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肝脏以通为用”是指肝的基本生理特征是调畅、舒达,在病理上以郁滞为主要病理改变。作为肝的主要生理功能,“藏”是其基础,“用”是其功能的体现。笔者认为,强调“肝以通为用”,对肝脏疾病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理论及临床意义 肝属木,即肝具有生长、生发、调达舒畅的生理作用,其特点是主生、主动;肝还具有藏血的作用,肝藏血,主疏泄,是人体气血运行的枢纽,所谓“人之所有者,气与血耳”,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郁滞,诸病生焉。因此,所谓的“用”,实际是肝的“调畅”功能。 肝脏的主要生理功能为主藏血,主疏泄,为气血运行的…  相似文献   

2.
五脏皆以通为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五脏病证治方面加以探讨,指出“以通为用”之旨并不独言于六腑,实五脏生理、病理之共性,而且广泛指导脏病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李鲜教授治疗肝纤维化的经验。方法:跟师学习,分析病案,总结经验。结果:肝纤维化是肝病进展的非常阶段,是治疗的关键时期,及时采取手段,往往能够逆转病情。中医认为肝纤维化的发生不离气滞、血瘀、痰浊,李师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以"以通为用"理论为指导治疗肝纤维化,其中包括通情志之郁、通气血之滞和通湿热痰毒,针对病因病机,各个击破,在治疗肝纤维化上取得良好疗效。结论:李师"以通为用"治疗肝纤维化的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通为用”治疗胆囊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通为用”是指六腑的生理功能以畅通为基础,通则顺,顺则治,治则无病,所谓“传化物而不藏”是也。治疗六腑病症,必须把握住“以通为治”的原则。笔者遵循这一法则,临床应用中药治疗胆囊炎206例,收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六腑以通为用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腑,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的总称。六腑多为中空有腔的脏器,其共同的生理功能是传化饮食和水液。《素问·五脏别论》曰:“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说明“实”是六腑的生理,而“满”是其病理。所以,六腑必须通降正常,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如果六腑通  相似文献   

6.
腑以通为用是中医认识人体脏腑功能及病理改变的核心理论,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系统性总结中医对腑以通为用的认识,阐释该理论与肠道菌群的联系,提出胃肠通降失司是肠道菌群失调的病机.基于肠道菌群理解腑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认识到通降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肠道菌群对中药灌肠疗法、针灸干预...  相似文献   

7.
《黄帝内经》首提“以通为用”,在治疗六腑和奇恒之腑疾病时应注重顺应其以通利为要的生理特性,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和拓展。男子精室亦属奇恒之腑,具有“以通为用”的特点。男子性功能与精室关系密切,故“以通为用”的学术理念可广泛应用于阳痿在内的泌尿男科疾病。阳痿的病机多为湿浊、瘀血等有形之邪累及精室,伤及宗筋,而虚、郁可贯穿本病发展的始终。基于此,以祛湿、化瘀、解郁为大法,通利精室局部,或以补助通,灵活辨证,遣方用药,临床每获显效。  相似文献   

8.
“以通为用”理论源于《黄帝内经》,是指运用“通法”来治疗六腑病症。大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多预后不良,其主要病因为邪实壅盛、正气亏虚、肝气郁结,基本病机以正虚为本,瘀血、湿热、气滞等邪实为标,虚实夹杂。基于“以通为用”理论,可归纳本病治则为:活血化瘀、通经散结,清热祛湿、通利肠腑,扶正固本、以补为通,疏通肝郁、通调情志。灵活运用“通法”治疗大肠癌可进一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9.
万文蓉 《光明中医》2009,24(12):2341-2342
中医学"六腑以通为用"理论对腑病的临床治疗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素问·五脏别论>指出:"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说明六腑以"实"为生理,"满"则为病理.即六腑必须畅通无阻,以通为用,以降为顺,才能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如果六腑通降失常,积滞内停,常可导致多种腑病的发生.因此,六腑的功能决定了腑病"以通为用"的治则.现就临床辨治泄泻验案1例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医藏象理论是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藏象理论的本体论预设和方法论规则无不受到哲学体用观的渗透.王庆其教授深研中医藏象理论并提出五脏以藏为本、以通为用的学术观点,以体用观析之,五脏所藏精气(气血精神魂魄)为体,血肉五脏、经络腑腧、四肢百骸为用,五脏皆有体用,以藏为本体,以通为表现.肝以...  相似文献   

11.
张维耀 《天津中医药》2005,22(4):302-303
“气”和“真气”是真气学说的基本概念,长期以来使用混乱。“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精微物质,不能简单认为是某种元素,真气是相对于“气”的无形的功能,以质能说明两者的关系。研究“气”的重点是“真气”,真气的特性有非形态性、非常规性、超常性和系统性。作为一般概念“真气”的特性,涵盖中医学真气的特性。  相似文献   

