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头皮血管畸形较颅内血管畸形发病率低。病人往往由于头皮肿物及颅内杂音就诊。基层医院往往忽视此病的诊断、治疗 ,以至于多次手术解决不了问题 ,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笔者医院 1 985年至 1 993年收治头皮血管畸形 1 5例 ,均经手术切除。现结合有关文献一并介绍。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年龄 6~ 59岁 ,平均 2 8岁 ,以中青年多见。男女比例为 1∶1 2。自幼出现后逐渐长大者 7例 ,外伤后出现者 4例 ,无明显原因者 4例。1 2 症状及体征  病人多有低头时肿物变大 ,枕部头皮血管畸形仰卧变大的病史。 1 5例病人中自觉有颅内杂音者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的手术适应证及显微神经外科治疗方法,进而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对显微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29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29例中全切27例,次全切2例;恢复良好26例,中残2例、重残1例。结论:显微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疗效良好。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娴熟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是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高血压性自发性颅内血肿的病因及诊治。方法:回顾性总结了46例非高血压性自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46例患者出血原因明确的27例,脑动静脉畸形(AVM)21例,动脉瘤5例,肿瘤卒中1例。手术治疗37例,疗效满意。结论:非高血压性自发性颅内血肿常见病因为血管畸形,CT、MRI是最好的定位诊断方法,脑血管造影可作出病因诊断,开颅直视下清除血肿是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陈川  黄振超  龚瑾  叶卓鹏  王辉 《海南医学》2012,23(19):55-58
目的初步探讨颅内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畸形的治疗策略。方法对2005年8月到2010年3月间收治的5例颅内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畸形病例的临床分类、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病例均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包括AVM团内型1例,AVM血流相关型2例,AVM无关型2例。2例患者一期手术夹闭责任动脉瘤并同时切除AVM,1例栓塞动脉瘤后二期手术切除AVM,1例患者栓塞动脉瘤后,二期伽马刀治疗丘脑AVM,另1例手术切除AVM病灶,二期手术夹闭动脉瘤。5例病例复查DSA均未见动脉瘤或畸形血管团残留。结论此类病例中,动脉瘤与动静脉畸形的解剖特点和构筑关系往往比较复杂。针对不同临床特点的病例,应采取合理的个体化治疗策略,以得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颅内动静脉畸形ONYX栓塞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在全麻或局麻+强化下,应用ON—YX液体栓塞剂行颅内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栓塞。结果16例颅内动静脉畸形完全或近全栓塞7例,部分栓塞9例,其中6例明显缩小达到可行伽玛刀治疗程度,术中1例出现少量出血,1例微导管留滞于患者体内。结论ONYX栓塞效果可靠,是颅内动静脉畸形安全理想的栓塞剂。围手术期护理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电解式可脱性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和医用生物胶NABC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疗效观察。方法 对4例颅内动脉瘤、6例脑动静脉畸形,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颅内动脉瘤用GDC栓塞,脑动静脉畸形予NBCA栓塞。结果 成功栓塞动脉瘤3例,1例因微导管无法到位未行栓塞;4例脑动脉畸形1次性栓塞彻底,2例巨大脑动静脉畸形栓塞2次后畸形面积减少50%。结论 血管内栓塞是治疗脑动静畸形、颅内动脉瘤较为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Onyx液态栓塞剂栓塞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采用Onyx栓塞治疗135例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栓塞治疗26例,联合手术治疗20例,联合伽马刀治疗89例.结果 栓塞范围达80%以上者46例,其中,畸形团完全闭塞10例;栓塞范围在80%以下者89例.术中出血3例,均为少量出血,术后无神经功能缺损.术后出血5例,其中,死亡3例.术后一过性神经功能缺损3例.DSA随访38例,其中,畸形团完全闭塞者23例,畸形团与术前比较无变化者15例.结论 Onyx栓塞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安全有效,结合手术或放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脑电监测结合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继发癫(癎)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从2000-2006年颅内动静脉畸形继发癫(癎)患者18例,术中采用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测定致(癎)灶的准确部位和范围来进行显微外科手术.结果:随访发现10例患者停药后1年以上无癫(癎)发作,5例以术前药量的1/3~1/4量即可控制,3例在药物控制下偶有癫(癎)发作.结论:对于有手术指征的AVM继发癫(癎)者,术中使用皮层电极确认致(癎)灶,对于癫(癎)治疗疗效更确定.  相似文献   

9.
右侧大脑后动脉多发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畸形1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朝晖  支兴刚 《重庆医学》2005,34(11):1706-1708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畸形的发生率、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例右侧大脑后动脉多发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畸形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过程,并结合文献予以讨论。结果该患者经开颅手术切除病变,术后恢复良好。结论颅内多发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畸形较为罕见,病变的发生可能与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治疗上提倡一次手术同时切除两种病变。  相似文献   

10.
