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左室重建术加冠状动脉旁路术治疗左室室壁瘤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探讨穿壁性心肌梗塞的病人并发左室室壁瘤(LVA)形成者手术指征,室壁瘤切除后左重建的手术技术及原理。方法:1998年3月至1999年7月,连续手术治疗15例有典型心绞痛史的LVA病人,左室和冠脉造影示14例前间壁LVA,1例为下壁室壁瘤伴二尖瓣关闭不全。左室附壁血栓9例,冠状口胸膜外游离左侧乳内动脉(LIMA)。前间壁LVA,旁开左前降支动脉(LAD)2.0cm平行切开LVA。彻底清除左室内  相似文献   

2.
肝包虫病外科治疗的单中心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包虫病手术治疗的方式。方法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2014年期间共收治肝包虫病患者402例,其中271例行外科治疗。在271例行外科治疗的患者中包括肝囊型包虫病195例,肝泡型包虫病76例。肝囊型包虫病患者中行内囊摘除术或附加外囊次全切除术80例,行外囊完整剥除术或肝脏切除术109例,行姑息性治疗6例。肝泡型包虫病患者中行姑息性切除术7例,行肝脏切除术54例,行同种异体肝移植术12例,行自体肝移植术3例。结果 1肝囊型包虫病患者中,行内囊摘除术或附加外囊次全切除术的血浆引流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分别为(18.6±2.7)d、21.2%(17/80)及15.0%(12/80),均明显高于行外囊完整剥除术或肝脏切除术者〔(5.4±0.6)d、7.3%(8/109)及0.9%(1/109),均P0.05〕。2肝泡型包虫病患者中,行肝脏切除术的血浆引流管时间及术后复发率分别为(5.9±0.7)d及1.8%(1/54),均明显低于姑息性切除术者〔(9.7±1.4)d及57.1%(4/7),均P0.01〕。肝移植术后12例完全康复、3例早期死亡。结论对于肝囊型包虫病患者,外囊完整剥除术或肝脏切除术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应该作为首选;姑息性治疗的开展能够改善不能实行手术患者的症状。对于肝泡型包虫病患者,肝脏切除术应该作为手术治疗的首选术式;姑息性切除术只能用于缓解症状及体征,延缓疾病进展;肝移植术能够作为晚期泡型肝包虫病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阑尾结肠灌洗一期切除吻合治疗梗阻型左半结肠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行经阑尾结肠灌洗+左半结肠切除术的46例梗阻型左半结肠癌患者(灌洗组)及行左半结肠切除术的114例无梗阻型左半结肠癌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的效果指标。结果 2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及吻合口漏发生。灌洗组和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195±64)mL比(184±66)mL〕、术后住院时间〔(10.6±4.2)d比(10.1±3.3)d〕、住院费用(22 310元比22 650元)、切口感染率〔4.3%(2/46)比3.5%(4/114)〕、腹腔积液发生率〔4.3%(2/46)比2.6%(3/114)〕及总并发症发生率〔8.7%(4/46)比6.1%(7/114)〕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灌洗组的手术时间〔(156.7±16.6)min比(120.6±15.9)min〕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较长(78 h比70 h),P〈0.05。结论经阑尾结肠灌洗一期切除吻合治疗梗阻型左半结肠癌安全、有效及便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主干重建术治疗孤立性冠状动脉主干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科手术治疗左冠状动脉主干(LMCA)狭窄不是一个新概念。Bailey等〔1〕首先报道了冠状动脉近段的内膜剥脱术,Efler等〔2〕首先报道了LMCA重建术。Favoloro等〔3〕继续使用心包施行LMCA重建术治疗LMCA狭窄,但与传统的冠状动脉旁...  相似文献   

