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经》对咳嗽已有较深刻认识,《素问.咳论》所云“皮毛者,肺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指出形寒饮冷伤肺为咳。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有“肺瘘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及“痰饮咳嗽病脉证治”两篇,从表里寒热虚实例述咳嗽病证,既体现咳嗽病是肺系疾患的主要症状,也说明凡邪气如痰饮、热邪、燥邪、风邪等伤肺即可致咳,所列诸方如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等至今仍为临床所喜用。  相似文献   

2.
从痰、瘀、虚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COPD)属于中医"咳嗽"、"哮病"、"喘证"、"肺胀"等范畴,是以肺脏病变为主的肺系疾病.早在<内经>中就有类似本病的论述,<素问·咳论>云:"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灵枢·五阅五使篇>说:"肺病者,喘息鼻张".<灵枢·经脉篇>又说:"肺手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灵枢·胀论>云:"肺胀者,虚满而喘咳".<诸病源候论·气病源候论>云:肺主气,邪乘于肺,则肺胀,胀则肺管不利,不利则气道塞,故气上喘逆.<金匮要略>有"痰饮咳嗽","咳嗽上气"等专篇论述,用小青龙汤治疗"咳逆倚息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支饮不得息";射干麻黄汤治疗"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越婢加半夏汤治疗"咳而上逆……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等等.  相似文献   

3.
《内经》“聚胃关肺”思想在治疗咳嗽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咳必因于肺,肺胃关系密切是《内经》对咳嗽辨证中体现的一种学术思想。肺外合皮毛,人之皮毛最易感受外邪;肺脉起于胃之中脘,经胃上口人胸属肺,胃中寒凉饮食、痰饮等,最易由肺脉上至于肺而发生肺咳。《内经》中有:“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人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对咳之病机综言:“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也。”籍此思想的指导,笔者近年来采用肺胃同治的方法在喉源性咳嗽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王存金 《陕西中医》2002,23(4):380-380
咳嗽一症 ,虽非独立疾病 ,但临床常见 ,确有不少病人以咳嗽为主诉前来就医。所以对咳嗽的诊治规律进行研讨 ,是很有必要的。祖国医学认为“肺主咳”,如《内经·阴阳应象大论》说 :“肺……在变动为咳”,《内经·咳论》说 :“皮毛者 ,肺之合也 ,皮毛先受邪气 ,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 ,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 ,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 ,则为肺咳。”可见 ,内伤外感均可伤肺而引起咳嗽 ,不但寒邪容易伤肺 ,风、热、暑、燥、湿等邪气皆可伤肺。所以历代医家皆认为“肺为娇脏 ,怕寒而恶热 ,故邪气易伤而难治”,“肺受病易 ,药入肺难。”《…  相似文献   

5.
<正> 咳嗽一症在儿科较为常见。感冒、哮喘、顿咳、痰饮等常以咳嗽为主症。《素问·咳论篇》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又说:“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内外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指出了咳嗽由内外合邪所致,而五脏六腑皆可引起咳嗽,非独肺也。我科于1983年用中药治疗以咳嗽为主症的患儿109例,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咳嗽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目前咳嗽的临床治疗报道较多,主要从治肺着手,以“止嗽散”、“三拗汤”、“二陈汤”等治咳经典方报道尤多,或偏重于祛邪利肺,或偏重于内伤论治。《素问·咳论》云:“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内外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正如上述经文所云,咳嗽是一个内外合邪的过程,应当再发散外寒的同时注重内因的治疗。因此,笔者根据中医基础理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结合临床实际,自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运用附子理中丸加味内服,结合穴位注射的综合疗…  相似文献   

7.
正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  相似文献   

8.
原文黄帝问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曰:五脏六腑皆是令人咳,非独肺也。帝曰:愿闻其状。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脏各以治时将感于寒则受病,  相似文献   

9.
咳嗽,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病证之一,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为多。余在临证时,每以《素问·咳论》为指导进行辨证论治,取效满意,故将点滴体会简述如下:一、察病机,最关肺胃两经《素问·咳论》说:“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这里指出了咳嗽虽属肺脏疾患,但与其它脏腑亦有密切关系。任何一个脏腑发生病变,都可能通过经脉的连络关系而影响及肺,导致咳嗽。经文还强调指出导致咳  相似文献   

10.
肺胃同调法治疗咳喘的思想肇始于《黄帝内经》,《素问·咳论》谓"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从整体观的角度指出咳嗽病位虽在肺,但与五脏六腑的功能障碍有关.又谓"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指出肺胃受寒是咳嗽的最重要原因.《素问·咳论》在讲完五脏六腑咳的症状表现后总结性地提出"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说明胃土为万物所归,"五脏六腑咳"咳嗽咯痰的原因最终俱在肺胃,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脾(胃)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精辟观点.  相似文献   

11.
<金匮要略>治痰饮咳喘4方即小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除见于<金匮·痰饮咳嗽病证并治>篇外,又载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后3方见于<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篇,4者皆为治疗痰饮、咳嗽上气的良方,配伍得当,组方严谨,各方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哮喘以反复发作性胸闷气喘,呼吸困难,喉间有哮鸣音,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伴有咳嗽咳痰为特征.历代医家认为"痰饮伏肺"是引发本病的夙根.<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中提出:"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围剧,必有伏饮"[1].  相似文献   

