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CT对婴幼儿肺结核的诊断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CT在婴幼儿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近5年来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10例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2月~3岁,小于1岁的6例;均采用GE Sytec Synergy CT机行胸部CT扫描。结果:肺内病变9例,CT显示肺部小颗粒状、斑片状密度增高影,病变范围广;空洞1例;1例伴肺内钙化。右侧病变明显多于左侧,上、中、下多有累及,以上叶为主;淋巴结肿大5例,CT显示1例轻度强化;淋巴结钙化4例,位于气管、支气管旁、肺门或纵隔,呈点状或环状高密度钙化灶;胸腔积液1例;胸膜增厚2例。结论:婴幼儿肺结核缺乏特异性,仅凭胸部X线摄片检查,极易出现误诊或漏诊,CT在婴幼儿肺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鸿汀  黄蓉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11):1365-1365,1368
患者女,6岁。因反复咳嗽、活动后气促、紫绀5年入院,入院前5年反复咳嗽,呈阵发性干咳,活动后气促,口唇、四肢稍紫绀。影像学表现:X线全胸片示右上肺内带近纵隔旁可见斑片状、条索状密度增高影,边缘较模糊(图1),X线诊断:①右上肺结核;②肺内或纵隔占位性病变待排,建议CT进一步检查。CT表现:右肺上叶尖段、前段见条状、多发结节状、团块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清楚,密度均匀,CT值约54~65HU,与纵隔血管密度相当,未见钙化(图2,3),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  相似文献   

3.
肺下叶结核的CT及X线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CT及X线的对比分析,探讨CT对肺下叶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6例下叶结核患者的CT及X线表现,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或经临床随访证实,48例与X线平片对比分析,38例做CT增强扫描。结果:76例肺下叶结核中好发以下叶背段32例,后基底段14例,侧基底段7例,且常多叶多段受累,右肺多于左肺,发生在肺叶的结核表现多种多样,CT显示其肺下叶结核钙化灶40例,空洞33例,支气管气像34例,支气管扩张11例,卫星灶33例,胸膜增厚粘连38例,肺门旁淋巴结肿大11例,坏形钙化9例多呈点状、环状及簇状。结论:CT对肺下叶结核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活动性肺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一步了解活动性肺结核的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32例活动性肺结核CT表现,并与20例非活动性肺结核作对照。结果:人28例活动性肺结核发生在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有20例呈 不规则斑片状影,边界不清,密度不均;14例可见病灶钙化,其中9例发生在狭窄或阻塞支气管的增厚管壁上;11例在实变影中见多发性小空洞;病灶周围有支气管播散者15例;8例见纵隔淋巴结肿大,其  相似文献   

5.
肺炎性假瘤CT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CT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搜集我院于手术病理证肺炎性假瘤18例,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水性假瘤的主要CT表现是:(1)病变多位于胸腺下,病灶基底较广泛贴地胸膜,伴局部胸膜增厚,(2)病变的中间层面可见一侧边缘垂直于胸膜呈刀产改变;(3)病灶边缘粗长毛刺。(4)血管内病灶集中;(5)病灶可密度不均,有小空洞及支气管空气征;(6)肿块中央结节状钙化。结果:CT检查是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我院2000年-2006年经手术病理证实或痰菌检查阳性并经临床抗结核治疗9个月以上证实18倒不典型肺结核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不典型肺结核X线表现认识,并提鉴别诊断要点。本组18例不典型肺结核X线表现有三种:(1)孤立性肿块影。(2)下肺单个厚壁空洞,病灶附近肺野有斑片状及小结节影。(3)两肺多发性结节(结节大小约1cm),附近肺野有条片状影。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气管-支气管结核的胸部X线与CT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36例气管-支气管结核患,其中临床证实16例,手术病理证实20例,均经胸部X线与CT检查,对全部患的胸部X线与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患中,胸部X线显示肺段叶及全肺不张12例,两肺结核性病灶18例,其中有陈旧性结核灶,粟粒播散灶,浸润灶及肺门淋巴结肿大。病变支气管表现有完全性支气管阻塞10例,支气管肺内结节状突起5例;胸部CT扫描显示支气管管腔变窄伴管壁增厚25例,管腔表面凹凸不平5例。管腔内有结节状突起6例,纵隔淋巴结肿大及钙化15例。结论 对气管-支气管结核的胸部X线与CT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大大有助于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胸膜-肺滑膜肉瘤(PPSS)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PPSS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5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患者首次就诊的平均年龄为54.2 岁。5例PPSS患者共有6个原发灶,其中1例患者在肺内及胸膜上各有1个原发灶,其余4例病灶均位于肺部。5个肺内病灶中2个呈类圆形、3个呈分叶状(2个呈深分叶状)。病灶最大直径1.8~11.5cm。