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大学生皮肤病患病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皮肤病患病状况和规律,为疾病预防提供指导.方法以在校大学生为对象,通过皮肤科医师体检调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现19种皮肤病,其中痤疮、皮肤浅层真菌感染、脂溢性皮炎、疣、接触性皮炎居前5位,占总患病数的70.1%.结论大学生皮肤病病种较为集中,除个别病种外无性别差异,发病原因和年龄、生活环境和习惯、饮食偏好、审美倾向和衣着取向、地理气候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广西壮族女学生初潮年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回忆法对765名壮族女学生的月经初潮年龄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平均初潮年龄壮族女子为13.78岁,汉族女子为13.81岁;初潮发生于夏季最高,冬季最低;父、母为农民组或家庭妇女组及文盲组的平均初潮年龄较高;月经初潮之前的居住地对初潮年龄无影响。另外,月经初潮年龄出现提前趋势 相似文献
3.
华南沿海部队皮肤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华南沿海部队皮肤病发病情况,为皮肤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华南沿海海防部队1200名官兵进行了皮肤病调查。结果共有皮肤病702例次,患病率58.50%。手足癣、痤疮、体股癣、湿疹患病率依次为18.17%、13.33%、5.70%、3.83%。结论皮肤病是部队官兵常见疾病之一,手足癣、痤疮、体股癣、湿疹是东南沿海部队官兵常见的4种皮肤病。 相似文献
4.
广西壮族大学生皮下脂肪厚度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调查 19~ 2 2岁壮族大学生 64 9人 (男 375人 ,女 2 74人 )的肱三头肌部、肩胛下角部和腹部的皮下脂肪厚度。结果表明 :男、女肱三头肌部及男肩胛下角部 19岁最大 ,2 2岁最小 ;女肩胛下角部 2 0岁最大 ,2 2岁最小 ;男、女腹部 2 2岁最大 ,19岁最小。男女间比较 ,女厚于男 ,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皮下脂肪厚度与身高、体重的相关系数为男 -0 .72~ -0 .0 7、0 .0 4~ 0 .50 ,女 -0 .0 9~ 0 .2 4、0 .2 6~ 0 .58。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广西壮族人群的线粒体DNA(mtDNA)单个碱基的突变,了解突变的频率,为进一步研究壮族人群的遗传基础和相关的线粒体遗传病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从83例广西壮族人血液标本中提取DNA,通过PCR扩增,分离和回收,用377全自动序列分析仪进行序列测定,分析了mtDNA第一高变区单个碱基的突变。结果:来自南宁第四个地区的76个样本共有66个单倍型,71个多态位点,共发生了298次转换,39次,颠换和1个缺失,88%的碱基替换为转换,12%为颠换,南宁、百色、柳州和河池地区的转换,颠换和缺失的频率分别为6.31%,6.40%,6.79%和5.90%,对上述频率进行多样本率比较的卡方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壮族人九mtDNA的单个碱基突变比较丰富,各位点发生突变的频率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统计分析大学生皮肤病的患病情况,探寻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作好预防保健工作,尤其是做好大学新生皮肤病预防工作。方法对我校2007级、2008级两届新生入校后两月内在校医院就诊的皮肤病患病同学进行登记,另根据我院门诊病历,统计2006级、2007级(大二、大三)学生2008年1月-2009年1月患皮肤病病例,再对资料整理、统计、分析。结果新生和大二、大三学生皮肤病患者中,荨麻疹类皮肤病病例占皮肤病总数的比例都是最大。两届新生入校后两月内皮肤病发病数1248例,其中2007级发病数569例,发病率21.37%;2008级发病数679例,发病率23.09%。均高于大二、大三年级学生2008年年发病率1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届新生入校两月内患皮肤病后二次就诊率43.12%,高于大二、大三年级学生2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二、大三学生2008年皮肤病年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我校大学新生入校两月内皮肤病发病率高,二次就诊率高。 相似文献
8.
新兵足部皮肤病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足部皮肤病主要包括足癣、皲裂、湿疹、甲病等,其中以足癣最为多见,足癣在我国发病率甚高,是自身体癣,手癣、甲癣的传染源。为了解新兵集训期间足部皮肤病发病及流行情况,我们对省军区所训新兵进行了连续五年足部皮肤病调查。 相似文献
9.
广西壮族鼾症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14岁以上广西壮族鼾症的发生率及高危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广西壮族聚居地的8个村屯对2129名14岁以上者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对符合双亲壮族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计算鼾症的发生率;对影响打鼾的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受调查者中双亲壮族1986人,有效问卷为1961份(有效率为98.74%)。双亲壮族中打鼾者为356人,占18.1%。以男性高发,为25.9%。60岁以上老年人发生率为29.4%。结论广西壮族鼾症发生率高于北方地区,随年龄增长而增加,60岁以上老年人鼾症发生率为少年组的4.9倍,为青年组的4.1倍;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与打鼾相关的主要因素为:白天嗜睡、夜间憋醒、年龄、性别、收缩压、打鼾家族史。 相似文献
10.
