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秀山乡司马村属丘陵亚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经过30多年的防治,累计消灭钉螺784 601m~2,治病784人,1985年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近年来由于该村出现晚期血吸虫病例,我们于1999年4月对该村的螺情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方法采用环境抽样法调查历史有螺环境以及毗邻地带。发现钉螺后,按不同环境类型采用系统抽样调查,框距5米,用压碎法鉴定钉螺死  相似文献   

2.
我县是全国血吸虫病流行的最北界(N33°15′),属于苏北里下河水网地区。全县有血吸虫病流行乡、镇13个,流行村70个,历史累计有螺面积439.1万m~2,病人23849人,其中晚期血吸虫病235人,经过30多年积极防治,1987年达到消灭血吸虫病的标准。1988~1990年开展了血防监测,现将监测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1 螺情监测 1.1 土表钉螺调查 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调查。3年监测期间,开展查螺的有13个流行乡、镇和3个非流行乡、镇的111个村(其中包括流  相似文献   

3.
双流县25个镇均为血吸虫病流行镇,有186个流行村,共有58万人受到血吸虫病的威胁.2000年全县实现国家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2005-05对全县的有螺环境和可疑地点进行全面钉螺调查,查出有螺面积295.289万m2.  相似文献   

4.
祁门县位于安徽省的最南端,全县共有4个乡镇,9个行政村流行血吸虫病,流行区人口9 025人,历史累计钉螺面积1 227 498m~2,历史累计病人1 003人。1992年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后即转入疫情监测。从1998年开始,我站在对原历史有螺区进行螺情监测的同时,对原流行区境内及其周边的历史无螺区也进行了螺情调查,现将1998~2001年历史无螺区螺情监测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当阳市位于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属湖沼、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1991年经省考核,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1992~1996年进行螺情纵向监测调查,现报告如下。l内容与方法1.l重建钉螺图、帐、卡即按历史有螺区的现状,以每个拿生环境为单位,重新建“钉螺调查(监测)卡”和按年度分村绘制“钉螺草生环境监测示意图”,对复燃钉螺分年度、分处登记并建帐。1.2确定监测范围以村为单位,根据钉螺消灭先后确定。以消灭钉螺期限划分5年以内,进行全面普查;5~10年实施3年1个周期轮查;10年以上实施可疑环境重点查。对有疫情信息地区…  相似文献   

6.
吴县大部分地区为水网型地区.历史上血吸虫病流行严重,1978年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螺情和病情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近10年来螺情下降缓慢,常在1—6万m~2之间起伏.根据1984年到1993年螺情资料分析,田和渠道的有螺面积与全县总有螺面积的关系最为密切,它们的升降左右着全县有螺面积的变化,而田内钉螺主要由渠道扩散而来,因此如何消灭渠道内钉螺是目前水网地区控制螺情,消灭血吸虫病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将有螺明渠改成暗渠(以下称“明改暗”)消灭钉螺的方法和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溧阳市历史有螺环境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溧阳市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处 ,属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全市有 16个血吸虫病流行镇 (场 )、83个流行村 ,历史有螺条块 15 5 8个 ,历史有螺面积 92 8.5 0 hm2。经过反复防治 ,于 1976年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 ,并于 1997年通过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的省级考核。为了确定“达标”后防治工作目标及工作重点 ,科学制订血吸虫病监测巩固工作方案 ,我们于 1999- 2 0 0 0年对历史有螺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 ,结果报告如下。1 方法1.1 制订环境分类标准 根据历史有螺环境生态条件及地形地貌特征 ,制订分类标准。 类 :历史有螺环境已彻底改变 ,…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基本控制阶段的灭螺经验,我们在安凌镇琅田村采取填埋与开垦种植的办法,消灭残存钉螺取得了显著效果。l概况本县属典型的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全县历史有螺面积1227498m’。琅田村累计有螺面积为441587m’,占全县历史有螺面积的13.7%。防治初期钉螺最高密度162只/框(O·tim2),平均密度为34只/框,钉螺感染率为3.8%,入群阳性率为10.27%。经过几十年的综合防治,特别是经过1958年和1970年两次群众性防治运动,于1972年实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但随着大面积钉螺的消灭,残存钉螺由片状、线状分布…  相似文献   

9.
江阴市血吸虫病非流行村发现钉螺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阴市自 1978年最后一次发现钉螺至今已连续 2 0多年 ,无大的螺情反复 ,已进入远期监测 ,本着防外地输入、防内部残存钉螺复现 ,我们开展了长期的螺情监测工作。1 基本情况江阴市历史上系水网型血吸虫病流行区 ,全市有 16个乡 (镇 ) 10 5个村流行血吸虫病 ,累计有螺面积 2 0 3.4万 m2 ,病人 1.1万人。通过多年的积极防治 ,于 1976年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 ,1981年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 ,1982年进入监测阶段。2 方法2 .1 时间  2 0 0 0年 4月 10~ 2 0日 ,各村抽调查螺人员 ,组织自查 ;4月 2 1~ 30日 ,由市组织专业队伍对各流行镇进…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景德镇市为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全市于1958年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1983年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同年,因行政区划变更,鄱阳县血吸虫病疫区徐湾村划入景德镇市昌江区鱼山镇。1996年对该村全面查螺,发现钉螺面积7.07hm^2,对全部有螺田地实施水改旱灭螺措施。1999年10月景德镇市血吸虫病防治站对历史有螺区监测时.  相似文献   

