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充气式托架用于预防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时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I-II级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正常足月妊娠产妇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60例。观察组在腰硬联合麻醉成功后,将自制充气式托架放置于产妇右臀部,根据要求通过加压气囊向支撑气囊充气,使其下腹部左倾15°~20°,对照组在麻醉成功后采取正常的平卧位。分别记录两组产妇在麻醉前(T0)、麻醉后1 min(T1)、3min(T2)、5 min(T3)、10 min(T4)等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记录两组SHS发生的例数,麻黄碱平均用量和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结果:两组产妇MAP在T1~T3时明显低于T0时(P0.05),且B组MAP明显低于A组(P0.05),T0和T4时两组MAP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HR在T1-T3时明显快于T0时和A组(P0.05)。A组发生SHS 5例(8.3%)明显少于B组28例(40.7%)(P0.05);A组麻黄碱平均用量(4.5±2.1)mg明显少于B组(16.7±6.6)mg(P0.05),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A组(9.5±0.5)分明显高于B组(7.6±0.7)分(P0.05)。结论:充气式托架用于预防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效果明显,可以维持相对的血流动力学,改善新生儿Apgar评分,提高了麻醉质量和舒适度,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产妇剖宫产术中脉搏氧饱和度波形变化与血压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行择期剖宫产术孕周38~41周的单胎妊娠产妇100例,常规监测无创血压(NBP)、心电图(ECG)、脉搏氧饱和度(SpO_2),实施腰硬联合麻醉,观察脉搏氧饱和度波形,分别记录脉氧波形降中峡较麻醉前无明显变化(A组,n=62),降中峡位置达基线水平(B组,n=26),降中峡位于基线水平以下(C组,n=12)的无创血压、平均动脉压(MAP)。记录B、C组注入麻醉药后至出现降中峡下降的时间(T1)和出现无创血压下降的时间(T2)。结果:A组产妇麻醉前后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产妇MAP与麻醉前相比均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MAP较B组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2.56±2.13)min,T2(1.25±0.50)min。结论:剖宫产术中脉搏氧饱和度降中峡下降是发生低血压的敏感指标,并能提前预测血压的下降,其下降程度与血压下降程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经皮电刺激耳神门穴与眼点穴对剖宫产产妇恶心及呕吐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择期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经皮电刺激耳神门穴组(A组)和经皮电刺激耳眼穴组(B组),每组80例.A组产妇入手术室后经皮电刺激耳神门穴,频率为1.5 Hz,强度由产妇自控,30 min后进行腰-硬联合麻醉,术中持续刺激至术后2 h;B组电刺激耳眼穴,操作方法同A组.观察时间分别为开始麻醉至剖出胎儿(T1)、剖出胎儿至缝合子宫完毕(T2)、探查腹腔至缝合皮肤切口(T3)、硬膜外腔给予吗啡至术后2 h(T4).观察项目分别为①恶心及呕吐发生率,低血压、低心率发生率;②胃复安、缩宫素、麻黄碱、阿托品使用率;③新生儿Apgar评分及出血量.结果 A组较B组在T3、T4时间段的恶心及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在T1、T2时间段两组无差异(P>0.05);A组较B组术中胃复安使用率降低(P<0.01);两组低血压、低心率发生率、缩宫素、麻黄碱、阿托品使用率,术中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无差异(P>0.05).结论 经皮电刺激耳神门穴较眼穴具有更为明显的抗恶心呕吐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的效果,探讨合适的布比卡因量。方法:选择择期剖宫产产妇90例,ASAⅠ-Ⅱ级,行腰-硬联合麻醉,于L2-3间隙穿刺,穿刺成功后分别向蛛网膜下腔注入0.5%布比卡因,硬膜外腔置管备用。根据布比卡因不同用量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7mg,B组8mg,C组9mg,记录痛觉消失平面达T6和T2的时间和例数。观察产妇的镇痛效果及低血压、恶心、呕吐、Apgar评分、硬膜外用药等情况。结果:三组产妇在腰麻后感觉平面达T6的时间无统计学意义,而A组例数明显少于B、C组(P〈0.05);达到T2的例数C组明显高于A、B组(P〈0.05)。B、C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C组低血压、恶心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B组(P〈0.05)。而硬膜外用药的使用率A组明显高于B、C组(P〈0.05)。结论:布比卡因8mg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能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并能降低低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控经皮电刺激耳神门穴对剖宫产术不同时间段恶心及呕吐发生率的影响.方法:240例择期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3组:自控经皮耳穴电刺激耳神门穴组(A组,n =80)、自控经皮电刺激耳眼点穴组(B组,n=80)与对照组(B组,n=80).A组产妇入手术室后行自控耳穴电刺激,取神门穴,频率为1.5 Hz,强度由产妇自己掌握,刺激30 min后行腰~硬联合麻醉,术中持续刺激至术后2h;B组取耳眼点穴,刺激方法与A组相同;C组夹穴连线等与A组相同,只是不进行电刺激.观察时间段:麻醉开始至胎儿剖出(T1)、胎儿剖出至子宫缝合完毕(T2)、探查腹腔至缝合皮肤切口(T3)、硬膜外腔给予吗啡至术后2 h(T4).观察项目:①各时间段恶心及呕吐发生率、低血压、低心率发生率;②术中胃复安、缩宫素、麻黄碱、阿托品使用率;③新生儿Apgar评分及术中出血量.结果:A组较B组及C组,在T3、T4时间段的恶心及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在T1、T2时间段3组无差异(P>0.05);A组较B组及C组胃复安使用率降低(P<0.05);3组低血压低心率发生率、缩宫素、麻黄碱、阿托品使用率、术中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无差异(P>0.05).