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详细复习了到1977年7月为止的涉及8号染色体任何异常的病例报告文献。每篇文章至少提到一例8号染色体的畸变。在某些情况又与文章的作者进行个人接触,澄清或修订了所发表的资料。仅那些采用染色体显带技术研究的才包括在本文范围之内。总共发现277例具有8号染色体的丢失、多余、缺失、易位或其他异常。包括74例先天性非整倍性;130例后天非整倍性;38例先天性(基因)重排;35例后天(基因)重排。总数为170例的肿瘤与血液疾病  相似文献   

2.
作者首次从3例不相关的散发性胰岛瘤组织中提取DNA,应用几种11号染色体特异探针检测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研究11号染色体等位基因是否丢失。本研究用患者末梢血DNA作同源染色体对照。 Southern印迹分析表明,在肿瘤DNA和外周血DNA之间,比较两条同源染色体间等位基因强度。其肿瘤DNA中的一个等位基因显带强度明显减弱,证明该位点染色体丢失;在个别患者仅位点多形性具有信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在复杂染色体异常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例羊水、3例脐血常规G显带具有复杂染色体异常的产前诊断孕妇,应用FISH技术确定其复杂染色体重排及标记染色体的组成.结果 FISH技术证实了G-显带平衡易位的结果,同时明确了3例羊水中衍生染色体的组成、2例脐血中标记染色体的来源.结论 FISH技术具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明确染色体异常重要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工具,其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可为临床提供更准确全面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 dependent probe amptification,MLPA)技术在孕早期自然流产绒毛组织染色体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195例自然流产患者留取绒毛组织,包括12例已污染标本,其余183例标本进行绒毛细胞培养及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同时应用P036和P070试剂盒对195例标本作MLPA分析.结果 183例标本成功培养177例,其中160例(90.4%)采用MLPA技术进行染色体分析的非整倍体结果与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的结果一致,包括正常核型65例、所有染色体三体78例、所有染色体单体14例(除1例嵌合体)和不平衡易位3例;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异常的15例标本中包括10例多倍体及2例平衡易位,2例9号倒位及1例嵌合体异常MLPA结果显示正常;此外MLPA检测出1例Dup6p;dup6q和1例Dup8p;del 11q,G显带分析结果显示为46,xx和46,xy.结论 MLPA技术对非整倍体异常的检出与经典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是一致的,同时它能快速的检测出染色体非平衡结构异常以及经典染色体核型分析不能检测的微缺失和微重复,是一种简单、快速且有效的方法,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Y染色体在遗传生殖中的临床效应。方法采用外周血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和G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在3829例标本中共检出大Y染色体核型709例,其中单纯大Y染色体核型692例,占男性异常核型的62.5%。结论大Y染色体在临床生殖中显现一定的临床效应。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通过输尿管用冷杯活检术取得膀胱癌标本46例,29例用直接法制片,第30例用3天短期培养法,都具有适当的中期分裂相。每一例最少计数4个中期分裂相,最多计数24个。22例进行了染色体显带分析,结果发现在膀胱癌中存在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畸变,其中19例存在异常克隆(按Rowely标准,鉴定克隆异常,即用显带技术确定至少有两个细胞具有相同的额外染色体或结构重排,或三个细胞都丢失了同一个染色体),主要涉及1号、3号、及11号染色体的改变(分别是36.6%、26.6%、20%)其次是4号、7号、及18号(均为10%)。结  相似文献   

7.
