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呼吸内科念珠菌感染的特点和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免疫缺陷患者增多,导管介入、器官移植、静脉营养等治疗手段的普及以及化疗和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逐年上升,支气管肺念珠菌感染在临床上日渐增多,已成为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之一。同时,由于抗真菌药物在临床上大量使用,使真菌耐药性迅速发展,由于有效的抗真菌药物品种有限,研究真菌的耐药性并控制其耐药性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笔者对我院呼吸内科2004--2007年间呼吸道标本分离的459株念珠菌的感染类型进行研究,同时对念珠菌的体外药物敏感试验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念珠菌性阴道炎病人阴道菌群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念珠菌阴道炎病人阴道菌群的变化。方法:采用直接镜检和各种选择培养基,常规和厌氧培养,对阴道主要菌种进行定量检测;并对分离出的白色念珠菌进行真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念珠菌性阴道炎其菌群变化以白色念珠菌,棒状杆菌显著增多,伴有类杆菌,葡萄球菌增多,而乳杆菌显著减少为特征;所分离的白色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体外实验其抑菌作用。结论:对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治疗,除采用敏感的抗真菌药物外,可辅以微生态制剂以调整阴道菌群。  相似文献   

3.
王秀芳  赵桂萍 《淮海医药》2009,27(3):237-238
近年来,由于大量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广谱高效抗生素的使用,静脉内导管,重症监护室(ICU)治疗周期的延长以及HIV感染的增多,导致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而唑类药物如氟康唑的预防性用药,又导致感染菌种由白色念珠菌向非白色念珠菌的变迁,特别是克柔念珠菌的感染越来越引起临床的重视,为此本文总结了近三年来临床标本分离的克柔念珠菌对各种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以期对临床正确合理地选用抗真菌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临床真菌分离株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用ATB-F3法对浙江省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临床真菌分离株进行药敏实验。结果在4 398株临床分离真菌中,排名前3位的为白念珠菌(75.81%)、热带念珠菌(19.42%)、光滑念珠菌(1.55%);非白念珠菌的分离率有增加趋势。5种抗真菌药物对白念珠菌均有很高的敏感性(耐药率≤1.8%),但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对白念珠菌的耐药性有逐年增加趋势。对于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3种唑类抗真菌药物已有较高的耐药率(7.4%~65.2%),两性霉素B及氟胞嘧啶耐药率较低(0%~7%)。结论对非白念珠菌感染应慎用唑类抗真菌药;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对3种主要念珠菌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由于广泛应用抗生素和不当使用非处方抗真菌药物,致病念珠菌感染在近年明显增多。念珠菌可以引起人体浅部和全身性感染,随着抗真菌药的广泛应用,真菌耐药性亦日趋严重。本文探讨克柔念珠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为临床指导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206株念珠菌属的临床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念珠菌属的临床分布及其对8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用法国科玛嘉念珠菌属显色培养基分离鉴定菌株,用先德YO-8 Yeast One药敏板进行药敏试验。结果:206株念珠菌属中,以白色念珠菌最常见占63.50%,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占12.40%、光滑念珠菌(10.20%)、克柔念珠菌(2.10%)、近平滑念珠菌属占1,90%,其他念珠菌占(3.90%)。念珠菌属感染的主要部位为肺、泌尿道、消化道:药物敏感试验显示:念珠菌属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卡泊芬净敏感性最高,对咪唑类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念珠菌属在临床标本中分离率较高,不同菌种对不同药物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临床上应重视念珠菌属的培养和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重症肝炎患者院内感染念珠菌的种类及耐药情况.方法对126例从重症肝炎患者各类标本中分离的念珠菌进行鉴定、分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白色念珠菌感染率最高(85.21%);各类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的耐药性最低(2.4%),氟康唑次之,其它抗真菌药的耐药性较高(15.9%~34.9%).结论重症肝炎患者院内感染念珠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对各种抗真菌药均有一定的耐药性,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感染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敏感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本院内感染所分离的念珠菌流行情况以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用1997年NCCLS推荐的药敏试验方案微量稀释法检测124株临床分离的念珠菌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和酮康唑的敏感性。结果:氟康唑对念珠菌的敏感性下降(85.5%)。伊曲康唑对念珠菌的抗菌语与氟康唑类似,耐药菌株亦明显增多,敏感性为82.3%。部分菌株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药敏结果呈现“拖尾”现象。结论:念珠菌巳成为院内感染的常见病源菌之一,其中非白色念珠菌的比例明显升高。部分菌株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耐药。  相似文献   

9.