结论:自控经皮电刺激耳神门穴明显降低剖宫产术中探查腹腔后与硬膜外使用吗啡后恶心及呕吐的发生率,但对麻醉开始至胎儿剖出时间段恶心及呕吐发生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注射用于剖宫产手术的麻醉与阻滞效应,为剖宫产手术探求更为合理的麻醉方式。方法剖宫产初产妇160例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4组,所有产妇都应用腰硬联合麻醉,药物配方:A组采用1%罗哌卡因15 mg;B组采用1%罗哌卡因15 mg复合5μg舒芬太尼;C组采用1%罗哌卡因13 mg复合5μg舒芬太尼;D组采用1%罗哌卡因10 mg复合5μg舒芬太尼。结果 B、C、D组的达最高阻滞平面时间明显短于A组,不过其恢复到T12时间、首次感觉疼痛时间与开始镇痛时间明显长于A组(P均0.05),2组达最高阻滞平面与达Bromag3时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4组的麻醉镇痛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B、C、D组的瘙痒和寒战不良反应发生率与A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4组之间的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可以安全的用于剖宫产手术,其阻滞起效时间增快,镇痛时间长,寒战发生率减少,是值得推荐的麻醉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碳酸利多卡因不同给药方式对剖宫产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80例产妇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置管前注碳酸利多卡因10 mL,对照组置管前不注药,2组局麻药初量不超过20 mL。观察T10平面出现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局麻药用量、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肌松效果、辅助药使用情况。结果T10平面出现时间、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均<0.01);腹肌松弛度、镇痛完善数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均<0.01);辅助用药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1),其余指标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置管前预先分次注入1.73%碳酸利多卡因10 mL用于剖宫产麻醉,可达到完善的麻醉效果且较完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麻醉体位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阻滞(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及其新生儿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2月-2017年1月剖宫产(腰硬))合麻醉产妇46例分两组,左侧卧组采用左侧卧位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阻滞(腰硬)联合麻醉;坐位组采用坐位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阻滞(腰硬)联合麻醉。就两组产妇麻醉前后5min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情况和麻醉满意度、新生儿出生后阿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坐位组麻醉满意度和左侧卧组均为100%,P0.05。坐位组新生儿出生后阿氏评分一分钟为(9.22±0.53)分,五分钟评分为(9.56±0.92)分,左侧卧组新生儿出生后阿氏评分一分钟为(9.21±0.45)分,五分钟评分为(9.46±0.57)分,坐位组新生儿出生后阿氏评分和左侧卧组相似,P0.05。两组麻醉前5min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情况相似,P0.05。坐位组产妇麻醉后5min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情况均明显优于左侧卧组,P0.05。结论:不同麻醉体位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阻滞(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可产生影响,其中坐位麻醉可减少血流动力学波动,而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PPH)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新兴县人民医院接收PPH术患者168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给予罗哌卡因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B、C组(每组56例),A组给药剂量为7.50 mg、B组9.38 mg、C组11.25 mg;观察三组麻醉效果。结果:麻醉平面为A组大于B组和C组,但三组患者在手术舒适度方面B组高于C组和A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C组患者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A、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9.38 mg罗哌卡因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不仅麻醉效果完全,且患者手术舒适度更好,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相对更少而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术前针刺治疗应用于肛周手术麻醉中的效果并分析其应用安全性。