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中医阴阳学说的重要文献.本文对其中教学过程中常见的三个疑难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阳生阴长,阳杀阴藏为阴阳二气的固有正常作用,但阴阳主生长和杀藏万物时各有特点;雨出地气,云出天气之出作为趋向理解,由此说明阴阳交感;冬伤于寒,春必温病讲的为伏邪温病,但冬不藏精参与了其中病理过程,春气生发和温热之气为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2.
3.
4.
章恪 《陕西中医》2005,26(12):1397-1398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指出:不知养身之人,年到四十,肾中阴精已经衰减一半了,人也就开始衰老。《内经》此论,从阴阳学说看人体衰老,对于老年病的防治有重要指导意义。中医理论来自临床观察,也完全可以在临床上得到印证。对几种常见老年性疾病的发病机理略加分析可知,其病机均与“阴气自半”有关。高血压病:西医认为,高血压病的产生原因尚不明确,其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高而增加,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认为,高血压病是本虚标实之病。本虚多与肝肾阴亏有关。肝体阴用阳,主动主升,若肝肾阴虚,阴阳失调…  相似文献   

5.
田满荣  杨凤爱 《陕西中医》2007,28(10):1447-1448
人的衰老,并不是从60岁才开始。《内经》提出了四十岁开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矣;年六十.阴痿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衰老的过程是随着年龄的推移,经血不断衰耗,脏腑功能日渐衰弱,继之则气血亏虚,阴阳失调,神败形坏,老态出现。现从以三个方面说明。  相似文献   

6.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内经》中阐发阴阳、五行学说至为重要而又较为完整的一篇,其中论述味、气、形、精之间的相互转化和影响(气化),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从逻辑学角度出发,以篇中原文和《内经》成书时代的哲学思想为背景,对气化理论展开逻辑探讨,以期有裨于认识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张景岳汗法应用特色析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盛斯  喻德福 《中医杂志》2006,47(4):316-316
《景岳全书》散阵新方是张景岳依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治则,主要选用具有发汗解表功效的药物,精心配伍而成,用于发散表邪,解除表证。景岳应用汗散之法,多有心得,颇能启迪后学,试析其特色于后。1但有外证内无寒热者治宜平散无论伤寒、瘟疫,或初感外邪而为表证者,当速用汗法以逐邪,不可迟误。但取汗之法,又当详察元气、病气之虚实,若忽耳感受风寒,表证已具,症见发热恶寒,头痛身疼,或者疟初起,而内无明显寒证或热证,且元气无亏,气血平和者,宜用平散之法以开玄府,当用功能疏表散寒、理气和中…  相似文献   

8.
历代注家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壮火”、“少火”的涵义素存分歧,或指人身之阳气,或谓药物之性能。本文通过对有关文献的考证与校勘,认为该篇“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句衍一“气”字,编次不伦,致使“壮火”、“少火”专指药性气味之“气”的原意隐而不显,其对气味学说的精辟概括亦因此而失彰。  相似文献   

9.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第五篇>日:"气味辛甘发散为阳."而甘草干姜汤中甘草味甘平,干姜味辛热,正是<内经>这一理论的体现.由于该方药味精炼,配伍严谨,成为温中复阳的基本方.笔者就甘草干姜汤的配伍运用特点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0.
<内经·阴阳应象大论>有"少火""壮火"之分,少火能生气,壮火能散气,气由少火而生,气又伤于壮火,这说明了火与气之间存在着生化、贼伤的关系.因此,探讨一下火之益于人,火之害于人,以及气之所以生、气之所以伤等问题,可能对火与气的理解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五句,从杨上善的《太素》起,到近年出版的教材和专著,大多释为诊法。例如山东中医学院等主编的《黄帝内经素问校释》把此五句语译为:"以自己的正常状态,通过比较来察知病者的异常状态,从外部变化可诊知内在的疾病,用这样的方法作为判断虚实的依据,见到微小的征象,就知道疾病的结所在,依此施治,就不会发展到危险地步了。"如果孤立地看待这五句原文,语译似无不妥,然而联系上下文,便会发现其与经旨大异其趣。首先,此五句接在"故善用针者,…  相似文献   

