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19例胃嗜酸性肉芽肿(CEC)的临床病理诊断资料,探讨胃嗜酸性肉芽肿的误诊原因及避免误诊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9例胃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9例病例中术前诊断中,16例误诊为胃溃疡,2例误诊为胃癌,仅1例确诊为胃嗜酸性肉芽肿,误诊率高达94.74%。手术后病理诊断均确诊为胃嗜酸性肉芽肿。结论该病种临床误诊率高,病理诊断是其唯一确诊途径;强调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知度,手术前进行胃镜挖掘性多点活检或术中进行快速病理检查是减少误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19例胃嗜酸性肉芽肿(CEC)的临床病理诊断资料,探讨胃嗜酸性肉芽肿的误诊原因及避免误诊的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9例胃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9例病例中术前诊断中,16例误诊为胃溃疡,2例误诊为胃癌,仅1例确诊为胃嗜酸性肉芽肿,误诊率高达94.74%.手术后病理诊断均确诊为胃嗜酸性肉芽肿.结论 该病种临床误诊率高,病理诊断是其唯一确诊途径;强调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知度,手术前进行胃镜挖掘性多点活检或术中进行快速病理检查是减少误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性分析19例胃嗜酸性肉芽肿(CEC)的临床病理诊断资料,探讨胃嗜酸性肉芽肿的误诊原因及避免误诊的诊断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邕宁人民医院收治的19例胃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病理资料。 结果 19例病例中术前诊断:16例误诊为胃溃疡,2例误诊为胃癌,仅1例确诊为胃嗜酸性肉芽肿,误诊率高达94.74%,手术后病理诊断均确诊为胃嗜酸性肉芽肿。 结论 该病种临床误诊率高,病理诊断是其唯一确诊途径,强调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知度,手术前进行胃镜挖掘性多点活检或术中进行快速病理检查是减少误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一步探讨结肠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1例结肠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钡灌肠检查7例,均未获确诊,误诊为结肠癌4例,肠结核2例,节段性肠炎1例。纤维结肠镜结合病理检查10例,确诊嗜酸性肉芽肿5例,诊断为结肠肿块5例。术中快速活检6例,均确诊为嗜酸性肉芽肿。手术行病变肠段切除6例,右半结肠切除3例,横结肠切除1例,乙状结肠切除1例。9例随访0.5-13年,无复发病例。结论纤维肠镜和术中快速病检是结肠嗜酸性肉芽肿的主要确诊方法,病变肠段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胃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炎性假肿瘤性疾病,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困难,常误诊为胃溃疡或胃癌。1985年1月~2001年12月,衢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经手术切除病理学检查确诊胃嗜酸性肉芽肿12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胃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提高胃嗜酸性肉芽肿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对 1976年 1月~ 1998年 4月收治的 4 1例胃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内镜及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男性发病率高。 4 0岁以下者占 6 2 .3%。患者病史较长 ,无消瘦 ,除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外 ,亦无贫血。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并发溃疡率高 (92 .6 8% ) ,其中 15例作X线钡餐检查 ,误诊为胃癌 8例 ,胃溃疡 7例。 4 1例均作内镜检查 ,经胃镜确诊者仅 16例 (39.0 2 % ) ,手术切除疗效佳 ,无手术死亡与术后并发症。结论 :该疾病术前误诊率高 ,但只要仔细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与内镜下溃疡形态学特点 ,同时对可疑病变部位多处取材 ,行挖掘式活检 ,并作病理检查 ,就能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在治疗上 ,手术切除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胃嗜酸性肉芽肿GEG临床比较少见,术前确诊较困难,术中所见与胃癌也颇相似,极易误诊。我院1990年以来收治GEG共21例,其中17例误诊为胃癌或胃溃疡,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本病。本文就其误诊原因及防范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胃内外良性肿块误诊胃癌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80年至今共通26例胃内外良性疾病误诊为胃癌,其中胃霉菌性溃疡6例,胃嗜酸性肉芽肿5例,胃血吸虫病5例,异位胰腺4例,胃结核3例,慢性胆囊炎炎性肿块致幽门梗阻3例。其中4例上消化道大出血保守治疗无效而急诊手术;14例行胃癌根治术;7例术中误诊为晚期胃癌,一度放弃手术切除,术中活检明确诊断,经相应治疗,二期手术行胃大部切除5例,2例保守治疗;1例在外院剖腹探查拟诊为晚期胃癌行胃空肠吻合术后,病理诊断为“胃窦小弯侧霉菌性穿透性巨大溃疡”转入我院行胃大部切除术。其中部分病例给予不恰当治疗,均…  相似文献   

9.
