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究磁性护理在麻醉复苏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带气管导管入复苏室的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病人围术期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磁性护理,进行详细的复苏期健康宣教及合理应对方式宣教。比较两组间麻醉复苏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在麻醉复苏期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指标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麻醉复苏期病人实施磁性护理,可降低麻醉复苏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病人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卿伟  唐利群  邹兆华  罗欢  徐兴英 《全科护理》2020,18(25):3350-3352
[目的]探讨磁性护理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某院肾内科血液透析中心于2018年5月开始实施磁性护理,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4月(磁性护理实施前)在血液透析中心接受治疗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作为对照组,2018年5月—2018年11月(磁性护理实施后)在血液透析中心接受治疗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血液透析护理,观察组在常规血液透析护理的基础上运用磁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舒适度、满意度、自我管理能力。[结果]观察组病人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病人总满意度为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得分为(122.16±22.61)分,高于对照组的(103.66±30.5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磁性护理模式可明显提高老年血液透析病人的舒适度感受、满意度和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磁性附着体全口覆盖义齿修复效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磁性附着体全口覆盖义齿修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问卷法对30例患者进行磁性附着体全口覆盖义齿修复效果的评价,其中19例为种植体结合磁性附着体修复,11例为根管内磁性附着体修复。结果:使用磁性附着体全口覆盖义齿修复后患者总满意度由40·7%上升为97·3%,义齿的固位功能、咀嚼功能、发音功能、美观、舒适度,均较使用前显著提高。结论:磁性附着体可以有效提高义齿的修复质量与患者满意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4.
陈汝军 《临床医学》2011,31(6):102-103
目的应用磁性附着固位可摘义齿修复牙列缺损,探讨其临床修复效果。方法采用Magfit磁性附着体为12例牙列缺损患者制作磁性附着体固位可摘义齿。结果随访1~4年,12例患者中除1例基牙松动度增加外,余11例均感义齿美观舒适,固位稳定性强,咀嚼功能好,检查基牙无病变。结论采用磁性附着体固位义齿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磁性分离免疫酶联技术是酶联免疫系统与磁性分离技术相结合的测定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出结果,可以单个标本测定,特别适用于中小医院使用,同时该方法不使用同位素,避免了实验室工作人员及工作场所的放射性污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免疫磁性微球富集的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新方法 ,以提高其临床阳性检出率。方法:提取结核分枝杆菌H37Rv抗原,并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兔抗结核分枝杆菌H37Rv血清。分离纯化抗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鉴定抗体的效价和纯度。将抗结核分枝杆菌抗体与生物素标记,并与结合有链霉亲和素的磁性微球进行连接获得免疫磁性微球,优化反应条件,建立免疫磁性微球富集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方法。以培养结果作为判断金标准,比较免疫磁性微球富集方法与常规涂片镜检方法的检出率。结果:制备的抗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浓度为14 mg/mL,最终效价为1∶20 000。检测158例临床标本,免疫磁性微球富集方法可使涂片镜检阳性率从5.1%提高到13.9%。22例免疫磁性微球富集后涂片镜检阳性的标本培养均为阳性,其特异度为100%。结论:建立的免疫磁性微球富集方法简便、有效,能显著提高结核分枝杆菌镜检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3):406-407
