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呃逆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膈肌痉挛,出现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症的病证。本人在临床上以活血化瘀为主要方法治疗之,疗效颇佳,略有心得。活血化瘀法治疗呃逆呃逆之证,总由胃气上逆动膈而成,其因有寒热虚实之不同。清.汪昂云:"此病有因痰阻气滞者,  相似文献   

2.
呃逆从五脏辨治江苏省姜堰市中医院(225500)谢兆丰主题词呃逆/中医药疗法,五脏,辩证论治呃逆,俗称打嗝,古书称“哕”,是指气逆上冲,喉中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止的一种病证。本病病位在膈,病因虽有多种,不外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其证有虚实寒...  相似文献   

3.
医话三则     
笔者临诊多年 ,对治疗顽固性呃逆、失眠、黄疸等稍有体会 ,现择对我颇有启发的医话三则 ,介绍于下。1 顽固呃逆 滋肾平冲立止  呃逆一症 ,古称“哕”,见于多种疾病中 ,以胃气上逆动膈 ,气逆上冲喉间 ,呃呃连声 ,声频而短 ,不能自止为特点 ,常因情志不遂 ,饮食不节 ,正气虚弱而出现。理气和胃、降逆平呃为基本治法 ,视其兼挟寒热虚实而参以温凉补泻 ,多能应手。有因肾虚致呃者 ,临床较少见 ,其病机为肾阴不足 ,封藏失职 ,冲气失于固摄 ,挟胃气上逆动膈而致呃 ,治疗采用补肾固摄、降逆止呃之法 ,投七味都气丸加竹茹、代赭石等 ,多能获效。…  相似文献   

4.
诊余琐记     
一、呃逆一疾,议论多端,有谓咳逆为呃,有以噦为呃,又谓噫与暗为呃,论证不一。夫啮者有声无物属胃,咳逆者上呛属肺;若噫喑为呃,则误矣。盖呃逆之病,新故相乱,真邪相攻,譬如雷鸣,乃寒热相击,究系肾气与胃气下相顺接,禁辞有云:“仰长叹兮气(食匀)结”,故古称“(食匀)”为“呃”,又曰“噎”。治宜審别寒热虚实,热呃者宜清降,寒呃者宜温散;至于虚呃,最为难治,宜补脾  相似文献   

5.
针药并用治疗中风合并顽固性呃逆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爱军  于晓东 《河北中医》2009,31(3):370-371
中风患者常发生呃逆,多为顽固性,治疗比较困难,往往使原发病加重。中医学认为,呃逆多由饮食不节,情志不和,正气亏虚所致。胃气上逆动膈,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连续或间断发作,不能白止为主要表现的病证。辨其寒热虚实,施以温清消补。现代医学认为,呃逆系由各种刺激因素引起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所致膈肌痉挛,施以解痉、镇静、止呕的药物,但对顽固性呃逆效果不甚理想。顽固性呃逆缠绵不愈,可长达数日数月,彻夜难眠,痛不欲生,或伴有其它并发症,以致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6.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为主要表现的病症。病机关键在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动膈。呃逆症状可以单独出现,亦可伴随于其他病症。传统上中医对“气逆”为病的治则为“逆则平之”,对胃气上逆所引起的呃逆病证,更主张和胃降逆平呃,以顺应“胃气  相似文献   

7.
足三里穴位注射阿托品治疗呃逆谭萍(江西省肺科医院南昌330006)关键词呃逆足三里穴位注射呃逆俗称“打膈”,古代称“哕”,是由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使人不能自制的一种症状。现代医学认为是由于膈肌和肋间肌等辅助呼吸肌的阵挛性不随意挛缩,声门...  相似文献   

8.
头皮针之膈区治疗顽固性呃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呃逆俗称“打嗝”,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证。系由某种原因(常见于现代医学的胃神经官能症及胃肠、食道、腹膜、膈肌的疾病)引起膈肌痉挛所致。廉玉麟主任自创头皮针之膈区,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呃逆的简便穴位按压疗法河南内乡县药检所(474350)李新,吴朝宗,付晓峰呃逆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症。“哕”,又称“哕逆”。俗称“打格忒”、“打疙斗”、“打呃”、“打膈儿”。笔者运用穴位按压法治疗呃逆,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  相似文献   