黄质彬  刘特炯  朱志辉 《海南医学》2006,17(1):49-49,16
目的探讨非高血压性自发性颅内血肿的病因及诊治.方法回顾性总结了78例非高血压性自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78例患者出血原因明确的41例,脑动静脉畸形(AVM)29例外,动脉10例,肿瘤卒中2例.手术治疗52例,疗效满意.结论非高血压性自发性颅内血肿常见病因为血管畸形,CT、MRI是最好的定位诊断方法,脑血管造影可作出病因诊断,开颅直视下清除血肿是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5):60-6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征、妊娠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响、终止妊娠的时机、分娩方式的选择、再次妊娠颅内出血的风险。方法以2015年9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颅内海绵状血管瘤5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年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终止妊娠的时机、分娩方式的选择。结果临床特征:妊娠合并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多无症状,常见临床表现是癫痫及颅内出血。终止妊娠时机:5例均在妊娠36周以后终止妊娠。分娩方式选择:5例均选择剖宫产终止妊娠。结论妊娠合并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临床少见,对于其终止妊娠的时机及分娩方式的选择目前缺乏大样本研究,有待多学科协作,进一步研究,规范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颅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特征和临床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新进展。方法分析该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探讨其治疗方法,通过两例典型的病例进行讨论。结果手术全切除59例,占92%,部分切除5例,占8%。结论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脑动静脉畸形并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37例显微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破裂出血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37例脑AVM破裂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结果 全组37例均行显微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2年,其中恢复工作21例,生活自理10例,需要他人照顾2例,死亡4例(死者均为术前脑疝时间较长患者).结论 选择适当的显微手术治疗能够改善脑AVM破裂出血的预后,血肿清除加AVM切除是该病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CTA在颅内动静脉畸形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减影CTA在颅内动静脉畸形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DSA诊断为颅内动静脉畸形32例。经64层螺旋CT平扫、增强动脉期和静脉期扫描。将动脉期数据减去平扫数据获得动脉的减影数据,静脉期数据减去动脉期数据获得静脉减影数据,静脉期数据减去平扫数据获得混合动静脉的减影数据。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进行颅内动静脉畸形三维成像。结果:本组颅内动静脉畸形幕上30例,幕下2例。其中额叶动静脉畸形6例,顶叶动静脉畸形5例,枕叶动静脉畸形4例,顶枕部动静脉畸形4例,侧裂区3例,额顶区动静脉畸形2例,颞顶区动静脉畸形2例,颞叶动静脉畸形2例,胼胝体动静脉畸形1例,丘脑动静脉畸形1例,小脑半球动静脉畸形1例,脑干动静脉畸形1例。单一供血动脉供血8例,两支及以上动脉供血14例;其中浅表静脉回流引流29例,深静脉回流引流3例。结论:减影CTA能够清楚显示供血动脉的来源、数目和形态,以及引流静脉的部位、大小以及深度。对临床诊断及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评价颅内血管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诊断为脑血管病变的98例患者的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诊断方法、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同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对照。结果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出颅内动脉瘤47例,脑血管畸形14例,闭塞性脑血管病变25例,烟雾病5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3例,脑血管发育异常9例,脑肿瘤(显示肿瘤供血血管)3例。结论多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是诊断脑血管病变的首选非创伤性检查方法,同时可以为颅内血管性病变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18例脑血管畸形引起的颅内出血,平均年龄24.1岁,以头痛、颅内出血为主要症状,个别有癫痫。CT检查发现16例有明显占位效应的颅内血肿,CAG检查不易发现小型血管畸形.13例手术治疗。作者叙述了该病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16螺旋CT脑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脑血管病变的16排CTA检查资料,应用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对脑血管影像表现进行评价。24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并与CTA检查的结果进行对照。69例手术所见与CTA结果对照。结果 86例患者中诊断为动脉瘤68例,动静脉畸形(AVM)18例。86例16排CTA的VR、MIP和MPR重建图像对脑血管主干及其主要分支显示100%,大脑中动脉5级分支显示96%(83/86)。16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均清晰显示动脉瘤位置、大小、形态、瘤颈及载瘤动脉关系。也清晰显示了18例AVM的畸形血管团、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 16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成像技术是一种无创伤的颅内血管性病变检查方法。由于它安全、方便、快速,重建图像质量高,辐射量明显减少,定性、定位明确,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能为手术计划提供详实的影像资料,可作为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脑血管病变筛选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液体弹簧(Liquid coil)联合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胶)治疗高血流性脑血管畸形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总结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4年9月对37例高血流性脑血管畸形患者采用此方法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先用Liquid coil进行栓塞,再用相应浓度的NBCA胶进行栓塞.结果37例患者脑血管畸形完全栓塞13例,80%以上栓塞10例,60%以上栓塞14例,临床效果优良.无再出血及死亡病例.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与手术方法,Liquid coil联合NBCA胶栓塞治疗高血流性脑血管畸形可以达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8例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病因、症状、体征、头颅CT和MR检查、脑电图、脑脊液及血液流变学的特点。结果病因多为产褥期及感染,常表现为颅内高压征及局灶神经功能缺损,头颅CT和MR检查可确诊。结论对于临床有颅内高压和局灶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尤其是产褥期或有感染者,应警惕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需行头颅CT和MR检查确诊,并尽早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诊疗资料。结果: 52例中病死5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4例;存活43例,存活率82.7%,遗留偏侧瘫痪,大多生活不能自理。结论: 大面积脑梗死意识障碍、偏瘫及侧视麻痹发生率高,易继发出血性梗死,并发症多,预后差;早期脱水降颅压,防治脑疝是抢救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