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2.
目的:应用小鼠建立自身产生的、与人类类似的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方法:在小鼠耳耳腹面形成边长约3mm的方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后,用计数细胞层数的方法对增生块进行病理学观察,比较瘢痕增生程度。结果:小鼠耳腹面可产生类似于人类的增生性瘢痕。外观明显产生增生80%。结论:这一动物模型可能成为研究人类瘢痕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犬气管瘢痕狭窄的动物实验模型,观察其气管瘢痕形成的病理学过程,探讨气管瘢痕的形成机制。方法 6支成年比格犬,行颈部气管切开+气管前壁黏膜刮除术,刮除3 cm长气管管腔前1/2黏膜,创面裸露。建立气管瘢痕狭窄的动物模型,术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4个月、6个月麻醉后观察瘢痕的形成过程,行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和透视电镜观察研究瘢痕的病理学变化和特征。结果6支动物均成活到预期的时间,气管瘢痕形成并逐渐狭窄,动物模型成功建立。结论我们成功建立了犬气管瘢痕动物模型,并初步研究了瘢痕的病理学特点,为下一步深层次的瘢痕形成机制和治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 H.S)和瘢痕疙瘩(keloid Ke)是最常见的病理性瘢痕,发病率为4.5—16%,其形成是一个多因素影响多因子作用错综复杂的过程,最终结果部是胶原大量堆积。虽然二者的性质和表现不完全一样,不能混为一谈,但是二者的治疗方法类同。H.S和Ke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所以也无根本治疗措施,传统的手术切除复发率高达50—100%,为此人们在积极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邓志红  张媛 《贵州医药》2005,29(10):935-936
瘢痕是创伤组织修复的产物.在组织修复过程中,由于全身或局部各种因素的影响,常导致瘢痕组织的过度增生而形成增生性瘢痕或瘢痕疙瘩.瘢痕增生和瘢痕疙瘩的形成是整形外科的棘手问题之一,不仅影响美观,并且常有痒痛感.为寻求有效的瘢痕治疗方法,我中心自2001年至今采用曲安奈德(醋酸去炎松)瘢痕内注射与外用瘢痕贴加压包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瘢痕是创伤和外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任何组织受到创伤后都要形成瘢痕。当各种原因导致瘢痕过度增生凸起,尤其是在面部影响容貌和牵拉组织器官影响功能时,常需进行手术治疗。综合运用整形外科措施进行治疗并预防术后复  相似文献   

7.
郑锦标 《北方药学》2015,(3):123-124
目的:探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患者共134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物理治疗,在接受定期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接受非手术治疗后痊愈56例,占83.58%,好转9例,占13.43%,无效2例,占2.99%,总有效率为97.01%;观察组接受非手术治疗后痊愈62例,占92.53%,好转4例,占5.97%,无效1例,占1.49%,总有效率为98.51%,组间治疗效果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时,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提高预后质量,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紫杉醇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的影响。方法采用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21d时瘢痕局部注射不同浓度的紫杉醇或生理盐水,28d时观察药物对瘢痕增生指数(HI)的影响。结果HI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减少,与药物浓度呈负相关。结论紫杉醇可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增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康瑞保对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康瑞保乳膏应用于烧伤后伴有刺痛和瘙痒症状的增生性瘢痕的创面上,用药后随时观察刺痛和瘙痒症状,并在停药1~2月后进行随访,观察瘢痕的厚度、硬度及颜色的变化等。结果:用药早期即显示有镇痛和止痒作用,使用2个月后显示有明显的镇痛和止痒作用,使用2个月后有明显降低增生性瘢痕的厚度、硬度和改善瘢痕颜色的功效。结论:康瑞保对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有一定作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手术切除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后行放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55例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行手术切除减张后直接缝合或植皮修复,术后24h内(植皮者拆线后)采用X线照射治疗。结果155例术后随访1~3年以上,显效114例,有效3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约96.8%。结论术后放射治疗对于防治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的复发效果较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人胃肠间质瘤裸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荷人胃肠间质瘤裸鼠动物模型,并对其生物学行为进行初步探讨。