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22岁,因咽部肿痛1周,呼吸吞咽困难4天,于1994年9月28日住入华西医大传染内科。患者一周前外出至浙江某地打工时感觉咽部疼痛伴畏寒,发热。在乘车回川途中,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并出现呼吸和吞咽困难。入院体检 T37.8℃,P82次/min,R20次/min,BP14/7.6kPa,咽部明显充血,咽后壁及鼻中隔可见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非肾病性特发性膜性肾病(NSPN-IMN)与非肾病性IgA肾病(NSPN-IgAN)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8年5月在北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及医联体单位治疗的肾病病人174例,其中93例为NSPN-IMN(NSPN-IMN组),81例为NSPN-IgAN(NSPN-IgAN组),两组常规检测2...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膜性肾病(HBV-MN)、特发性膜性肾病(I MN)和狼疮膜性肾病(LMN)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根据临床诊断将肾活检的成人患者分为HBV-MN组(48例)、I MN组(100例)和LMN组(31例)。回顾性分析各组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学特点;用免疫组化法对部分病理肾活检行IgG亚型染色,半定量分析染色强度。结果 (1)HBV-MN组发病年龄介于LMN和I MN组之间,男性居多;LMN组女性患者居多。HBV-MN和LMN组血清补体下降显著高于I MN组。(2)HBV-MN组和LMN组系膜增生、系膜区及内皮下电子致密物出现的百分比均高于I MN组。(3)HBV-MN、I MN和LMN组IgG4占优势的百分比分别为64.7%、60.9%和9.5%,IgG3占优势的百分比分别为0、8.7%和42.9%(P<0.01)。结论 HBV-MN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与LMN组具有相似性;但其肾小球IgG亚型沉积特点与I MN相近。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影响及人口的老龄化,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肾脏损害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然而对于此类疾病的诊断普遍存在被忽略或漏诊的情况,直到近年来才引起注意。据文献报道欧美50岁以上终末期肾病(ESRD)接受肾脏替代治疗者中,14%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60岁以上者高达25%。因此1999年,Scoble提出了动脉粥样硬化性肾病(atherosclerotic nephropathy)的名词。  相似文献   

5.
<正>Ig A肾病和膜性肾病是人类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常见的病理类型。两者因发病机制不同,同时发生于同一个体极为少见[1]。近年来国内文献陆续见有报道。现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1例Ig A肾病合并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以及治疗愈后,并进行文献复习。1病例资料患者,男,23岁。因1月前出现尿中泡沫增多、双下肢浮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易患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燕池 《江苏医药》1997,23(2):97-97
对本院1993~1996年临床确诊的68例糖尿病(DM)患者,将其中并发糖尿病肾病(DN)的25例患者(肾病组)与无肾脏并发症的43例患者(对照组),对其病程、血糖、血压等因素对比分析,以探讨DN易患危险的因素。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68例DN患者均符合WHO诊断标准,其中25例DN患者符合周智广等氏诊断标准。肾病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40~63岁,平均523岁;对照组男20例、女23例,年龄40~65岁,平均54.6岁。二、分型与病程IDDM肾病组与对照组分别为8、11例;NIDDM分别为17、32例。病程小于1年者肾病组与对照组分别为5、17例;病程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汞中毒相关膜性肾病的治疗方法,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经查阅相关文献,对汞中毒相关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肾脏病理特点、治疗预后等进行总结,并对我院2012年12月收治的1例因使用含汞药物导致汞中毒相关膜性肾病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文献报道的52例汞中毒引起的肾病病例中,男性14例,女性38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53岁;外用及内服含汞物质3周~6年;37例行肾活检,以膜性肾病为主(33例);33例膜性肾病患者均给予驱汞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其中联合激素治疗者11例,均未使用免疫抑制剂,多数患者经驱汞治疗3~4个疗程临床症状缓解,完全缓解时间小于7个月。我科收治1例36岁男性患者,院外服用含汞中药秘方药丸80 d,肾脏病理表现为膜性肾病Ⅰ期,患者未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驱汞治疗效果较好。结论:应提高对汞中毒相关膜性肾病的认识,及时行驱汞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草药肾病”及中药毒性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高琳  谢鸣 《中国医药学报》2002,17(11):《中国医药学报》-2002年17卷11期-668-670.页-《中国医药学报》-2002年17卷11期-668-670.页
“中草药肾病”现象提出了一个值得临床关注的中药毒性问题。作者认为,中药毒性产生与古今药材来源的混淆、超过剂量或超长时间用药、方药病证不符及配伍失当等因素有关。在临床用药过程中,考虑到上述因素并加以严格规范,其毒副作用是可以避免的。同时指出,无视千百年来中医长期应用中药的经验事实,简单地从有毒成分的角度提出有关中药禁用的观点是不当的。应重视中药及其制剂的毒性问题,加强对中药炮制和药味、化学等不同层次上配伍的毒理学研究,建立符合中医药特色的药理、毒理评价体系,以对中药及复方的安全应用起到真正的指导和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患者,男,66岁,2005-03-08因黄疸入院.患者曾于2004年3月因腹泻、食欲不振到我院检查,经钡餐检查发现胃癌即行根治术.术后一般情况好.本次入院时查体:神清,巩膜、皮肤明显黄染,肝脾肿大,经B超和CT检查证实为肝胰腹腔内转移.血清总胆红素20mg/dl,直接胆红素12.8mg/dl.拟诊:胃癌术后1年伴腹腔内转移.给予静脉滴注葡萄糖,维生素C、肝泰乐、茵枝黄液等治疗.黄疸进行性加重,血清总胆红素37.8mg/dl,直接胆红素25.6mg/dl.  相似文献   