方法:选取接受肛周手术治疗的94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腰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术前肛周针刺镇痛;对比两组血压、心率,评估并对比两组术中麻醉效果、术后运动神经阻滞程度,术后统计两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恢复时间、术中追加麻醉药物剂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全程平均SBP、DBP、HR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麻醉效果与Bromage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1%,对照组为27.66%,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针刺治疗应用于肛周手术麻醉中能够提高麻醉效果,减少术中麻醉药物用量,缩短麻醉起效、苏醒时间,并可降低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麻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在基层卫生院行急诊剖宫产术的3种麻醉方法:硬膜外麻醉(EA)、蛛网膜下腔麻醉(SA)、腰硬联合麻醉(CSEA)的临床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基层卫生院拟行急诊剖宫产术的产妇150例,随机分为3组: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硬膜外麻醉(EA)组、蛛网膜下腔麻醉(SA)组。SA所用药物为0.75%布比卡因1.5ml,硬膜外麻醉所用药物为1.6%利多卡因。术中监测ECG、SpO2、NIBP。记录麻醉阻滞效果、最高阻滞平面、达到最高阻滞平面时间、麻醉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及术中产妇低血压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患者头痛发生率。结果:(1)麻醉效果优良率:SA组明显优于其余两组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2)最高阻滞平面SA组、CSEA组高于EA组,达到最高阻滞平面用时比EA组短有显著的差异性(P〈O.05);(3)从麻醉开始操作到胎儿妤出用时。sA组略短于CSEA组但明显短于EA组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4)术中产妇低血压及恶心、呕吐发生率sA组、CSEA组略高于EA组。3组相比无意义(P〉0.05);(5)SA组术后头痛发生2例略高于其余两组但无差异性;(6)3组产妇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麻醉操作技术简单,麻醉效果又好,费用成本更低,更适用于基层卫生院行急诊剖宫产术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地佐辛复合异丙酚用于无痛宫腔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异丙酚用于无痛宫腔镜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自愿要求宫腔镜手术患者45例,随机均分为3组:Ⅰ组予异丙酚+地佐辛治疗,Ⅱ组予异丙酚+芬太尼治疗,Ⅲ组单纯予异丙酚。观察3组患者入室后给药前(T0)、睫毛反射消失时(T1)、扩宫颈时(T2)、宫腔操作时(T3)、术毕时(T4)以及唤醒时(T5)的MAP、HR、RR及Sp(O2),记录异丙酚总用量、唤醒时间、手术时间以及苏醒时的宫缩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手术医生对麻醉效果评价,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T1时点各组MAP及HR均显著低于T0时点(P均〈0.05)。Ⅱ组的RR在T1时点明显低于Ⅰ组和Ⅲ组(P均〈0.05)。Ⅲ组异丙酚总用量显著大于Ⅰ组及Ⅱ组(P均〈0.05),Ⅲ组唤醒时间明显长于Ⅰ组及Ⅱ组(P均〈0.05)。术中麻醉效果优良率Ⅲ组明显优于Ⅰ级及Ⅱ组(P均〈0.05),而术后宫缩痛VAS评分Ⅰ组及Ⅱ组明显低于Ⅲ组(P均〈0.0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Ⅱ组明显高于Ⅰ组及Ⅲ组(P均〈0.05);头昏及兴奋躁动发生率Ⅰ组及Ⅱ组明显低于Ⅲ组(P均〈0.05)。结论地佐辛复合异丙酚用于宫腔镜手术具有血流动力学平稳、镇痛效果确切、苏醒迅速、麻醉期间不良反应及麻醉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参附注射液对老年手术患者全麻诱导期循环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老年手术患者全麻诱导后血流动力学及循环功能的干预作用,进一步优化老年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期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acupoint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AES)静脉全麻行腔镜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麻醉学价值。方法60例择期行双侧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TAES联合静脉全麻组)和对照组(全凭静脉全麻组),每组30例。两组术中均采用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恒速输注瑞芬太尼的方法维持麻醉,治疗组从麻醉诱导前30 min 至术毕持续TAES,刺激部位为双侧合谷和内关穴。分别记录入室后(基础值,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5 min(T2)、切皮前5 min (T3)、切皮后5 min(T4)、充气30 min(T5)、术毕(T6)、拔管前5 min(T7)、拔管即刻(T8)、拔管后5 min (T9) 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分别于T0、T3、T5、T6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TNF-α,记录T3、T4、T5异丙酚靶浓度。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T0比较,治疗组T3-4HR降低,T8-9HR升高,T7-9MAP升高;对照组T3 HR降低,T7-9HR升高,T1、5、7-9 MAP升高,T2-3MAP降低;两组T5-6 IL-6均升高,T6 TNF-α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T6-9 HR降低,T1、4、5、7-9MAP降低,T3 MAP升高,T5-6 IL-6 降低(P〈0.05);各时间点异丙酚靶浓度及总量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TAES在更好地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适当抑制应激反应的同时,减少了麻醉药物的用量,提高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布托啡诺对全麻后恢复期寒战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腹部择期手术恢复期寒战患者随机分为3组。A纽(对照组)、B组(布托啡诺组)、C组(哌替啶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监测ECG、SpO2、BP、MAP。