10.
浅谈呃逆的辨证论治权红,何彤呃逆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脾胃病证。余临证中,从其呃声之洪亮低沉,急促缓慢,有力无力及兼夹症状之各异中,体会到此证有阴阳之分,虚实之别,寒热之异,不可一概混治。清代李用粹在《证治汇补...  相似文献   

11.
呃逆古称“哕”、“哕逆”;俗称“打嗝”、“打呃忒”。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的病证。现代医学认为,呃逆是各种原因导致迷走神经或膈神经兴奋,反射性引起膈肌痉挛,伴随喉肌痉挛的病症。短者数次或数分钟可止,长者可达数十年不愈。久患呃逆致损伤正气,严重影响健康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呃逆,又称“膈肌痉挛”,它是由膈肌和其他呼吸肌不自主地连续或间歇性的收缩或痉挛所致。顽固性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采用胃复安注射液肌注、巴氯芬片口服等常规治疗无效者。笔者采用醒神针刺法治疗顽固性呃逆32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丁香柿蒂在呃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呃逆一证的冶疗中丁香柿蒂及其它中草药有效成分相互配合(相须、相使),在治疗方面由以和胃、降气、平呃为主。在辨证上首先必须掌握虚实、分辨寒热。兹以虚实为纲,分别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4.
冯胜奎 《新中医》2012,(4):82-84
目的:观察针刺“止呃穴”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将顽固性呃逆患者24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膈神经阻滞组各12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左侧“止呃穴”治疗,膈神经阻滞组予1%~2%普鲁卡因行膈神经阻滞术治疗。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针刺组为97.50%,膈神经阻滞组为80.83%。2组呃逆治愈、好转所用时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止呃穴”治疗顽固性呃逆操作简单、疗效明显,能够快速改善顽固性呃逆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呃逆即膈肌痉挛,古称“哕”,俗称“打呃”,是一种不自主的膈肌间歇性收缩而致的症状,表现为持续或间歇的喉间发出呃呃连声,声短而频,连续频繁发作者可昼夜不停,致患者难以正常休息和饮食。近年来我们采用按压耳穴膈区及针刺内关为主治疗呃逆7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  相似文献   

16.
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呃逆50例钟宾谟呃逆是由膈肌痉挛而引起,即迷走神经和膈神经受到刺激,反射性地使膈肌产生间歇性的收缩运动所致,因同时伴有声带闭合,故会发生一种呃声。中医称呃逆为“秽”,认为由于气机逆乱所致。笔者使用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呃逆50例,取...  相似文献   

17.
呃逆系指气逆上冲 ,喉间呃呃有声 ,声短而频 ,令人不能自制为主的一种病证。古称“哕”又称“哕逆” ,呃逆一病 ,证型众多 ,笔者对寒邪客胃之呃逆进行了一些探讨 ,采用针刺合丁香柿蒂汤治疗该型呃逆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 一般资料  本文所收 8例呃逆均属寒邪客胃型呃逆 ,凡8例中 ,男 5例 ,女 3例 ,年龄最小 2 3岁 ,最大 70岁 ,病程最短 4天 ,最长 2日余。2 治疗方法2 .1 方药 丁香 5 g ,甘草 6 g ,柿蒂、山药、白术、陈皮、法半夏、柴胡、白芍、藿香、厚朴各 1 0 g。2 .2 针刺治疗 ①取穴 :膈俞、中脘、内关、足三里、膻中 ;②…  相似文献   

18.
“呃逆”俗称“打嗝儿”,是一种膈肌痉挛症。呃逆以气遂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要表现。它既可单独发生,又常继发于多种急慢性疾病。呃逆常在受凉、进食过急、过快、过烫、过冷的情况下突然发生,辛辣食物尤易引起。现介绍16则简便速效的止呃逆法:  相似文献   

19.
呃逆俗称打呃,现代医学称“膈肌痉挛”。是以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症。采用穴位外治法治疗本病,操作简便,止呃效果迅速。现将近10年来的临床报道,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呃逆”俗称“打嗝儿”,是一种膈肌痉挛症。呃逆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烦,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要表现。它既可单独发生,又常继发于多种急慢性疾病。呃逆常在受凉、进食过急、过快、过烫、过冷的情况下突然发生,辛辣食物尤易引起。现介绍12则简便速效的止呃逆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