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中风后出现顽固性呃逆,常提示病情较重,预后较差.自2003年6月~2005年12月,我科采用针药并用的方法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5.
6.
混合痔是临床中肛肠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好发于青状年。此病多系阴阳失调,六淫之邪所范。以致湿热下注,气血壅滞,湿热蕴结于大肠下注肛门所致。我院自1991年1月12日,收治98例,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辩证施治,辩证施护,得到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8.
顽固性呃逆,中医称为"哕证",俗称"打膈",又称为"膈肌痉挛",以逆气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症.一般认为该病由于胃膈之气失宣,胃气上逆所致;西医认为呃逆主要是由于膈神经受刺激而引起.临床轻者可不治自愈,重者可持续数日,甚者可持续数月、数年,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烦恼,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本证有时单独出现,有时则为其他病症中之兼证. 相似文献
9.
10.
11.
对59例肝脓肿进行了辩证施护观察。认为本病一般护理包括建立安静休息环境,加强精神情志及注意饮食卫生护理,据本病特征,临床按早期、成Yong期、溃疡期、恢复期四个阶段进行辩证施护。这四期既突出了中医护理的原则,又明确了疾病的转变规律。且指出,阿米巴性肝脓肿与细菌性肝脓肿由于发病机理、临床症状不同,护理也不有所不同,本组经过精心的护理及治疗,总有效率为98.29%。 相似文献
12.
13.
胃脘痛病人的辩证施护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等均属于中医"胃脘痛"范畴.临床上发病率较高,多与饮食不节、冷热不适、情志郁结有着密切关系[1].药物治疗对本病的恢复固然重要,但饮食起居指导、情志护理、合理的用药方法等施护措施对疾病的恢复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笔者对2006年6月~2008年6月本院收治的298例该症患者,实施辩证分型施护,配合治疗,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16.
17.
18.
顺逆古称“吵”,又称“咳逆”,为气机逆乱所致,属中上二焦病。笔者自1988年以来,在临床上采用以针刺为主,配合穴位注射,酌用中药,治疗顽固性呢逆3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回临床资料38例病人中,男性对例,女性17例。年纪最大者83岁,最小者17岁。病程短者2天,长者已达1周余,其中门诊29例、住院9例。25例均曾经用中西药及常规针灸治疗无效。2治疗方法2回针刺:患者手卧,取双侧迎香穴,常规消毒后,针尖向上,斜刺0.5寸,行小幅度捻转手法至得气、留针3O分钟以上,每隔10分钟行针一次。2.2穴注:用Zml注射器、6号注射针头,… 相似文献
19.
20.
在骨伤科的辩证施护中,饮食护理在促使骨折愈合、缩短疗程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若饮食不当,则可导致气血亏虚,肝肾不足,从而影响骨折愈合,出现愈合延迟,筋骨萎缩,甚至久不愈合等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