念珠菌引起深部感染的病原学特征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近年来深部念珠菌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和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现状,为临床提供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的依据。方法血培养使用BacT ALERT 3D血培养检测仪,其他各种临床标本用沙堡培养基培养,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分离鉴定念珠菌;用ATB Fungus 2药敏卡对菌株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3年间从深部标本中共分离出念珠菌2256株,菌种分布依次为:白色念珠菌(72.61%)、光滑念珠菌(10.28%)、克柔念珠菌(9.40%)、热带念珠菌(4.97%)、其他念珠菌(2.74%);162株念珠菌药敏结果: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对所有念珠菌敏感度都很高,但各种真菌对4种抗真菌药物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白色念珠菌仍为主要的致病真菌,但非白色念珠菌所占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不同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存在差异,准确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对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该地区近4年男性泌尿系统感染真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中段尿真菌培养分离的菌株鉴定,用APIAUX20C真菌ID条板或RyidNicroscan真菌ID条板进行鉴定分型,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128株真菌中,白色念珠菌感染率高,占43.5%,热带念珠菌占32.8%,光滑念珠菌占14.3%,对5-氟胞嘧啶、氟康唑和咪康唑的耐药率很高,分别是20.3%、9.4%和25.0%。结论 该地区男性泌尿系统感染真菌分离率高,及时进行真菌的培养和药敏试验,对临床控制感染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耳念珠菌于2009年首次分离得到,具有严重的多药耐药性和极强的皮肤定植、环境污染能力,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被称为“超级真菌”。目前临床上传统的抗真菌药物对耳念珠菌感染的治疗效果相当有限。本文基于羊毛甾醇14α-去甲基化酶、β-1,3-D-葡聚糖合成酶、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线粒体、细胞核酸和几丁质等抗真菌靶点,重点介绍近年来用于抗耳念珠菌感染的上市药物和临床候选药物。本文综述了耳念珠菌的耐药现状和耐药机制,并详细阐述了新型上市和临床候选药物的化学结构和抗真菌药效,为进一步指导抗耳念珠菌药物的研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慧  黄丽霞 《黑龙江医药》2007,20(6):569-571
目的:了解白色念珠菌的分布状况和对9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真菌分离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有关酵母样菌的要求进行,其中白色念珠菌的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珠海黑马BACT-IST微生物分析系统.结果:白色念珠菌在老年病人中分离率高达84.5%,在9种抗真菌药物中,时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和氟康唑的敏感率均在90%以上;伊曲康唑和克霉唑次之,敏感率分别为83.1%和80.0%;益康唑的作用最差,敏感率仅有56.9%,耐药率高达26.2%.结论:白色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治疗时应选择敏感的药物,防止耐药性扩散.  相似文献   

13.
白色念珠菌是临床念珠菌感染最常见的分离株,可引起浅表性感染甚至危及生命的深部感染。近年来,针对白色念珠菌感染药物治疗的相关研究不断开展,新的作用靶点被深入研究,一些新型抗真菌化合物被发现。本研究对白色念珠菌的致病和耐药机制等研究进行简要综述,旨在为临床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念珠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谱,为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标本中分离的念珠菌采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或法国梅里埃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进行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菌株对氟康唑、伊曲康唑、5-氟胞嘧啶、二性霉素B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2005年至2006年共分离6428株念珠菌,最常见的菌种依次为白色念珠菌5075株(79.0%)、热带念珠菌599株(9.3%)、光滑念珠菌439株(6.8%)、近平滑念珠菌161株(2.5%)、克柔念珠菌76株(1.2%)。白色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对所测试的抗真菌药物均高度敏感(>96.0%),热带念珠菌对伊曲康唑敏感性比较低(77.6%),对5-氟胞嘧啶、二性霉素B、氟康唑敏感性均96.0%,光滑念珠菌对伊曲康唑、氟康唑敏感性分别为50.4%、76.6%,对5-氟胞嘧啶、二性霉素B均敏感,克柔念珠菌对伊曲康唑、氟康唑、5-氟胞嘧啶敏感性较差(<50.0%),对二性霉素B均敏感。结论临床分离的念珠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不同念珠菌菌种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室应重视念珠菌菌种的鉴定。  相似文献   

15.
