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认知功能训练对患有结构性失用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1997-01/2001-12期间患有结构性失用的偏瘫患者59例,利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29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综合的物理治疗(包括物理因子治疗和肢体功能、翻身、体位转移和坐位和站位平衡功能训练),及作业治疗(包括跨越中线的作业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指导)。观察组除了上述治疗外,还进行视-空间知觉认知训练(包括几何图形临摹、火柴拼图、拼搭积木等训练)。疗程为6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用简式Fugl-Meyer进行评估、平衡功能则用Fugl-Meyer平衡量表、结构性失用用几何图形临摹法进行评估,结果分4等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分型、患侧、病程、Fugal-Meyer运动量表下肢积分、Fugal-Meyer平衡量表及几何图形临摹法评定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6周后两组患者下肢Fugl-meyer积分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8.47±2.17比7.62±2.05,t=1.27,P=0.48),而在几何图形临摹法评定(3.13±0.78比1.90±0.82,t=8.47,P=0.00)、Fugl-Meyer平衡量表方面(7.17±2.07比3.52±1.33,t=8.93,P=0.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空间认知训练对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认知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随机单盲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认知干预在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降碍康复中的价值,为临床实施认知康复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将86例符合入组标准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降碍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物理治疗、常规的作业治疗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还进行专门的认知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出、入院时均采用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检查(NCSE)量表、简式Fugl-Meyer量表(FMA)、Barthel指数(BI)法分别进行认知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评定。结果 NCSE评分:干预组治疗后为44.64&;#177;7.82,明显高于治疗前36.26&;#177;7.73和对照组治疗后38.73&;#177;7.61(t=3.56,14.32,P均<0.01);FMA评分:干预组治疗后为52.18&;#177;8.61,明显高于治疗前25.14&;#177;8.37和对照组治疗后32.76&;#177;8.47(t=10.54,14.94,P均<0.01);BI评分:干预组治疗后为61.14&;#177;12.73,明显高于治疗前31.71&;#177;10.32和对照组治疗后32.86&;#177;11.96(t=12.63,13.32,P均&;lt;0.01)。结论 认知干预不仅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而且能促进患者运动功能与ADL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针刺结合康复锻炼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03-03/2004-03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市新都县中医院、成都市郫县中医院首次脑卒中患者90例,男49例,女41例。随机分为功能训练组和联合组,各45例。功能训练组进行基本药物治疗和三级平衡训练,联合组增加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结果进入结果分析89例,功能训练组有l例因复发脑梗死终止治疗。功能训练组治疗4周后Fugl-Meyer平衡积分较治疗前提高[6.771&;#177;2,143,1.715&;#177;1.582,(t=7.82,P&;lt;0.01)],联合组治疗4周后Fugl-Meyer平衡积分也较治疗前明显提高[9.884&;#177;2.038,2.023&;#177;1.711,(t=9.24,P&;lt;0.01)],而联合组明显优于功能训练组(F=11,65,P&;lt;0.01)。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有积极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减重平衡训练法与促通技术平衡训练法对提高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差异。方法:85例脑卒中恢复期(病程1-6个月)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减重平衡法训练组)42例和对照组(促通技术法平衡训练组)43例。治疗组用美国产Pnew-weight减重支持系统对患者进行坐位或站位平衡训练。对照组用神经肌肉发育促进技术训练坐位或站位三级平衡。两组患者都做平衡训练1个月,每天练习平衡能力30min,每周训练6d。对全部85例患者的平衡能力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来评价;ADL用日常生活活动分析评估表来评价。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后组间比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BBS评分分别为27.10&;#177;15.52和43.56&;#177;16.24,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4.80,P&;lt;0.01);活动分析评分分别为34.69&;#177;16.51和51.26&;#177;15.12,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4.86,P&;lt;0.01)。对照组治疗前后BBS评分分别为29.61&;#177;14.33和36.53&;#177;15.5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1,P&;lt;0.05);活动分析评分分别为31.24&;#177;15.62和43.36&;#177;17.2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37,P&;lt;0.01)。两组治疗后比较,BB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04,P&;lt;0.05);活动分析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5,P&;lt;0.05)。结论:减重平衡训练法比传统促通技术平衡训练法更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神经促通技术为主的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03-09/2004-12辽宁省友谊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排除有明显意识障碍和严重认知障碍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常规药物组,每组30例。