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1 毫秒
1.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一组由脱髓鞘和急性轴突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疾病,有关其治疗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良好的加强性支持治疗;二是通过临床试验发现血浆交换比支持治疗更有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与血浆交换有同等疗效,并且副作用更小。类固醇并不能改变GBS的结果,其联合运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是否有效还有待证实。其他疗法,如脑脊液(CSF)过滤也有待研究证实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新鲜血浆治疗格林一巴利综合征(GBS)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2例GBS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及新鲜血浆进行治疗。结果 22例患者经联合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5.45%。结论 黄芪注射液联合新鲜血浆治疗GBS有增强免疫功能、增加补体、促使免疫球蛋白平衡、缩短病程、提高治疗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龚婷  雷海波  邹杨  刘湘 《中国药业》2023,(12):121-124
目的 探讨信迪利单抗致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诊治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应用信迪利单抗(2个周期)治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诱发GBS的病例,并结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定的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标准判断不良反应关联性,结合相关文献分析GBS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治疗方案等。结果 该病例的GBS可能为信迪利单抗药品不良反应,常表现为无力、反射减弱(或消失)和感觉异常,对其行血浆置换术并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80 mg/160 mg)治疗,后转为口服甲泼尼龙片(60 mg),好转后减量续用。其发生机制可能为激活的外周组织中T淋巴细胞与外周神经元特异性作用导致的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变。结论 目前,国内有关信迪利单抗引起GBS的病例报道较少,其为该药罕见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一旦发生应首选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警惕治疗初期症状恶化,如无改善,可选用血浆置换或免疫球蛋白治疗。  相似文献   

4.
张丽  赵江明 《安徽医药》2016,37(8):999-1001
目的 对比分析吉兰-巴雷综合征(GBS)3种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治疗GBS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安徽省立医院住院治疗的90例GB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组(IVIG组)、免疫球蛋白+糖皮质激素治疗组(IVIG+激素组)与糖皮质激素治疗组(激素组)3组,其中IVIG组32例,IVIG+激素组24例,激素组34例,两两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 IVIG组、IVIG+激素组及激素组治疗均有效,IVIG组与激素组以及IVIG+激素组与激素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VIG组疗效与IVIG+激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IG是临床治疗GBS的有效方法,早期应用可改善预后,而IVIG联合激素治疗疗效与单独应用IVIG相比无明显优势,不推荐激素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5.
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通常是超过3000个健康供血者所献血浆混合后提取而来的。早在1950年,从人血中提取的免疫球蛋白制剂已经用于治疗免疫缺陷病,随着医学的发展,在过去的20年又确认了一系列新的适应证,其中尤为引人注日的是发现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慢性炎症性疾病有重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 GBS)是一类免疫介导的急性炎性周围神经病。临床特征为急性起病,临床症状多在2周左右达到高峰,表现为多发神经根及周围神经损害,常有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多呈单时相自限性病程,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和血浆交换(PE)治疗有效[1]。该病可导致延髓和呼吸肌麻痹,是神经科急症。电生理检查在该病的诊断作用已得到公认。我科在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对1例短期内出现电生理改变的患者给予临床提示,该患者病情危重,请备好呼吸机随时准备应用,为患者的抢救赢得了时间,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临床治疗。方法30例患者行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intravenouslmmunoglobulin,IVIG)治疗。成人剂量0.4g/(kg.d),连用5d。其余7例患者由于有免疫球蛋白过敏史,改用血浆交换(plasma exchange,PE)治疗法,每次交换以40ml/kg体质量或者1~1.5倍血浆容量计算。结果37例患者经过IVIG及PE治疗后,3周后瘫痪肢体逐渐恢复,2个月~1年内恢复正常,其中35例患者完全恢复,恢复率为94.6%,2例患者接近完全恢复。结论PE和IVIG为AIDP的一线治疗方法,但联合治疗并不增加疗效,故推荐单一使用。本文中,37例患者经过IVIG及PE治疗后,恢复情况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单颖  梁丰 《沈阳部队医药》2001,14(4):308-309
为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血浆TNF-α变化及其意义。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36例住院治疗的BS患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结果发现GBS患血浆TNF-α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且与临床分型显相关(P<0.05)。19例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病情好转的患恢复期血浆TNF-α浓度相应下降至接近正常。结论:血浆TNF-α可能通过直接和间接效应参与脱髓鞘的病理损害,在GBS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检测血浆TNF-α浓度对估测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Tran  H  Marlowe  K  McKenney  K  王箐舟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2006,29(1):43-43
即使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VIG)和其他血浆治疗制品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仍在不断评估改良的病毒清除法,并将其应用到新的生产工艺中。通常应用γ射线照射来确保保健产品和医疗设备的无菌,但还未将其作为生物制品的病毒灭活方法。此项研究旨在检测杀病毒剂量(50kGy)的γ射线能否用于照射生产IVIG的中问产品(分级分离的血浆)而不影响纯化IgG产品的结构和功能完整性。  相似文献   