非白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非白念珠菌对我国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方法 采用Roseo Neo-Sensitab纸片扩散法检测116株非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除2株光滑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耐药外,其它菌株均对两性霉素B敏感;86.4%的热带念珠菌和80%的近平滑念珠菌对氟康唑敏感;光滑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3.6%、16.1%和10.7%;所有克柔念珠菌对氟康唑和氟胞嘧啶均耐药.结论 绝大多数非白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敏感,克柔念珠菌对氟胞嘧啶及三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高,光滑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包括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低,对三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且对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存在交叉耐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监测分析目前常见酵母样真菌感染现状与耐药情况,为临床二重感染性疾病提供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的依据。以加强抗真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各种临床标本经分离培养后,用科玛嘉真菌显色培养进行鉴定,康泰生物制剂的酵母样真菌药敏板条进行药敏试验。结果送检的2571份临床标本共分离真菌263例,检出率为10.3%。结果临床念珠菌感染中以白念珠菌为主(53.5%),热带念珠菌(17.2%),光滑念珠菌(10.1%),克柔念珠菌(8.9%),其他念珠菌(10.3%)。非白念珠菌感染呈上升趋势。两性霉素、制霉菌素耐药率最低,分别为5.1%、4.4%,其次为5-氟胞嘧啶(10.9%),灰黄霉素耐药率最高(87.1%),其次为益康唑(55.3%),咪康唑(37.5%),氟康唑(30.3%)。结论当前临床常见抗真菌药的耐药株明显增高,临床实验室不仅应做好真菌的分离鉴定,而且要认真做好分离株的药敏试验,加强抗真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耐药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深部念株菌感染146株的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深部念珠菌感染的构成及其对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使用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和VITEK-AMS的YBC卡片对念珠菌进行鉴定。用微量稀释法测定146株念珠菌的MIC值。结果146株念珠菌中的白色念株菌占63.7%,近平滑念珠菌,热带珠菌、克柔念珠菌、其它念珠菌分别为11.0%、7.5%、6.2%、11.6%。念力对两性霉素B、特比奈芬的耐药率较高,为62.3%、68.5%;对5-氟胞咪啶、酮康唑的耐药率较低,为3.4%、15.1%,对咪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的耐药率在20%-30%左右。结论念珠菌对不同的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有秀大差别,不同的念珠菌对同一抗真菌药物的耐性差别很大,临床最好能根据不同的念珠菌感染,选择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医院常见酵母样真菌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特点,为临床真菌感染性疾病提供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常规培养分离念珠菌,用显色培养基和VlTEK 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念珠菌类型,并参照美国国家临床试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M27-A药敏试验方案的微量稀释法,应用氧化还原指示剂Alamarblue通过比色判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分别检测分离鉴定出的176株念珠菌属对4种抗真菌药物(氟胞嘧啶、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特比萘芬)的体外敏感性。结果在分离鉴定出的176株念珠菌中,白念珠菌114株(64.8%),热带念珠菌23株(13.1%),克柔念珠菌15株(8.5%),光滑念珠菌11株(6.3%),季也蒙念珠菌8株(4.5%),葡萄牙念珠菌5株(2.8%),176株临床分离的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MIC值呈正态分布,其中白念珠菌对氟胞嘧啶、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特比萘芬的耐药率分别为9.6%,8.7%,7.0%,4.4%;热带念珠菌分别为13.0%,0,0,4.3%;克柔念珠菌分别为13.3%,6.7%,0,6.7%;光滑念珠菌分别为9.1%,9.1%,0,0;季也蒙念珠菌分别为12.5%,12.5%,0,12.5%;葡萄牙念珠菌分别为0,0,0,0。结论目前我院临床分离念珠菌中仍以白念珠菌为主,其次是热带念珠菌及克柔念珠菌,比色微量稀释药敏试验方法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且简单省时,目前常用的抗真菌药对念珠菌属均有良好的体外抑菌作用,均未产生明显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白带中白色念珠菌的致病性和指导抗真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对大庆市中医医院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白带标本中分离的300株白色念珠菌进行蛋白酶测定,同时测定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300株白色念珠菌全部检出蛋白酶,其中蛋白酶活力高、中、低检出率分别为83.7%(251株)、12.7%(37株)、4.0%(12株)。4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是17.3%、11.3%、63.3%和44.6%。结论白带中白色念珠菌具有致病性,临床应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20.
论真菌耐药性的发展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湘平 《淮海医药》2010,28(2):184-185
自1970年开始,真菌感染发病率逐年上升。80年代以前,因为真菌感染发生率相对较低,抗真菌药物的品种有限和这些抗真菌药物的副作用较大,临床应用较少,因此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产生和发展较慢,只有少数较罕见的真菌如部分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葡萄牙念珠菌、白杰尔毛孢子菌对AmB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