方法BALB/C/nu/nu品系裸鼠皮下接种人胃肠间质瘤组织块,观察成瘤情况及移植瘤病理组织学特点,并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测定移植瘤的CD117的表达情况。结果移植瘤生长稳定,30只裸鼠荷瘤成功26只,荷瘤成功率86%,病理组织学与免疫组织化学均证实移植瘤保持了人胃肠间质瘤的生物学特征。结论采用BALB/C/nu/nu品系裸鼠皮下接种人胃肠间质瘤组织块的方法初步建立了人胃肠间质瘤的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胃肠间质瘤的侵袭生长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高效灵敏的液质联用法(LC-MS/MS)测定裸鼠血浆中吉西他滨浓度。方法:选用0.01%醋酸水和乙腈(80∶20)作为流动相;质谱检测选择正离子方式,多离子反应监测(MRM)扫描,用于吉西他滨和内标(头孢克洛)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对分别为m/z 264.1→m/z 112.0和m/z 368.1→m/z 174.1。结果:该方法线性范围为5~500 ng.mL-1,定量下限为5 ng.mL-1。日内日间精密度均<12.9%,准确度<3.4%。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能够满足裸鼠血浆中吉西他滨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肺癌A549耐药裸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A549耐药裸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方法,为克服肿瘤多药耐药新药的筛选提供体内研究的模型。为进行肿瘤的体内相关研究和抗癌药物的筛选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使用顺铂诱导肺癌A549细胞,以建立其多药耐药细胞株A549/DDP;MTT细胞毒实验检测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皮下接种法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绘制移植瘤生长曲线,观察其增值特性。结果经过8个月的诱导建立了肺癌顺铂耐药细胞株A549/DDP;MTT细胞毒实验结果显示与A549细胞比较,A549/DDP细胞对顺铂约耐药8倍,并且A549/DDP耐药细胞建立的裸鼠移植瘤仍然保持对顺铂的耐药性;生长曲线结果显示A549/DDP细胞裸鼠移植瘤的增殖速度与A549细胞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成功建立了肺癌A549/DDP耐药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可为肺癌耐药的研究提供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抗人CD147单克隆抗体(mAb)对荷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BALB/c裸鼠肝脏原位移植MHCC97-H人高转移肝癌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于裸鼠尾静脉注射给药。抗CD147mAb组:给药量每千克体重10 mg,每日1次,连续给药8日。AMD组:每千克体重20 mg,每日1次,第1、8日。抗CD147mAb+AMD组:抗CD147mAb每千克体重10 mg,每日1次,连续给药8日;AMD每千克体重20 mg,第1日给药。对照组:给予0.2 mL 0.9%的氯化钠注射液,连续给药8日,每日1次。第30日处死裸鼠,测量原位移植瘤体积;做常规病理切片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凋亡指数检测。结果:CD147mAb组对肝脏原位荷瘤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抑瘤率达34.1%。对照组与CD147mAb组(P=0.001 1)、AMD组(P〈0.000 1)、CD147mAb+AMD(P〈0.000 1)间存在明显差异。CD147mAb组癌细胞凋亡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4 2,P〈0.01)。CD147mAb组、AMD组及CD147mAb+AMD组的PCNA阳性细胞数及反应强度均较对照组减弱。结论:抗人CD147 mAb对肝癌生长的抑制可能是通过诱导肝癌细胞凋亡、抑制癌细胞增殖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李玲珺  魏峻  马鹏程  曹玉萍  陶蕾 《中国药房》2012,(37):3488-3490
目的:采用裸鼠在体分时取样法比较国产和进口2种咪喹莫特乳膏的皮肤药动学行为。方法:分别在裸鼠相同面积的皮肤上涂抹2种乳膏各约0.03g(n=32)后,于0.25、0.5、1、2、4、6、8、24h取皮制备匀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皮肤中的药物浓度,比较2种制剂的药动学参数并计算偏差以对该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国产和进口乳膏的咪喹莫特cmax分别为(82.80±8.13)、(76.46±13.08)μg·g-1,tmax分别为(6.0±0.0)、(5.0±1.2)h,t1/2分别为(25.28±4.27)、(23.30±7.42)h,AUC0~24h分别为(992.27±226.55)、(1037.02±175.93)μg·h·g-1,二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种制剂cmax、tmax、AUC0~24h的RSD分别为9.8%、17.1%,0、24.0%,22.8%、17.0%。结论:2种乳膏的裸鼠皮肤药动学行为无显著性差异;主要药动学参数的RSD偏差较小,表明在体给药分时取样法能较好地反映药物在裸鼠体内的经皮代谢过程,适用于临床前外用药物的皮肤药动学筛选与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病毒裸鼠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立民  任中原 《天津医药》1997,25(4):205-206
将整合有HBV基因组DNA的人肝癌细胞2.2.15接种于裸鼠皮下,使其在2-3周内长成实体瘤,在裸鼠血清中肿瘤组织中均检出了HBV存在的相应指征。肿瘤组织经体外增减后再次接种另一批裸鼠,仍能产生上述特性。这种HBV裸鼠动物模型,将有助于HBV的体内研究和抗病毒疗效的考核。  相似文献   

17.
