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将黄连提取物制备成结肠定位释药微丸。方法:采用流化床底喷工艺,根据浸膏性质选择适宜辅料配比,以微丸的载药量为考察指标,研究制备工艺;采用多层包衣法,以黄连总碱体外释放度等为考察指标,对包衣处方中成膜剂种类及比例、增塑剂种类及用量、包衣增重进行筛选。结果:黄连微丸的制备工艺为:称取一定量的黄连浸膏,用50%乙醇溶解,加入10%的微粉硅胶作为抗黏剂,使微丸增重30%;包衣工艺为:先包pH敏感层,包衣增重20%,再包酶触发层,包衣增重10%,即得。结论:体外溶出度试验结果表明,该制剂较好的达到了多元释药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尼群地平口服定时释药片的成型工艺。方法:以崩解时间为指标筛选片芯处方、工艺。应用薄膜包衣技术,采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成膜材料,巴西棕榈蜡和蜂蜡混合物为阻滞剂制备尼群地平口服定时释药片,并考察巴西棕榈蜡和蜂蜡混合物用量、比例、片芯增重量、不同pH溶出介质和转篮转速对定时释药的影响。结果:经过筛选确定片芯处方为每片含尼群地平10mg,微晶纤维素(MCC)81mg,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9mg,硬脂酸镁0.5%;包衣混悬液处方为5%HPMC,3.5%巴西棕榈蜡,1.5%蜂蜡,0.5%PEG4000,0.5%吐温-80,89%水。结论:巴西棕榈蜡和蜂蜡混合物用量与比例,包衣层厚度,是影响定时释药的主要因素。巴西棕榈蜡和蜂蜡混合物用量越多,释药时滞越长;混合物总量不变,蜂蜡用量增大,释药时滞变长;包衣层厚度越厚,释药时滞变长。  相似文献   

3.
黄芪口腔速崩片处方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黄芪有效部位口腔速崩片的处方。方法:以药物溶出百分之五十的时间(t50)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表,选取主要辅料:MCC:L-HPC(A)、L-HPC(B)、甘露醇(C)、微粉硅胶(D)作为四因素,每一因素选择三水平。结果:黄芪口腔速崩片中辅料用量为:MCC:L-HPC为5∶1,L-HPC为3%,甘露醇为30%,微粉硅胶为0.1%。结论:此处方合理可行,可为黄芪有效部位口腔速崩片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稳喘片适宜压片包衣工艺的制定。方法以休止角、片面光滑度、片子硬度脆碎度、包衣后增重及崩解时限为评价指标,筛选出合适的压片包衣工艺。结果 0.4%硬脂酸镁为辅料,直接压片,包衣片增重3%。结论该稳喘片成型工艺可为大生产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血塞通脉冲控释片的处方。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片芯崩解剂种类、片芯崩解剂用量、包衣液组成和包衣增重百分率对药物累积释放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考察片芯崩解剂用量、包衣液组成、包衣增重百分率对释药时滞时间的影响,优化血塞通脉冲控释片的处方。结果:最佳处方为片芯崩解剂用量为15%,包衣增重百分率为9%,包衣液组成为Eudragit L100∶EC=1.5∶1(m/m);在该处方条件下,血塞通脉冲片的体外释药时滞为6 h左右,然后迅速脉冲式释药。结论:所选处方合理,制备的血塞通脉冲控释片能达到设计要求,体外试验可达到脉冲释药时滞效果。  相似文献   