5.
肝癌的冷冻治疗--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发性肝癌就诊时大多属中晚期 ,能手术切除者不足 2 0 % ,继发性肝癌常发生在结直肠癌术后远处转移的病人 ,手术切除亦有困难 ,故寻找其它有效的治疗方法一直在探索中。 185 1年Arnott首先应用冷冻外科治疗肿瘤 ,196 3年Coopper提出冷冻治疗肝癌的设想〔1,2〕并首先由放射学家和外科医师紧密合作而成功〔3〕。一、冷冻设备及方法早期冷冻治疗的冷媒均是液氮 ,其设备有国产 (上海 )LD—Z型喷射式冷冻治疗机和进口 (英国、美国 )LCS—2 0 0 0型液氮冷冻机 ,冷冻方法有冷冻头直接接触肿块冷冻 ,针型冷冻头插入冷冻和液氮直…  相似文献   

6.
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草案   总被引:104,自引:5,他引:99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治非常复杂 ,治疗方针变化很大 ,且发展很快。我国胰腺外科学组在 1991年订立了《急性胰腺炎诊断及分级标准初稿》〔1〕(简称《初稿》)。 1996年结合Atlanta国际会议的急性胰腺炎分类标准又对《初稿》进行了修订〔2〕,本来有分歧的治疗方案到 1996年在贵阳举行的第六届全国胰腺外科研讨会上才取得基本一致的观点。在此基础上 ,1998年拟订了《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规范初稿》〔3 ,4〕(简称《规范》) ,在同年成都第七次全国胰腺外科研讨会上进行了讨论 ,会后两年中 ,通过胰腺学组巡回讲学团先后到天津、浙江、江苏、湖…  相似文献   

7.
左心室心肌部分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终末期心脏病 ,最终的治疗手段是心脏移植。但因供体短缺、耗费昂贵等原因 ,心脏移植未能普及 ,为此 ,人们一直在努力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1995年Batista等〔1〕首次对终末期心脏病人施行左心室心肌部分切除术 (partialleftventriculectomy ,PLV) ,取得了出人意料的临床效果 ,因此 ,PLV手术也被称为Batista手术或心脏减容术 (heartreductionsurgery,orleftventricularvolumereduction)。适应证与禁忌证早期…  相似文献   

8.
椎板切除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由于切除了腰椎后部结构,常可导致术后腰椎不稳、疤痕粘连、医源性椎管狭窄等〔1、2〕。近年来一些作者〔3、4〕采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我们自1995年以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方式的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取...  相似文献   

9.
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预防与治疗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支气管胸膜瘘 (bronchopleuralfistula ,BPF)是一种严重的肺切除术后并发症 ,死亡率可达 40 % 〔1-3〕,近年对其预防和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 ,现综述如下。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率解剖性肺切除的普遍开展 ,明显地减低了非解剖性肺切除 (肺门大块结扎、切除 )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病率。Asamura等〔1〕 和Weissberg等〔4〕 总结了手工缝合 (manualsu ture)和支气管闭合器 (bronchialstapler)闭合支气管残端的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率 ,手工缝合为 4%和 4 5 % ,闭合…  相似文献   

