扎1例,术后声带运动好转。1例为术前即有声音嘶哑,诊断甲状腺腺瘤,术后6个月声带运动恢复正常。结论NRLN临床罕见,甲状腺、甲状旁腺手术中提高警惕,熟悉NRLN的解剖,仔细解剖,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状腺切除术中解剖显露喉返神经(RLN)对预防其损伤并发症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甲状腺手术的临床资料;分析术中有计划显露RLN导致损伤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中有计划显露RLN未出现永久性损伤,暂时性损伤发生率为2%。结论术中对RLN进行有计划解剖显露,可预防或避免医源性RLN损伤。  相似文献   

13.
喉返神经常规暴露在甲状腺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甲状腺切除术中解剖显露喉返神经(RLN)对预防其损伤并发症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甲状腺手术的临床资料;分析术中有计划显露RLN导致损伤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中有计划显露RLN未出现永久性损伤,暂时性损伤发生率为2 %。结论:术中对RLN进行有计划解剖显露,可预防或避免医源性RLN损伤  相似文献   

14.
凌韶军 《当代医学》2011,17(20):98-99
目的探讨显露与未显露喉返神经(RLN)的甲状腺手术术式,并比较RLN损伤情况。方法随机选取甲状腺手术病例638例,观察组采用显露RLN术式,共显露RLN455条;对照组采用未显露RLN术式,共实施366侧,比较术后RLN损伤及术后6个月RLN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RLN损伤发生率分别为0.88%、2.7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16,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有4例、3例RLN损伤恢复。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x2=6.66,P〈0.01)。结论在甲状腺手术术中,合理显露并注意保护RLN,可有效避免RLN损伤,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颈段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RLN)“最下径路寻找、顺行解剖、隔热保护”的新方法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为降低手术中RLN损伤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1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手术的右侧甲状腺癌患者53例,行右侧甲状腺切除加右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其中:传统方法24例,新方法29例。统计分析2组术中喉返神经电生理信号的变化以及术后患者发音情况、术后并发低钙血症的情况、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等。 结果 传统组术中电生理信号振幅下降>50%的有6例,新方法组有1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手脚麻木等低钙血症表现,传统组有3例、新方法组4例,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有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患者14例(58.3%),新方法组有18例(62.1%),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央区颈部淋巴结清扫数量分别为(3.1±1.8)枚和(5.0±2.4)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喉返神经“最下径路、隔热保护”技术降低了甲状腺手术中损伤RLN的风险,有助于在甲状腺癌手术中保护RLN,提高了甲状腺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甲状腺切除术中解剖和未解剖喉返神经(RLN)预防其损伤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甲状腺切除术中RLN解剖(472例,639侧次)与未解剖(232例,296侧次)临床资料,比较两者间并发RLN损伤几率.结果 解剖组:RLN暂时损伤为1.49%(7/472),无永久性损伤,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为1.69%(8/472).未解剖组:暂时损伤为6.03%(14/232),永久性损伤2.16%(5/232).术中RLN解剖与未解剖比较,手术时间和RLN永久性损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甲状腺切除术中RLN解剖与未解剖相比前者虽然增加手术时间,但对预防或避免医源性RLN损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RLN)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由同一医生施行甲状腺切除手术的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7例患者在手术中显露RLN为观察组,共显露RLN 93条;55例在手术中不显露RLN为对照组,共行74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RLN损伤及术后6个月后声带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暂时性和永久性RLN损伤发病率分别为2.99%、0%和3.64%、10.91%,两组暂时性RLN损伤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永久性RLN损伤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切除手术中显露RLN可最大程度地降低发生永久性RLN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损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所致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RLN)损伤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对319例甲状腺病变的手术方法及RLN在术中是否被分离保护与RLN损伤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319例手术均获彻底切除。术后3例出现RLN暂时性损伤,无术后大出血及甲状腺危象发生。结论:RLN的解剖关系较为复杂,熟悉RLN的解剖和变异,在甲状腺手术中根据情况有选择地显露RLN是减少其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甲状腺切除术的主要并发症—喉返神经 (RLN)损伤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 2 2 8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主要分析RLN损伤与组织病理、术式、RLN在术中是否被分离保护的关系。结果 RLN损伤率为 5 .3 % ,其中永久性损伤率为0 .88% ,与组织病理程度明显有关 (P <0 .0 1 ) ,亦与术式有关 (P <0 .0 5) ,还与RLN在术中是否被分离保护有关 (P <0 .0 5)。结论 术中明确找到RLN并加以保护 ,将会降低RLN损伤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寻找甲状腺手术中识别喉返神经的有效解剖标志.方法:将355例行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为分3组,术中以甲状软骨下角为解剖标志显露喉返神经(甲状软骨下角组)119例,共解剖喉返神经158条;以甲状腺下动脉为解剖标志显露喉返神经(甲状腺下动脉组)118例,共解剖喉返神经155条;以气管食管沟为解剖标志显露喉返神经(气管食管沟组)118例,共解剖喉返神经167条.结果:甲状软骨组喉返神经损伤12条,损伤率为7.59%;动脉组喉返神经损伤8条,损伤率为5.16%;气管食管沟组喉返神经损伤2例,损伤率为1.20%.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气管食管沟为解剖标志识别喉返神经可以有效地降低喉返神经的损伤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