6.
以新型水分散体Kollicoat SR30D为微丸的衣膜材料,制备盐酸青藤碱缓释包衣微丸;随后将其与适宜的辅料混匀后直接压片,制得能缓释12 h的微丸型片剂.考察了增塑剂种类和用量对微丸中药物释放的影响,以及压片过程中填充剂比例对微丸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以10%柠檬酸三乙酯作增塑剂的Kollicoat SR30D能在流化床包衣过程中形成致密完整的衣膜,无需愈合处理.将包衣增重为18%的微丸与硅化微晶纤维素颗粒以1:3(w/w)混匀,再加入0.5%硬脂酸镁,直接压片可制得缓释12 h的微丸型片剂,且压片前后药物释放行为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以新型水分散体Kollicoat~ SR30D为微丸的衣膜材料,制备盐酸青藤碱缓释包衣微丸;随后将其与适宜的辅料混匀后直接压片,制得能缓释12h的微丸型片剂。考察了增塑剂种类和用量对微丸中药物释放的影响,以及压片过程中填充剂比例对微丸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以10%柠檬酸三乙酯作增塑剂的Kollicoat~ SR30D能在流化床包衣过程中形成致密完整的农膜,无需愈合处理。将包衣增重为1 8%的微丸与硅化微晶纤维素颗粒以1:3(w/w)混匀,再加入0.5%硬脂酸镁,直接压片可制得缓释12h的微丸型片剂,且压片前后药物释放行为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泼尼松脉冲片并考察其在体外的释放特性。方法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速释片芯,以羟丙甲纤维素(HPMC)为溶胀层包衣材料,以乙基纤维素(EC)为控释层包衣材料,采用多层包衣技术制备泼尼松脉冲片。考察了致孔剂PEG 400、增塑剂PEG 6000比例与用量以及控释层包衣增重对释放的影响。以迟滞时间和累积释放度为指标,考察泼尼松脉冲片的体外释放特性。结果以片芯崩解剂用量为11%,致孔剂用量为10%,增塑剂用量为1%,溶胀层和控释层包衣分别增重为5%、10.5%制备的泼尼松脉冲片效果最佳。按照最优处方工艺制备的泼尼松脉冲片体外释放迟滞时间为4 h,时滞后0.5~1.0 h累积释放度达95%以上。结论泼尼松脉冲片处方组成合理,工艺简便可行,体外释放特性符合脉冲释放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Chen MM  Wang CR  Jin Y 《药学学报》2011,46(1):96-101
研究泮托拉唑钠肠溶微丸型片剂制备方法。采用流化床包衣法制备泮托拉唑钠肠溶微丸, 将肠溶微丸与适合的辅料混合采用直接压片法制备泮托拉唑钠微丸型片剂。用体外释放度法及扫描电镜法观察压片前后药物的体外累计释放量及微丸形态。结果表明, 优化处方: 衣膜增重55%, 增塑剂含量20%, Eudragit L30D-55/ NE30D为8∶2, 肠溶微丸/辅料 (MCC/PPVP/PEG 6000, 2∶1∶1) 为5∶5时, 肠溶片在0.1 mol·L−1盐酸中2 h累积释放百分数<10%, pH 6.8磷酸盐缓冲液中1 h累积释放百分数>85%。制备的泮托拉唑钠肠溶微丸片的释药行为较好, 有望应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0.
盐酸多西环素调释微丸的制备及处方因素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HPMCP-55和HPMC E15作为包衣材料,制备盐酸多西环素调释微丸,并考察其处方因素和工艺.采用流化床底喷溶液上药法制备载药微丸,考察聚合物HPMCP-55和致孔剂HPMC E15之间的比例,聚合物包衣增重以及增塑剂用量和热处理对药物释放的影响.当HPMCP-55和HPMC E15的质量比为25:4,聚合物包衣增重为10%,增塑剂用量为5%时,药物释放行为符合要求.通过调整HPMCP-55和HPMC E15之间的比例,或选择恰当的包衣增重,能使盐酸多西环素载药微丸具备较理想的释放效果.  相似文献   

