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晓春  沙丽 《护理研究》2006,20(28):2590-2591
真菌已经成为院内获得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美国医院内感染监测系统(NNIS)的研究表明,1980年—1990年的10年间院内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增加了2倍,1/4~1/2的念珠菌血症发生在ICU,其中以外科ICU病人的发生率增加最明显,约增加了124%。在1990年—2000年系统性真菌感染在全世界范围内明显增多。在2000年念珠菌血症是血液系统感染第4大死亡原因,估计病死率30%~40%[1]。另有美国ICU脓毒血症病人的统计资料表明系统性真菌感染使ICU病人病死率危险增加了2.9倍[2]。ICU病人由于多经历重大手术及严重的身体创伤,均损害身体免疫系统而导致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2.
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真菌感染是院内感染常见病原菌之一。近年来 ,由于广谱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院内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率明显增加 ,据统计 ,占院内感染的 7 5% ,肿瘤病人发病率为 8% ,严重创伤、烧伤病人高达1 6%。美国国家院内感染检测中心的结果显示 :真菌感染在过去 1 0年中大约增加了 2倍 ,念珠菌属占78 3 % ,非念珠菌 7 3 % ,曲霉菌 1 3 % ,其他 1 3 3 %。90年代真菌性败血症占院内感染败血症的第 4位。真菌感染病死率为 2 9% ,念珠菌性败血症总死亡率为60 %~ 80 %。1 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非常困难 ,极易误诊。其临床表现变化…  相似文献   

3.
168例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易患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1996年1月~2003年12月间168例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168例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病例中均有基础疾病,以原发肺部疾病(50例)、恶性肿瘤(41例)、结缔组织疾病(22例)以及慢性肾脏疾病(16例)最多见;其感染的常见诱因有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68例)、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40例)、低蛋白血症(38例)及免疫抑制剂(24例)、白细胞减少(16例)、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16例);感染的病原菌仍以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平滑念珠菌和曲霉菌等为主;在,临床上66.76%的病人有发热,白细胞增高者占38.6%;治疗主要应用氟康唑和二性霉素B治疗;治愈、好转108例、死亡24例;近年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 近年来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这与长期大剂量广谱抗生素、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应用、化疗等密切相关,也与检测技术的提高有关;肺部真菌感染的死亡率仍较高,非白念珠菌的感染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4.
重视与加强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20年来深部真菌感染呈持续增多趋势,据报道1980年至1990年,美国真菌医院感染由2‰增至4‰,念珠菌败血症增加5倍。1995-2002年美国49所医院连续7年的监测资料显示:念珠菌败血症在医院感染败血症中居第4位,仅次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葡菌和肠球菌,病死率则居首位。念珠菌败血症的发生率在住院患为4.6‰,在社区人群中年发病率为8~10/10万,病死率29%~47.1%。  相似文献   

5.
周江 《华西医学》2010,(4):694-696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可能易患因素、感染时间、临床特征、感染常见真菌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65岁以上COPD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与同期40例65岁以上COPD院内肺部非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COPD患者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可能易患因素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低蛋白血症、粒细胞减少相关;吸烟时间较长及每年住院次数增多也是老年COPD患者发生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可能易感因素;约1/3患者肺部真菌发生在入院1~2周,临床特征无特异性;病原菌主要为白色念珠菌(80.55%),胸部X线表现以支气管肺炎及团块影改变为主,预后较差。结论老年COPD患者若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和(或)糖皮质激素,有低蛋白血症或粒细胞减少,可能会并发院内肺部真菌感染,预后较差,长期吸烟及多次住院患者也应提高警惕,重视可能易患因素并尽早采取预防与治疗措施,减少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特点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情况及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0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ICU住院的36例院内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原学、感染部位、临床转归及护理措施。结果36例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菌株分别为:白色念珠菌占41.67%、光滑念珠菌占27.78%、季也蒙念珠菌占13.89%、曲霉菌占11.11%、热带念珠菌占5.56%;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占63.89%、肠道占22.22%、尿道占11.11%和血液占2.78%。经过严格抗真菌治疗和规范的综合护理措施,治愈23例,病情好转5例,自动出院3例,死亡5例。结论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发病率较高,采取严格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ICU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21例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包括其基础疾病、患者情况、诱发因素、真菌种类等。统计调查结果。结果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增加,60岁以上患者发生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比例达74.38%。患者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主要病症。患者发病的主要诱因是长期使用各种激素和长期使用抗生素造成的。患者感染的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最多。呼吸内科病房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无显著临床特征,需要根据诱因积极预防,避免病症的发生,降低医院院内真菌感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深部真菌感染诊断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20余年来深部真菌感染呈持续增多趋势,1980—1990年,美国医院获得性深部真菌感染率由2‰增加至3.8‰,念珠菌血流感染增加5倍。据欧洲一份报道在教学医院的尸检病例中,真菌感染由1978—1982年的1.6%增加至1988—1992年的4.1%。美国医院感染监测资料(NNIS)显示:1995—2002年期间念珠菌菌血症占医院获得血流感染中的第4位,但病死率居首位。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于1992—1993年进行的大系列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深部真菌感染的年发病率为178.3/百万。其中,念珠菌病年发病率为72.8/百万,隐球菌病为65.5/百万,曲霉病为12.4/百万,球孢子菌病为15.3/百万,组织胞浆菌病为7.1/百万[1]。CDC同期进行的另一项大系列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念珠菌血症的年发病率为8~10/10万,病死率29%~40%,1岁以下婴幼儿年发病率高达75/10万,65岁以上老年人年发病率达45/10万[2]。深部真菌感染预后差,病死率高,例如侵袭性念珠菌病的病死率为10%~49%,侵袭性曲霉病可高达62%~85%,粒细胞缺乏患者曲霉感染病死率超过90%,镰刀菌属感染病死率更可高达79%~...  相似文献   