1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5岁,农民,因水肿、蛋白尿入院。患者于两年前曾出现双下肢水肿,当时尿常规中蛋白PRO(++),给予口服中药治疗,一月后水肿消失,之后间断出现双下肢水肿,复查尿常规PRO波动在(++~+++)之间,经利尿治疗水肿可减轻,入院前一个月水肿较前加重,查尿常规PRO(+++),RBC 3~5/H,病程中伴有消瘦、心悸、易激动现象,无少尿、肉眼血尿发作,无面部皮疹,无过敏、口腔溃疡、关节疼痛及贫血等症状。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高血压、各种过敏史,无骨痛病史,月经史正常,孕产史无特殊。体格检查:体温36.5℃,…  相似文献   

12.
赵京  王东友 《贵州医药》2001,25(7):637-638
尿酸性肾病是由于高尿酸血症及/或高尿酸尿症所带来的肾脏损害。我院于1978-1998年共收治尿酸性肾病48例。现结合文献资料报道如下。1诊断标准1.1高尿酸血症 我院正常值男性为150-420μmol/L,女性为150-380μmol/L。排除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因素(如肾小管疾病、肾小球疾病、血液病、利尿药的使用、恶性肿瘤和肿瘤病人的放疗和化疗治疗等)引起的血尿酸增高。1.2临床除有高尿酸血症外伴有尿液异常(蛋白尿、血尿、低比重尿),尿酸性结石,部分病人伴有肾功能改变。1.3具有痛风的临床表现。2…  相似文献   

13.
14.
15.
药源性肾病     
钱启辉 《安徽医药》1998,2(4):43-44
急性肾衰(ARF)一般分为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6.
17.
甘露醇性肾病是指应用高渗性甘露醇后引起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和空泡变性而导致肾功能不全,直至肾衰竭。近几年来,随着脑血管病、颅脑外伤等病的增多,甘露醇作为脱水、利尿剂和氧自由基清除剂,应用日益广泛,对其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报道也越来越多,其中引人注目的就是甘露醇引起的肾脏损害。据沈群[1]统计,应用甘露醇后肾损害高达10%-46%。本文复习有关文献,就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防治等有关问题作一简述。1发病机制1.1 高渗压对肾小管损害[1] 甘露醇进入人体后经肾小球滤过,使近球小管管腔内渗透浓度升高,致肾小管细胞内水分外  相似文献   

18.
甘露醇是一种常用的渗透性利尿剂,我们自1990年4月至1993年3月用甘露醇治疗了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147例。在用药期间有24例发生了甘露醇性肾病。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①病例来源:本组病人均为我院住院患者。男98例,女49例.年龄24岁—76岁,病种分布:脑梗塞109例,脑出血2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CO 中毒4例,原有肾脑病者未列入本组。②诊断标准:在应用甘露醇过程中,出现无明显原因的血尿和(或)尿量减少及 BUN 增高,并能排除肾前性、肾性及感  相似文献   

19.
黄松明  姜新猷 《江苏医药》1997,23(3):192-192
膜性肾病(MN)是儿童肾小球疾病的常见病理类型之一,分为原发性膜性肾病和继发性膜性肾病两类,临床上均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有报道表明继发性膜性肾病与乙肝病毒感染密切相关。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在此,我们对收治的12例膜性肾病进行了临床和病理研究,以期寻求MN的有效治疗手段。材料和方法研究对象:在我中心同期正SO例肾活检患儿中MN12例,占12.5%。9例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均为肾炎型有病);2例确诊为乙肝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肾病型);l例为迁延性肾炎。年龄2一12岁(8.l土3.4岁),男Ic例.女2例。肾活检标本均…  相似文献   

20.
沈明 《医药导报》1998,17(3):140-141
卡托普利(captopril,CPT,巯甲丙脯酸)是第一代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近年来在肾病治疗中的应用屡见报道,本文仅就其作一综述。 1 糖尿病性肾病 糖尿病性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之一,目前尚无特效方法。CPT可控制糖尿病性肾病的进展或恶化,保持血压正常与高血压糖尿病性肾病患者的肾功能。409例糖尿病性肾病患者,口服CPT 25mg,tid,结果血压增高的危险性降低了48.5%,死亡、透析或肾移植的危险性降低了50.5%。苏如松,李荣,赵爱国按随机2×2因子原则,设计研究了CPT和硝苯地平合用对Ⅱ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36例患者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研究表明,CPT治疗糖尿病肾脏损伤优于其它抗高血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