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脏腑肝”最初对应的人体实体是“解剖脾”,“脏腑脾”最初对应的实体是“解剖肝”。但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人们对脏腑功能认识的深化,中医“脏腑肝”所对应的实体已发展到以“解剖脾”为代表的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而“脏腑脾”所对应的实体则发展到以“解剖肝”为代表的大小消化腺。因此,在中西医交流中将中医“脏腑脾”翻译为“Liver”,而将中医“脏腑肝”翻译为“Spleen”应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2.
近读本刊2004年第6期曾志勇等同志“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论中医‘肝’和‘脾’的实体”一文(以下简称曾文),曾文从解剖学的观点、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观点及医学发展的观点三个方面论证了中医学的“脏腑肝”即西医学“解剖脾”;中医学的“脏腑脾”即西医学的“解剖肝”。对曾文所述观点,笔者不敢苟同,特陈管见,以求同道斧正。  相似文献   

3.
中医的“左肝右肺”理论,是从脏腑的生理、病理和气化功能上提出来的。因为中医藏象学说的特点,不单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更重要的是一个生理和病理学的概念。中医脏腑学说中的心、肝、脾、肺、肾与西医的脏器名称相同,但在生理和病理上的含义却不完全相同。一个中医脏腑的功能,可能包括好几个脏器的功能;一个西医脏器的功能,可能分散在好几个中医脏腑的功能中。例如心,除了代表西医解剖学上的实体外,还包括一部分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方面的某些功能,如心主神明。所以中医脏腑学说中的“心”不能完全和西医解剖学上的心等同。这样讲,是不是中医就不懂得“肝和肺”  相似文献   

4.
中医“脾”和西医“pancreas”的对应更符合《内经》的本义,而“脾”和“spleen”的混同很可能是中西医交流之初翻译误读的结果。英语“spleen”汉语习惯翻译成“脾”,许多人想当然的认为中医的“脾”和西医的“spleen”也是同一个东西。然而,仔细回顾中医基础理论关于“脾”的有关论述以及中西医交流的历史,可以发现:中医“脾”和西医“pancreas”的对应其实更符合中医“脾”的本义,而“脾”和“spleen”的混同很可能是中西医交流之初翻译误读的结果。兹论述于下。  相似文献   

5.
苏木 《家庭中医药》2008,15(5):19-20
如果问“脏腑”是什么,相信很少有人不知道。的确,这个词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听得太多了。脏不就是心、肝、脾、肺、肾,腑不就是胃、胆、膀胱、大小肠吗?没错。可是,中医和西医都讲“脏腑”,两者能够混为一谈吗?  相似文献   

6.
1.病机关乎胃、脾、肝、胆 西医对胃炎分类有多种,最常见的有浅表陆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范畴,病机涉及到胃、脾’肝、胆等脏腑。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关节炎(RA)属于中医“痹证”范畴,目前称为“尪痹”“顽痹”的病因不外乎内外两个方面,外因为外感风、寒、湿等邪气,内因为素体虚弱、正气不足、肝脾肾虚。RA的病位在肝脾肾三脏,中医从肝脾肾出发,针对不同患者的证型,辨证论治,个性化治疗,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疗效。现从中医脏腑辨证中肝脾肾三脏相关理论出发探讨RA发病的病因病机、治法治则、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中医基础理论及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强调“肝脾同治”理论在气血津液及脏腑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对小儿机体的影响,并指出“肝脾同治”理论在儿科疾病的诊疗及预防中的重要性。本文试从“肝脾同治”理论出发,阐述咳嗽、厌食、心肌受损及多动症等儿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治法及方药特点,并通过总结临床经验及各家见解,为“肝脾同治”理论治疗及预防儿科疾病提供新观点。  相似文献   