9.
院内真菌感染及其药物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院内真菌感染及其药物敏感状态与疗效。方法 :对院内真菌感染危险因素、诊断及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进行研究。结果 :院内真菌感染 13 9例 ,占同期院内感染的 2 8 4 3 % ;感染主要部位为肺、消化道及泌尿道 ;培养出真菌 14 8株 ,白色念珠菌及热带念珠菌分别为 5 9 4 6%及 2 0 95 % ;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分别为AMB 5 3 90 %、 5 -FC 5 1 0 6%、KCZ 5 2 4 8%、NYS 2 8 3 7%及FCZ 61 70 % ;氟康唑治疗有效率 81 2 5 %。结论 :肺部念珠菌病最常见 ,严重基础病及长期用抗生素者发病率较高 ,治疗原发病、合理用抗生素、减少侵入性操作等有利于预防院内真菌感染 ,氟康唑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肺部真菌感染明显增加,已成为医院感染的常见疾病之一,同时也是急慢性肺部疾病真菌感染的主要的条件致病菌,占所有深部真菌感染首位,高达〉50%以上,现将我院2003—2005年从呼吸内科患者的痰中分离出162株念珠菌,其中分离出111株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21株,光滑念珠菌15株,克柔假丝酵母菌15株,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有关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大量资料表明 ,深部真菌感染率在近 10~ 2 0a有明显增高[1] 。深部真菌感染己成为ICU危重病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为了解ICU病人院内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和护理对策 ,我们对本院 1994年 5月~2 0 0 2年 7月ICU收治病人中资料完整的 6 9例病人进行了回顾性研究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94年 5月~ 2 0 0 2年 7月本院ICU住院病人发生院内真菌性败血症的病历资料作为本组的研究对象。本组 6 9例中 ,男 4 7例 ,女 2 2例 ,年龄 9~89岁 ,平均年龄 4 8.9岁 ,其中 6 5岁以上者 39例 ;在ICU…  相似文献   

12.
真菌是院内感染的一个重要病原菌,在ICU内深部真菌感染严重威胁危重患者的生存,因此有必要对ICU病房内真菌感染及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现对本院ICU收治的42例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调查对象:对2004年1月~2006年1月本院ICU收治的并有实  相似文献   