13.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雪旗 《河北中医》2008,30(5):536-537
痰饮病的治疗,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中首先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原则.现笔者就自己的理解浅谈如下. 1 痰饮的涵义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2条提出"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 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肋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明确了四饮的分类.故痰饮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以温药和之适用于广义的痰饮还是狭义的痰饮,医家们有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杨苗  张喜莲 《环球中医药》2012,5(2):133-134
小儿咳嗽、喘息多系感受风热之邪,邪气由口鼻而入,侵犯肺卫,肺失宣降,清肃之令不行,致肺闭不宣,化热灼津,炼液成痰,阻于气道,肃降无权,从而出现咳嗽、喘息等肺气闭塞的证侯.喘息反复,内有伏痰宿根,痰热相结,阻于气道发为哮喘.<金匮要略>中<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痰饮咳嗽病>两篇提出以痰饮为主证的病症,以及如何辨证施治,对中医儿科临床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金匮要略上述两篇的学习,结合儿科临床验案2则做出总结.治疗该病时需抓主证,把握治病时机以及可按病机病因辨证论治,并在治疗过程中需谨慎用药,准确把握患儿病情,酌情加减用药.  相似文献   

15.
王业龙 《光明中医》2005,20(5):15-16
咳嗽一症虽分五脏诸咳,而所以重要者,在“聚于肺关于胃”六字。盖胃中水谷之气,不能如雾上蒸于肺而转输诸脏,只是留在胃中,随热气而化为痰,随寒气而化为饮。胃为痰饮所滞,而输肺之气必不清而为诸咳。肺居诸脏之高位,呼则虚,吸则满。只受得本原之正气,受不得外来之邪气,邪气干之则呛而咳:只受得脏腑之清气,受不得脏腑之病气,病气干之亦呛而咳。至于咳嗽之因很多,归纳起来无外乎内伤与外感两大类。外感主要由于外界因素所引起,这方面主要强调气候异常变化,即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所引起的咳嗽。而六淫之中,更特别强调风、寒,因为肺…  相似文献   

16.
咳、喘、痰饮的治疗可以概括为:治肺以祛邪为主;治脾以温化为主;治肾以补虚为主;下虚上盛时当肺脾肾同治。一、治肺以祛邪为主肺为娇脏,外合皮毛;邪气侵袭,首当其冲。慢性咳喘病人,每每肺虚,卫外不固,易于感受外邪,引起标实之象;急则治标,故治当以祛邪为主。慢性咳喘病人,一般病程较长,甚至缠绵一、二十年之久。病情起伏不定,平时微有咳嗽气喘,一旦感受外邪,则见恶寒发热,咳嗽多痰,脉滑,苔腻。如果病者体质虚弱,正不胜邪,常热势不高,或竟不发热,但恶寒、咳嗽多痰,则为必具之症。  相似文献   

17.
咳嗽是肺系疾病中常见的病证,《素问·咳论篇》指出咳嗽系由"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五脏六腑之咳"皆聚于胃,关于肺",说明外邪犯肺可以致咳,其他脏腑受邪,功能失调而影响肺者亦可致咳,咳嗽不止局限于肺,也不离乎肺。  相似文献   

18.
肺寒咳嗽,除风寒束肺为主证型外,临证中有种较常见又被忽视的证型为寒饮入胃而致肺寒咳嗽。其本在胃,其标在肺,主要表现为咳嗽,吐涎清水。故笔者称之为胃寒咳嗽。目前教科书及一般医学著作无此证型,但历史文献中早有论述。《难经·四十九难》载:“形寒饮冷则伤肺。”《素问·咳  相似文献   

19.
《金匮》对咳嗽、喘证、痰饮的治疗,分别在《肺痿·论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和《痰饮·咳嗽病脉证治第十二》两篇中论述最详。其治疗方法对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1 温化痰饮法 《金匮》对痰和饮的治疗,常用温药以振肺之阳气,通调水道,固卫气以抗邪,助脾阳以运水湿,奋肾阳以化水气,使痰和饮无留滞之弊。温化痰饮法,即《金匮》谓“温药和之”之法。具有发越阳气、开腠理、通水道的作用。根据脏腑病变之异.又分温通阳气、温补肾阳、温肺复气等法,来调整脾肾肺三脏的气化功能。……  相似文献   

20.
《素问·咳论》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是论述咳嗽病机的最早记载,也是对咳嗽病机的完整概括。咳嗽主脏在肺,《素问·咳论》云:“肺者,脏之长也,为心之盖也,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则发肺鸣,鸣则肺热叶焦。”外感六淫或内伤所生的病邪,皆伤及于肺而致咳嗽,这是因为肺主气,其位最高,为五脏之华盖,肺又开窍于鼻,外合皮毛,故肺最易受外感、内伤之邪,而肺又为娇脏,不耐邪侵,邪侵则肺气不清,失于肃降,迫气上逆而作咳。肺阴不足每致阴虚火旺,灼津为痰,肺失濡润,气逆作咳,或肺气亏虚,肃降无权,气不化津,津聚成痰,气逆于上,引起咳嗽。肺为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