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的超声征象与组织中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间宝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98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同期门诊收治的200例乳腺导管上皮增生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肿块的超声征象和血流情况,探讨不同超声征象和不同血流分级患者中PED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乳腺癌组织中,PED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28.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0级、Ⅰ级、Ⅱ级和Ⅲ级的PEDF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5%、38.8%、29.6%和10.9%,随着血流分级的升高,PED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2.0 cm患者的PEDF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8.2%,显著高于肿瘤直径>2.0 cm的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形态、边界、后方回声、纵横比、内部钙化以及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级患者的PEDF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乳腺癌超声征象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组织中PEDF蛋白的表达水平,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洋  张艳  于瑞娜 《现代肿瘤医学》2020,(10):1739-1743
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表现特征,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乳腺外科收治的11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分子亚型分为Luminal 型、HER-2 过表达型及TN 型。观察不同亚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超声征象并对比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显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例肿块多呈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毛刺、垂直生长,以内部回声无变化、无微钙化发生、血流分级2级、淋巴结转移、弹性评分≥3分为主。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不同分子分型中超声征象形态、边缘、方位、内部回声、微钙化、血流分级、弹性评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与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uminal 型多见于形态不规则、边缘毛刺、垂直生长;TN型多见于形态规则、边缘光整、平行生长;HER-2过表达型多肿块内部微钙化、弹性评分≥3分。不同分子分型组间两两比较,Luminal型和TN型超声征象边缘、方位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2 8);HER-2型和TN型超声征象边缘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2 8);Luminal型和HER-2型超声征象内部回声、微钙化及弹性评分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2 8)。结论:乳腺癌超声特征与其分子分型存在一定关系,超声特征可为其分子分型提供一定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和浸润性小叶癌(ILC)中的表达与超声征象、腋窝淋巴结转移、月经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18例IDC和ILC患者术前检查的超声征象与ER表达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18例IDC和ILC患者中,具有毛刺征、后方声衰减征象之一者,肿块ER阳性率显著高于不具有上述征象的肿块(χ2 = 8.1840,P<0.01;χ2 = 15.2018 8,P<0.01);有微钙化组ER阳性率比无微钙化组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块大小、腋窝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绝经前后之间,ER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3185,P>0.05)。结论 乳腺IDC和乳腺ILC二维超声征象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ER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 探讨血管抑制蛋白1(Vasohibin-1,VASH-1)在乳腺组织中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Vasohibin-1蛋白在165例原发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Vasohibin-1在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52%(85/165)、26.06%(43/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14,P<0.001)。乳腺癌组织中血流丰富区域 Vasohibin-1 阳性表达率高,乏血供区域Vasohibin-1表达率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87,P<0.05)。乳腺癌Vasohibin-1阳性表达组5年生存率优于Vasohibin-1阴性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3,P=0.029)。[结论] Vasohibin-1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特别是在血供丰富的部位,其表达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乳腺癌组织中褪黑素受体(MT1)与CUE结构域蛋白2(CUEDC2)的表达,探讨二者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0例乳腺导管内癌和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MT1和CUEDC2的表达情况。结果MT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乳腺导管内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8%、60.0%和16.7%,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UEDC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乳腺导管内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8%、53.3%,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ing半定量检测显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MT1和CUEDC2表达分别为0.542±0.078和0.461±0.057,均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5)。MT1和CUEDC2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P=0.034,P=0.027)和组织学分级(P=0.018,P=0.022)均有关, 但与年龄和肿瘤大小无关(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MT1表达与CUEDC2表达呈正相关(r=0.441,P<0.05)。结论 MT1和CUEDC2高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联合检测二者表达可为乳腺癌基因治疗寻找新的干预靶点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摘 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核仁纺缍体相关蛋白1(nucleolus spinosa-related protein 1,NuSAP1)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00例乳腺癌组织(浸润性导管癌)及其配对的癌旁组织(距离肿瘤边缘>3cm)中NuSAP1、Hedgehog信号通路相关蛋白(Smo和Gli-1)表达水平。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NuSAP1高表达率为65%(65/10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18%(18/100)(χ2=45.945,P<0.001)。NuSAP1高表达组中WHO分级Ⅲ级、TNM Ⅲ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率均高于低表达组(P<0.05)。WHO分级Ⅲ级(OR=1.689,95%CI:1.240~3.333)、TNM Ⅲ期(OR=1.543,95%CI:1.345~3.602)、三阴性乳腺癌(OR=2.786,95%CI:1.764~4.002)和NuSAP1高表达(OR=2.507,95%CI:1.684~3.971)是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NuSAP1表达水平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呈正相关(r=0.561,P<0.001)。NuSAP1表达与Smo、Gli-1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748和0.528,P均<0.001)。