13.
ICU患者院内肺感染的病原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ICU患者院内肺感染的因素和主要病原体,指导临床的防治。方法:对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1998年9月-2000年7月住院的49例院内肺感染患 者的临床与细菌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49例院内肺感染患者有多方面易感因素;(2)痰培养检出细菌168株,G^ 球菌26株(15.5%),G^-杆菌125株(74.4%),真菌17株(10.1%),其中绿脓假单胞菌79株(47.0%),居首位;(3)168株致病菌所所选抗生素有较高耐药率。结论:原发病危重,气道开放、机械通气时间长,住院时间长,高龄患者是ICU院内肺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G^-杆菌为院内肺感染主要致病菌,真菌感染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4.
院内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分析院内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为其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回顾性方法对2002~2006年的住院患者中呼吸道真菌感染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发生医院内呼吸道真菌感染的42例患者中60岁以上的34例(81.0%);所有病例均伴有明显的基础疾病,2种以上疾病并存的患者37例(88.1%);全部患者在真菌感染前均反复使用过抗生素,使用2种以上的38例(90.5%)。结论 院内呼吸道真菌感染与年龄、基础疾病、抗生素使用不规范等因素有关。白色念珠菌是医院内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临床上合并上述因素的患者在治疗中要警惕真菌感染,以便早期诊断,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5.
侵袭性深部真菌感染45例临床和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本院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状况、病原菌特性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的敏感度,为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药物选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1日12月31日血、无菌体腔液真菌培养阳性患者的病史,并对收集的病原菌进行体外药敏测定。结果根据诊断标准,确诊为深部真菌感染患者45例。其中社区获得性深部真菌感染22例,医院深部真菌感染23例。社区获得性深部真菌感染的部位以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共21例,占95.5%;其次为下呼吸道感染1例。医院深部真菌感染最常见的部位为血流感染,共15例,占65.2%;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5例;下呼吸道感染2例;腹腔感染2例。社区获得性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为新型隐球菌,共17株,占77.3%;其次为白念珠菌4株;烟曲霉1株。医院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为白念珠菌,共8株;其次为其他念珠菌属。医院感染可能与住院天数较长、高龄、大手术、长时间应用广谱抗生素、深静脉置管等因素有关。结论我院2004年深部真菌感染确诊病例中,医院感染以白念珠菌所致的血流感染最常见;社区获得性感染以隐球菌性脑膜炎最多见。氟康唑仍是治疗敏感念珠菌属尤其是白念珠菌感染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发生及其高危因素。选择自2000年1月至2007年3月在我院行allo—HSCT患者180例,随访至2007年10月31日,用Kaplan—Meier和Cox回归模型方法,分析了IFI的发生率及其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表明,35例(19、5%)患者在HSCT后发生了IFI,确诊1例,临床诊断34例;其中曲霉菌感染18例(51、4%),念珠菌感染17例(48.6%)。IFI组1年的存活率为34.3%.无IFI组1年的存活率为53.8%,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单因素分析中,与IFI的发生率增加有关的因素包括移植前真菌定植或感染、非血缘供者allo—PBHSC或allo—BMHSC移植、急性GVHD发生、广泛性慢性GVHD、应用甲基泼尼松龙。在多因素分析时,非血缘供者异基因外周血或骨髓干细胞移植、急性GVHD发生及移植前真菌感染或定植使IFI发生危险增加(RR分别为:1.589、2、399、1.410)。结论:IFI是allo—HSCT的常见并发症,也是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对移植前真菌感染或定植、非血缘供者allo-PBHSC或allo—BMHSC移植及发生急性GVHD的高危患者有必要早期采取干预性治疗。  相似文献   

17.
急性白血病院内感染155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为降低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院内感染率 ,对 15 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院内感染情况进行了分析。院内感染率为 5 2 9%,感染菌种以真菌最多 ,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常见。化疗患者的院内感染率明显大于未化疗者 ,白细胞数 <1 0× 10 9/L时院内感染率显著增加 ,并提出对化疗后骨髓抑制者护理上要加强保护性隔离措施 ,做好健康教育 ,及早反复多次收集血、尿、痰等培养标本 ,以提高病菌的检出率 ,从而指导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降低继发性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18.
浅析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8年间分离的1116株酵母样真菌的分类,标本来源,及其对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的分析,初步探讨了酵母样真菌与院内不同部位深部真菌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白色念珠菌及热带念珠菌是导致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分别占53.58%和27.24%),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腹腔、血液及中枢神经系统(80.73%、12.01%、3.32%、1.70%、1.79%、0.45%)。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院内真菌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用ATB微生物鉴定仪、1D32C真菌鉴定板和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进行真菌鉴定,ATB Fungus药敏板进行药敏试验。结果:1113株真菌标本中,白色念珠菌687株,占61.7%;热带念珠菌249株,占22.4%;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分别为5-氟胞嘧啶99.2%、两性霉素B97.0%、氟康唑为87.6%、伊曲康唑为88.3%;分布专科以呼吸科、心内科、ICU为主。结论:院内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为主,临床应及时送检疑似真菌感染的标本,合理使用抗真菌的药物。  相似文献   

20.
2例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念珠菌感染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念珠菌感染是原位肝移植术后严重感染性并发症之一。是肝移植术后最常见的真菌感染,约占真菌感染的35%~92%,死亡率可达到25%~62%,是导致肝移植失败的原因之一。自1993年4月-2000年5月我院共开展原化肝移植术37例,其中有2例合并念珠菌感染,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