CT平扫显示肿瘤密度不均匀,边界清楚,未见空洞形成,3个病灶内可见片状囊变坏死区,1个病灶内可见瘤内分隔及钙化灶;增强扫描显示后病灶呈轻度-中度不均匀强化;3例可见同侧少量胸腔积液,1例伴纵隔淋巴结肿大、支气管闭塞,2例出现远处转移。所有肿瘤的波形蛋白(Vim)为阳性,2例上皮膜抗原(EMA)阳性,3例细胞角蛋白(CK)阳性;3例SYT-SSX融合基因呈阳性。结论:胸膜-肺滑膜肉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确诊本病需依靠常规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及SYT-SSX融合基因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肺结核的X线与CT表现特征,以期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下肺结核X线与CT征象。结果:20例CT检查,表现为片状影者10例与X线表现一致,有液化坏死小空洞者4例,6例可见小钙斑,而平片未见此征象,2例病灶位于左心缘后方,与心影重叠平片漏诊,3例CT上伴有少量胸水而平片未发现。3例并见囊状或柱状支气管扩张,3例并发肺段不张,3例并有薄壁空洞透亮影。结论:下肺结核的影像表现多样化,CT上特征性表现明显提高诊断率。同时,影像科医生提高对下肺结核的X线及CT表现特征的认识,以提高其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贾红明  崔冰  左六二   《放射学实践》2009,24(10):1099-1101
目的:探讨经静脉应用毒品致胸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其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008年间28例临床收治证实的经静脉应用毒品致胸部病变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结果:两肺纹理增粗、多模糊5例,浸润性斑片状、片状模糊阴影X线胸片12例、CT14例,结节影X线胸片16例、CT17例,空洞影X线胸片10例、CT13例,肺气囊X线胸片17例、CT19例,心脏增大6例,胸腔积液X线胸片6例、CT12例,液气胸3例,6例CTPA显示肺动脉充盈缺损2例(2/6)。多种形态病灶并存。本组除5例仅1种改变外,余23例均出现两种以上病变,病灶分布肺外周或胸膜下,主要在中下肺野。结论:影像学检查是静脉应用毒品致胸部病变重要的检查方法,多发周边或胸膜下的气囊、结节伴或不伴空洞是较为特征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反晕征为主要CT表现的继发性肺结核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此类不典型肺结核的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临床证实的以反晕征为主要CT表现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12例,结合相关文献,对其影像学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共发现反晕征病灶97个:上叶63个(以尖、后段为主),下叶背段19个,其余肺叶、肺段15个;1例单发,其余11例多发。CT或HRCT表现:12例均见反晕征,呈类圆形、边界较清,内见结节、树芽征,外环不光滑。病灶周围可见卫星灶和其他间质性改变,包括:小叶内网格状阴影(12/12)、微结节(12/12)、树芽征(10/12)、小叶间隔增厚(7/12)、细支气管壁增厚(6/12)和磨玻璃样密度影(5/12)。伴随征象:空洞1例(痰菌阳性),胸腔积液2例,实变3例,胸膜受累3例,钙化4例。结论以反晕征为主要CT表现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影像学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可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对右肺中叶结核的CT诊断能力。方法对手术及穿刺肺活检病理证实的7例右肺中叶结核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常规10mm层厚扫描后,3例行病灶5mm薄层扫描。结果病灶位于中叶外段5例,内段2例。类肿块状6例,片状1例。边缘不规则4例,部分不规则2例,边缘光滑规则1例。密度均匀4例,不均匀3例。7例中钙化2例,支气管充气征1例,蜂窝状透光区1例,胸膜肥厚5例。结论成人右肺中叶结核属非好发位及不典型表现的肺结核,诊断有一定难度,结合病史综合分析,可以发现有价值的诊断依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特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确诊为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的胸片及CT图像,并对其影像表现与病理组织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均行胸片检查,9例单发,1例多发(3个病灶),共12个病灶.其中7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共9个病灶.平片上病灶短径平均为(1.8±0.6) cm,未见钙化、毛刺、空洞等征象.CT病灶位于胸膜下,大小为1.7cm×1.9cm,5例可见浅分叶,2例可见小块状钙化灶,3例见周围血管包绕征,4例可见周围有肺气肿带包绕,所有结节均未见毛刺、空洞及空泡征,无胸膜牵拉征,肺门纵隔无淋巴结增大,无胸腔积液.平扫CT均值为(45.6±10.0) Hu,增强后可见不均匀强化,有明显强化区及未强化区,主要与病理组织成分相关;强化区域CT均值为(105.6±12.7) Hu,绝对增强均值为(60.0±13.8) Hu.病理上均包含血管瘤样区、乳头区、实变区和硬化区,按不同比例混合存在.免疫组化显示:Vim(+++),CK(++),EMA(+),部分CD34、NSE(+).结论 肺硬化性血管瘤影像学表现较具特征性,术前若作出正确诊断,多数患者可避免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少见部位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83例少见部位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初诊正确48例,误诊29例,漏诊6例。影像学表现为斑点状、斑片状、大片状、空洞、肿块、条索状、钙化影或纵隔肿块。结论大部分少见部位的肺结核具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但确诊需依靠X线、CT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15.
