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妇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是否需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对112例妇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作为研究组与101例妇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作为对照组,观察术后感染率、血像等感染情况及切口愈合、术后住院日、医疗费用等。结果两组术后感染率,对照组为6.9%、研究组为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妇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不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64例急腹症(A组)分为:急性阑尾炎(A_1组)28例,胆道感染(A_2组)12例,急性胰腺炎(A_3组)11例,重症急性胆管炎(A_4组)13例。单纯胆囊结石(B组)12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围手术期甲状腺激素变化。结果指出:术前A、A_1~A_4组T_3水平显著低于B组(P <0.01)。手术后A、A_1~A_4组T_3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1);无论是手术前,还是手术后A_4组T_3水平显著低于其它急腹症组(P<0.01)。研究表明在急腹症和感染时,机体甲状腺激素代谢紊乱,呈现低 T_3综合征。作者认为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可作为判断感染程度和转归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1281例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19  
调查我院骨科1281例手术患者术后感染情况,对其感染部位、手术种类、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在1281例手术中,发生感染139例,感染率为10.85%。手术种类中,截肢手术术后感染最高,感染率为40%,术后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中,男性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x2=11.11,P<0.01);急诊手术感染率明显高于择期手术(x2=34.92,P<0.01);抗生素围手术期用药和手术持续时间(x2=9.07,P<0.01)。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探究目标性监测对四肢骨折患者切口感染的防控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4月,温州医 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骨折手术患者980 例进行目标性监测。结果 980 例四肢骨折患者,感染13 例, 感染率1.33%。检出病原菌51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4 株(86.28%);革兰阳性球菌6 株(11.76%), 真菌1株(1.96%)。手术切口类型、患者围术期是否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患者手术时手术间人数均会对患 者术后切口感染产生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犘<0.05)。结论 对四肢骨折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能 够在监测过程中发现影响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目标性监测;骨折;切口感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8)12 0924 04  相似文献   

5.
^99mTc—DTPA测定肠道通透性的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建立99m锝┐乙三胺五乙酸(99mTc┐DTPA)测定肠道通透性的方法并观察其在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口服99mTc┐DTPA37~74MBq,收集24h尿液,γ计数器测定尿液中DTPA排泄量。采用此方法观察了9例健康人和25例胃肠道手术病人手术前及术后7天肠道通透性,3组病人术后7天分别给予谷氨酰胺0g/(kg·d)(A组,n=8),0.3g/(kg·d)(B组,n=8)和0.6g/(kg·d)(C组,n=9);10头杂交猪自体小肠移植后分别给予标准全肠外营养(STPN组,n=5)和强化3%甘氨酰谷氨酰胺的全肠外营养(GTPN组,n=5)28天观察移植小肠的通透性。结果:9例健康人24h尿液DTPA排泄率为4.86±1.86%,术后7天A、B二组病人DTPA排泄率较术前明显增加(6.64±3.95%vs13.71±4.85%;8.88±3.95%vs10.76±2.88%,P<0.05),C组手术前后肠道通透性无变化(6.80±2.12%vs3.55±1.29%,P>0.05)。术后28天STPN组DTPA排泄率明显高于GTPN组(24.01±7.44%vs7.77±3.04%,P<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不同时期I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调查,以加强围手术期抗生素合理应用的管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调查方法,对2006年126例(对照组)和2010年179例(研究组)I类切口出院病人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5例住院手术病例均使用了抗菌药物,对照组术前0.5—2h使用抗菌药物24例(19.04%),研究组127例(70.95%);术后48h内停药:对照组7例(5.56%),研究组53例(29.61%)。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两组差异不大,均以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为主。两组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院I类切口手术病人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应用现象,应当加强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恶性肿瘤全麻手术患者术后免疫功能与苏醒期躁动及术后感染的影响,为 术后感染的预防及麻醉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杭州市富阳区第二 人民医院内全麻下行手术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00 例,按照数字表格法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 50 例,两组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用药相同,研究组在气管插管后静脉给予右美托咪定直至手术结束,对照 组给予同等容量和速率的0.9%氯化钠。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麻醉时间,术后感染,苏醒期 躁动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24h时CD3、CD4、CD8、CD4/CD8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 血量、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犘>0.05);对照组术后8例发生感染,感染率16.00%,研究组 术后2例发生感染,感染率4.00%,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000,犘=0.046);从感染患者 检出病原菌8株,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3株、铜绿假单胞菌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大肠埃希菌1株; 两组患者术前CD3、CD4、CD8、CD4/CD8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犘>0.05), 术后研究组分别为 (58.12±6.20)%、(34.95±5.32)%、(22.83±2.37)%、(1.36±0.25) 高于对照组(48.76±6.83)%、 (24.77±4.29)%、(19.33±2.23)%、(1.14±0.26),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狋=7.175、10.533、 7.605、4.313,均犘=0.000);对照组14例发生苏醒期躁动,发生率28.00%,研究组术后5例发生苏醒 期躁动,发生率1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263,犘=0.022)。结论 右美托咪定的应 用有助于降低恶性肿瘤全麻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减轻手术对免疫功能的抑制,降低麻醉苏醒期躁动 的发生。 关键词:右美托咪定;恶性肿瘤;全麻;感染;免疫功能;苏醒期躁动;病原菌 中图分类号:R61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9)03 0174 04  相似文献   