关于人的横纹肌肉瘤(RS)核型报道很少,在显带时期以前,仅报道2例有意义的非整倍体病例,而且每例还不能表现每个细胞双微体的多拷贝.Nalso-Rees用胰蛋白酶-吉姆萨显带技术,在近似二倍体模式的永久细胞系中发现了标记染色体,这些标记包括5q 、9q 、16p 和17p ,它们含有分别来自3p、3q、10q和14q及一个小环状染色体的附加物质.Seidal等报告一例直接制备的小房型RS的显带核型,该肿瘤是亚四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于胎儿NT≥3.0mm的孕妇通过绒毛或羊水取材术行染色体核型G显带分析同时行CNV-Seq技术检测,通过CNV-Seq技术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检测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得到异常的CNV后,对其进行基因型与表型关系分析,以指导产前遗传咨询。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6月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的48例孕11~13+6w超声诊断NT≥3.0mm孕妇,其中双胎孕妇2例(均为双绒双羊双胎,其中1例双胎一胎水囊瘤、死胎;另1例双胎两胎儿生长发育不一致),三胎孕妇1例(双绒叁羊叁胎),通过产前诊断取得胎儿样本51份(绒毛21份,羊水30份),同时对胎儿样本进行染色体核型G显带分析和CNV-Seq技术检测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结果 51份胎儿样本均获得染色体核型G显带和CNV-Seq技术检测结果。CNV-Seq技术检测结果异常22例,检出率为43.14%,其中致病性CNV异常19例(86.36%),检出率为37.25%,非致病性CNV异常3例(13.64%),检出率为5.88%。致病性CNV异常中非整倍异常15例(78.95%),检出率为29.41%,与染色体核型G显带结果一致;染色体大片的缺失1例(5.26%),检出率为1.96%,染色体核型G显带结果46,XN,del(10)(q26);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3例(15.79%),检出率5.88%,染色体核型G显带结果未见异常,即在胎儿染色体核型G显带结果正常的34例病例中检出3例致病性微缺失、微重复(8.82%,3/34)。结论通过CNV-Seq技术检测,我们额外增加了8.82%NT增厚的胎儿异常检出率。对产前遗传咨询起着重要作用,也给产前遗传咨询和疾病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传统细胞遗传学技术联合SNP - array (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array, SNP - array)在识别胎儿微小额外标记染色体( supernumerary marker chromosome, sSMC)致病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常规G显带技术分析胎儿染色体核型,针对发现的sSMC,应用C显带技术分析ssMC,如果sSMC非异染色质,进一步进行SNP—array辨别其来源并分析相应的表型。结果通过对8575例产前诊断标本G显带核型分析发现4例新发标记染色体,其中C显带示2例为异染色质结构,2例为非异染色质结构。这2例非异染色质结构病例进一步行SNP—array检测,结果示一例未见致病性改变,另一例为4号染色体部分重复。结论SNP—array能够在基因组水平上识别胎儿sSMC的成分,结合传统的细胞遗传学技术应用于产前诊断中,为确定sSMC的致病性提供了可靠的产前诊断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0.
在过去二十年里,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核型分析已积累了许多极为有用的资料。尤其是在过去的八年中,人们对核型的了解取得了更为迅速的进展,这是因为70年代早期所建立起来的各种不同的染色体显带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白血病细胞的染色体研究。由于这些技术,使得我们能够正确地识别人体的各条染色体以及它们的片段。因此,也就可以识别出白血病细胞染色体非随机的获得与丢失。或许,更具生物学重要性的还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各类遗传咨询者染色体核型异常发生规律.方法对667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常规培养、制片、G显带核型分析,必要时做C带分析.结果共检出异常核型146例,检出率21.88%.结论对高危人群进行染色体检查,为临床治疗及指导优生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96例Y染色体异常核型与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应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G显带技术,对1561例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检出异常染色体252例,其中,Y染色体异常9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效应,包括8种细胞核型,对这些核型及其与疾病的关系进行分析讨论。其中Y染色体异常大部分表现为胎儿丢失和有畸形儿生育史。大Y与生育异常的关系一直有争论。作者认为,大Y与生育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230例身材矮小患儿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探讨身材矮小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 对230例身材矮小患儿进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并结合Q显带、C显带及荧光原位杂交等方法对异常染色体核型进行检测.