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前国、内外学者应用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 (VSD) ,使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迈上了一个新台阶[1~ 7] 。我院近期采用Amplatzer封堵器方法治疗 2例VSD ,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资料和方法  1 临床资料 :2例患者均为女性 ,分别为 1 8岁、2 4岁 ,体重 45kg、 5 5kg,均经临床、心电图、X线胸片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证实为室上嵴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1例患者VSD分流束宽为 7mm ;另 1例患者VSD分流束宽为 1 4mm ,ASD分流束宽为 2mm。血生化、三大常规正常。TTE显示肺动脉压力分别为2 1mmHg、 5 …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国产Amplatzer偏心性封堵器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perimembrane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PMVSD)的效果。方法 我们于2003年9月起对12例膜部室间隔缺损进行了封堵;经左心系统、室间隔缺损处、右心系统建立导丝轨迹.沿导丝经传送鞘管送直径6~12mm(平均8mm)的Amplatzer封堵器至缺损处行封堵。结果 全组技术成功率100%,术中未发生任何重要并发症。全部患者封堵后无一例存在残余分流.术后即刻完全封堵率100%。结论经导管置人国产Amplatzer偏心性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PMVSE)是一种成功率高、近期疗效可靠的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3.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室间隔缺损封堵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室间隔缺损封堵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对2例室间隔缺损患者用Amplatzer封堵器或类似Amplatzer国产双盘式伞状封堵器进行封堵介入治疗.结果2例室间隔缺损封堵完全成功,定期随访一年,均见封堵器位置正常,未见残余分流等并发症.结论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室间隔缺损封堵介入治疗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我院2001年6月至2003年11月间,应用美国 AGA 公司的新型 Amplatzer 封堵器(以下简称封堵器)关闭65例室间隔缺损(VSD)。本文通过封堵前心电图表现和封堵后心电图变化,从心电学角度评价 VSD 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1 资料和方法65例中,男28例,女37例,年龄2~75岁。其中≤14岁50例,体重12~42(平均22.9)kg;≥15岁15例,体重48~82(平均58.6)kg。依据临床体检、X 线胸片、12导联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经导管封堵器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PMVS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6例患者术前由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确诊PMVSD,术中经左心室造影明确缺损直径为2.7~11.8(6.45±2.20)mm;经左心系统、室间隔缺损处、右心系统建立导丝轨道,沿导丝经传送鞘管送封堵器至缺损处行封堵;术后72h、1月、3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X线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除2例患者行左心室造影发现PMVSD合并膜部瘤有2个以上破口,考虑封堵器不能完全封闭而放弃外,全组患者封堵器植入均获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术中未发生任何严重并发症。全部封堵器病例无残余分流;72 h、1月、3月随访时TTE检查均未发现残余分流和封堵器移位。术后3月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缩小(P<0.05);右室收缩压明显下降(P<0.05)。X线检查全部显示肺血减少。2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1例患者术后第5天出现间歇性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经治疗3 d后消失;1例患者术后出现“窦速”、I度房室传导阻滞、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月随访时消失。结论经导管置入封堵器治疗PMVSD是一种成功率高、并发症轻、近期疗效可靠的介入方法,其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不同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不同封堵器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非对称型封堵器(AVSDO)或对称型封堵器(SVSDO)介入治疗267例次PMVSD病人.结果 255例成功接受介入封堵手术,手术技术成功率95.5%(255/267).120例次接受AVSDO封堵,150例次接受SVSDO封堵(3例病人先后采用不同封堵器接受两次手术).室间隔缺损(VSD)大小(4.9±2.5)mm,AVSDO大小(7.5±2.7)mm,SVSDO大小(7.8±2.5)mm.AVSDO和SVSDO组的即刻关闭率分别为93.8%和95.1%,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5%和22.7%(SVSDO组死亡1例),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19.2%和18.0%.2例伴膜部瘤的VSD用AVSDO封堵后出现残余分流,改用SVSDO成功封堵;1例VSD用SVSDO封堵后中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改用AVSDO后无主动脉返流.结论 两种封堵器介入封堵VSD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心律失常是它们共同的主要并发症,应认真防治.  相似文献   

7.
