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肠道病毒和EV71所致脑炎的发病情况及荧光定量PCR诊断病毒性脑炎的意义.方法 收集银川市118例临床诊断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和血清,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肠道病毒和EV71阳性率及病毒拷贝数,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性检测血清EV71病毒IgM抗体.结果 荧光定量PCR检测肠道病毒阳性病例42例,检测阳性率为35.6%;EV71阳性病例22例,检测阳性率为18.6%,占EV阳性病例的52.3%;ELISA定性检测EV71病毒IgM抗体,阳性病例30例,检测阳性率25.4%,肠道病毒和EV71病毒性脑炎患者6岁以内幼儿明显多见于其他年龄组.结论 肠道病毒是本地区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患者最常见的病原体,EV71可能是本地区肠道病毒性脑炎中最多见的一种,肠道病毒和EV71感染所致脑炎都以6以内幼儿为主;荧光定量PCR对EV71检测特异性高于ELISA.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病原体肠道病毒71型(EV71)的分离与鉴定方法。方法 采集手足口病疑似病例的咽拭子标本1份接种于人横纹肌肉瘤细胞(rhabdomyosarcoma cell, RD细胞),通过观察病毒的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 CPE)来分析EV71的分离效果。分别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 Blotting)方法来鉴定EV71病毒特异性核酸和蛋白。扩增EV71VP1区全长基因,对其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手足口病疑似病例咽拭子标本接种RD细胞传代至第2代后出现CPE。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均显示,感染组RD细胞中有EV71病毒特异性条带,暂命名为EV71分离株2016SHYP001。序列分析结果显示,2016SHYP001株病毒的VP1区核苷酸与C型代表株的同源性较高,为93.1%~98.3%;其中与C4a亚型代表株的同源性最高,为98.3%。进化树分析发现本地流行株与深圳地区流行株的亲缘较近。结论 成功分离出一株新的EV71病毒株2016SHYP001,其株型为C4a亚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在71型肠道病毒(EV71)感染手足口病(HFMD)并发病毒性脑炎(VE)新生儿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60例EV71感染HFMD并发VE的新生儿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综合护理组(实验组,n=30)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n=30)。记录两组患儿住院时间、临床症状(皮疹、发热、精神萎靡)消退时间差异,并比较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和出院时患儿生活质量差异。结果:实验组患儿住院时间与症状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实验组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实验组患儿PedsQLTM4.0各领域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缩短EV71感染HFMD并发VE新生儿的住院时间,加快其临床症状消退进程,对改善患儿预后生活质量,并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与住院满意度等干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婴儿EV71感染致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其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22例0~3月小婴儿EV71感染致病毒性脑炎临床特征、诊治体会及预后.结果 22例患儿中发热、无皮疹是共同特点,可伴有嗜睡、反应差、肌力下降、四肢抖动、易惊、肌阵挛、惊厥、哭闹不安、恶心、呕吐、心律失常、脑水肿、尿潴留1例、脑膜刺激征阳性等表现.结论 小婴儿EV71感染致病毒性脑炎的共同特点是发热、无皮疹,血清EV71抗体或粪便分离EV71病毒检查、脑脊液、颅脑MRI为主要检查手段.治疗甘露醇降颅压,甲泼尼龙抗炎、丙种球蛋白增加体液免疫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甘露醇降颅压,甲泼尼龙抗炎、丙种球蛋白增加体液免疫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5.
广州地区儿童肠道病毒71型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广州地区2004年度EV71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集可疑为肠道病毒感染患者粪便、疱疹液、咽拭子和脑脊液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特异性扩增进行鉴定,随机选取其中4株EV71分离毒株,对其VPI区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并参考EV71各基因型的参考毒株和以往中国EV71的分离毒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全年EV71病毒检出率3.09%(13/421),主要集中在该年度4月份,13株均来自手足口病患者.4株EV71病毒株之间同源性高达97.5%~99.6%;与A、B基凼型代表株比较,同源性在83.2~84.7%,83.4%~84.7%之间,差异大于15.3%;与EV71病毒C基因型代表株比较,同源性在89.3%~95.1%,较为接近,差异小于12%;与国内以往分离到的Il株CA亚型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可达91.9%-97.5%.结论 广州地区2004年度EV71感染的检出率较低,以手足口病的方式.未见其它的并发症,基因型属C4亚型,与近年我国大陆地区流行的EV71株在进化上可能属于同一基因.  相似文献   

6.