目的研究和探讨磁性附着体临床用于全口覆盖义齿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牙列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患者进行全口覆盖义齿,按修复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磁性附着体修复),对照组(30例,常规总义齿修复),对比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修复总有效率、咀嚼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磁性附着体用于全口覆盖义齿,具有舒适、美观、摘戴方便、侧向力对基牙作用小、易清洁、操作简便等优点,可提高修复效果及咀嚼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磁天平具有结构紧凑、性能稳定、实验方便等特点,适用于实验室磁性测量的研究.目的:通过磁天平测定微量样品磁化率原理的探讨,建立微量磁性药物样品磁化率测定方法.方法:磁化率是描述磁性药物的重要指标,用磁天平测定磁化率是一种常规的物理方法;样品管通过抗磁校正,用已知磁化率的标准样品与待测样品,在相同温度及磁场下测定进入磁场前后的质量变化,即可求得所测微量样品磁化率.结果及结论:测定值与理论值相比结果相差1.96%∠2%,符合较好.磁天平具有设备简单,操作容易等特点.但所需样品量大.通过磁天平测定微量样品磁化率原理及方法分析,建立微量磁性药物样品磁化率测定方法.为微量样品采用磁天平测定磁性能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磁性附着体覆盖全口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例磁性附着体患者进行义齿满意度问卷调查分析,并检查患者基牙临床指征及牙周微生态的情况。结果患者对磁性附着体义齿固位稳定功能满意度最高;基牙的微生物组成与正常值相比有一定的变化,但戴牙前后基牙临床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适当的修复以及良好的口腔卫生条件下,应用磁性附着体覆盖全口义齿是一种有效、可行的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磁性附着体改善下颌全口义齿固位的效果。方法采用铸接法设置根面衔铁,对使用磁性附着体的下颌覆盖全口义齿的12例患者进行1~24个月的定期观察。结果7例采用了3~4枚磁体,固位效果满意;3例采用了2枚磁体,固位效果良好;2例采用了1枚磁体,固位得到改善。结论磁性附着体能够显著改善下颌全口义齿的固位与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细钢丝双侧孔内置法双J管置入术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采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9例为斑马导丝内置法双J管置入术(A组),13例为后腹腔镜下细钢丝双侧孔内置法双J管置入术(B组),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在腔镜下完成手术,术后复查腹部平片双J管位置均良好。其中,A组双J管置入平均时间(16.32±6.04)min,B组双J管置入平均时间(4.77±1.80)min。结论后腹腔镜下细钢丝双侧孔内置法双J管置入术操作简单,效果良好,并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中经尿管逆行置入双J管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1年10月该院5例行完全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并于术中经尿管逆行置入双J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者在完全腹腔镜下行全膀胱全切,采用经尿管逆行放置双J管,在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新膀胱术中置入双J管,操作时间2~4 min,单侧平均置入时间为(2.8±0.6)min,住院时间为(13.0±0.8)d。5例患者术后排尿恢复较好,且在病情恢复过程中均未发生尿漏和感染。结论 在完全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中,应用经尿管逆行置入双J管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在不破坏气腹的同时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排尿功能的恢复,其是一种在新膀胱术中安全、有效且便捷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3.
We reported displacement of a ureteral double J stent into the vena cava and laparoscopic management in a 69-year-old patient with a history of ureteral stent placement. Preoper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plain X-rays showed malpositioning of the double J stent and displacement into the inferior vena cava.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ent misplacement precluded endovascular procedures and explorative laparoscopic surgery was performed. The intra- and postoperative periods were uneventful. Postoperative imaging demonstrated that the new double J stent was in the right position. The patient was discharged 7 d after the operation and was symptom free at the 4-mo follow-up.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切镜联合输尿管镜在腺性膀胱炎中寻找困难输尿管开口的方法,提高内镜下置入双J管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5月,8例腺性膀胱炎合并有困难输尿管开口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男性患者,年龄38~64岁,平均44.3岁。电切膀胱内病变,切除深度为黏膜下层和肌层,将输尿管开口区域的坏死组织切除干净,切除深度能够显露肌层的纹理改变。进一步切除肌肉组织,透过薄层肌肉组织能够看见尿液。在导丝引导下置入输尿管镜,镜下观察证实为输尿管管腔。在导丝引导下留置双J管一根。结果 8例患者(16侧)均应用电切镜联合输尿管镜成功置入双J管。手术时间35~205 min,平均时间83.2 min,术中失血量约20~50 ml。术后3~5天拔除尿管。术后1或2天复查腹部平片,显示双侧双J管位置良好,没有出现异位、扭曲等现象。围手术期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应用电切镜联合输尿管镜在腺性膀胱炎中寻找困难输尿管开口,能够提高寻找输尿管开口成功的概率,此方法安全、创伤小、避免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15.