10.
精准肝切除在肝胆管结石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精准肝切除术在治疗肝胆管结石病中的作用,为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病提供新的理念。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132例精准肝切除与52例非规则性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和住院费用方面的差异。结果尽管精准肝切除组患者手术时间〔(364.6±57.8)min〕长于非规则性肝切除组〔(292.9±44.7)min〕,P<0.001,但其术中出血量〔(558.3±90.6)ml〕明显少于非规则性肝切除组〔(726.7±88.7)ml〕,P<0.001,术后并发症明显更少(11.4%比23.1%,P=0.004 3),结石清除率更高(89.4%比73.1%,P=0.005 5)。同样,精准肝切除组患者住院时间〔(22.9±4.4)d〕短于非规则性肝切除组〔(28.8±3.5)d〕,P<0.001,住院费用〔(1.8±0.7)×104元〕也少于非规则性肝切除组〔(2.1±0.9)×104元〕,P=0.016 5。结论精准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病优于非规则性肝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刮吸法断肝术在腹腔镜肝脏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由于肝脏血运丰富,腹腔镜下难于阻断肝门,肝切面出血不易控制。因此,腹腔镜技术在肝脏外科中的应用受到限制,大多仅用于肝囊肿开窗引流术〔1〕,肝脏活检术〔2〕等较为简单的手术。最近,我们创用一种新的断肝术———刮吸法断肝术,成功地切除了一例右肝癌,效果满意。临床资料病人,女,50岁。右上腹胀痛半月,B超、CT提示肝第Ⅴ段2cm×3cm肿块,AFP2120μg/L,乙肝标记物阳性,诊断为右肝原发性肝癌。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和第Ⅴ段肝切除术。术中发现:肝脏大小正常,轻度结节性肝硬化,胆囊床右侧有一2…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阑尾手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其治疗原则是早期手术。自19世纪开展阑尾切除术,开腹手术曾被认为是标准术式。但自1983年首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问世以来,腹腔镜手术以其创伤干扰小、术后康复快及美观等优点,深受医患青睐。本文现将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发展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室壁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冠心病室壁瘤125例进行外科治疗,其中单纯室壁瘤切除34例(27.2%),室壁瘤切除加冠脉搭桥91例(72.8%)。全组手术死亡率9.6%(12例),近5年手术死亡率7.1%。术后5年及10年存活率分别为90%及62%。91例患者术后心功能I~II级。作者分析了影响手术死亡的临床因素。认为室壁瘤切除术及同期冠状动脉搭桥可获得良好的近、远期效果。患者术前心功能分级、临床心衰及室性心律失常是重要的手术危险因素,低心排是术后主要死亡原因及并发症。良好的循环辅助技术是患者存活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后腹腔镜八步法行巨大肾上腺肿瘤解剖性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采用后腹腔镜八步法行巨大(直径≥5cm)肾上腺肿瘤解剖性切除术的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对34例巨大肾上腺肿瘤患者采用后腹腔镜八步法行巨大肾上腺肿瘤解剖性切除术:①清除腹膜外脂肪;②打开Gerota筋膜,游离肾脏背侧间隙;③游离肾脏腹侧间隙;④打断肾脏与肿瘤之间的连接;⑤游离肾上腺肿瘤膈面;⑥游离肾上腺肿瘤腹侧;⑦处理肾上腺肿瘤上极;⑧完整切除肿瘤。结果:34例腹腔镜手术全部完成,仅1例中转开放手术。肿瘤平均直径〔7.3±2.4(5.5~14.5)〕cm,平均手术时间〔89±44(30~185)〕min,术中平均估计出血量〔172±246(10~1000)〕ml。1例术中输血800ml,1例术后输血400ml;1例术后并发急性肺水肿,保守治疗后康复;术后平均恢复饮食时间为〔1.6±0.9(1~4)〕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6.3±2.6(3~14)〕d。结论:按照八步法行后腹腔镜巨大肾上腺肿瘤解剖性切除术,具有操作空间充分、层次清楚、视野清晰、手术成功率高、创伤小、出血少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后腹腔镜八步法巨大肾上腺肿瘤解剖性切除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正>自1887年德国医生完成世界首例肝脏切除术后,肝脏外科已经走过百余年历程。近年来肝脏外科发展迅速,精准肝切除、解剖性肝切除已成为肝切除的主流手术方式,且手术技术相关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在专业的肝脏外科术中,肝切除死亡率已降至1%以下,而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甚至肝衰竭已成为患者围手术期及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重要原因。肝切除术前精准的肝脏储备功能评估、术中肝切除量的把握、及术后的监测、治疗,有助于针对不同患  相似文献   

