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一次性负压引流敷料封闭引流对创面大量渗液、加速创面愈合、减少全身并发症有着积极的作用[1]。2009年1月至12月,我院在36例肢体严重创伤治疗,一次性负压引流敷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患者中男34例,女2例;年龄11~56岁,平均25.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4例,机器绞轧伤11例,爆炸伤2例,入院时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藻酸盐敷料应用于中心静脉置管后穿刺点渗液的疗效。方法:对11例中心静脉置管后穿刺点渗液使用藻酸盐敷料,外覆盖3M9546HP贴膜,观察渗液吸收、换药的频次、渗液好转的情况。结果:11例患者使用藻酸盐敷料后10例有效。结论:藻酸盐敷料治疗中心静脉穿刺点渗液效果明显,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腮腺肿瘤手术后负压引流装置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典的腮腺肿瘤手术后,一般是在术腔内放置橡皮引流条,然后适当加压包扎,防止手术后出血和渗液,促进术区组织愈合。我院于1998年用脑室引流管、橡皮管及负压引流球制作成负压引流装置,对腮腺肿瘤手术后的患者进行引流,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39例,男2  相似文献   

4.
吴勇刚  鲜成树 《四川医学》2013,(12):1952-1952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5岁.因发现右下肢静脉扩张迂曲10年入院.术前诊断:①右下肢大隐静脉曲张;②高血压;③痛风.行右下肢下隐静脉高位结扎,静脉剥脱术.术后第5天,更换敷料见右侧腹股沟区切口约1cm未愈合,切口内有清亮稀薄的渗液,经换药、切口内置引流条等处理,清亮稀薄渗液无减少,引流液苏丹染色阳性,诊断术后淋巴管瘘.继续予局部引流,敷料外行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渗液无减少,敷料经常被浸湿,每日需更换敷料2~4次.将引流条改用油砂条填塞加压后,渗液仍无减少.术后3周,患者腹股沟区切口拆线,除约1cm切口未愈合外,其余切口均愈合良好.这时用镊子探查切口,见已形成深约4 cm,宽约1cm的窦道,挤压窦道可见稀薄清凉的渗液溢出.再次手术,行右侧腹股沟区切口探查,淋巴管缝扎.术后患者伤口愈合,随访至今,患者腹股沟区切口无异常.  相似文献   

5.
胸腔闭式引流是胸外科应用较广的技术,是开胸术后重建胸膜腔负压,使肺复张,平衡两侧压力,排出积气和渗液,预防纵膈移位及肺受压,缩小或消灭胸膜残腔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胸腔闭式引流是胸外科应用较广的技术,是开胸术后重建胸膜腔负压,使肺复张,平衡两侧压力,排出积气和渗液,预防纵膈移位及肺受压,缩小或消灭胸膜残腔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状腺术后使用一次性负压引流器的护理。方法对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2月213例甲状腺术后使用一次性负压引流器的患者进行观察与护理。结果2例患者术后6h出现切口出血,再次手术后继续使用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引流,引流液较少且术后恢复良好。5例患者术后3d出现皮下积液,用10ml注射器抽吸后甲级愈合。其余206例术后24h内引流管周围敷料有少量渗血,给予切口换药后再无渗血。全部患者均未出现皮瓣坏死和切口感染。结论甲状腺手术后应用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可以保证充分、有效的引流,减少术后切口出血、保持切口敷料清洁。每天更换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可以避免切口感染,引流器更换操作简单、方便,利于护理工作更好的进行。  相似文献   

