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的超声征象与组织中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间宝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98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同期门诊收治的200例乳腺导管上皮增生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肿块的超声征象和血流情况,探讨不同超声征象和不同血流分级患者中PED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乳腺癌组织中,PED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28.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0级、Ⅰ级、Ⅱ级和Ⅲ级的PEDF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5%、38.8%、29.6%和10.9%,随着血流分级的升高,PED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2.0 cm患者的PEDF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8.2%,显著高于肿瘤直径>2.0 cm的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形态、边界、后方回声、纵横比、内部钙化以及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级患者的PEDF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乳腺癌超声征象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组织中PEDF蛋白的表达水平,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是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基因家族的成员,是一种强效的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剂.PEDF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下调或缺失,与预后有很大相关性.PEDF的生物学特性、抗肿瘤活性机制的研究为其在肿瘤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乳腺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纤维腺瘤)、8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VEGF、PEDF和CD34表达情况进行检测。 CD34表达反映微血管密度( MVD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Spearman 等级相关分析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VEGF 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7%(61/85),高于在乳腺良性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40%(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59, P=0.002);PED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1.2%(35/85),低于在乳腺良性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90%(1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683, P=0.000)。在乳腺癌组织中VEGF与PEDF表达呈负相关( r=-0.365, P=0.019)。乳腺癌组织中VEGF表达与肿瘤直径(χ2=26.31,P=0.000)、TNM分期(χ2=5.428,P=0.020)、淋巴结转移有关(χ2=5.368, P=0.021);PEDF表达与TNM分期(χ2=8.584, P=0.003)、肿瘤直径(χ2=11.079,P=0.001)、绝经状态(χ2=4.507,P=0.034)、ER状态有关(χ2=3.974,P=0.046)。 MVD值在PEDF阴性组高于阳性组(38.67±6.52比22.56±5.16,Z=-0.984,P=0.000),在VEGF阳性组则高于阴性组(38.78±6.28比25.36±5.12,Z=-0.972,P=0.000)。结论乳腺癌组织中存在PEDF、VEGF的表达相关性,且与MVD相关,对认识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指导乳腺癌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膀胱癌组织中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与雄激素受体(AR)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30例膀胱癌组织中PEDF和AR表达,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EDF表达与AR之间的关系。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在不同浓度的雄激素处理下,膀胱癌TCCSUP细胞株中PEDF和AR的表达水平以及慢病毒介导的AR干扰后,细胞株中PEDF的表达水平。结果 相关性分析表明PEDF表达与AR表达呈负相关(P=0.003)。雄激素处理后上调AR表达,抑制PEDF表达。同时,干扰AR的表达可以上调PEDF表达。结论 膀胱癌组织中PEDF的表达可能受到AR表达所抑制。  相似文献   

5.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是丝氨酸蛋白酶超家族成员,它具有高度保守的序列和独特的分子结构,因具有神经营养、抑制新生血管、抗肿瘤等多种功能而成为研究的热点,近年来,PEDF在实体肿瘤中抗血管生成作用逐渐引起重视,多项研究表明PEDF具有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分化、凋亡和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现就其抗肿瘤的机制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是一种分子量大小为50kDa的分泌型糖蛋白,其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如神经营养、神经保护、促细胞分化、抑制肿瘤生长、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等.PEDF作为一种潜在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已在不同类型肿瘤细胞的体内外实验得到证实.本文主要就PEDF的结构和功能、抗肿瘤治疗的机制及其相关的实验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癌组织中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6例肾癌及10例癌旁正常肾脏组织中 PEDF 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 PEDF 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46例肾癌组织标本中,PEDF 阳性表达率为239%,明显低于癌旁正常肾脏组织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肾癌组织中,PEDF 蛋白的表达与浸润深度及病理学分期有关(P <005)。结论肾癌组织中 PEDF 蛋白的阳性表达降低,对肾癌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肺癌是世界上最为常见的癌症死亡原因。诸多研究发现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表达降低。PEDF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等作用,因此外源性PEDF及其诱导剂的补充在多种类型的肿瘤诊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在肺癌诊治中表达和生物学功能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肺癌是世界上最为常见的癌症死亡原因。诸多研究发现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表达降低。PEDF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等作用,因此外源性PEDF及其诱导剂的补充在多种类型的肿瘤诊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在肺癌诊治中表达和生物学功能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摘 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肿块的超声征象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109例,共109个病灶的声像图特点及临床资料(淋巴结转移阳性组43个,淋巴结转移阴性组66个)。利用单因素(t检验、Pearson 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个超声征象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得出能够提示淋巴结转移的声像图特征,绘制最大径的ROC曲线,确定最佳临界值。[结果] (1)单因素分析显示,最大径及高回声晕在淋巴结转移阴性、阳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的肿块较阴性组更大,出现高回声晕的比例更高;(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块最大径、高回声晕及微钙化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密切(t=3.183,χ2=5.353,χ2=3.438;OR=1.662、3.476、2.843;P均<0.05)。