11.
百色地区血吸虫病流行于平果、德保、靖西3个县18个乡(镇)71个行政村,疫区人口91564人,全地区历史有螺面积4436658m2,累计历史病人12520人,病牛155头。经过近30年的积极防治,平果县于1982年、德保和靖西县于1985年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尔后全面转入监测巩固工作,现将监测结果分析如下:1 螺情监测血防监测巩固工作按照《广西消灭血吸虫病监测试行方案》要求实施,根据疫区县原来流行程度、螺区环境的复杂性、钉螺孳生环境改变情况及近年来发现残存钉螺的环境等因素进行分类排队,重点监测原有螺区比较复杂且尚未改造的钉螺孳生环境的地段,采…  相似文献   

12.
弥渡县位于云南西部,1953年证实有血吸虫病流行的有4个区,41个乡,283个自然村。经过三十多年的防治工作,历年来全县共查出43930例血吸虫病患者,除52例未治外,其余全部治愈;累计查出钉螺面积2394万m~2,除消灭钉螺地区外,尚余207个螺点,计23万m~2,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  相似文献   

13.
我县是西南边疆一个少数民族县,全县35万人口。有2乡、1镇、16个村流行血吸虫病。历史累计有螺面积4 782 496m~2,累计病人9 658人。开展防治工作的30多年来,取得了较大成绩,到1987年,全县钉螺面积下降97.2%,治愈病人99.7%。有4个村达到了消灭血吸虫病的标准,8个村达到了“基本消灭”的标准。但是近3年来,由于多种原因,防治工作时断时续,全县钉螺面积徘徊,如果发展下去,必然导致疫情反复。 一、目前在血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彻底改变钉螺孳生环境是消灭钉螺、巩固防治成果的根本措施。我市1994~1996年采用“灭螺为主、结合开发”走效益型路子的方法,经过三年多的时间消灭了1813010m~2的钉螺,占全市历史有螺面积的98%上。1998年经省考核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我们的做法是。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天长市于1980年被定为血吸虫病流行区。由于防治时间较短,疫区干群对环改的灭螺作  相似文献   

15.
青阳县历史有螺面积共2780.0万m~2,经过40年的积极防治,1995年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时,尚有钉螺面积48.4万m~2。1997年春季对全县历史有螺区采取机械抽样和环境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查螺,共调查10个流行乡(镇),73个行政村,查螺面积442.7万m~2。53826框。其中活螺523框,活螺框出现率0.97%,捕获活螺1961只,平均活螺密度3.75只/0.11m~2。查出有螺面积  相似文献   

16.
石台县原为皖南山区血吸虫病重流行区之一,有13个乡镇,90个行政村流行血吸虫病,历史有螺面积1883万m~2。流行区人口10多万。1994年宣布达到了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自1997年起,开始发现螺情回升,并相继出现阳性螺点。1998年全县发生10例急性病人(其中8例为临床诊断)。为了查清传染源,了解该县血吸虫病疫情现状,我们于1999年4月26日至5月3日选择了该县黄盆河源头疫情回升的丁香镇象石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鹤庆县2006年钉螺和阳性钉螺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鹤庆县血吸虫病流行区的钉螺和阳性钉螺分布。方法用机械抽样结合环境抽样法对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村进行螺情监测,对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村进行全面螺情调查。结果全县流行区55个村(居)委会,开展查螺52个村,查出有螺村43个,查出螺点1565个,钉螺面积2181995 m^2,有螺面积率4.78%,有螺框出现率6.95%,活螺平均密度0.997只/框(每框=0.11m^2),活螺最高密度150只/框;阳性螺分布村9个,阳性螺村占有螺村20.93%,阳性螺点104个,阳性螺点占有螺点6.65%,阳性螺面积225631 m^2,阳性螺面积占钉螺面积10.34%,钉螺感染率1.15%,阳性螺平均密度0.008只/框。结论全县的钉螺和阳性螺在传播控制地区分布广泛,在传播阻断地区分布相对局限。今后应加大查灭螺力度,首先在全县消灭阳性钉螺,再消灭传播阻断地区的钉螺和压缩传播控制地区的钉螺。  相似文献   

18.
安吉县位于浙江省北部,西邻安徽省.全县有15个乡(镇)、147个村流行血吸虫病,流行区人口25.39万,历史累计有螺面积2 525.5 hm2,历史累计病人34 916例,1995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为掌握安吉县残存钉螺分布状况,对1996~2004年的螺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苏北大丰县于1990—1994年在非血吸虫病流行区域内陆续发现大片钉螺面积,分析非流行区域内的螺情,对压缩钉螺面积,巩固防治成果具有现实意义.1 基本情况大丰县历年累计查出钉螺面积7 053万m~2,血吸虫病人26 089人,于1979年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在原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面积呈下降态势的情况下,1990—1994年反而在非血吸虫病流行区陆续查出钉螺环境197处,面积35.55万m~2,分别占全县查出总数的20.6%(197/591)和21.7%(35.55万/163.80万).万盈乡的李北、石港、六里,小海镇的小洋、徐南、镇海等6个村都是第1次查出钉螺.2 新查出螺情特点2.1 钉螺密度偏高.首次查出钉螺的环境中,有螺框出现率在14.7%(29/197)以上的占50%以  相似文献   

20.
句容市是江苏省较为典型的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1978年达到了“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现就1979—1995年钉螺分布及其灭螺情况回顾性分析,并探讨灭螺的有效对策。 1 资料来源 1979—1995年螺情资料来自市防疫站血防资料室。 2 螺情分析 1979—1995年,各流行村每年春季组织查螺专业队,对历史有螺环境进行普查,采取系统抽样和环境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共查出有螺条块3436个,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