11.
王伟  张晶  齐晓丹 《中国药房》2012,(33):3102-3105
目的:制备间尼索地平微孔渗透泵微丸,并探讨其释药机制。方法:以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为渗透压物质,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丸芯,流化床包衣法包衣;以累积释放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法考察增塑剂癸二酸二丁酯(DBS)用量、包衣增重、包衣液(醋酸纤维素的丙酮-异丙醇溶液)浓度对微丸释放的影响,优选包衣处方。按最优处方制备3批微丸并以累积释放度与时间进行零级、一级、Higuchi方程拟合来考察其释药特征。结果:增塑剂用量为15%,包衣增重为4%,包衣液浓度为1%;所制备的间尼索地平微孔渗透泵微丸12h内释药具有零级释放特征(r=0.9996,0.9995,0.9989),释放动力以渗透压为主。结论:该制备工艺稳定、重现性良好,12h内释药恒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卡维地洛脉冲释放片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征。方法:采用压制包衣法制备卡维地洛定时脉冲释放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卡维地洛药物含量,以体外释放度为主要评价指标,考察崩解剂、包衣材料等对脉冲片释药性能的影响,并对处方进行优化。结果:处方中片芯含药量为10%,以63%的CMS-Na为崩解剂,27%的MCC为填充剂压制片芯;以35%的HPMC、62.5%的卡拉胶和1%的PEG 6000为衣膜材料,2.5%的滑石粉为润滑剂,粉末直接压片包衣。以pH4.0醋酸缓冲液为释放介质,包衣脉冲片时滞8 h后,累积释放度达80%以上。结论:卡维地洛压制包衣片能实现定时脉冲释药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酒石酸美托洛尔双脉冲片。方法:采用混合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3层片芯(2层速释层和1层阻滞层),采用干压包衣技术制备杯形片,以时滞时间和累积释药率为指标,评价杯形片的顶层阻滞层辅料、用量以及压片硬度对释放行为的影响,确定片芯速释层和阻滞层处方及用量。结果:顶层阻滞层的辅料、用量以及压片硬度对释药时滞和累积释药率都有影响。确定了片芯速释层和阻滞层的处方和硬度;顶层阻滞层的用量为0.12g,可达到4h的第1个脉冲效果;片芯阻滞层的用量为70mg,可达到8h的第2个脉冲效果。结论:研制的酒石酸美托洛尔双脉冲片体外释放达到双脉冲要求。  相似文献   

14.
罗红霉素渗透泵型控释片处方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罗红霉素渗透泵型控释片的处方工艺。方法:以罗红霉素(RXM)为模型药物,通过测定药物的释放度,考察促渗透剂、渗透聚合物种类及其用量、片芯硬度、释药孔径、包衣膜组成、包衣膜厚度对药物释放的影响。结果:PVP和增塑剂用量、包衣膜厚度和释药孔径对渗透泵型控释片的药物释放具有显著影响,一定范围内片芯硬度对药物释放的影响不明显。结论:选用500mg/mL的蔗糖作为渗透促进剂;200mg/mL的聚维酮-K30(PVP)为促渗透聚合物;包衣膜选用200mg/mL的PEG-6000。  相似文献   

15.
炎琥宁肠溶微丸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水分散体系包衣技术制备炎琥宁肠溶微丸给药系统。方法以微晶纤维素(MCC)为填充剂,SiO2为抗黏剂,40%乙醇为黏合剂,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丸芯,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处方和工艺;以Eudragit L 30 D水分散体为包衣材料,乙基纤维素(EC)为阻滞剂,PEG6000为增塑剂,采用流化床包衣法,包肠溶衣层。结果丸芯的最佳处方工艺为:炎琥宁∶MCC∶SiO2=7∶7∶5;挤出速度1 080 r/min,滚圆速度960 r/min,滚圆时间5 min;当EC与Eu-dragit L质量比为35∶65,增塑剂用量为1.71%,聚合物包衣增重为5%时,所制得炎琥宁肠溶微丸在人工胃液(pH1.0)中释放度<10%,在人工肠液(pH 6.8)中正常释放,2 h内释放大于80%,符合中国药典对肠溶制剂释放度的相关规定。结论调整丸芯及包衣的处方工艺参数可以制得体外释放行为符合药典规定的肠溶炎琥宁微丸。  相似文献   