结果 230例身材矮小患儿中染色体核型异常有23例,异常比例为10%.其中,Turner综合征核型18例,环状染色体3例(分别为4号、6号和15号环状染色体),其余两例分别为5号染色体倒位及10号染色体短臂三体.结论 染色体异常是引起身材矮小的重要原因之一,应用G带、Q带、C带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精确诊断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可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医学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7例非罗伯逊易位型的双着丝粒染色体的遗传效应。方法对2013年-2017年6月在我院因智力障碍、矮小症、表型异常、不孕/育症及流产史的48 006例患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G显带核型分析,对经C显带验证为双着丝粒染色体的患者进行遗传咨询,家系检查、智力及身高测试,涉及到性染色体的进一步检查生殖器发育情况,成人涉及到Y染色体的进一步做精液常规、无精子因子等专科检查。结果共检出7例非罗伯逊易位型的双着丝粒染色体,其中,5例为新发突变所致,涉及到的染色体包括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在进行微阵列分析的2例患者中,一例检出致病性的拷贝数变异,部分该类型的双着丝染色体累及智力障碍、身材矮小,部分生殖器发育不佳。结论非罗伯逊易位型的双着丝染色体患者的表型多样化,多为新发突变,微阵列分析可以为其提供更为准确的基因组信息,对于患者的遗传咨询和指导生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儿童染色体异常核型的主要分布情况以及与临床表型的关系,给优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G显带,必要时进行C带、R带和高分辨G显带分析.结果1798例患儿中染色体异常372例,异常检出率20.7%,异常核型中常染色体异常313例,性染色体异常59例;染色体数目异常296例,结构异常76例.结论染色体异常核型患儿均有某些特异的临床表型.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10例T细胞恶性增生病人的细胞遗传学研究结果。此外综合整理了以前报道的170例确诊为T细胞淋巴瘤的细胞遗传学所见,并绘制涉及T细胞恶性肿瘤的染色体区域和显带图。本组研究包括5例皮肤T细胞淋巴瘤,3例T细胞慢性淋巴白血病,1例T细胞前淋巴细胞白血病和1例T细胞型胚胎免疫肉瘤。除第2例10号和22号染色体简单易位之外,均发现复杂的结构和数量的克隆核型变化。染色体异常丢失数量比获得染色体的频  相似文献   

17.
31例染色体多态性与生殖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染色体多态性与生殖异常的关系.方法 针对不孕不育、严重少、弱、畸精子症、无精子症、反复流产、停孕等生殖异常患者,进行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采用G显带补充C显带或G11显带方法,进行染色体的核型分析.结果 对有生殖异常的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染色体多态性31例,其中大Y16例,小Y2例,常染色体多态性13例.结论 染色体多态性与生殖异常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良孕产史、不孕不育、青春期发育异常与染色体的关系,了解本地区遗传咨询者群体中染色体异常的类型和发生频率,给优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588例患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G显带分析。结果588例患者中染色体异常117例,异常检出率19.89%,异常核型中常染色体异常34例,性染色体异常83例;单纯染色体数目异常18例,单纯结构异常97例,合并染色体数目、结构均异常2例。结论染色体异常核型是导致不良孕产史、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染色体核型异常与原发闭经,无精子症,青春期发育异常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测定不同的染色体畸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测定不同的染色体畸变王明荣,王秀琴,吴旻BernardPerisselPaulMalet染色体分析已成为产前诊断、先天性畸形诊断及癌症诊断的主要方法之一。传统的核型分析一直采用染色体显带的手段,但用单纯的显带法常难确定标记染色体、...  相似文献   

20.
122例性染色体异常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实验室自 1984年 11月以来 ,通过外周血染色体检查 ,从原发性不孕、原发闭经、智力低下、妊娠胎儿丢失、第二性征异常及外生殖器畸形等就诊病人中 ,共发现性染色体异常 12 2例 (包括 6 6例Y染色体长度变异 ) ,现将其核型分析及临床病因分类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病例来源 受检对象为来自妇产科、小儿科门诊遗传咨询和病房疑有染色体异常的病人。2 细胞遗传学检查 按常规方法制备外周血染色体标本 ,每例G显带分析 2 0 30个核型 ,嵌合体加倍 ,必要时作C带、银染及X染色质检查。测量同一核型中染色体长度 ,以Y≥ 18号染色体为大Y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