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剂型的飞跃     
将传统中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从一个古老的传统产业领域,走出了一条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道路一批现代化的中药企业拔地而起;一类中药发展的法规已经建立;一些现代中药的品种已占领市场,并形成了较大的市场影响力。目前的中国中药产业已经进入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为全面剖析国内中药企业进行现代化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之历程及其所面临的困惑和思索,本刊特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关注。[编按]  相似文献   

2.
由于缺乏一系列国际认可的中药质量标准、含量中的杂质标准、疗效评价体系以及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安全标准问题,中药质量成为我国中药产业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瓶颈。症结所在2006年,对同仁堂来说亦喜亦忧。一方面,去年我国中药出口突破10亿美元,同仁堂仍蝉联第一,达2000多万美元;另一方面,日韩将继续修订极为严厉的中药进口标准,涉案金额可能高达数亿元人民币,如应对失策,中药标准主导权将旁落,同仁堂难逃池鱼之殃。同仁堂可能面临的“灾难”,其实已不是什么“突然的打击”。作为中医药产业的发源地,我国汇集了丰富的中药资源。…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传统“国粹”的中药和天然药物,在机遇和挑战面前,正面临着如何走向现代化的困扰;而海外发达国家对中药和天然药物的研究正逐步走向成熟和规范。有识之士认为我们应当借鉴国际传统药物发展经验,推动中药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7年提出“中药现代化”口号开始,7年过去了,收效依然甚微,这个承载了政府、企业、国民太多梦想的命题,当被再一次提及的时候,仍然是沉重多于欣喜,无论中药标准化是“崇洋”的学术之争,还是传统中医文化面临失传之虞的庙堂之忧,话题仍然是沉重的,因为国际市场的门槛一直令中药步履维艰。除了中西文化差异问题、贸易技术及行政壁垒等客观原因外,在中药现代化的国际化道路上,研发水平、渠道、产业发展规模与水平依旧是不能不说的硬伤。2005年1月15日,在广东康美“中药现代化的国际化道路”高峰论坛上,“中药国际化”这个命题再一次被提出,专家们分别就“中药现代化”这个话题在研发方面、中药知识产权方面、中药管理体制方面、市场发展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专业见解,引起了与会人士的广泛关注。这里摘录片段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5.
透视中药国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11月6日,由科技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卫生部、药品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中医药局和中科院共同制订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中药现代化发展纲领性文件《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经国务院正式批准后颁布于众。这标志着我国政府对“中药”这个古老而又新兴的战略性产业的高度重视。该《纲要》的核心内容是在造福国人的同时,重点是要实现“中药国际化”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6.
西药使用的中医药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药随着华人涉入欧洲,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但是,中医药至今未能溶入世界。然而,在植物药迅速兴起的今天,面对有着数千年历史,并经过传统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中国国粹——中医药,正面临欧洲各国政府的认可和发展的挑战。寄于这样一种迫切感和使命感,“中药现代化”的概念象风暴一样席卷了华夏土地上的医药人士,学术内外首先会联想到“中药西药化”,更甚者,有些人士把“中药西药化”简单的代替了“中药现代化”。岳凤先研究员的“从西药里去寻求中药走出国门的道路”、“把西药中药化”的观点在国内、国际上激起了重大的反响,他从另一个方向朝着“中药现代化”的道路走去……  相似文献   

7.
正确认识中药不良反应推进中药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政府于1997年开始提出了“中药现代化发展规划”.并肩动该项工作。2002年国务院又制定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2010年)》,其中明确指出要建立和完善中药不良反应监测技术平台。由于人们普遍存在“中药无毒副作用”的错误观点.不能正确认识中药不良反应.以虿于带来了诸多危害.也直接阻碍了中药的发展和国际化。前几年的“马兜铃酸肾病”事件即是典型代表。因此.正确认识中药不良反应、丌展中药上市后再评价.是推进中药现代化,促进中药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国务院发展中心为同仁堂制定了“十五”发展规划和2010年远景战略目标,即三个上台阶、三步走战略和四大发展思路,从而为古老而又现代的同仁堂指出了一条增强国际化竞争实力,推进现代中药发展进程的光明之路,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雄伟壮阔、气势磅礡的远景蓝图。犹如一只巨人之手在指点江山,引领同仁堂在国际化竞争环境下继承传统文化,不断创新,凭借拥有300余年历史的优质品牌问鼎世界级医药企业巨擘。同仁堂成为一个从传统型企业迈向充满时代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的现代企业。这是一个成就,也是令中国人骄傲和自豪的奇迹。对此,我们特别邀请了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总经理梅群与我们畅谈其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9.
《医药世界》2003,(4):60-61
叶同仁堂创建于清康熙九年(1670年),至今已有332年历史。为继承与发扬瓯越中医药文化的宝贵遗产,提升瓯越中药文化的品位。海鹤集团挖掘出叶同仁堂这块沉睡了近五十年的金字招牌,于2001年1月20日在人民西路重开150平方米的叶同仁堂大药房。继往开来创新业,传承遗产放重光。  相似文献   

10.
第五届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2001·中药与天然药物·中国"国际研讨会,日前在中国科技会堂落下帷幕。来自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医药企业、证券投资机构的数百名代表到会交流。研讨的主要议题为:中药及天然药物与WT0;现代技术与中药及天然药物;传统中药发展战略;现代中药企业的发展模式等等,尤其对中药现代化问题,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讨论。使我国最具增长潜力的中药行业,再次成为瞩目的焦点,而中药现代化问题则成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药现代化国际化呼声日益高涨,有关中药现代化的探索涉及到中药研究与应用的方方面面。一方面,多学科的介入或渗透,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另一方面,各行各业的人员都“参与”到中医药行列中来,使中药现代化研究出现了一股“热潮”。作者对中药现代化的研究和进展一直比较关注,现就近几年中药现代化的几个热点问题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2.
贯彻《中药品种保护条例》促进中药事业的发展─—北京同仁堂制药厂副厂长金霭瑛在大会上的发言各位专家、各位领导:《中药品种保护条例》自199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我代表北京同仁堂制药厂的全体职工表示拥护和支持。并向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的成立表示衷...  相似文献   

