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同仁堂一向以用真货而且以质地优良的药材制成丸散而闻名遐迩。当年祁州药市春秋两季开市,同仁堂必派员参加,前往购药。同仁堂是药市的大主顾,向来最好的药都是由同仁堂首先挑选。当时国内著名的药市有两处,素有"南有樟树,北有祁州"的传统说法。祁州即今安国市,是主要的中药材集散地,向有"没有到过祁州的药材就没有中药味"的俗谚。祁州药市最早始于北宋建中元年(1101年),盛于明、清二朝。  相似文献   

2.
北京“同仁堂”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在三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同仁堂”有过晴空万里的辉煌,亦有过风雨飘摇的落寞。斗转星移、时代变迁,但一则“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横穿三个世纪,直到21世纪的今天,我们依然钟情于历史赋予“同仁堂”的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3.
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在3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同仁堂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  相似文献   

4.
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名的老字号,在3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同仁堂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确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的长盛不衰。同仁堂药品的种类有几百种,其中十大王牌深受人们欢迎。本所介绍的其中五种王牌成药皆为传统名方,都可用于治疗温热病、中风,但药效、药力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5.
北京"同仁堂"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在三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同仁堂"有过晴空万里的辉煌,亦有过风雨飘摇的落寞.斗转星移、时代变迁,但一则"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横穿三个世纪,直到21世纪的今天,我们依然钟情于历史赋予"同仁堂"的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她像一个神奇古老又充满强韧生命力的传说,在<风雨同仁堂>和<大宅门>等影视作品的演绎后更显丰富生动,在那条古香古色的老街上,融会了中华民族的生命智慧.  相似文献   

6.
《医古文知识》2012,(3):F0003-F0003
景点简介 北京崇文门商楼圈内,有两座四合院青砖小瓦古朴雅静,大院里晚清民居修缮后驻同仁堂集团公司总部,对面小院即2007年春公司自建的同仁堂博物馆。入口影壁刻着300年堂训:同修仁德、济世养生、品味虽贵必不敢省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相似文献   

7.
<正>北京同仁堂连锁药店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1年,经营范围包括零售中成药、中药饮片、化学药制剂、化学原料药、抗生素制剂、生化药品、预包装食品、特殊食品、医疗器械等。北京同仁堂连锁药店始终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致力于企业基础、规章制度、规范业务流程、质量保证体系、管理信息化等方  相似文献   

8.
乐姓四代管理同仁堂 自1843年乐平泉收复了祖业、排除了外股,使同仁堂又百分之百地回到乐氏家族手中,直到1956年同仁堂带头公私合营。这一百多年间乐家掌管同仁堂的主要负责人大体如下:  相似文献   

9.
同仁堂是中国中药行业的老字号,始创于1669年,至今已有340多年的历史。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北京同仁堂集团旗下的一家香港上市公司,2000年10月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上市,2010年7月成功转为主板。经过15年的跨越式发展,公司资产总额从2000年成立之初的5亿余元,增长到2014年的50余亿元,成为集产、供、销于一体的现代化中药企业集团。同仁堂科技公司以"同修仁德,济世养生"为己任,秉承"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  相似文献   

10.
<正>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北京同仁堂药材参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目前汇集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和中药养生产品的研发、生产以及销售于一体,主营中药饮片和中药养生产品,销售网络遍及全国各地。"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是同仁堂文化的核心表述,是其对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贡献。为不断提高质量管控水平,公司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建立了从基地种植到药材采购,传统鉴别、仪器检测,生产过程管控,以及售后服务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同仁堂传承了我国几千年的医药文化遗产.康熙44年(1706年),乐姓五世祖乐凤鸣所写的<同仁堂药目>的序言可说是企业的宗旨:"同仁堂名,先君之素志也,同仁二字可命堂名,吾爱其公而雅,须志之.每庭训余,谓可以养生,可以济世者,惟医药为最."其思考方式和过程是"古方无不效之理.因修合未工,品味不正,故不能应症耳".因此,其行为方式是: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就是贯彻始终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2.
同仁堂目前收集到不同时期的《同仁堂药目》共12本,所收药品系统整理过三次,每次都要增加新的内容,最后一次于清同治年间由乐平泉(号印川)与夫人许叶芬(号少雀)为首共同整理出来。《同仁堂药目》非常完整,既有目录,又有每种药品的功能主治,是很有参考价值的同仁堂文献。这本《药目》(图1)为黄皮蓝签线装本,上有《同仁堂药目》五个楷书大字,下有许叶芬署检五个小字,并盖有少雀印章。封二除“同仁堂药目”外,左下方有“本堂藏板”四字。封三刻有“光绪己丑仲春(1888)重刊”,书尾有“民国十二年(1921)榴月重刊识”,至今已保存80余年。  相似文献   