8.
<正>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一种设计思维独特、对传统外科引流做出了重大改进的新型引流技术。对加速慢性创面的愈合、大量渗液、减少全身并发症有着积极的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已得到充分肯定。我科自2009年6月开始使用负压引流敷料治疗皮肤撕脱伤48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藻酸盐敷料对直肠癌患者Mile's术后会阴部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应用藻酸盐敷料对16例患者伤口进行局部换药及填塞,同时对14例患者常规使用稀碘伏纱条引流,比较两组伤口渗液情况及伤口愈合百分率。结果:藻酸盐敷料用于Mile's术后会阴部伤口的治疗,能明显减少创面的渗液,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藻酸盐敷料具有促进Mile's术后会阴部感染性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磺胺嘧啶银脂质水胶敷料(商品名:优拓SSD)用于炎性伤口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优拓SSD用于43例缝线伤口、皮肤挫伤以及腔洞脓肿等炎性伤口换药,以43例0.5%碘伏换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控制感染、伤口愈合速率、更换敷料时伤口疼痛情况。结果:(1)缝线伤口愈合情况:观察组25例患者均为Ⅰ期愈合,对照组25例患者中Ⅰ期愈合16例,Ⅰ期延迟愈合6例,Ⅱ期愈合3例。(2)皮肤挫伤伤口愈合情况:观察组8例患者均在伤后7天创面表面干燥,呈粉红色,无渗液,表皮上皮化。对照组8例患者中5例创面表面缩小,有少量渗液,基底呈粉红色,见上皮爬行,2例伤口基底呈红黄色,有渗液,创面未见缩小,1例伤口基底部呈苍白色,未见好转。(3)腔洞型脓肿愈合情况:观察组10例患者均在切开引流术后5天无脓液引流,清洗时创面可见新鲜的红色血液,创周红肿消退。对照组10例患者中5例脓液引流减少,5例脓液引流未见明显减少,伤口周围红肿不退,患者自感肿痛未见好转。结论:优拓SSD用于炎性伤口效果优于碘伏换药,且愈合时间短,患者换药时疼痛减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科创伤患者特别是四肢部位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骨伤科2011年8月—2012年9月收治的23例四肢创伤患者的开放性骨折创伤部位进行手术清创后,使用负压封闭引流并用敷料覆盖创面。结果 23例患者持续负压引流5 d~10 d,拆除敷料后创面经植皮术或直接缝合全部愈合,其中4例患者治疗5 d~10 d更换VSD材料2次后,创腔变浅行正常清洁换药7 d后愈合;8例患者行2次VSD治疗后经植皮术愈合;11例患者使用VSD治疗后行Ⅱ期植皮术愈合。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有效预防创面感染,减少引流区创面内的渗液,刺激和保护肉芽组织的生长,是一种有效而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黄惠明  汪列兵 《吉林医学》2014,(16):191-192
目的:探讨尿路造口袋接负压引流器收集恶性肿瘤破溃伤口渗液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恶性肿瘤破溃伤口出现渗液患者3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15例采用尿路造口袋接负压引流器;对照组15例,采用棉垫等常规敷料。观察两组患者的伤口周围皮肤损伤、衣物污染、失眠、换药次数、更换衣物次数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舒适度指标较对照组高,观察组患者换药及更换衣物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尿路造口袋接负压引流器收集恶性肿瘤破溃伤口渗液安全、有效,且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造口袋用于腹部外科伤口渗液引流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造口袋对腹部伤口进行渗液引流。结果:造口袋能有效引流渗液,避免渗出液对皮肤的刺激,能准确记录渗出液的量及颜色。结论:造口袋用于腹部伤口渗液的引流,可有效保护腹部伤口周围皮肤,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同时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遇到大面积的创面,由于渗液或积液持续渗出.即使缩短换药时间,敷料也会由于迅速湿透而不得不反复换药。这样一来,即影响了创面恢复.增加感染扩散的机会.又加重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和患者医疗费用。为此,我们尝试利用中心负压吸引的方法,对渗液明显的部位进行持续引流,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结合病例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乳腺良性肿物患者采取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加置引流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乳腺良性肿物患者78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分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两组患者采取麦默通微创旋切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置引流;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引流措施。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残腔内积液、疤痕长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h出血量、瘀斑面积、残腔内积液及术后并发生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瘢痕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乳腺良性肿物患者采取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加置引流进行治疗,有效减少术后血肿、切口感染、乳腺畸形等并发症,降低术后出血量及残腔内积液,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临床施行甲状腺手术大多采用以下三种引流方式:(1)橡皮条;(2)橡胶半管;(3)橡胶管。采用橡皮条或橡胶半管引流多经切口引出,或在切口下方另戳口引出,然后用厚敷料包扎;采用橡胶管引流多经切口引出,然后连接无菌手套。上述三种引流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存在以下缺点:(1)采用橡皮条或橡胶半管引流,常常是在术后当天切口包扎敷料即已全部被渗血浸透,加重了患者术后不适感。由于术后24小时内需要更换一次被渗血浸透的敷料,增加了切口细菌污染机会。(2)术后患者卧位翻身活动时,橡皮条或橡胶半管有可能滑入切口或脱落,同时渗液也有可能倒…  相似文献   

17.
负压吸引已广泛应用于渗血、渗液的引流,和深部脓肿、胃肠瘘的治疗,并具有引流充分,创口清净并减少敷料更换等优点。但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负压吸引管,无论是双管并列式或双管套迭式(即双套管)其进气管往往容易被返流的分泌物污染及堵塞,甚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设计新型的引流液及渗液收集装置,观察其在妇科手术病人切口渗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0例妇科术后切口或引流口渗出病人,应用一种新型的引流液及渗液收集装置,观察引流效果。结果30例病人应用引流液及渗液收集装置后切口较常规换药愈合时间缩短2~3 d,拔管时间缩短1~2 d,换药次数减少至0~1次,病人活动方便,舒适度增加,康复加速。结论妇科手术病人切口渗出中应用新型的引流液及渗液收集装置,可缩短切口愈合时间,预防皮肤炎症的发生,降低医院感染,节约医疗成本,提高病人舒适度及对医疗、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张军  崔刚 《农垦医学》2005,27(4):257-258
目的:探讨肝包虫破入胆道系统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85年~2004年收治21例肝包虫破入胆道的临床特点、诊断、手术方法、术后引流方式、拨管顺序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均手术治疗。其中20例行肝包虫残腔引流加胆总管T型管引流,1例仅做胆总管T型管引流,21例均痊愈。结论:肝包虫破入胆道,手术治疗是主要方法。肝包虫残腔引流和胆总管T型管引流通畅对肝包虫残腔早日闭合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负压吸引已广泛应用于渗血、渗液的引流和腹腔脓肿及胃肠瘘的治疗,具有引流充分,创口清洁和减少敷料更换等优点。但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负压引流管,无论是双管并列式或双管套叠式(即双套管),其进气管往往容易有渗液返流、污染和堵塞,甚至有吸进感染的分泌物,造成腹腔感染的危险。分析其原因,除由于渗液量过多和吸引时断时续所致者外,进气管过短和进气口位置过低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负压吸引双套管,三年多来,应用于各种类型的肝切除术87例和胃肠道外瘘2例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