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细小病毒B_(19)感染与妊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孕妇感染人细小病毒B19是引起胎儿贫血,非免疫性胎儿水肿和胎儿死亡的常见原因。本文就B19的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被感染胎儿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一种从水肿胎儿的羊水样本中直接检测B_(19)细小病毒壳体抗原的简单快捷的产前诊断方法。用抗两种壳体蛋白VP_1和VP_2的单克隆抗体和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第二抗体揭示羊水中B_(19)抗原的存在。VP_1和VP_2分别代表着4%和96%的B_(19)壳体,其结果与用杂交技术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本文选择26例非免疫性胎儿水肿用斑点杂交、原位杂交和巢式PCR三种方法至少有一种在羊水中测到B_(19)DNA即诊为胎儿B_(19)感染,其中13  相似文献   

3.
细小病毒B19感染对胎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吴福根  林峰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8):1023-1025
自1975年Cossart首先发现人细小病毒B19(Human Parvovirus B19,下简称:B19病毒)以来,其感染人的危险性已逐渐被认识。1984年Brown等首次报道B19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相继的许多研究也表明,B19病毒感染胎儿后可导致胎儿非免疫性水肿、胎儿贫血、流产、早产甚至死胎或畸形。本文就围产期B19感染方面的研究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4.
孕妇感染细小病毒B19可引起自然流产、非免疫性胎儿水肿和胎儿死亡等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是非免疫性胎儿水肿。本文就细小病毒B19的生物学特性和感染特征,引起非免疫性胎儿水肿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孕妇感染细小病毒B19可引起自然流产、非免疫性胎儿水肿和胎儿死亡等并发症 ,其中最常见的是非免疫性胎儿水肿。本文就细小病毒B19的生物学特性和感染特征 ,引起非免疫性胎儿水肿的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诊断治疗及预防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人细小病毒B_(19)感染与儿童关节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细小病毒 B19与儿童关节病有密切关系,是病毒感染相关性关节炎的主要病毒之一。临床上可表现为多关节炎或少关节炎,其致病机理涉及免疫介导反应、病毒直接侵袭及个体免疫状态。 I V I G 可用于 H P V B19感染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人类细小病毒B19(Human Parvovirus B19)是Cossart等于1975年发现和定名的一种新的DNA病毒.研究发现,B19病毒感染除了与造血功能障碍、血管相关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急性多关节炎、肝炎等有关外,还与流产、胎儿畸形、胎儿死亡等有关.为了进一步探讨B19病毒感染与不良妊娠的因果关系,本文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用PCR法对不良妊娠胎儿组织及其母体血液、正常孕妇血液标本进行了B19病毒DNA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青岛市区产妇及新生儿中人类细小病毒B1 9的感染状况。 [方法 ]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配对的 3 2 3对产妇血清及其新生儿的脐带血清进行检测。 [结果 ] 3 2 3名产妇中有 6例B1 9病毒DNA阳性 ,阳性率为0 3 1%。 [结论 ]青岛市区的B1 9病毒感染率低于文献报道的国内外其他地区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人微小病毒B_(19)宫内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妊娠期妇女微小病毒(B19)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 990例孕妇外周血及新生儿脐血Tox-IgM,孕妇148例阳性者为感染组,160例阴性者为非感染组,分析两组胎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并对4例先天感染的婴幼儿进行追踪观察。结果:感染组孕妇发生流产(31.08%)、FGR(4.05%)、胎儿畸形(3.38%)、其他异常妊娠(8.78%)、死胎2例(1.35%);非感染组发生流产(8.75%)、FGR(2.50%)、胎儿畸形(1.25%)、其他异常妊娠(3.75%),没有死胎病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新生儿感染率13.79%,且出现神经系统损害及贫血的临床表现。结论:妊娠期妇女感染B19病毒与妊娠不良结局密切相关。重视孕期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对优生优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1例细小病毒B19(parvovirus B19,PV-B19)感染引发类血栓形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综合征的病例。 患者37岁、男性,因发热、紫癜而入院。入院前3日,出现恶心、头痛、皮疹与关节痛,既往无相关病史,近日也未使用任何药  相似文献   

11.
12.
江苏省微小病毒B19感染初步调查江苏省卫生防疫站胡静朱凤才金志宽刘光中微小病毒由一群小的单链DNA病毒所组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1]。微小病毒B19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对人致病的微小病毒[2],它极易引起人群感染又鲜为人知。它可以是无症状感染,也可引起...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临床标本中细小病毒B19 DNA。 PCR的方法为,扩增在50或100μl反应混合液中进行。该混合液含有67mMTris(pH8.8)、16.6mM(NH_4)_2SO_4、6.7mM Mg-Cl_2、10mM巯基乙醇、6.7μM EDTA、170μg/ml牛血清白蛋白、每段引物50pmol、1单位涂有液体石蜡的Taq聚合酶。反应在程控加热装置上进行。所用的温度和时间方式为,加Taq聚合酶时95℃下5分钟,50℃下30秒、67℃下放置;35周期91℃1分钟,50℃1分钟和67℃3分钟。将反应的产物置于复合的凝胶上,该凝胶为含有3%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人们认识到细小病毒B19(简称B19)能引起胎儿水肿及死亡.由于缺乏敏感和特异的宫内诊断试验,因此难以描述胎儿B19感染自然史的特征.作者应用高度  相似文献   