9.
中医藏象理论中,“肝藏”具有丰富内涵,区别于现代医学中的“肝”。中医“肝藏”功能主要为“主疏泄”、“主藏血”以及“肝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等。现代研究赋予了“肝藏”新的内涵,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肝窦内皮功能、以及金属硫蛋白等方面解释肝主疏泄;将机体内凝血因子、抗凝血物质改变等因素与肝主藏血功能相联系;从“肺-肝轴”、“肝-肠轴”等方面解释“肝藏”与其他脏腑间关系。本文以中医“肝藏”的功能为纲,结合脏腑关系,综述其研究进展,讨论中、西医对“肝藏”的不同理解,为认识和发展中医“肝藏”基础理论提供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脾”含胰、脾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富渠  孟黎明 《陕西中医》2003,24(10):912-914
考证中医学脏腑之现代解剖生理学实质 ,应为加速中医现代化与中西医结合步伐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拟就中医学“脾”的脏器实质 ,“脾”含胰、脾二脏试作浅析。1 从解剖学方面探讨  1 .1 部位 :《医贯》讲 :“膈膜之下”“与胃以膜相连”“而附其左上”。“膈膜”即横膈膜 ,“以膜”之“膜”当为大网膜。表明中医学“脾”同现代解剖学脾的解剖部位相一致[1] 。《医林改错》又讲 :“脾中有一管 ,体象玲珑 ,易于出水 ,故名珑管。脾之长短与胃相似 [2 ]……”并据该书记载图文来看 ,则显然指的是现代解剖学上的胰。总之 ,笔者认为 ,中医学中…  相似文献   

11.
白术(庶虫)虫伍用治疗肝病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与脾的关系,无论是生理和病理都是极为密切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金匮要略》)”这是古人关于脏腑相关性的认识;现代著名中医邓铁涛先生也认为:慢性肝炎,病在肝脾两脏,而主要在脾,脾虚为本病之共性,故健脾补气、扶正抑木是治疗慢性肝炎的总则。由此,可以得出,“肝炎”的治疗,重点在脾,只有脾土旺盛,才能反制偏胜的肝木,以达  相似文献   

12.
徐春梅 《陕西中医》2006,27(9):1105-1107
目的探讨微循环是中医脾主运化的形体生理解剖基础。方法收集整理中医古今有关文献,结合中医络脉学说和现代医学微循环学说进行探讨,并与临床实践相印证。结论脾—络脉(血络)—微循环具有同一性,脾主运化所代表的生理、病理现象的内在物质机制,也即脾主运化的形体生理解剖基础,是广泛分布于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微循环。  相似文献   

13.
赵亮  尚东  马跃海  关溪  张起  白长川 《中医杂志》2023,(16):1646-1650
胰腺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明确胰腺的中医脏腑归属和生理特性,探索胰腺疾病的中医病位、病因及病机,从而为胰腺疾病的中医辨治提供思路和指导,是中医藏象学说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比较、分析胰腺与中医“脾脏”的古今解剖与生理功能论述,对胰腺的中英文名称进行溯源,提出“胰脾一体”的观点,即胰腺是中医“脾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脾脏”发挥生理功能的核心器官,基于此提出胰腺疾病可从“脾”论治,使用“运脾七法”治疗糖尿病,从脾痈论治急性胰腺炎,从湿热滞脾、因滞而虚辨治胰腺炎癌转化。  相似文献   