16.
目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仍是治疗胰头、壶腹周围肿瘤及相关疾病的经典术式,且是普通外科公认的最复杂的腹部手术之一,由Whipple等[1]于1935年首次报道。随着1987年世界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成功施行,微创外科理念及相关技术开始在外科多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7.
肩胛上神经损伤是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的一个原因。 195 9年 ,Kopell和Thompson首先报告此征〔1〕。早期的文献报道较少 ,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 ,对此征的认识正逐渐深入。1 解 剖肩胛上神经是运动和感觉混合神经 ,发自臂丛神经的上干 (C5~C6 ) ,如有变异可来源于C4 神经根。肩胛上神经支配冈上肌和冈下肌的运动 ,并且发出感觉支到喙锁韧带 ,喙肩韧带 ,肩峰下囊 ,肩锁关节和盂肱关节。对肩胛上神经皮肤支配的研究目前报道较少 ,Ajamini发现肩胛上神经的一个皮支支配上臂近端外侧 1/3皮肤的感觉〔2〕。肩胛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术对脾切除术联合食管胃底静脉断流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23例接受部分脾栓塞术后再行脾切除术联合食管胃底静脉断流术的肝硬变门静脉高压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以及同期接受脾切除术联合食管胃底静脉断流术的30例肝硬变门静脉高压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腹腔引流管总引流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部分脾栓塞组的手术时间〔(3.56±0.70)h比(1.78±0.28)h〕、术中出血量(900 m L比250 m L)、术中输血量(800 m L比200 m L)、术后腹腔引流管总引流量(450 m L比150 m 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43.38±18.68)h比(27.60±12.39)h〕、住院时间(12 d比7 d)及切口感染发生率〔34.8%(8/23)比10.0%(3/30)〕均长于或高于非部分脾栓塞组(P0.05)。2组患者术后均获访,随访时间为6~58个月,中位数为28个月。随访期间2组均无再发消化道大出血病例。结论肝硬变门静脉高压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接受部分脾栓塞术后再行脾切除术的手术难度大、术中出血多、术后并发症多及术后恢复慢,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部分脾栓塞术或直接外科脾切除术,以实施个体化治疗,才能使患者最大获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及中国重要会议论文数据库2000~2011年发表的有关腹腔镜肝切除术和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的相关文献,采用RevMan 5.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临床对照试验,包括781例患者,其中经腹腔镜手术治疗325例,开腹手术治疗45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开腹手术相比较,腹腔镜肝切除术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加权均数差值(WMD)=-20.85,95%CI(-29.54,-12.16),P〈0.000 01〕,减少术中出血量〔标准化均数差值(SMD)=-0.42,95%CI(-0.65,-0.19),P=0.000 4〕,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优势比(OR)=0.43,95%CI(0.28,0.65),P〈0.000 1〕,缩短住院时间〔WMD=-4.32,95%CI(-6.29,-2.34),P〈0.000 1〕。但术后复发率(P=0.80)和术后1年总生存率(P=0.98)、3年总生存率(P=0.41)、5年总生存率(P=0.12)以及1年无瘤生存率(P=0.15)、3年无瘤生存率(P=0.62)和5年无瘤生存率(P=0.9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病变位于CouinaudⅡ、Ⅲ、Ⅳ、Ⅴ及Ⅵ段,其直径小于5 cm,并且不影响第一和第二肝门血管的暴露,肝功能在Child B级以上的肝细胞癌患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优先考虑腹腔镜肝切除术。  相似文献   

20.
如何在给患者带来最小损伤的同时达到最佳的疗效一直是现代外科发展探讨的问题.微创观念是现代外科发展的中心思想和追求目标,腹腔镜技术又是推动微创外科发展开路先锋.白1991年Delaitre等[1]成功实施首例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以来,LS已成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等疾病的手术治疗的"金标准".该手术具有创伤轻、影响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特点,目前已成为最常用的腹腔镜实体脏器切除术之一[2,3].我国309医院于1994年7月进行首例腹腔镜脾切除并获得成功,1996年5月成功开展了手助腹腔镜巨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同年9月开展免气腹腹腔镜脾切除术.作者所在治疗组从2005年至今共进行285例腹腔镜脾脏切除术,其中ITP 145例(单孔腹腔镜脾切除术1例),肝硬化脾亢60例,脾脏占位性病变30例,溶血性疾病25例,其它病例25例.现结合文献及手术体会进行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