16.
周苏  冯晶  郭斌 《中国药房》2011,(21):1970-1972
目的:制备甲磺酸倍他司汀微孔渗透泵控释片,并对其包衣处方进行优化。方法:采用相似因子法考察影响释药的主要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以致孔剂聚乙二醇的用量、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用量和包衣增重为因素,以释放度的综合指标L值为指标优化包衣处方,并进行验证试验及体外释药模型拟合。结果:相似因子值均小于50,表明聚乙二醇、DBP的用量及包衣增重对制剂的释放均有显著影响;优化的最佳包衣处方中聚乙二醇为30%,DBP为20%,包衣增重为4%;验证试验中3批样品L值分别为13.99、11.15、8.37,12h累积释药百分率大于90%,释药模型特征为零级释药。结论:按最佳处方制得的甲磺酸倍他司汀微孔渗透泵控释片在12h内可稳定释药,且释放完全。  相似文献   

17.
盐酸环丙沙星缓释微丸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哲  唐星 《中国新药杂志》2005,14(9):1151-1155
目的:制备盐酸环丙沙星缓释微丸(CPSP),并对其体外释药行为进行研究.方法:粉末层积法制备了缓冲型和非缓冲型2种微丸,分别以Eudragit RL 30D,RS 30D水分散体混合物和Eudragit NE 30 D,L 30D55水分散体混合物为包衣材料制备CPSP.分别考察了包衣增重、包衣液中聚合物比例及介质pH对CPSP体外释药行为的影响.结果:选取含有柠檬酸的缓冲型丸芯,包衣增重为7%,RL与RS质量比为1:1.5时,体外释放呈非pH依赖型;包衣增重为4%,Eudragit NE 30D与L 30D55质量比为1:1时释放较理想,体外释放呈显著的pH依赖性.结论:CPSP具有较好的释药性能及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磷酸川芎嗪微孔渗透泵片的研制及释药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金春  以盛  吕桦  邓瑞园 《中国药房》2008,19(6):420-424
目的:制备磷酸川芎嗪微孔渗透泵片,并进行处方优化和释药机制考察。方法:利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筛选出最佳处方;测定不同处方制剂累积释药百分率;并对其释药机制进行探讨。结果:包衣膜中致孔剂聚乙二醇400用量、片芯羟丙甲基纤维素含量、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用量、包衣增重为影响药物释放的4个重要因素。最优处方为聚乙二醇400用量10%,羟丙甲基纤维素用量5%,增塑剂10%,包衣增重12mg,制得微孔渗透泵片在12h内呈现零级控释释放特征(r=0.99981),累积释放率为94.2%,批间重现性良好,不受胃肠道环境影响;释药机制包括渗透泵机制和扩散机制,以渗透泵机制为主。结论:该微孔渗透泵片处方及制备工艺简单有效,12h零级释放特征显著,重现性好,可为工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于佳 《中国药师》2016,(10):1885-1888
摘 要 目的:制备洛索洛芬钠缓释微丸,并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 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洛索洛芬钠载药丸芯,再用Eudragit RL 30D和Eudragit RS 30D 进行包衣,制成洛索洛芬钠缓释微丸,并考察缓释微丸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 以Eudragit RL 30D和Eudragit RS 30D的比例为20∶80作为洛索洛芬钠载药丸芯的缓释包衣材料,包衣增重为20%,增塑剂用量为10%,滑石粉用量为45%时,制备的洛索洛芬钠缓释微丸在12 h内能够平稳释药且释药完全。结论:制备的洛索洛芬钠缓释微丸释药行为较好,有望应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20.
难溶性药物兰索拉唑口服结肠定位片的制备及体外释药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制备难溶性药物兰索拉唑结肠靶向(Lansoprazole colon-targeted,LPZ-CT)片并考察处方及释放条件对片剂释药行为的影响。方法湿法制粒压片得兰索拉唑速释片芯,采用喷雾包衣与压制包衣结合的方法制备pH与酶双重敏感的LPZ-CT片。结果速释片芯体外溶出度达70%以上。当pH层包衣增重为7%,压制包衣层含20%瓜尔胶时,LPZ-CT片在模拟胃、小肠环境的介质中不释药,在模拟结肠环境介质(pH7.4,0.2 g.L-1β-甘露聚糖酶)中,累积释放度达80%以上。结论LPZ-CT片体外实验满足药物溶出和精确定位结肠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