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妊娠晚期妇女凝血功能测定临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通过检测妊娠晚期妇女的血浆中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含量(FIB),探讨妊娠晚期妇女凝血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PT、INR、APTT、TT、FIB采用美国Couter公司生产的ACL-20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64例正常女性和354例妊娠晚期妇女血浆凝血功能,比较其相关性。结果:妊娠晚期妇女血浆TT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P>0.05),INR、APTT、FIB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检测妊娠晚期妇女血浆凝血功能指标是否有出血倾向和血栓形成,对预后的发展方向及动态观察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研究硫酸阿米卡星注射剂对凝血功能及溶血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硫酸阿米卡星加入到正常血浆中,制备含药血浆,分别测定正常血浆及含药血浆中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含量。分别用光度法及目视法比较两种溶剂中,硫酸阿米卡星注射剂引起的溶血反应。结果 测定结果表明,阿米卡星浓度为128 mg/L时(为说明书最大血药浓度的2倍),与正常血浆对照相比,0h的APTT值均有显著性增加(P<0.01)。加入药物作用2和3 h后,样品浓度为64和32 mg/L时,APTT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作用3h后,注射用硫酸阿米卡星在浓度为16 mg/L时,APTT结果依然有显著性差异(P<0.01)。APTT值与阿米卡星浓度呈线性相关(R2>0.95)。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稀释液达到5 mg/mL临床配伍浓度时,存在溶血的安全隐患。而以5%葡萄糖注射液为稀释液的供试品溶液达到10、5和2.5 mg/mL临床配伍浓度时,9家企业22批次产品溶血率均小于5%,均未发生溶血现象。结论 在体外实验中,硫酸阿米卡星注射剂可以影响血凝检测结果。硫酸阿米卡星注射剂存在溶血安全隐患,临床配伍时,选用5%葡萄糖注射液为稀释液可能会更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含量在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脑血管病患者124例,对照组88例,采用凝固法、Clauss法分别检测血浆PT、APTT、Fg,分析其变化及临床意义。结果脑血管病患者血浆Fg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T、APTT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g含量对早期诊断脑血管病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而PT、APTT不能作为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韩卫华 《河北医药》2013,35(6):805-807
目的探讨正常非妊娠育龄女性、正常晚期妊娠及早发型子痫前期女性体内血浆蛋白(PZ)、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D-二聚体(D-D)的含量变化及其与早发型子痫前期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孕周28~34周)80例(早发子痫前期组)、孕周相同的正常晚期妊娠女性80例(正常孕晚期组)及正常的非孕期女性40例(非孕组)。测定PZ、hs-CRP、D-D水平及PT及APTT时间,比较各项指标水平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 (1)正常孕晚期组PZ、D-D、hs-CRP含量高于非孕组,而PT、APTT与后者相比缩短(P<0.05);(2)早发子痫前期组患者PZ含量低于正常孕晚期组而血清D-D、hs-CRP含量与后者相比升高(P<0.05);2组P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重度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与轻度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相比血浆中PZ降低、D-D及hs-CRP含量升高(P<0.05);(4)PZ与D-D及hs-CRP均呈负相关(P<0.05),D-D的变化与hs-CRP呈正相关(P<0.05)。结论 (1)正常晚期妊娠女性血浆PZ、D-D及hs-CRP含量升高,PT、APTT时间缩短,血液呈高凝状态,是机体预防产后出血的应激保护性反应。(2)患者血浆PZ降低和hs-CRP、D-D升高可能导致早发型子痫前期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分析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凝血酶原时间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测定(TT)在临床疾病的相关性应用价值。采用德国产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100例住院患者及40例正常健康人的血浆标本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止血凝血试验在恶性肿瘤疾病的临床意义,以便更好的应用在临床上。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172例肿瘤患者(观察组),其中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分别有165例和7例,所有患者均使用止血凝血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浆4项指标,同时检测10例正常人血浆4项指标(对照组),包括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和对照组患者比较,Fib、APTT、PT3项有显著差异的为食管癌、肝癌、肺癌、肠癌、卵巢癌、鼻咽癌,2项指标具有差异为恶性头颈部恶性肿瘤、宫肌瘤、宫颈癌、胃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瘤,4项指标中只有子宫体癌没有显著变化。结论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可作为恶性肿瘤血象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96例临产孕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测定,探讨妊娠晚期妇女凝血功能变化及其在产前检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血凝仪对临产孕妇96例、健康非孕育龄妇女90例以凝固法进行检测。结果临产孕妇PT、APTT明显缩短,与正常对照组(非孕育龄妇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临产孕妇血液中凝血因子处于活化状态。结论临产孕妇的凝血指标较正常非孕育龄妇女有显著差异,机体血液呈高凝状态。凝血指标PT、APTT的产前检查,可早期发现凝血机制的改变,为孕妇的产前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预防和治疗产中、产后异常出血和防止DIC发生,提高分娩安全,保护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水蛭注射液抗血栓与抗凝血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水蛭注射液的抗血栓和抗凝血作用。方法采用体外血栓法、纤维蛋白平板法及全血血块法,观察水蛭注射液的抗血栓作用;采用家兔血浆复钙时间法、凝血酶时间法及凝血酶原时间法,观察水蛭注射液的抗凝血作用。结果水蛭注射液高剂量(1.0 kg.L-1)、中剂量(0.5 kg.L-1)和低剂量(0.25 kg.L-1)均能明显溶解体外血栓(P<0.001)、纤维蛋白平板(P<0.001)和全血凝块(作用显著);能显著延长家兔血浆复钙时间、凝血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P<0.001)。结论水蛭注射液具有较强的抗血栓和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含量(Fg)的检测及临床应用。方法采用1:9枸橼酸钠抗凝的静脉血,充分离心后通过全自动血凝仪检测PT、APTT、TT、Fg。结果经检测发现PT、APTT、TT、Fg能反映内、外源性凝血系统的疾病。结论 PT、APTT、TT、Fg检测可用于出血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观察、治疗和药物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凝血酶原时间衍生法(简称PT-der法)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Beckman Coulter公司生产的CALELIETE全自动凝血仪同时采用PT-der法和NCCLS推荐的传统冯·克劳斯法(vonClauss法)测定110份临床血浆标本的FIB浓度,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