8.
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研究胃癌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以及肠内、肠外营养方式的优缺点。方法:将34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两组,每组17例。围手术期给予等热量等氮量的营养支持,术前进行7 ̄10天的营养支持,术后3 ̄10天经不同途径进行营养支持。结果:术后10天两组血清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FN)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或P〈0.01),术后10天PN组  相似文献   

9.
黎铁斌 《现代保健》2009,(11):41-41
目的分析阑尾炎手术中合理使用抗生素在预防切口感染中的应用的效果。方法将128例阑尾炎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于手术前1h一次性应用头孢氨苄+甲硝唑。对照组术后用上述抗生素5d。结果观察组术后低热3例(4.6%),对照组术后低热12例(18%),2组平均住院日分别为(7.0±1.4)d、(9.6±2.6)d。结论阑尾炎围手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观察抗生素在乡镇卫生院普外手术中应用情况。方法以56例2013.1.1.~2014.1.1.之间在我院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且应用抗生素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感染情况、切口愈合情况、抗生素使用情况、用药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乡镇卫生院切口感染与抗生素应用的相关性。结果在乡镇卫生院的普外科手术中,常用的抗生素种类包括了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及其青霉素类;并且以上56例患者根据抗生素给药目的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治疗性给药(32例)和预防性给药(24例);并且根据患者给药时间的不同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也存在显著差异性,其中术前、术中和围手术期给药发生感染的几率分别是28.57%(16/56)、14.29%(8/56)、21.43%(12/56),根据患者切口类型的不同,感染的发生率也具有差异性,其中Ⅰ类、Ⅱ类、Ⅲ类切口的感染发生率分别为O、32.14%(18/56)、39.29%(22/56)。结论临床上在普外科手术中应用抗生素的时候,要想将患者的切口感染几率降低,促进切口的愈合,就必须对用药时机及其适应症全面把握,保证用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为客观评价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的临床效果,在103例急性阑尾炎病人中,以小切口剖腹切除阑尾(MA)进行随机对照研究,LA组切口感染率60%(3/50),MA组189%(10/5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LA组平均住院53±11天,MA组76±13天,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本研究结果显示,LA手术疗效优于MA。  相似文献   

12.
施敏莅 《健康大视野》2006,14(12):55-56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用药对降低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400例选择性剖宫产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围手术期用药组)208例,选用甲硝唑与头孢噻肟钠,于手术开始前30min内静脉冲击给药,然后静脉点滴,术中冲洗宫腔及切口。对照纽(传统术后用药组)192例,术后头孢噻肟钠十甲硝唑全身用药4~5d。结果试验组无1例发生子宫体炎,伤口感染率由3.63%降至0.48%,术后致病率由4.18%降至0.72%,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围手术期用药预防感染效果优于术后用药。  相似文献   