12.
杨真晖  黄泳 《国医论坛》2007,22(2):15-15
十二经脉的"根"与"本",位置相近或相同,意义也相似."根"是指根本、开始,对应十二经脉四肢末端的井穴;"本"是指树根,在下部,与人体四肢下端相应.十二经脉"根"与"本"部位都是在下,皆为经气始生始发之气,为经气之所出.但我们知道,十二经脉中除手三阳与足三阴6条经脉是从四肢发出外,足三阳经与手三阴经并非如此,比如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足阳明胃经起于鼻之交安页中,手少阴心经起于胸中等.也就是说,经脉未必都是起源四肢,可是为何井气都起于四肢"本根"部发出的井穴呢?  相似文献   

13.
中医"心生血"理论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渊  黄秀深  周训伦 《中医杂志》2005,46(3):163-165
"心(脉)生血"理论属中医五脏生血理论之一,具体包括"心体生血"和"心脏生血",并通过"化赤"、"血精生血"、"协助其它脏腑生血"等3个方面发挥生理作用.其病理表现为"心血虚证"、"瘀不生新证".在治疗上,心血虚证可选炙甘草汤等;瘀血在经,不生新血,可选生化汤等;瘀血在络,不生新血,可选大黄虫丸等."心(脉)生血"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中的内皮细胞分泌造血生长因子、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等理论相关.  相似文献   

14.
王莉华  钱俊华 《河南中医》2009,29(8):737-739
先秦时期对饮病已有初步认识,《黄帝内经》时代饮病学说的思想就已萌芽;后汉张仲景首创“痰饮”病名,《金匮要略》对饮病论治的总结,形成了饮病学说的系统理论;至宋元,饮病学说研究较前人有了较大发展,其中最具有代表意义的当属巢元方痰饮分治;明清时代,饮病学说的研究逐渐完善,医家在理论上大多遵循前人观点,许多医家已经主张痰饮分治,逐渐改变了以往痰饮混称、混治的局面,痰饮病学说发展为独立体系。  相似文献   

15.
大气论价值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末清初的著名医家喻昌提出,大气是搏聚于胸中,包举于肺周围的阳气,既不同于膻中之气,又不同于宗气,亦有别于营气与卫气。张锡纯则把大气又具体化为“以元气为根本,以水谷为养料,以胸中为宅窟者也”。可见,大气即胸中的阳气,是主持诸气,支持全身活动的基本动力。大气的主要病变,不外气虚与气机失调两端。临床运用此理论,在治疗虚陷病证、郁滞病证、闭脱病证等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仲景学说与痫病证治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仲景学说之“营卫“、“脾胃“学说探讨痫病的证治规律,认为脾虚,风、火、痰、瘀阻滞营卫不和,枢体不利,脏气不平,阴阳气不相顺接而发病,脾气虚为病机之本,风痰夹瘀为病机之标。发病特点可以“阴阳往来,休作有时“加以概括。治痫原则可以“调和营卫、调和少阳、补益脾胃“为其本,本重标佐,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柴胡疏肝散对肝郁证模型大鼠脑海马磷酸二酯酶-4及其亚型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肝郁模型组、柴胡疏肝散组,运用模具束缚结合孤养的方法制备肝气郁结证候动物模型,采用qRT-PCR法检测大鼠脑海马PDE4A、PDE4B及PDE4D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脑海马PDE4A、PDE4B及PDE4D的mRNA表达较正常组降低(P<0.05),柴胡疏肝散组大鼠脑海马PDE4A、PDE4B及PDE4D的mRNA表达较模型组升高(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抗肝郁作用的机制可能与通过上调肝郁大鼠脑海马PDE4及其亚型的mRNA表达而起到保护受损神经元,改善大脑功能,缓解肝郁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杨丽华  王建国 《吉林中医药》2009,29(12):1017-1018
以“天人相应”“因时制宜”理论为指导,依据人体阴阳消长、气血盛衰、脏腑虚实与整个自然界密切关系,探讨人体阴阳、营卫、五脏主时的昼夜变化,以调整人体“睡眠-觉醒”的生理活动治疗不寐。  相似文献   

19.
王芳芳  张晓甦 《吉林中医药》2010,30(11):921-923
子宫肌瘤的病因病机多为经产不慎,六淫乘袭,七情内伤,饮食劳逸等致气血不和,脏腑失调,进而损伤冲任,血、瘀、痰、湿相结,阻于胞宫,日久积而成癥瘕。瘀血内停是其病机关键,临床活血化瘀、消癥散结兼以扶正为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逍遥散对肝郁证大鼠中枢神经递质的作用。方法:利用中医证候模型,研究逍遥散对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结果:肝郁证模型组大鼠脑内NE与D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P<0.05);肝郁证模型加逍遥散组大鼠脑内NE与D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P>0.05);结论:肝郁证大鼠脑内NE与DA水平明显降低,逍遥散舒肝解郁,有增加肝郁证大鼠脑内NE、DA神经递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