13.
郭海英 《中国药店》2006,(11):92-92,94
2006年,传统中药遭遇内外夹攻。 由于英国出现5起中药毒副作用的例子,中国传统中药正面临着英国政府空前严厉的“有害性”调查——  相似文献   

14.
海洋是全球药物研发的重要宝库,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蓝色经济”战略,加大开发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投入,逐步构建“蓝色药库”。传统海洋中药是中国“蓝色药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丰富的海洋药物资源,传统海洋中药亟待创新和发展。传统海洋中药的创新工程是针对制约海洋中药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尤其是海洋中药新资源开发和创新药物研制的理论和方法学瓶颈,在传承历代海洋中药用药经验和临床思辨基础上,以创新海洋中药理论和研发模式,构筑以海洋中药为主体的传统“蓝色药库”,建设1个国内外传统海洋中药信息资源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的公共知识服务平台为目标,对海洋中药性效毒评价和质量控制技术难题展开攻关,推动资源量大、功效机制和物质基础明确的海洋中药进入《中国药典》,精准开发一批临床确有疗效的海洋中药复方新产品;同时借鉴和创新青蒿素研发模式,发现一系列海洋中药来源的活性化合物,促进海洋中药原创新药的研发,扩大海洋中药的临床应用。本文对发展传统海洋中药创新工程的研究现状、关键问题和构筑传统“蓝色药库”的前景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5.
郭海英 《中国药店》2006,(7):98-98,100
作为国药第一品牌,同仁堂的历史是悠长的,但其终端的营销变革才刚刚开始,同仁堂在积极摸索,也在积极创新。于是,同仁堂健康药业的崛起,将这家有336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推向了“开拓终端渠道”的新前沿。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市场,同仁堂的国药“金字招牌”无疑是纯正的,但随着药品市场的变局,国药老字号也遭遇到传统营销的阵阵“寒流”。入主终端的营销变革才是硬道理。然而,目前国内医药零售市场的发展现状,又让同仁堂这家老字号中药企业倍感重重阻力:中药相比西药利润空间本身就不大,现在药品利润的日渐削弱,对中药企业的冲击很大。对同仁堂…  相似文献   

16.
中药"药效团药性假说"的提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爱秀 《天津药学》2007,19(2):41-44
中药已有数千年历史,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在当今国际医药市场上,我国的中药并不占优势。据统计,2000年我国中药出口4.6亿美元,仅占国际天然药物市场的2%,我国中药现代化水平低下是制约其打入国际市场的主要因素。在医药市场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中药生产企业参与国际医药市场的竞争已是大势所趋。中药要实现国际化,首先要实现现代化,这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是首先要在中药理论上有所突破。我国的中医药理论,以传统的阴阳、脏腑、经络、治则等理论体系为基础,其中有许多非自然科学的阐述,难以用现代科技语言准确地“翻译”和表达。因此,传统中医药理论急需与现代科学理论相互渗透与融合,逐步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本文就中药药性理论提出新的假说——“药效团药性假说”,试图运用现代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概念诠释经典的中药药性理论,构建现代中药理论体系,为改造原有传统方剂,创制新中药复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老字号同仁堂在其335周年庆典上宣布,同仁堂全部工业已经走出了“胡同工厂”的制约,在境外发展的计划正在实施之中。今后将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使国药走向世界。同仁堂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是中药行业的老字号,因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成为清宫御药房。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许多老字号因为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变化而日渐衰落,同仁堂也一度陷入资金匮乏、机制不活的困难境地。在“保护与发展老字号”的呼声中,同仁堂率先开始改造传统的工艺和经营方式,走上国际化发展道路。目前,同仁堂已经完成了从传统企…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的药物研发版图中,从来都没有忽略对中药现代化的规划。如果说抗战时期甚至建国初期对中药的开发,是迫于国内缺医少药的无奈,那么国家在“十五”、“十一五”计划中对中药现代化的重视,则是出于中医药发展的战略考虑。传承了两干多年的中药,其相关产品仅占全球中草药市场年销售额160亿美元的3%~5%,而日本、韩国的中草药市场份额却占了90%之多,然而其中80%的原材料都是从中国进口的。拥有得天独厚的中药原材料资源,却在整个产业链条中居于下游地位。这组数字足可以激发中国的中药现代化热情。  相似文献   

19.
中药"老字号" 要走"5个P"的新路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柏华 《中国药业》2002,11(2):34-34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又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数千年来,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为人类健康事业立下不朽功勋。当前,面对人类对医药保健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世界范围内回归大自然潮流的兴起和传统医药市场国际竞争的加剧,以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如何实现中药现代化、国际化,成了每个医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中药现代化是功在民族,利在国家,造福全人类的伟大事业,也是一项极其艰苦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科技开发要以企业为主体”;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倡导“源头结合,促进科技与…  相似文献   

20.
《中药品种保护条例》施行20余年来,对带动中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正向引导作用。本文详细介绍了中药品种保护工作在促进已上市中药改进与提高方面的发展历程;研究提高的主要内容,如注重资源的可持续性、产品质量的均一性、作用机制的探讨、实际应用状态下的临床效果和特点及安全性评价等,笔者认为这些内容应属于中药上市后的再研究;对中药再评价工作的促进作用,及中药再研究工作对中药行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并指出了充分认识这种示范带动作用对完善中药品种保护制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