[结论] NuSAP1可能通过激活Hedgehog信号通路参与腋窝淋巴结的转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2,TIMP-2)在乳腺正常组织、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浸润性乳腺癌临床病理指标及乳腺癌生存情况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例正常乳腺组织、28例不典型增生、40例导管内癌、80例浸润性乳腺癌标本,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TIMP-2的表达,分析其在浸润性乳腺癌不同临床病理指标分组中的表达差异;并通过120例乳腺癌患者的随访,分析其对乳腺癌生存状况的影响。结果:TIMP-2在乳腺正常组织(25.0%)、不典型增生组织(28.6%)、原位癌组织(60.0%)、浸润性癌组织(66.3%)中表达阳性率依次增高,在乳腺原位癌与不典型增生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浸润性乳腺癌TIMP-2的表达在部分组织学分级分组中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不同月经状态、年龄、肿块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数目、激素受体状态分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原位癌TIMP-2表达阳性组5年无病生存率高于表达阴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浸润性乳腺癌TIMP-2表达阳性组5年无病生存率与表达阴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IMP-2参与了乳腺癌发生、发展的过程,在乳腺癌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FHIT在乳腺良、恶性疾病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分析其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浸润性导管癌、8例导管内癌、16例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30例乳腺病病理标本Fhit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对其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行病理学观察和半定量分析。结果 Fhit蛋白在乳腺病、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导管内癌及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逐渐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有淋巴结转移组Fhit蛋白表达阳性率32.2%(8/25),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8.8%(10/17)(P〈0.05);临床Ⅰ期、Ⅱ期、Ⅲ期浸润性导管癌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43.7%、1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hit蛋白的表达与Cerb-B2的表达呈负相关,γs=-0.357(P〈0.05);Fhit蛋白的表达与p53的表达呈正相关,γs=0.411(P〈0.01)。Fhit蛋白的表达缺失与年龄、肿瘤的大小、组织学分级、ER、PR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FHIT表达降低可能对乳腺癌的演化和进展具有一定作用;与浸润性导管癌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与Cerb-B2、p53表达相关,可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进一步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乳腺增生及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8例乳腺增生和168例乳腺癌标本中ER、PR的表达。结果  乳腺癌患者ER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乳腺增生患者(P<0.05),而PR在两组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绝经后乳腺癌患者ER表达水平中位值为30 %,明显高于绝经后乳腺增生患者的10 %(P<0.05),而在绝经前两组患者ER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浸润性小叶癌组织内PR的表达明显高于浸润性导管癌等其他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ER、PR的表达能够较好地反映乳腺疾病的病理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刘梅  宋欣  刘武  赵坡 《肿瘤防治杂志》2005,12(16):1248-1250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蛋白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转移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LAB法,检测6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石蜡包埋组织中hTERT的蛋白表达.结果:6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强阳性者44例,弱阳性者23例.hTERT蛋白主要定位于癌细胞胞质,少部分细胞核也有表达.本组乳腺癌分期和分级越高,hTERT蛋白表达的强阳性率越高,P值分别为0.002 8和0.010 2.hTERT强阳性组转移率为63.6%(28/44),弱阳性组转移率为30.4%(7/2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hTERT强阳性组3年生存率为69.2%(27/39),hTERT弱阳性组3年生存率为95.7%(22/2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结论:hTERT的蛋白表达可能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分化和转移有关,可以作为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Kruppel 样因子(KLF)4和KLF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10例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KLF4和KLF5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KLF4和KLF5均主要表达于细胞核。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KLF4低表达,阳性表达率为6.7%,低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LF5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阳性表达率为90.0%,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KLF4和KLF5的表达与年龄、绝经情况、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ER及PR表达无关(P>0.05),而KLF5与HER-2表达水平有关(P<0.05)。KLF4和KLF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无相关性(r=-0.356,P=0.053)。结论 KLF4和KLF5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以作为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β-TubulinⅢ、MGMT在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标本19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β-TubulinⅢ、MGMT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乳腺癌分子分型采用免疫组化及FISH 检测确定。结果: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β-TubulinⅢ的阳性表达率为72.3%(138/191),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脉管侵犯及分子分型相关,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GMT的阳性表达率为74.3%(142/191),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分子分型相关,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β-TubulinⅢ、MGMT共同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及分子分型具有相关性(P<0.05)。Spearman 相关分析显示β-TubulinⅢ和MGMT两者在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r=0.252)。结论:β-TubulinⅢ和MGMT与乳腺癌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抑制因子簇集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0例乳腺增生和10例乳腺癌旁组织(距癌组织≥4 cm,组织学结构正常)标本中簇集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乳腺癌各临床病理学参数间的关系。结果 簇集蛋白在乳腺癌旁正常组织、乳腺增生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20.0 %(4/20)及71.4 %(50/70),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簇集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乳腺增生(χ2=17.143,P<0.05)及乳腺癌旁正常组织(χ2=19.048,P<0.05);簇集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χ2=4.667,P<0.05)且与组织学分级(χ2=5.233,P<0.05)及淋巴结转移情况(χ2=4.667,P<0.05)有关,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组织学类型无关(χ2值分别为0.024、0.406、0.091,均P>0.0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簇集蛋白与ER、PR的表达负相关(r值分别为-0.362、-0.290,均P<0.05),与C-erbB-2的表达无相关性(r=0.129,P>0.05)。