10.
重症肌无力危象(MGC)、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神经科常见的急重症,两者均系自身免疫性疾病。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使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综合治疗,病死率高。近几年,国内开展血浆交换治疗这类疾病,疗效显著。中山医附一院从1995年开始使用血浆交换治疗MGC和GBS共13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8例,女5例;年龄8~74岁。分别符合GBS和MGC诊断标准:MGC8例,GBS5例。  相似文献   

11.
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于预防和治疗的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有来自正常或超免疫人、动物(马和兔)的制剂以及单克隆、基因工程和蛋白质组学工程嵌合或重组抗体。后一组来源于生物反应器的抗体必须与传统的抗体疗法相联系来看。本文除了概述目前已证实的适应证外,还提出了提高抗体依赖性治疗的精确性和避免限制其广泛应用的副作用可能性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腮腺炎脑炎36例漳州市医院朱少波流行性腮腺炎脑炎(简称腮脑)的治疗主要以病毒唑等抗病毒药物和对症处理为主,两年来我科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简称IVIg)治疗腮脑取得满意效果,现综合36例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我科1994年8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7例GB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例患者中,感染为诱发因素占68%;以四肢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占94%;存在脑脊液出现蛋白-细胞分离者现象占90%;肌电图检查存在周围神经源性损害占87%;20例接受免疫球蛋白治疗。结论 GBS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四肢运动障碍为主、脑脊液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神经电生理检查表现为周围神经源性损害,免疫球蛋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即:格林巴利综合症(GMS),是最常见的引起成人急性弛缓性麻痹的疾病。多由于感染所致,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共同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机制参与发病。加强通气支持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及有效地保健管理显着改善格林巴利综合症病人的预后[1]。尽管GMS在骨髓移植患者有许多报道,但是一种罕见的肾移植受者神经系统并发症[2][3],国外个别报道的移植术后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相关的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格林巴利综合征)预后较差[4][5][6]。我院发现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致格林巴利综合征一例,并通过抗病毒,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及激素治疗痊愈,目前国内尚无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致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报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剂量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VIC)冲击疗法联合糖皮质激素(GV)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BP)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比较静脉注射对人免疫球蛋白(TVTG)、联合糖皮质激素(GV)与糖皮质激素单用治疗大疱性类无疱疮(BP)的疗效,方法从2007—2009年共收集36例大疱性类无效疱疮病例,观察TVTG联合GV的治疗BP与单用激素治疗BP的疗效,住院天数,副反应的病例对照进行了临床特征、疗效、治院天数、副反应、IVIG治疗前、中、后的护理以及心理支持,预防继发感染,健康教育等护理,进行了总结。结果大剂量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冲击疗法联合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及护理,患者缩短住院天数,住院期间未发生继发感染。结论TVTG和GV联合治疗BP的患者较之仅用GV的早期控制病情,缩短住院时间但联合治疗并不能使糖皮质激素早期减量,因患者全身粘膜严重受损,糜烂、渗出、以及大面积表皮剥脱,危及生命。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证治疗要顺利进行及认做好皮肤粘膜的护理,是对早期控制病情的发生、防止继发感染的重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临床特点以及综合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7年12日在遂宁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儿童GBS5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患儿中多以四肢对称性迟缓性软瘫以及颅神经和自主神经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结合临床表现及电生理检查进行早期确诊以及使用血浆置换或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等综合治疗对该病的预后具有很大的作用。结论:GBS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情发展快,易误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免疫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4年2月来医院就诊的56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 GBS)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8例,2组均进行传统综合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激素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统计比较2种患者的治疗后的有效率及日常生活评分。结果治疗前2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生活评分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85.72%高于对照组的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GBS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且无较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国外药讯》2009,(10):27-28
瑞士Octapharma公司近日宣布,已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递交10%octagam(Ⅰ)(人类常规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液体剂型)的生物许可申请,以在2010年初扩大该生物制药公司的美国免疫球蛋白治疗组合。(Ⅰ)申请用于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相似文献   

19.
静脉注射用巨细胞病毒(CMV)免疫球蛋白已获加拿大批准用于减少与肾移植相关的CMV感染。Medlmmune公司的静注CMV免疫球蛋白(商品名CytoGam)早已在美国获得许可用于这一适应症,预计9月份将在加拿大上市。CMV感染是组织移植中最主要的感染原因,而且会产生严重的肺炎,并且会增加真菌和细菌感染的机会。如果治疗失败的话,CMV感染会导致移植受体的组织衰竭。加拿大批准静脉注射用巨细胞病毒免疫球蛋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s,IVIG)静脉滴注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iain-Barre syndrome,G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GBS的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采用激素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IVIG,治疗前后进行观测,记录并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差异小,治疗后观察组疗效远好于对照组。结论IVIG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明显优于激素,起效快,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应用IVIG进行治疗。但其价格昂贵,面对那些不能负担昂贵治疗费用或不能耐受的患者,激素仍是一个有价值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