13.
刘赞伟 《现代医院》2008,8(3):44-45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并急性梗阻Ⅰ期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57例左半结肠癌并急性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7例全部治愈,疗效满意,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痿4例(7%),切口感染8例(14%)。结论对左半结肠癌致急性梗阻患者,尽量完善围手术期处理,术中肠腔减压,彻底结肠灌洗及高效抗生素应用,Ⅰ期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是否需要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方法选择204例成年人腹股沟疝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按1:3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153例),治疗组术前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1次;对照组术前、术后均不使用抗生素,对比两组术后早期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结果204例腹股沟疝患者中5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其中治疗组1例,感染率2.0%(1/51),对照组4例,感染率2.6%(4/15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000,P=1.000)。两组术后第3天白细胞计数、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高危因素的成年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术后切口感染无实质性必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采样培养对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菌定量培养,并与保护标本刷(PSB) 和痰培养进行比较。结果:感染组16 例患者21 例次采样,BALF 法19次阳性(≥105cfu/ml) ,PSB法15 例次阳性(≥103 cfu/ml),两种方法所获菌株一致率为72.4% (21/29),定量培养结果相关程度好(r=0 .807 ,P< 0.001) 。非感染组20 例,BALF法3 例阳性,PSB法1 例阳性。BALF法和PSB法特异性分别为85-0 % 和95-0% ,敏感性分别为90-5 % 和71-4% ,两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无统计学差异。痰标本分别与BALF和PSB标本培养结果比较,需氧菌株一致率分别为33-3% (24/72)和23-6 %(17/72)。结论:BALF细菌定量培养与PSB方法对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诊断具有相同的诊断价值,且操作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引起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调查2004年1月~2008年12月本院所有剖宫产产妇1680例的临床资料,将发生切口感染的产妇作为观察组,无切17感染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相关资料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1680例剖宫产产妇中发生切口感染40例,切口感染率2.38%(40/1680)。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孕妇BMI高、产科干预多、腹部手术比例高、手术时间长、白细胞总数多、主刀工作年资低(P〈0.05)。结论剖宫产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存在于整个围手术期,是多环节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应指导孕妇控制BMI在合理范围内,避免不必要的阴查和肛诊.有腹部手术史切口位置要正确,缩短手术时间,合理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提高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患者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和感染因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8  
目的:探讨合并肝硬化的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治疗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和手术感染因素防治措施。方法:随机设立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预定的原则在围手术期全程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发生感染时抗生素可升级使用或根据药敏结果使用;对照组则只在术后发生感染时对症使用抗生素;由此比较两组病例的术后感染率和手术死亡率。结果:治疗组的术后感染率13.6%,显著低于对照组29.2%,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术后合并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也有明显不同。结论:合并肝硬化的外科患者在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肝硬化患者术后感染的主要部位是腹腔,主要原因是免疫功能减低和肠道内G^-杆菌的腹腔移位;术前加强保肝治疗是预防术后感染的基本步骤。  相似文献   

18.
HBsAg携带者补硒对HBV转归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HBsAg携带补硒对HBV转归的影响。方法 对HBsAg携带2065例随机分为补硒组和对照组,连续服药观察3年。2组随机抽检各500例五项指标。结果 服药前补硒组与对照组无显性差异(P〉0.05),服药1年,补硒组HBsAg转阴率10.8%,抗HBsAg阳性率5.6%,两组均出现显性差异(P〈0.001),同时补硒组HBsAg转阴率显高于对照组6.4(P〈0.005),抗HBs  相似文献   

19.
肿瘤科手术患者围术期用药与医院感染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指导外科抗生素合理应用,制订预防手术后感染的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减低医疗费用。方法:对1999年9月-2000年2月我院肿瘤外科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总结。结果:共调查病例268份,抗生素使用为100%,其中围术期抗生素使用为97例,占36.19%,感染1例,感染发生率1.03%;围术期未用抗生素171例,占63.81%,感染21例,感染发生率12.28%。结论:围术期抗生素使用可适当降低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而抗生素的的滥用加重了医院感染的发生,加强围术期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对预防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手术科室抗生素使用分析   总被引:47,自引:8,他引:39  
目的为指导手术科室抗生素合理应用,制订手术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而对两年中3个月出院患者进行了调查分析和总结。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总结。结果抗生素使用占80.2%,平均使用13天,平均费用1278.34元,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率19.27%,感染发生率3.72%,其中切口、创面感染占构成比的52.94%,医院优势菌前3位是金葡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结论抗生素的使用加重了医院感染的形成,因此预防使用抗生素时机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