广西壮族强直性脊柱炎患者HLA-B27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clylitis,A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是一种类风湿因子阴性、累及中轴关节和肌腱韧带骨附着点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相似文献
11.
杨自娟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88,(Z1)
我们对81~84年级学生健康查体811人,共查出13类43种皮肤病。患病人数572人,患病率70.53%。1.皮肤附属器疾病:共6种,有丘疹性痤疮,囊肿性痤疮,聚合性痤疮,酒渣鼻,汗疱症,脂溢性皮炎。男223人,女22人,占30.31%。2.丘疹鳞屑性皮肤病:4种,有单纯糠疹,小棘苔藓,线状扁平苔藓,玫瑰糠 相似文献
12.
某部军事训练期间皮肤病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舟桥部队是我军平、战时期都能发挥重要作用的一支专业技术队伍。他们为了随时应付突发事件,常年坚持在艰苦的环境中进行专业训练。由于训练环境的特殊性,皮肤病的发病率较高。为了在未来的海战中,不致因皮肤病影响部队的战斗力,我们选择了2003—12入伍的新兵作为跟踪调查对象,分别调查了皮肤病发病情况,以探讨军事训练中皮肤病的发病及其相关因素并对患者施于积极的相应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张志芬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1,24(2):41-42
三仁汤具宣通气机、消化湿热的功效,而湿热是许多皮肤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临证,以三仁汤为基础辨证加减,治疗痤疮、湿疹、接触性皮炎、带状疱疹等病,颇获良效,现介绍典型病例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本文调查500例婴儿皮肤的发病情况,其中137例有皮损,以婴儿湿疹和婴儿脂溢性皮炎多见,分别为95例和31例,占有皮损者的69.3%和22.6%。婴儿湿疹和婴儿脂溢性皮炎好发于出生后3个月以内的婴儿,后者可能是由于母体雄性激素的影响。婴儿湿疹的发病与喂养方法有很大的关系,以牛奶喂养的频度最高,母乳喂养和牛奶喂养儿相近,原因可能是其母饮用了牛奶。本调查中某些婴儿皮肤病还与性别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17.
贾敏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2,24(3):37-38
四物汤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方剂 ,主要功能为补益调经 ,用治冲任虚损 ,血虚血滞 ,月经不调等症 :余遵“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 ,在皮肤科临床中 ,运用四物汤养血活血凉血 ,伍以解毒祛湿清热等 ,异病同治对皮肤科一些疑难病取得较好疗效 ,现介绍如下 :1 银屑病张某 ,女 ,4 2岁 ,1 997年 7月 5日就诊。患者于半月前四肢、胸背皮肤出现皮疹 ,色红瘙痒 ,伴有脱屑 ,未诊治。半月来皮疹逐渐增大增多 ,伴心烦 ,大便干 :查 ;胸腹、背部皮肤及四肢皮肤皮疹呈斑块状 ,如钱币大 ,边缘清楚 ,尤以胸背部皮疹密集 ,色红 ,覆有白色鳞屑 ,搔之脱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湖南安乡县水灾地区皮肤病的发病情况。方法 对水灾地区1 416个皮肤病初诊患者作有关皮肤病发病情况的调查,并和我院同期10 297个皮肤病初诊患者作比较。 结果 水灾地区的皮肤病就诊数明显高于我院同期数,在各类皮肤病的比较中发现水灾地区细菌感染性皮肤病、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浸渍皮炎的发病比例明显高于我院同期,而病毒感染性皮肤病、夏季皮炎、日光性皮炎、痒疹、自身免疫性皮肤病、药疹及性病等的发病比例明显低于我院同期。结论 认为以上差别是由于水灾地区的特殊自然环境、不良卫生习惯、缺医少药以及城乡差别所致。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调查资料显示,军事训练后皮肤病发生率比训练前增高,为进一步探讨这一问题,我们对某部2009、2010年连续两个夏季(6~8月)野外驻训官兵皮肤病患病情况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某部夏季野外驻训官兵2 949名。均为男性,年龄17~47岁,平均20.8岁。 相似文献
20.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6):819-821
目的了解人体部位生物电变化对广西壮族女大学生亚健康的影响,为壮族女大学生的卫生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人体能量监测仪Auramed Biopulsar收集232名壮族女大学生左手掌的生物电能量流动趋势,观察壮族女大学生45个部位的生物电指标变化对亚健康的影响。结果壮族女大学生亚健康检出率高达76.96%,以脊柱、甲状腺、眼、肝、肾、小肠、颈、胃、大肠、十二指肠、肩、胸腺、上臂、肾上腺、膝肘腿、足等16个部位的生物电变化与亚健康密切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脊柱、颈、上臂、眼、肝、胃、小肠、甲状腺和肾上腺等9个部位生物电变化是影响壮族女大学生亚健康的主要因素。结论壮族女大学生亚健康检出率高与学习压力、经济压力以及不良学习生活习惯有关,学校有关部门和家庭应及时进行干预,防止亚健康向疾病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