14.
病毒性肝炎为现代医学病名,古代文献中未有记载。在现代医学解剖学的影响下,目前大多临床医生将病毒性肝炎的中医脏腑定位在肝,并以肝为主论治本病。本文通过查阅整理古代及现代文献,对肝脾两脏在中医学与现代医学中的解剖、生理功能、病理特点及临床表现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现代医学肝脏的生理功能、病毒性肝炎的病理特点与中医脾脏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特点有一致性,因此认为本病的中医脏腑定位在脾更佳,治疗则以脾为核心更妥。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医杂志》2017,(4):673-676
目的:明确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西医危险度转化和中医脏腑传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70例患者(其中脾胃亏虚毒蕴型MDS患者40例、脾肾亏虚毒蕴型MDS患者40例、肝肾亏虚毒蕴型MDS患者3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30例、非血液肿瘤血液病患者30例)的原始细胞数、细胞免疫表型、SF3B1基因、TET2基因、DNMT3A基因、HDAC1基因,研究MDS西医危险度转化和中医脏腑传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可以作为MDS毒蕴型的定性指标;“骨髓染色体”可以作为MDS毒蕴型的预后指标;SF3B1基因多出现于低危型MDS患者中,TET2基因多见于中高危型MDS患者中。结论:MDS的西医危险度转化和中医脏腑传变之间具有相关性,并且MDS低中危向高危传变与其脏腑传变(脾胃→脾肾→肝肾)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对于中晚期肝癌的治疗,中医辨证属“肝积”,病位在肝、脾两脏,病机以肝郁脾虚为主.结合缪希雍的脾阴理论:“脾胃为后天元气”,治脾以茯苓、白术等健脾益气;“肝为罴极之本”,治肝以酸枣仁、太子参等养阴柔肝.结合西医TACE等介入治疗与中医汤剂“资脾汤”,资脾养阴,软坚散结,能改善患者脾胃功能,缓解疲乏症状,减轻疼痛,减轻腹水症状,延长患者总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且致残率高,常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痛苦的折磨。该病因病机十分复杂,在临床当中的治疗颇为棘手。常规的西医治疗以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以及抗风湿药物等来控制病情,但疗效并不显著,因此临床上常常结合中医药治疗以提高疗效。中医临床多认为RA的病因病机与肝、脾、肾三脏密不可分,且该病常累及经脉、筋、骨、关节等部位。文章基于“筋骨-经脉”理论,从肝、脾、肾三脏的角度出发,着重讨论了RA病因病机与肝、脾、肾三脏的关系,肝、脾、肾三脏的脏腑功能失调是其发病之本,肝失疏泄、肝失所养,脾失健运、脾气虚弱,肾精亏虚等均可导致痹证发生。又从“肝脾肾-筋骨”、“肝脾肾-经脉”两个方面深入探讨了RA的辨治,“肝脾肾-筋骨”方面,在中医临床中常常以健脾除湿、补益肝肾为基本治疗原则,以使筋骨得以强健,关节得以流利;“肝脾肾-经脉”方面,从肝经、脾经、肾经的角度出发,调畅肝、脾、肾三经气血,则通而不痛。文章以此理论为核心探究RA论治,并结合医案予以辅证,以期为临床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持与...  相似文献   

18.
酒渣鼻又称酒糟鼻、“红鼻病”,中医一般认为本病发病主要责之于肺、脾、胃脏腑功能失调和淤血为患,西医多认为发病多与皮脂分泌异常和螨虫有关,而笔者从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医学研究的角度出发,说明肝在本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中医治疗酒渣鼻的应将“疏肝理气”法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9.
医学科普在于普及和传播医药卫生科学知识,启迪和影响读者进一步增强卫生观念和健康意识,从而更科学、更健康地生活。笔者就中医科普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就正于中医界和编辑同行。1 注意中医与西医在概念上的不同中医和西医是两套不同的理论体系,因此它们的概念也不同。例如西医所说的“心、肝、脾、肺、肾”是指通过解剖人体所能见到的实质性的器官,而中医所说的“心、肝、脾、肺、肾”则是古人在生活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生理、病理单位。例如中医所说的“心”,既有解剖学上心脏维持血液循环的功能,还包含了西医大脑的某些主管精神、意识方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骨密度与中医脏腑定位辨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10—2013年268例原发性骨质疏松人群进行中医脏腑辨证定位研究,另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仪进行骨密度测定,测定部位包括L2~4椎体、左侧股骨颈和War d’s区。结果: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辨证定位特点有一定规律,脏腑定位证候主要集中在肾,涉及肝、脾;各个证型骨密度平均值依次为:肾<脾<肝<肺<心,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在同一部位不同脏腑间骨密度、骨矿盐水平比较,定位于肾与定位其他脏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与脏腑定位中肾存在一定相关性,骨密度水平可作为原发性骨质疏松脏腑定位于肾的临床客观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