结论 簇集蛋白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促进作用,可能成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中的标志物,并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乳腺癌超声征象和病理组织学类型及组织学分级的临床关系。方法对127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在实施手术后进行包括组织学分类、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的病理分析。结果浸润性小叶癌和浸润性导管癌在毛刺、钙化、形态、后方回声衰减等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分化型在血流及形态学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超声征象和病理组织学变化具有关联性,超声形态特点对病理组织分型和组织学分级具有预测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Dai WB  Zheng YW  Mi XY  Liu N  Lin H  Yan J 《癌症》2007,26(10):1095-1098
背景与目的:对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4(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4,TRAF4)在乳腺癌中表达的研究存在争议.本研究探讨TRAF4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癌组织及不同侵袭能力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RAF4在70例乳腺癌组织和14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RAF4在乳腺癌细胞系MDA-MA-231(高侵袭)和MCF-7(低侵袭)中的表达.结果:TRAF4在正常乳腺组织中呈浆、核阳性表达.其浆阳性率在正常乳腺组织(78.57%)、非浸润性导管癌(88.57%)和浸润性导管癌(91.43%)中逐渐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核阳性率在正常乳腺组织(64.28%)中显著高于非浸润性导管癌(28.57%,P<0.01),在非浸润性导管癌中高于浸润性导管癌(5.7%,P<0.05).TRAF4总蛋白在乳腺癌高侵袭细胞系中的表达量高于低侵袭细胞系,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AF4在乳腺癌细胞核中表达明显降低,与乳腺癌侵袭性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survivin蛋白在乳腺癌的表达及与p21^WAF1、p53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二步法(Envision)检测5例乳腺导管内癌及68例浸润性导管癌中单克隆抗体survivin、p21^WAF1、p53蛋白的表达。结果survivin蛋白表达位于细胞浆内;在乳腺导管内癌表达率为40.00%(2/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表达率为64、71%(44/6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1);survivin蛋白表达率在组织学Ⅱ~Ⅲ级乳腺癌中明显高于Ⅰ级(P=0.037),p21^WAF1蛋白表达率为57.53%、p53蛋白表达率为52.05%,三种蛋白表达无相关性。结论survivin蛋白在乳腺癌发生的早期即起作用并持续于乳腺癌的浸润转移过程中,其表达可作为乳腺癌组织分化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摘 要:[目的] 探讨Runx2和Slug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Runx2和Slug在10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105例癌旁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Runx2及Slug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52%(73/105)和42.86(45/105),显著性高于癌旁乳腺组织(P<0.05)。Runx2和Slug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均与ER呈负相关(r=-0.302,P<0.01;r=-0.368,P<0.01)。Runx2和Slug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pTNM分期有关,而与患者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结论] Runx2及Slug可能成为预测乳腺癌恶性程度和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MP-9及AnnexinⅡ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及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MP-9和AnnexinⅡ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二者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MMP-9和AnnexinⅡ蛋白在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率分别是86.67%(52/60)及90.00%(54/60),明显高于在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表达率,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MP-9和AnnexinⅡ蛋白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23),组织学分级越低二者蛋白的表达越高(P=0.003;P=0.023).结论: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MP-9和AnnexinⅡ蛋白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Ezrin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Ezrin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其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Ezrin的表达,所有实验数据录入计算机,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zrin异常阳性表达率在乳腺普通导管增生、不典型导管增生、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中分别为21.4%、25.0%、44.4%、70.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比较普通导管增生组(21.4%)与不典型增生组(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导管内癌组(44.4%)与浸润性导管癌组(70.3%)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增生组(23.1%)与乳腺癌组(64.6%)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浸润性导管癌中,Ezrin高表达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与原发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TNM分期、腋淋巴结转移均有关(P<0.05),同时随着淋巴结转移数目增多,Ezrin异常阳性表达率增高(P<0.05).结论:Ezrin高表达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原发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TNM分期、腋淋巴结转移等预后指标有关,提示检测Ezrin可作为判定乳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HIF-1α、Caspase-3在乳腺浸润性癌、导管内癌、导管内乳头状瘤中的表达,分析两者与乳腺癌发生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HIF-1α、Caspase-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内癌、导管内乳头状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内癌、导管内乳头状瘤中,HIF-1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3%(41/60)、46.7%(28/60)、33.3%(20/6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spase-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3%(29/60)、58.3%(35/60)、62.8%(47/6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者表达与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HIF-1α表达与乳腺癌病理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组织病理学分级有关(P〈0.05)。Caspase-3表达与组织病理学分级有关(P〈0.05)。HIF-1α、Caspase-3在乳腺浸润性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271,P〈0.05)。结论:HIF-1α、Caspase-3在乳腺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乳腺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