15.
<正> 人细小病毒B19是引起非免疫性胎儿水肿和死胎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人类健康有较大危害。由于B19病毒分离困难,血清学诊断受到很大限制,病理诊断成了快速诊断B19病毒感染的一种方法。对于B19病毒感染引起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国内少见报道。我们从1994年8月~1995年4月共收集26例B19DNA阳性胚胎组织,进行HE染色,行组织病理检查,13例组织中见到B19感染所特有的病理改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由细小病毒B19(Parvovirus B19,PV-B19)所致的孤立性雷诺现象(Raynaud’sphenomenan)文献尚无记述。作者报道了2例年轻姐妹,因PV-B19感染而发生雷诺现象。 病例1:女孩、14岁,因全身关节痛住入儿科风湿病区,既往除9岁时曾患单核细胞增多症外,无特殊病史。于相应年龄,已进行各种常规免疫接种,包括风疹疫苗。入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解济宁地区献血人群中人细小病毒B19(human parvovirus B19,简称HPV B19)感染情况,探讨血浆合并对其检出率的影响情况,降低临床输血风险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对采集的960份献血员血液样本进行单人份及随机8人份血浆合并样本进行HPV B19-Ig G、Ig M抗体及DNA检测。结果单人份血浆与随机8人份血浆合并样本HPV B19 Ig G抗体、Ig 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6.15%、5.94%、35.83%、12.50%,抗体阳性标本中单人份及血浆合并样本DNA阳性率分别为0.83%、5.00%。其中Ig M抗体阳性组B19 DNA检出率明显高于Ig G阳性组。结论献血人群中存在较高的HPV B19感染率,血浆合并后Ig M抗体及DNA检出率较高,未提示其传播风险降低,应对儿童、老年人、孕妇等免疫功能低下者选择性输注B19-Ig G抗体滴度较高的血液制品。  相似文献   

18.
卢银平  曹伟  洪梅  董继华  刘朝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0):4334-4335
目的:探讨人细小病毒B 19(Human parvovirus B 19,HPVB19)感染与习惯性流产(Recurrent pregnancy loss,RPL)的关系。方法:建立人细小病毒B 19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NestedPCR)检测方法,采集习惯性流产孕妇流产组织和正常妊娠人工流产组织,用巢式PCR方法检测流产组织中HPV B 19 DNA。结果:56例RPL孕妇流产组织中HPVB 19 DNA有16例阳性,阳性率28.6%,50例正常妊娠人工流产组织中HPVB19 DNA有2例阳性,阳性率4.0%,2组HPV B19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χ2=12.38,P<0.01)。流产次数与HPV DNA阳性率无显著性关系(χ2=0.03,P>0.05)。结论:RPL孕妇HPV B 19感染率显著高于正常孕妇,HPV B 19感染可能导致习惯性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20.
上海地区部分人群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调查上海地区输血传播病毒(TTV)在不同人群中的感染情况,探索TTV的高危人群和传播途径.方法 应用半巢式PCR方法检测TTVDNA,并抽取部分阳性标本的PCR产物(249bp)测定核苷酸序列.结果 检测有关人群8组计473例,其中非甲~非庚型肝炎病人60例,甲~庚型肝炎病人102例,血液透析病人55例,血液病儿童38例,健康人群68例,以及性病病人、静脉吸毒人群、肝癌病人各50例.TTVDNA总阳性率28.33%(134/473).阳性率波动在17.64%~50%.8组人群中静脉吸毒人群阳性率高达50%(25/50),性病组阳性率36%(18/50),该2组人群TTV感染率与健康人群(17.64%)相比均有显着性差异(χ2=14.01P<0.001,χ2=5.12P<0.05).其余各组群阳性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将肠道传播途径的组群(甲、戊肝)与血液传播途径的组群(静脉吸毒者、血液病疾患、血液病人及乙、丙肝病人)比较分析,其阳性率分别为25.49%、32.17%.二者无显着性差异(χ2=0.46,P>0.05).20份阳性标本扩增产物测序结果,核苷酸序列与日本株(N22)同源性在85%以上的有15例,在<85%的有5例.结论 研究证实上海地区存在较广泛的TTV感染,其中静脉毒瘾者与性病患者为高危人群,传播途径除经血感染外,可能存在性接触传播及其他非血源性传播途径.TTV在人群中存在携带状态,可能是致病性不强的病毒.上海地区存在TTV毒株的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