有关胃肠道嗜酸性细胞肉芽肿的文献报导较少见,Salmon和Panlleg 1967年复习文献报告136例③。国内于庆祥于1955年报告结肠嗜酸性细胞肉芽肿1例①,马恒秉、梁珍卿于1964年报告胃溃疡伴嗜酸性细胞肉芽肿1例②。我院从1971年1月—1978年1月因溃疡病行胃大部切除术725例,其中经病理切片检查证实为胃嗜酸性细胞肉芽肿13例,占1.7%,故应引起重视。本文提出对本病外科治疗的初步经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胃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自 1989年 3月至 1999年 12月 ,我院收治经病理证实胃嗜酸性肉芽肿 32例 ,对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32例患者 ,以腹痛为常见病史 ,术前仅有 2例诊断为胃嗜酸性肉芽肿 ,误诊率 93.7%。全组均行手术治疗 ,术后 2 7例接受随访 ,均健在。结论 :该病诊断不易 ,对可疑病例进行术中快速切片检查是避免本病误诊的重要因素 ,手术治疗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自1989年3月至1999年12月,我院收治经病理证实胃嗜酸性肉芽肿32例,对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2例患者,以腹痛为常见病史,术前仅有2例诊断为胃嗜酸性肉芽肿,误诊率93.7%。全组均行手术治疗,术后27例接受随访,均健在。结论:该病诊断不易,对可疑病例进行术中快速切片检查是避免本病误诊的重要因素,手术治疗是最好的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胃嗜酸性肉芽肿是嗜酸性细胞侵犯胃壁的一种炎性增生性疾病 ,术前诊断困难 ,极易误诊为胃癌和胃溃疡。我院自 1 994年 6月至 2 0 0 2年 1 2月共收治胃嗜酸性肉芽肿 1 3例 ,全部误诊。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3例中男 8例 ,女 5例 ;年龄 2 7~ 6 3岁 ,平均 3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 1 981年至 1 999年发生胃大部切除术后近期出血 9例 ,笔者就出血原因、处理方法及经验教训作一回顾性探讨。1 临床资料  本组 9例 ,男性 8例 ,女性 1例。年龄 34~ 63岁 ,平均 5 2 .3岁。其中胃溃疡 3例 ,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2例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及幽门梗阻各一例 ,胃癌 2例 ,均经胃镜及钡餐确诊 ,2例胃癌行胃癌根治术 ,1例胃溃疡行 Billroth1式胃大部切除术 ,其余均行 Billroth2式胃大部切除术。术后出血时间 2小时至 6天。 9例病人中 1例死亡 ,8例经积极治疗痊愈 ,其中经保守治疗痊愈 5例 ,再次手术痊愈 4例。2 讨论  近期…  相似文献   

14.
胃癌急性穿孔3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平  崔明申 《吉林医学》1999,20(2):79-80
为了探讨胃癌穿孔的临床特点、误诊因素及治疗方法,采用了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经手术和病理确诊胃癌穿孔34例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和随诊情况,结果表明:术前误诊50%,术中误诊41.1%,随访行胃癌根治术者平均生存29个月,胃大部切除术21个月,未行胃癌切除术者10个月。结论:胃癌穿孔误诊率高,行胃癌根治术与胃大部切除术生存率有一定差异,所以对胃癌穿孔的明确诊断对其治疗及预后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胃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疾病,但近年来有增多趋势,临床上溃疡病合并嗜酸性肉芽肿约为1.7%,其诊断和治疗问题引起医务人员重视。1981年2月至1985年9月,我院收治7例,现报告并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6例,女1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76岁,平均53.2岁。临床表现:间歇性上腹隐痛7例,其中伴有返酸、暖气6例,黑便4例,呕血3例,纳差、消瘦3例,血中嗜酸性细胞增高4例。病史最长达30年,最短2个月。本组7例均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发现胃巨大溃疡(直径大于2.5cm)5例,充盈缺损和小溃疡1例,充盈缺损1例。本组4例行胃镜检查及活检,3例为慢性浅表性胃炎,1例胃嗜酸性肉芽肿。本组术前误诊为胃癌4例,胃溃疡病1例,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发全身各部位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 对本科近1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5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检查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其中颅骨8例,下颌骨2例,椎体及下肢5例,临床行病灶全切,随访6~12个月,1例多发颅骨嗜酸性肉芽肿术后3个月出现新病灶,其余病例未见复发.结论 全身各部位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同时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是临床选择治疗方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癌急性穿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3例胃癌急性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单纯穿孔修补术4例;姑息性胃大部切除7例;胃癌根治术2例。三种术式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5.6,15.2,30个月。结论:早期诊断及选择正确术式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因素,应尽可能行根治术或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作者总结经病理证实为胃嗜酸性肉芽肿15例,均为术后确诊,全部施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无复发,作者认为,胃出血,溃疡,恶变是其主要并发症,手术所见与胃癌有区别,勿盲目施行全胃切除。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21例胃嗜酸性肉芽肿,并结合文献从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上作了初浅分析。提出胃嗜酸性肉芽肿病因未明,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易与胃溃疡、胃癌相混淆,术前诊断正确率极低。治疗上,作者认为,合理的外科手术可以消除症状及由此产生的多种并发症,并能使复发的机会下降。对不能耐受手术的病人,可用放疗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以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20.
胃嗜酸性肉芽肿少见。最初由kaijer于D37年描述本病,1950年由Polayers正式命名为嗜酸性肉芽肿。我院1974年以来共收治7例,均术后病理确诊,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近19年做胃切除术1258例,经病理诊断证实为冒嗜酸性肉芽肿7例,占055%。男性5冽,年龄22岁~66岁,平均44岁。均有上腹不适、疼痛、返酸史,均无过敏史。4例有黑便史。术前末梢血象嗜酸细胞均在正常范围。体检:7例上腹部有不同程度压痛,2例可触及包块。7例经钡餐证实胃有溃疡,其中SM位于冒小弯,2例位于冒窦部.2例行胃癌根治术,5例行胃大部切除术。2讨论21病因本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