输尿管镜术后双J管异位的原因及其防治(附1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输尿管镜术后双J管异位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9年3月输尿管镜术中放置双J管术后异位的15例:上移异位3例,下移异位11例,泌尿系外异位1例。结果3例上移异位患者均通过输尿管镜取出双J管;11例下移异位患者给予提前膀胱镜取出双J管;1例泌尿系外异位双J管于膀胱镜下重新逆行置管。结论留置双J管是防治输尿管镜术后并发症的首选方式;正确掌握适应证、双J管长度、拔管时间、术中操作等可以有效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术后紧密追踪观察是减少双J管异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CE)治疗未破裂宽颈颅内动脉瘤(u WNIAs)及对神经功能、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u WNIAs患者86例,依照已接受双支架或单支架辅助栓塞情况将86例患者分为双支架组(n=43)与单支架组(n=43)。单支架组行单Lvis支架辅助CE治疗,双支架组行双Lvis支架辅助CE治疗。观察两组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动脉瘤栓塞程度,术前、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及病侧与健侧局部脑血容量(r CBV)、局部脑血流量(r CBF)、达峰时间(TTP)及平均通过时间(MTT)等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绝对灌注比值,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术后即刻,两组动脉瘤栓塞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双支架组动脉瘤栓塞程度优于单支架组(P<0.05),ADL评分及r CBV、r CBF比值均大于单支架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TTP、MTT比值均小于单支架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架组复发率小于单支架组(P<0.05)。结论单、双支架辅助CE治疗u...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输尿管狭窄介入治疗的插管技术及提高疗效的方法。方法 10例经IVP或逆行造影确诊的输尿管狭窄的病人,用改制的输尿管导管引入导丝、直头导管扩张狭窄段后再行球囊扩张、双J管及内支架置入,20-30天拔出双J管。结果 除1例未成功外,9例均完成了球囊扩张及双J管置入术。拔出双J管后复查IVP见狭窄段明显扩张,肾盂积水明显改善。其中1例1年后又狭窄,再次行球囊扩张及内支架置入后1年未再狭窄。结论 用改制的输尿管导管插管,直头导管及球囊扩张术治疗输尿管狭窄,技术成功率高。而双J管及内支架置入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上尿路结石腔内治疗术后留置双J管致严重血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腔内治疗术后留置双J管导致严重血尿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1例上尿路结石腔内治疗后留置双J管导致严重血尿病例的资料。结果11例于出院1周后出现不同程度肉眼鲜红血尿及膀胱刺激症状,活动后加重,2周后11例血尿无好转,血常规血红蛋白(Hb)均较出院时下降≥20g/L,1例需输血治疗,5例出现腰痛及发热,KUB示4例出现输尿管石街形成,4周时中段尿培养8例,阳性3例。11例拔管时8例出现双J管表面钙盐沉积。结论双J管在上尿路结石腔内治疗术后作为支架及引流方面有重要作用,但亦可导致严重血尿的并发症。正确掌握腔内手术操作技巧、术后避免过度活动、多饮水、口服抗生素及抑石药物防止感染、缩短留管时间等,可有效地防止严重血尿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内镜下双支架治疗胆胰管恶性梗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内镜下双支架治疗胆胰管恶性梗阻的疗效。方法对20例胆胰管恶性梗阻患者行内镜下逆行性胆胰管造影后根据狭窄情况分别置入塑料支架,观察治疗前后腹痛症状变化及血清胆红素指标变化。结果18例胆胰管同时狭窄者及1例肝门部狭窄者均一次性置入胆管及胰管支架,1例肝门部狭窄者置入双支架困难,后置入支架至右肝管,术后腹痛、黄疸明显减轻,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结论内镜下双支架治疗胆胰管恶性梗阻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背景:后循环动脉管径细、行程长、生理弯曲多、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相当困难.目的:观察应用同轴双导管技术对后循环颅内支架置入后成功率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分析,病例来自2004-12/2008-02郧阳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对象:选择神经内科住院患者21例,男11例,女10例,年龄50~76岁.方法:21例患者均存在后循环缺血症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或CT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后循环颅内段狭窄,狭窄程度大于70%.均行脑血管支架置入,先用单导管技术进行支架输送,输送失败后改用同轴双导管技术,单导管技术成功者为常规组,双导管技术成功者为双导管组.主要观察指标:21例患者的治疗结果及置入物的生物相容性.结果:①21例患者均首先使用单导管技术,仅有6例患者取得了成功,成功率为29%.其他15例患者采用同轴双导管技术后支架才顺利到位,并释放成功.15例释放成功的患者中1例发生V4段破裂出血,立即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降低血压,置入后患者轻微头痛,恢复良好,未遗留后遗症.置入成功率为93%.经χ2检验,双导管技术较常规技术支架置入成功率显著提高(P<0.05).②除1例发生V4段血管破裂出血外,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所有支架完全覆盖狭窄性病变,与血管壁贴合良好,无排斥反应发生,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结论:同轴双导管技术能增加支撑力,提高后循环颅内支架手术成功率,具有较高安全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