肺结核与SARS的X线、CT表现特点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结核与SARS的X线、CT表现与其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对680例临床诊断为SARS患者,当发现可疑非SARS病灶时,应用CT复查,对CT确诊为结核或结核合并SARS者,分析两者的分布规律和X张、CT表现特点.结果:经CT复查,共计发现肺结核20例,占2.9%(20/680),其中结核合并SARS10例,单纯结核病变10例.结核性病灶主要显示为实变合并空洞(7例)、合并粟粒状播散(6例)、合并胸水(2例)等.SARS病灶在密度上明显低于结核,且未见上述伴随征像,8例SARS病灶在治疗后短期内消散.结论:结核与SARS可合并存在,在X线和CT表现上可以明确鉴别,CT是鉴别两者的有效力法.  相似文献   

16.
气管支气管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82,自引:2,他引:80  
目的:分析气管支气管结核病人的CT表现和特征,探讨CT诊断该病的可靠性。材料与方法:23例气管支气管结核病人均做胸部CT和纤维支气管镜(FOB)检查,分析其CT表现并与FOB所见对照。19例经组织学证实,4例经临床随访证实。结果:(1)两肺上叶及中叶舌叶支气管为结核好发部位。(2)受累支气管病变范围较长,74%多支受累。(3)主要CT表现为气管支气管不规则或规则狭窄及梗阻,有时显示管壁增厚及管腔内结节。(4)78%病例伴肺内结核。(5)大多数由支气管结核引起的肺叶、肺段不张或(和)实变,近肺门层面无肿块及局部外凸。(6)可伴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本组资料CT征象典型,可明确诊断者占43%;CT表现不典型,但提示疑诊者占30%;22%CT表现无特征,不能正确诊断。结论:CT是诊断气管支气管结核的有效方法。对CT表现不典型及无特征的病例,结合FOB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SARS的临床与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及其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符合《广东省医院收治非典型肺炎病人工作指引》诊断标准的SAR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有全胸站立后前位和侧位片;6例行胸部CT扫描。结果 97.8%(45/46)的SARS患者以发热为首发表现,其体征较轻,与影像学改变不符。X线表现:(1)病变分布:两侧肺17例(37.0%);一侧肺29例(63.0%),其中右肺14例(14/29),左肺15例(15/29)。病变局限于1个肺叶者28例(60.9%),分布于2个肺叶者9例(19.6%),3个肺叶者4例,4个肺叶者4例,5个肺叶者1例。多肺叶分布中,局限于一侧肺者1例(1/18),两侧肺分布者17例(17/18)。(2)病灶类型:以肺间质性改变为主,表现为密度不均的斑片状阴影,其内可见增粗和紊乱的肺纹理结构;肺纹理改变型3例(6.5%);间质型18例(39.1%);实质型9例(19.6%),混合型16例(34.8%)。此外还可见肺门模糊1例,少量胸水1例,轻度胸膜反应1例。6例CT扫描,3例急性期表现为磨玻璃样高密度灶或大片状渗出和实变,3例吸收期可见条索状残留灶。结论 SARS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其预后与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8.
肺炎性假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和/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12例的CT表现。结果:本组12例中病灶圆形4例,椭圆形2例,纺锤形3例,锥形2例,不规则形1例;明显均匀强化8例,仅边缘强化2例,未见明显强化1例。肺炎性假瘤多位于胸膜下,病灶基底较广泛贴于胸膜,伴局部胸膜增厚。病灶边缘有粗毛刺。血管向病灶集中。病灶可密度不均匀,有空洞。结论:CT诊断肺炎性假瘤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9.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CT表现与CD4T淋巴细胞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CT表现与CD4T淋巴细胞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23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CT扫描资料,并定期CT复查以及CD4T淋巴细胞的检测,观察其HARRT及抗结核治疗后肺部病灶的动态变化。结果:病灶分布两个肺叶以上10例、中叶(舌叶)及下叶17例。大片状融合实变影9例、斑片状影6例、双肺弥漫性结节影5例和空洞影2例。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15例,主要分布2R、4R区。病灶恶化进展患12例,CD4T淋巴细胞持续降低或衰竭;病灶吸收或缩小11例,早期CD4不同程度降低,3个月后CD4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结论:CT扫描能有效显示病变的各种征象,有利于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诊断。CD4T淋巴细胞的量值是影响肺结核病变的动态变化及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