赵庆玲 《苏州医学院学报》1998,18(11):1164-1164,1170
分析108例腮腺炎病毒性脑炎脑电图表现及分型,结果说明,临床病情程度与脑电图表现有一定的平行关系,认为脑电图对腮腺炎病毒性脑炎诊断,疗效和预后估计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脑脊液肠道病毒RT-PCR检测对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的了解脑脊液肠道病毒(EV)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对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3年进行了脑脊液EVRT—PCR检测的43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临床症状、体征、脑脊液生化常规及其他病毒病原体检查、头颅影像学和脑电图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脊液EVRT—PCR阳性者18例,占41.9%,男性较多,多发病于7~9月。脑脊液EVRT-PCR阳性者的临床症状与阴性者无明显差异,但脑脊液蛋白和细胞数较高,可同时合并血中其他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抗体阳性。结论肠道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脑炎发病率高,并可合并其他病毒感染,EVRT-PCR检查结果可指导临床诊断和针对性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EIA试剂检测肠道病毒71型的准确性.方法 对2008年手足口病阳性标本,用EV71-IgM试剂与PCR检测、中和试验等比较不同地区EV71阳性标本的检出符合情况.结果 EV71-IgM试剂对EV71感染的急性期标本有较好的检出性,对不同地区的阳性标本检出良好,与高效价的中和阳性标本及病毒分离PCR阳性有较好对应性,检出时间早,灵敏度高,特异性为98.6%.结论 采用传统的酶联免疫法检测EV71,操作简单快速,对发病1~2 d的患者即可检出,适合作为临床EV71感染诊断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肠道病毒71型( EV71)特异性检测的免疫荧光方法用于病毒分离培养后的EV71鉴定,为EV71生物学特征研究和疫苗株的筛选奠定基础。方法:以EV71 VP1为免疫原制备单克隆抗体,用经测序鉴定的肠道病毒毒株建立EV71特异性免疫荧光方法;将不同地区收集的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利用EV71特异性单抗进行分离培养后的病毒鉴定。结果:制备获得2株单抗,经鉴定其中1株3 E12为EV71特异性单抗;以此单抗建立的免疫荧光方法对EV71感染细胞呈阳性反应,而与柯萨基病毒A16和埃可病毒6等非EV71肠道病毒不反应。从104份手足口病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到35株病毒,产生肠道病毒典型的细胞病变;用3E12特异性单抗免疫荧光鉴定分离病毒,其中29株为EV71,与RT-PCR验证结果完全一致。结论:成功制备获得EV71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以此单抗建立的EV71特异性免疫荧光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用于分离培养EV71的鉴定。  相似文献   

10.
周洁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10):1324-1326
目的:对病毒性脑炎其发病特点与诊断治疗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塔城市医院200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71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对照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应用更昔洛韦10 mg/kg,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应用利巴韦林15 mg/kg,静脉滴注,1次/d.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有...  相似文献   

11.
儿童病毒性脑炎临床诊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胜立 《右江医学》2005,33(6):649-651
病毒性脑炎(VE)是由多种病毒引起脑和脑膜病变的总称,是儿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常见病之一,病因复杂,病情危急。病原种类繁多,临床表现又有颇多相似之处,单凭症状体征及一般检查很难确诊。需要借助脑脊液(CSF)的病毒分离检查结果,确定何种病毒引起,区别病原的类别。这对VE的诊断有决定性意义。临床最常见的类型有单纯疱疹病毒(HSV),柯萨奇病毒(CBV),日本脑炎病毒(JEV)也称乙型脑炎病毒等引起的脑炎,目前没有特异的疗法,以对症治疗为主。为做到早期诊断,及早治疗,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本文就晚近病毒性脑炎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小型猪感染乙型脑炎病毒株的特点。方法猪脑组织经过处理,接种BHK21细胞,进行病毒培养、间接免疫荧光试验、中和试验、电镜观察,及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新分离毒株E区段和PrM区段核苷酸序列,测序后进行基因型鉴定。结果 25只猪脑组织接种BHK_(21)细胞,有3个组织处理液能使BHK21细胞发生圆缩、集聚等病变;3个组织接种的BHK_(21)病变细胞滴片进行免疫荧光试验,均产生强绿色荧光反应;中和实验结果显示3株新分离株中和效价均为1∶64;电镜下可见直径40nm左右球型病毒粒子;RT-PCR产物测序结果与疫苗株E区段核苷酸比较同源性均为95%;3株新分离株均为GIII型乙脑病毒。结论实验表明小型猪场存在乙型脑炎病毒感染,为GIII型乙型脑炎病毒。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早期识别重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性表现,早期干预治疗。方法 12例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患者早期使用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及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冲击及脱水治疗。