12.
分析"七损八益"的养生理论,比较了<素问·上古天真论>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两篇文章之养生思想,揭示了<内经>养生学理论的道家养生思想核心.  相似文献   

13.
燕卫主任医师对小儿哮喘的诊治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兰 《新疆中医药》2006,24(5):69-71
小儿哮喘是儿科最常见的一种肺系多发病、常见病,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病程较长。“哮喘”病名最早见于《丹溪心法》。《幼科发挥·哮喘》云:“小儿素有哮喘,遇天雨而发者……发则连绵不已,发过如常,有时复发,此为宿疾,不可除也。”认识到本病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的临床特点。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的变化,发病率有所增加,发病年龄呈小龄化趋势,严重影响了患儿的身心健康,因此,小儿哮喘的防治工作日益受到关注。祖国医学认为,形成本病之关键在于小儿肺、脾、肾功能不足,肺气亏虚,气不布津,痰浊滋生;脾失健运,聚湿生痰,上贮于肺;肾失气化,水气上…  相似文献   

14.
基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的治疗原则,分析肺癌癌性发热的阴阳病机,探讨清燥救肺汤对肺癌癌性发热的作用机制,为该中药药方的临床运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较为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中医理论讲的是阴阳五行,“天人一体”。祖国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一体之赢虚,消息皆通于大地”,也就是说季节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说的是阴阳的对立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张仲景提倡“勤求古训”,认真学习和总结前人的理论经验。他曾仔细研读过《素问》、《灵枢》、《难经》、《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等古代医书,其中《素问》对他的影响最大。《素问》说:“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又说:“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张仲景根据自己的实践对这个理论做了发展。他认为伤寒是一切热病的总名称,也就是一切因为外感而引起的疾病,都可以叫做“伤寒”。  相似文献   

17.
1 阳气者 ,烦劳则张 ,精绝此句出自《素问·生气通天论》。王冰注曰 :“烦扰阳和 ,劳疲筋骨 ,动伤神气 ,耗竭天真 ,则筋脉月真胀 ,精气竭绝。”清代小学家俞樾在《春在堂文集·读书余录》中指出 :“‘张’字之上夺‘筋’字。‘筋张’、‘精绝’两文相对 ,今夺‘筋’字则义不明。王注曰‘筋脉胀张 ,精气竭绝’,是其所据本未夺也。”俞说一出 ,后人多袭用之 ,由郭霭春先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黄帝内经素问校注》,亦引用此说。笔者认为 ,俞氏之校误。俞氏之校本于王冰之注文 ,殊不知王冰之注亦误矣。对“阳气者 ,烦劳则张 ,精绝”一…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从肝论治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振杰  林国清 《陕西中医》2005,26(12):1399-1400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长期以来阴虚燥热病机论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早在《素问.奇病论》即有“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在《素问.阴阳别论》提出了“二阳结谓之消”,从而阐发了胃热津伤,阳明燥热致消的机制。后世对论治消渴,有从脾论,有从心论,虽有一定的发展,但总不离阴虚致燥论。随着对糖尿病的深入认识,特别是由于目前检测手段的提高,大量早期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者被发现,这些患者大多无典型的。三消”症状,甚至无任何临床表现。这对阴虚致消的传统理论受到了挑战。消渴病从肝论治早在《内经》中即有认识,其后又有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糖尿病的研究深入,消渴病从肝论治得到了日益重视。  相似文献   

19.
胡静娟 《新中医》2007,39(12):88-89
《素问·评热病论》有"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也。"其后《脉经》及《史记·仓公传》亦间有论及。阴阳交,到底为何义,各家解释不一。王冰云:"交,谓交合,阴阳之气不分别也。"滑寿云:"交,谓交错也。"张景岳云:"以阳邪交入  相似文献   

20.
《素问》自传世以来,历代医家对其注释考证者颇多,但目前其中仍然有许多内容和文字值得商榷。近日,笔者把《素问》不同篇章前后联系贯穿,并依据历代各家注疏以及相关史料,发现其中有些内容仍有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