乙酰肝素酶反义寡核苷酸对裸鼠食管癌uPA蛋白表达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乙酰肝素酶反义寡核苷酸对裸鼠食管癌移植瘤组织中uPA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裸鼠食管癌移植瘤组织中uPA蛋白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  4条乙酰肝素酶反义寡核苷酸 (2 0mol/L)对裸鼠体内食管癌移植瘤中uPA蛋白表达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实验组中uPA蛋白表达与N -ODN转染组、未经转染的空白对照组相比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乙酰肝素酶反义寡核苷酸通过对裸鼠食管癌移植瘤组织中uPA蛋白表达 ,从而抑制肿瘤的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18.
将2,2,15细胞接种裸鼠,制得抗乙型肝炎病毒(HBV)动物模型。用125I标记乙型肝炎导向干扰素(T-IFN),观察放射标记物(125I-T-IFN)在荷瘤鼠体内的分布情况,以评价T-IFN在体内的抗HBV导向治疗作用。结果显示,125I-T-IFN在各组织浓度顺序依次为:瘤>心>肝>脾>肾,且瘤组织与其它各组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果表明,在HBV动物模型体内,T-IFN相对浓集于可分泌HBsAg的瘤区。实验结果显示了T-IFN导向治疗HBV感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陶黎阳  龙捷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9):1281-1283
目的:探讨裸鼠高效移植瘤模型的建立方法,为进行肿瘤的体内相关研究和抗癌药物的筛选提供实验基础.方法:肺癌A549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出瘤后制备单细胞悬液和组织块分别接种和塞入皮下,观察初次培养细胞成瘤组、二次单细胞悬液成瘤组和二次组织块成瘤组的出瘤率和移植瘤的生长情况,PI单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细胞毒实验采用MTT法.结果:3组中二次组织块成瘤组的出瘤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细胞增殖块,移植瘤的变异小;细胞周期分析显示二次组织块成瘤组的细胞S和G2/M期比例增高,细胞增殖指数显著高于另外两组;但细胞毒MTT的实验结果显示3组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顺铂的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二次组织块成瘤可显著提高A549的成瘤率,且不影响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反应性,是一种高效的裸鼠移植瘤模型建立方法.  相似文献   

20.
张磊  孟祥林  李茂  章卓  刘明华 《中国药房》2012,(25):2316-2318
目的:研究维A酸注射液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维A酸注射液对SMMC-772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计算半数抑菌浓度(IC50)。建立裸鼠SMMC-7721移植瘤模型,分为阴性对照组(n=12)、阳性对照(顺铂1mg.kg-1)组和维A酸低、中、高剂量(7.5、15、30mg.kg-1)组,后4组各6只。腹腔给予相应药物,每周连续给药5d后停药2d,共给药4周,每周检测各组裸小鼠体重、肿瘤体积(TV)、相对肿瘤体积(RTV)、相对肿瘤增殖率(T/C),及末次给药2d后移植瘤组织中凋亡细胞阳性率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结果:维A酸注射液对SMMC-7721细胞的IC50为(15.14±0.46)μg.mL-1。小鼠给药19d(治疗疗效最佳时间)时,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TV、RTV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体重无明显变化,T/C均小于60%;末次给药2d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维A酸3个剂量组凋亡细胞阳性率和Caspase-3表达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维A酸注射液能抑制SMMC-7721细胞的增殖及其裸小鼠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细胞凋亡和Caspase-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