结果 12例患者经治疗后均达到临床治愈标准,皮疹消退,体温正常,血常规正常,X线胸片正常,神经系统症状消失,复查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正常。结论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治疗成功经验关键在于及早识别重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性表现,确诊病毒性脑炎后及早应用予较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及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以阻止神经源性肺水肿产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病毒性脑炎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临床表现多样,诊断上所采用的病毒分离及血清学检查在我国尚未广泛应用。而脑电图检查异常率高,仍不失为一重要辅助检查手段。现就我院两年来经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并作脑电图检查的病人64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小儿病毒性脑炎与抗病毒抗体IgM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新华  吴洁  汪梅先 《海南医学》2004,15(9):50-51,38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及其脑脊液抗病毒抗体IgM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对95例临床诊断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脑脊液进行了单纯疱疹病毒(HSV—Ⅰ,HSV-Ⅱ)、柯萨奇B组病毒(CoxBV)、埃可病毒(ECHO)、EB病毒(EBV)、腺病毒(AdV)及流感病毒(IFV)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结果HSV、CoxBV、ECHO、EBV、AdV、IFV病毒感染率分别为9.47%(9/95)、18.95%(18/95)、23.16%(22/95)、3.16%(3/95)、4.21%(4/95)、6.32%(6/95);脑脊液抗病毒抗体IgM的阳性率为65.26%(62/95);HSV及EBV感染后遗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分别为77.78%(7/9)和66.67%(2/3)。结论脑脊液中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检测可作为早期病原诊断的指标之一;CoxBV及ECHO病毒是本地区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的主要病毒;HSV及EBV感染后遗症发生率及病死率较其它病毒高,预后不良;早期阿昔洛韦治疗,可大大降低后遗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心理干预方法及体会.方法 总结我院60例病毒性脑炎的心理反应,通过疏导、倾听、解释等心理干预,观察干预效果.结果 经过心理干预的患者能消除焦虑及恐惧心理并配合治疗,好转或痊愈出院.结论 对病人进行准确及时的心理干预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龚雪萍  谢中勇 《黑龙江医学》2023,(18):2185-2188
目的:探讨影响重症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并发脑炎的相关因素,有利于缓解患儿病情进展程度,改善预后,降低其死亡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1月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48例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资料,以是否并发脑炎,将并发脑炎患儿分为研究组(n=66),未并发脑炎患儿分为对照组(n=82)。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儿并发脑炎与性别、年龄、精神状态、神经反射异常、呼吸道感染、口腔溃疡、白细胞(WBC)计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及淋巴细胞计数的关系。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呕吐(OR=3.441)、空腹血糖(升高)(OR=1.811)、体温≥39℃(OR=4.933)、呼吸异常(OR=14.055)、肢体抖动(OR=7.478)、频繁惊跳(OR=10.935)、呼吸道感染(OR=4.845)及淋巴细胞计数升高(OR=5.280)是导致重症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并发脑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呕吐、空腹血糖(升高)、体温≥39℃、呼吸异常、肢体抖动、频繁惊跳、呼吸道感染及淋巴细胞计数升高是影响重症EV71感...  相似文献   

18.
谢汝 《中外医疗》2012,31(21):178-178
目的分析脑电图(EEG)在病毒性脑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68例病毒性脑炎患者在治疗中的EEG资料,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脑电图检测分析。结果68例患者治疗前重度异常8.8%,30d后重度异常患者为0%,多数患者的脑电图恢复正常。结论EEG为早期诊断病毒性脑炎的重要的客观指标,对诊断有指导作用,可作为判断本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最近,我们对一例昏迷28天并截瘫3个半月的病毒性脑炎后遗症患者,及时采用自制支架(见图一),学步车(见图二)等辅助工具,经110天的强化功能训练,预期获得全面康复.特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病毒性脑炎为神经科常见病、多发病,明确诊断需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但这两项检查均未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对基层医院,而脑电图检查已非常普及。本文通过对88例经我院神经内科及儿科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脑电图进行分析,发现其在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分析疗效、了解预后方面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