绘制肿块最大径的ROC曲线,得出最佳临界值为1.85cm。位置、血流分级等征象对判断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一定提示作用。[结论] 乳腺癌的高频超声表现对术前准确判断腋窝淋巴结转移有重要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骨肉瘤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人群的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占青少年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好发部位为长骨干骺端。随着近年来保肢手术结合新辅助化疗方法的应用,早期未发生转移的患者预后有了较大的改善,术后5年生存率上升到50%~70%,然而仍有多达30%的患者会发生肺转移。对于那些早期发生肺转移、对化疗不敏感以及术后复发的患者,现有的治疗方法预后不佳,因此探寻更有效的治疗骨肉瘤的新方法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对肺癌血管正常化的作用及PEDF与X射线照射不同联合模式对肺癌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的方法观测PEDF对肺癌血管正常化的作用并确定其正常化时间窗。建立Lewis肺癌C57BL/6小鼠移植瘤模型,采用区组法随机分成4组,分别给予对照﹑PEDF﹑照射和照射联合PEDF处理,观察不同处理对小鼠移植瘤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和浸润性小叶癌(ILC)中的表达与超声征象、腋窝淋巴结转移、月经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18例IDC和ILC患者术前检查的超声征象与ER表达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18例IDC和ILC患者中,具有毛刺征、后方声衰减征象之一者,肿块ER阳性率显著高于不具有上述征象的肿块(χ2 = 8.1840,P<0.01;χ2 = 15.2018 8,P<0.01);有微钙化组ER阳性率比无微钙化组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块大小、腋窝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绝经前后之间,ER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3185,P>0.05)。结论 乳腺IDC和乳腺ILC二维超声征象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ER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38岁。无意中发现左乳外上腋前线区2.0cm×1.5cm×1.0cm大小肿物,质硬,活动度差,略压痛,皮肤无红肿,未做治疗。3个周后肿物略有增大,疼痛较前明显,于2001年5月21日来我院就诊。B超检查发现左乳外上方腋前线近腋窝外见乳腺腺体样回声,约4.0cm×4.3cm,与正常左乳腺腺体无连接。内探及一约2.8cm×1.8cm×1.0cm低回声肿块,边界欠清晰,形态不规则,内回声不均质,后方有衰减。CDFI示:肿块内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图1、2)。超声诊断:左侧副乳腺内实性占位,考虑副乳腺癌。于2001年5月22日收住院。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53的表达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3例乳腺癌组织中P53、Twist、Snail、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和Fibronectin的表达情况,分析乳腺癌突变型P5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患者预后和EMT发生之间的关系。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3例乳腺癌组织中P53、Twist、Snail、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和Fibronectin的表达情况,分析乳腺癌突变型P5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患者预后和EMT发生之间的关系。   结果   P53、Twist和Snail的阳性率以及EMT的发生率分别为44.4%(28/63)、54.0%(34/63)、68.3%(43/63)和41.3%(26/63)。乳腺癌P53表达与组织学分级相关(P < 0.05),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P53与Twist、Snail的表达存在相关性,而Twist、Snail和EMT发生相关(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P53和EMT是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P53的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EMT的发生相关,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可作为乳腺癌治疗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 探讨超声在老年男性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年龄大于60岁男性乳腺癌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 老年男性乳腺癌患者肿块在二维超声图像表现为呈低回声,形状不规则,边界呈浸润性,高回声晕少见,后方回声衰减,可见沙粒样钙化,多数肿块血运丰富。[结论] 超声对男性乳腺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与结肠癌衍生的免疫抑制因子及其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乳腺癌与结肠癌组织培养上清液对植物血凝素(PHA)诱导的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增殖和白细胞介素2(IL-2)产量的影响,并对该上清液中的免疫抑制因子(TDSF)的理化性质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癌组织培养上清液对PHA诱导的患者本人及健康人的T细胞增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关系,而对IL-2产量无明显影响。理化特性研究见乳腺癌上清液含有两种活性成分,一种为对热及胰酶敏感的蛋白质,另一种为性质稳定的非蛋白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乳腺癌患者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超声征象,探讨无创的超声检查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6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均有完整的术前超声诊断资料和术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对肿瘤术前超声检查征象采用BI-RADS术语进行描述和评估分类,按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对肿瘤进行分子分型,对比分析肿瘤的超声BI-RADS征象与其分子分型的相关性。结果:各型乳腺癌中,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后方回声衰减所占比例最高,HER2过表达型癌组织边缘有毛刺征的比例最低、出现微钙化的比例最高,三阴性型肿块边缘光整、后方回声增强比例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的BI-RADS超声征象对判断其分子分型有一定诊断价值,了解乳腺癌各分子分型的典型超声征象,有助于超声医师更早、更准确的诊断乳腺癌,为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肿瘤预后提供更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王方 《肿瘤研究与临床》2012,24(12):838-839
 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中X线钼靶、超声在乳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分析26例在健康体检中发现、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女性乳腺癌患者术前X线钼靶和超声检查资料。结果 X线钼靶、超声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4.6 %(22/26)、80.7 %(21/2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结合的诊断符合率为96.1 %,与单纯X线钼靶或超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钼靶与超声联合应用可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是乳腺影像学检查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的形态学具有多样性,其诊断方法通常采用临床、影像学检查及组织活检.超声检查则是诊断乳腺癌的重要影像学手段之一.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在乳腺病变的微钙化显示方面独具优势.其通过检测病变内的微钙化,能够早期诊断乳腺癌,并且对于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和抗癌基因p53在乳腺癌的发生及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其表达情况可反映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而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影响乳腺癌的超声图像表现.本文就近年来乳腺癌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