记录寒战治疗前、治疗后5min、15min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结果:给药前各组MAP、HR及SPO2均无显著差异;给药后,B、C组HR及MAP均显著低于A组(P〈0.05);B组SpO2稍低于A组但无统计学差异,C组注药后5min SpO2显著下降(P〈0.05),B、C组治疗寒战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B组不良反应较大。结论:布托啡诺能有效治疗全麻恢复期寒颤,对呼吸抑制轻,不良反应少,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哌替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开颅手术行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acupoint electrical stimulation,TAES)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对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开颅手术患者40例,ASA分级Ⅰ~Ⅱ级,分层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两组术中麻醉维持均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观察组采用TAES干预,对照组仅在相应穴位贴附电极,不做电刺激。两组分别在穴位电刺激诱导前(T0)、麻醉前(T1)、切皮前(T2)、颅内操作60 min(T3)、切口缝合完毕后(T4)、拔除气管导管约10 min(T5)6个时间点采动脉血测β-内啡肽(β-EP)、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血糖(Glu),并记录以上各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两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总输液量、失血量、尿量。结果 与本组T0时间点比较,两组T2时间点HR、MAP、COR、E降低(P〈0.05),对照组T2时间点β-EP降低(P〈0.05),T3时间点HR、MAP、COR升高(P〈0.05),T4、T5时间点HR、MAP、E、Glu升高(P〈0.05);观察组T1、T3时间点β-EP升高(P〈0.05),T4、T5时间点HR、COR、E、Glu、β-EP升高(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观察组T2时间点MAP、COR、E较T0变化幅度小(P〈0.05),T3时间点HR、MAP、COR较T0变化幅度小, T4、T5时间点HR、MAP、COR、E、Glu较T0变化幅度小(P〈0.05),T1、T3、T4、T5各时间点β-EP较T0变化幅度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ES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开颅手术可降低围手术期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吸入七氟烷全身麻醉方式对行中医手法复位术肩关节脱位患者的优劣势。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2例患者按半随机法分为七氟烷组(A组)、利多卡因组(B组)和异丙酚组(C组)。A组20例患者使用吸入七氟烷全身麻醉,B组21例使用利多卡因臂丛阻滞麻醉,C组21例使用异丙酚静脉全身麻醉。记录患者的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VAS评分法[3]评定复位时的镇痛效果,并以自制量表评定手术医师的满意度。结果:A、B、C3组的麻醉优良率分别为100.00%、76.20%、95.2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麻醉诱导时间、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和医师手法复位成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苏醒时间、手术医师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医师手法复位成功时间和手术医师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在麻醉过程中及治疗结束后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施行中医手法复位术的肩关节脱位患者选择吸入七氟烷全身麻醉方式,麻醉效果良好,有利于提高复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右旋美托咪啶对硬膜外麻醉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70例行前列腺汽化切除术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35)与对照组(n=35),治疗组静脉注射右旋美托咪啶0.4 μg/kg,对照组静脉注射咪唑安定2 mg,两组其他用药完全一致。记录入室时、给药后5 min、麻醉后30 min、2 h患者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并对两组进行Ramsay镇静评分。结果 对照组给药后5 min,血压及心率较入室时上升明显,治疗组相对波动较小,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血氧饱和度变化比较基本一致,没有明显差异。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20%,低于对照组(4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小剂量的右旋美托咪啶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有良好的镇静及中枢降压作用,且不会产生呼吸抑制,维持围术期生命体征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tPNS)分期治疗对脑出血大鼠微管相关蛋白-2(MAP-2)及神经生长相关蛋白(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脑出血模型组、脑出血后12h治疗A组、脑出血后72h治疗B组。治疗A组于脑出血后12h、治疗B组于脑出血后72h开始以三七总皂苷70mg/(kg·d)腹腔注射,连用4d。其余各组皆同时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大鼠于造模后7d、14d、21d每个时间点分别处死,干湿重法测脑舍水量,脑组织切片行MAP-2、GAP-43免疫组化。结果治疗组大鼠肢体功能较脑出血模型组好,且治疗A组神经功能评分在7d、14d、21d优于治疗B组(P〈0.05);治疗组可明显改善脑水肿,7d时治疗A组脑含水量低于治疗B组(P〈0.05)。治疗组血肿周边MAP-2及GAP-43表达皆高于脑出血模型组(P〈0.05);且治疗A组在7d、14d、21d3个时间点表达高于治疗B组(P〈0.05)。结论tPNS可以减轻大鼠脑出血后的脑水肿并积极上调MAP-2和GAP-43表达;早期给予tPNS治疗脑出血大鼠较晚期运用可能对大鼠康复更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