国产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国产Ampatzer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3年1月至2006年2月采用国产封堵器对33例(男23例,女10例)VSD施行封堵术。所有病人在透视及超声监测下完成VSD封堵治疗。结果术中造影示嵴内型8例,膜部25例。29例患者封堵器置入成功,其中2例分别采用6~8mm、4~6mm动脉导管未闭Amplatzer伞封堵,27例应用对称型室间隔封堵器,型号为4~12(7±2.39)mm。左心室造影测量室缺直径为3.2~11(4.9±1.8)mm,缺损上缘距主动脉根部距离0.8-9(3.1±2.2)mm,16例合并有膜部室间隔膨出瘤。28例即刻无分流,1例术后即刻有流速达4.5cm/s的2mm的残余分流。4例失败,原因分别为嵴内型缺损、多孔型大缺损2例、操作粗暴损伤三尖瓣。术后发生一过性束支传导阻滞3例,永久性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各2例,一过性机械性溶血1例。余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国产Amplazer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安全有效,近期效果良好,中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高飞 《医药论坛杂志》2011,(23):105-106
目的探讨国产封堵器在膜部室间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明确诊断的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者采用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进行封堵治疗,并于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时间复查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观察封堵的疗效。结果本组18例患者均获封堵成功,封堵器置入的直径4~12mm,平均(6±2.5)mm。封堵器置入的手术时间40~130min,平均(80±15)min,住院时间8~22d,平均(9±4)d。于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进行随访,未见封堵器移位及再通,无血栓形成。结论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操控性能良好,使用操作简单。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安全、有效,且手术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国产VSD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芸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6):117-118
室问隔缺损(VSD)介入治疗操作简便、定位准确、创伤性小,安全性高和并发症低[1],明显优于传统外科手术,特别是国产VSD封堵器临床应用,实施介入治疗患者愈来愈多.我院自2003年3月至2004年10月应用国产VSD封堵器治疗VSD 12例,临床成功率100%.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总结应用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的护理效果。对128例ASD、VSD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完善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术中配合良好,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做好ASD、VSD介入治疗的全过程护理,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及促进术后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国产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间隔缺损(VSD)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25%,而VSD中约有90%的缺损位于膜部或膜周部。开胸VSD修补术已比较成熟,效果确切,但需要体外循环支持,手术创伤大,住院时间长,且存在一些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随着新型Amplatzer经导管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封堵器的问世,经导管VSD封堵术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等优点,成为当前先天性心脏病治疗的热点。  相似文献   

12.
膜部室间隔缺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既往需要通过开胸手术治疗。本院2004年至今使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封堵膜部室间隔缺损,获得良好疗效,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和评价国产室间隔缺损(VSD)封堵器与Amplatzer室间隔缺损封堵器(AVSDD)治疗室间隔缺损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198例VSD封堵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国产组和AVSDD组的手术成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4h、1、3、6、12个月不同时点随访,残余分流量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封堵部分室间隔缺损创伤小、恢复好、效果好、费用低,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患者,女性,59岁。发现先天性房间隔缺损30余年。以胸闷、气短伴下肢浮肿1周入院。患者于20多岁检查发现有房间隔缺损(ASD),当时及后生育3个子女均无不适,近3年来常感活动后胸闷、气短、乏力.近1周症状加重伴双下肢浮肿、纳差。体检:血压140/80mmHg,口唇无紫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无干湿 音,心界扩大,房颤心律,心串86次/min,胸骨左缘2~3肋间闻及IISM,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其余备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肝不大,双下肢轻度浮肿。胸片示心脏向左扩大,肺动脉段突出,肺门模糊心脏彩超:I…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的初步疗效。方法:2例病人经食道超声(TEE)证实为VSD,并在透视和TEE下置入封堵器。术后24h,1mon经胸超声,心电图(ECG)和X线胸片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例VSD病人,选择的封堵器的直径为4mm和6mm。术中未发现任何并发症,术后即刻,24h和1mon,经胸B超检查所有病例无残余分流和再通。结论:经导管置入封堵器治疗VSD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方法,其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李志刚 《临床医药实践》2009,(5Z):1627-1628
目的:探讨膜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方法,评价国产封堵器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2例成人先天性心脏病膜部室间隔缺损病例经国产膜部室间隔封堵器行封堵介入治疗,术前所有病例经胸超声心动图初筛选,左室造影最终筛选确定。男性13例,女性9例,年龄18~36岁,平均30岁,术中所有病例均使用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随访3个月~1年,胸超声心动图、X线观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22例封堵手术成功,即刻手术成功率100%,无残余分流,无主动脉瓣反流、房室瓣反流,未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术后患者胸闷、心悸症状消失,心电图随访无房室传导阻滞也无束支传导阻滞并发症,封堵伞位置良好。结论:国产封堵器封堵介入治疗成人膜部室间隔缺损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经导管封堵器介入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导管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2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在X线透视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监视下经导管置入封堵器封堵ASD,术后72 h、1个月、3个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除2例因房间隔缺损太大(大于40 mm)外,全组患者封堵器植入均获成功,技术成功率100%,选用的封堵器直径8~40 mm,术中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全部封堵病例无残余分流.3个月随访,所有病人临床症状及心脏大小改善,右室收缩压明显下降.结论经导管封堵器治疗ASD是一种有效、安全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失败后外科手术的效果,选择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接受经导管介入治疗ASD(12例)和VSD(4例)失败后需再行外科手术的16例,其中封堵器脱落7例,心脏穿孔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2例,瓣膜关闭不全2例(其中1例合并Ⅲ度AVB),残余漏和封堵失败各1例。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取出封堵器,修复心内畸形,术后入ICU监护。结果表明,ASD介入治疗患者中,手术探查ASD直径平均31mm,较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的平均直径26mm增大(P〈0.05)。ASD部位为中央型5例,下腔型7例,与术前诊断相符率41.7%,不相符率58.3%。VSD直径平均5mm,与术前无显著性差异。VSD部位为膜部2例,流出部与肌部各1例。3例Ⅲ度AVB者术后均恢复窦性心律。心内畸形修复完善,无手术死亡。结论:及时采取外科手术治疗介入封堵失败后并发症,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并可避免并发症造成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20.
室间隔缺损(以下简称VSD)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称先心病),其发生率占先心病的20%。后天性VSD少见,主要见于外伤引起的室间隔破裂和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室问隔穿孔。对于VSD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近几年,随着介入器材及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VSD已成为可行的治疗方法。现就近年来VSD介入治疗的现状及进展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