13.
<正>北京同仁堂连锁药店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1年,经营范围包括零售中成药、中药饮片、化学药制剂、化学原料药、抗生素制剂、生化药品、预包装食品、特殊食品、医疗器械等。截止到目前,北京连锁有门店130余家,已实现北京区县的全覆盖。北京同仁堂连锁药店始终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致力于企业基础、规章制度、规范业务流程、质量保证体系、管理信息化等方面建设,公司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严格GSP标准规范建店,各零售网点已全部通过GSP认证。北京同仁堂连锁药店组织机构设置按《公司法》规定设置,公司设有健全的  相似文献   

14.
正中医认为,肾为"封藏之本……通于冬气",意指肾是封闭储藏的根本,宜固密不宜耗泄,万物收藏的冬季,养肾应为养生的重点。众所周知,创建于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自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即开始供奉御药的同仁堂,始终恪守着"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制药,所以一直深得患者信赖用于肾虚肾寒患者的参茸丸是同仁堂众多经典古方中的一个,既保留了传统制备工艺,又严格遵照古代标准组方、选材,是其制药精髓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中药指纹图谱质控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1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发展历程 1.1受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几千年来中药饮片、中成药在内在质量的控制上缺乏检验的方法手段。中成药的功效主要依靠原料药材的地道性和药工制作的经验性予以保证。同仁堂“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力;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集中反映了传统中成药生产保证质量的基点。  相似文献   

16.
中医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时,使用最多的是中药饮片。“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力;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是同仁堂的百年古训,也是中药质量的指导思想。不法商人为谋求暴利,假冒伪劣的药材层出不穷,造成中药质量的整体下滑。探索出一套更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中药质量评价体系,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意义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17.
乐平泉(号印川)仅用了十二年就恢复了祖业,于道珧二十三年(1843年)将同仁堂又百分之百地回归到乐姓之手。当时同仁堂是怎样情况呢?经请同行中人公盘公算,物货价值抵销外,实亏欠银八万四千余两。乐印川是一位很有能力的人,在他锐意经营下,几年间就扭亏为盈,生意日有起色,声誉远播,在此时应有好日子过了吧?不,新的矛盾又产生了!在他接管同仁堂仅九年,于成丰二年(1852年)就出现了于大等人私刻同仁堂图章,售卖假药的事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正>肾虚肾寒、腰膝酸软、形体瘦弱、气血两亏患者所适用的参茸丸,是药味繁多、选材精良的方剂,也是“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同仁堂传统养生文化、制药精髓的体现。其内含有红参、熟地黄、巴戟天、陈皮、山药、牛膝、肉桂、当归等18味中药,从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开始即为御药房的滋补上品,属于经典的传统古方。参茸丸药味虽多,药名却简单,其所  相似文献   

19.
先曾祖母许叶芬(1827~1907),号少雀,出身名门,知书懂礼,文墨颇深。婚后印川公再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二人一道经管同仁堂,管理得井井有条。印川公逝世后,老夫人在独掌同仁堂的27年里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能够内外相安,使同仁堂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在印川公刚去世时,社会上有一种流言,说:“用不了几年,看他们蹲桥头,抱沙锅去吧!”意即老乐家将沦为乞儿。这时,老夫人带着四个儿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正> 中文古老的中药店——同仁堂同仁堂是北京最古老的中药店,据《同仁堂药目》记载,它创办于清康熙壬午年(康熙41年,即1702年)至今已有279年的历史了。乐尊育是同仁堂中药店最早的创议者,他对同仁堂后来的经营思想影响很深。乐家祖籍浙江宁波,后迁居北京,几代都以行医卖药为业,古称“郎中”。乐尊育曾做过太医院吏目(相当于医士的一种官职),喜阅方书,收集了许多古方和官廷秘方,并“辨药味地道疑似”。他平日常讲:“古方无不效之理,因修合未工,品味不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