常规药物组仅给临床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神经肌肉促通技术,同时辅以功能性电刺激、经络导平针灸等综合方法进行康复治疗。疗程4个月。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法评价其运动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4个月的治疗,全部纳入结果分析。治疗前康复组和常规药物组运动功能评价法上肢评分相似(16.8&;#177;14.1,19.1&;#177;15.4。t=0.93~1.71,P&;gt;0.05);下肢评分相似(14.3&;#177;6.9,14.1&;#177;7.1,t=0.93~1.71,P&;gt;0.05)。治疗后常规药物组上肢评分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23.5&;#177;16.8,19.1&;#177;15.4。t=0.54~1.28。P&;gt;0.05),下肢评分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17.4&;#177;6.1,14.1&;#177;7.1,t=0.54~1.28,P&;gt;0.05);治疗后康复组上肢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39.8&;#177;17.2,16.8&;#177;14.1,t=6.49~19.27,P&;lt;0.05),下肢评分明显提高(23.8&;#177;6.2,14.3&;#177;6.9,t=6.49~19.27,P&;lt;0.05)。治疗后康复治疗组上肢评分均值较常规药物组明显提高(39.8&;#177;17.2,23.5&;#177;16.8,t=12.66~23.24。P&;lt;0.05),下肢评分均值也明显提高(23.8&;#177;6.2,17.4&;#177;6.1,t=12.66~23.24,P&;lt;0.05)。结论以神经促通技术为主的综合康复有助于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背景:对脑卒中患者平衡评定有助于康复目标与治疗计划的制定。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常用的3个平衡量表各参数与其他功能评价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平衡量表间变量参数。单位: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康复医学科。对象:2002-09/2003-07在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进行康复治疗的5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均为首次发病、颈内动脉系统一侧大脑半球病变的患者,其中男45例,女12例,年龄14-79岁,病程0.3~11个月。方法:对57例患者于康复训练后进行Berg平衡量表、改良Fugl-Meyer平衡量表、脑卒中患者姿势控制量表、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步行功能评定。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来确定3种平衡量表之间的相关性;确定3种平衡量表与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步行功能之间的相关性。主要观察指标:①3种平衡量表之间的相关性。②3种平衡量表与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5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Berg平衡量表评分(46.70&;#177;5.15),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分(10.26&;#177;1.58),脑卒中患者姿势控制量表评分(32.56&;#177;2.06),Fugl-Meyer评价法中下肢运动功能评分(22.35&;#177;5.82),功能独立性测量中的转移和行进项目评分(24.95&;#177;5.2),10m最大步行速度为[(49.06&;#177;24.68)m/s1。3种平衡量表之间呈高度相关(r=0.613-0.766,P&;lt;0.001)。②3种平衡量表与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步行功能之间呈高度相关(r=0.479.0.718,P&;lt;0.001)。结论:Berg平衡量表、Fugl-Meyer平衡量表和脑卒中患者姿势控制量表在评定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方面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良好的效度,均可以反映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和功能结局,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步行功能的恢复具有预测性。  相似文献   

7.
针刺阳明经腧穴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方法2000—09/2003—09丹东市中医院收治8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给予针刺阳明经腧穴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用康复训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Fugl-Meyer和修订Banhel指数评估偏瘫侧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82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两组运动功能恢复在治疗后均有明显提高,上肢治疗后运动功能得分治疗组为(32.8&;#177;7.5)分,对照组为(28.5&;#177;7.6)分(t=2.57,P&;lt;0.05);下肢治疗后运动功能得分治疗组为(35.2&;#177;7.2)分,对照组为(24.5&;#177;7.5)分(t=6.59,P&;lt;0.01)。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也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改善程度(58.8&;#177;10.1)分,远大于对照组(44.6&;#177;9.8)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6.46,P&;lt;0.01)。结论两组评分对照说明针刺阳明经腧穴可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认知和行为治疗改善慢性肾衰肾移植术后的性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可能性。方法:选择2001-01/2004-06在抚顺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行肾移植手术后出院患者97例,根据自愿原则分为治疗组(n=51)和对照组(n=46)。治疗组于出院后的6个月内进行认知行为治疗治疗组每15~20d治疗1次,疗程6个月。对照组不进行认知和行为治疗:治疗前后分别以男性性功能电脑测评系统和国际性功能评估量表评估两组男、女性患者的性功能,以诺丁汉健康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按意向处理,97例患者各量表评分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男性患者性功能电脑测评系统评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性欲减退(38.6&;#177;11.7)、勃起功能障碍(36.7&;#177;14.2)、性交过程焦虑(25.6&;#177;9.5)和性合作缺乏(21.4&;#177;12.5)评分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43.2&;#177;18.5,41.7&;#177;15.6,29.7&;#177;10.1,26.3&;#177;13.7),差异均有显著性(t=2.137&;#177;2.894,P均〈0.05)。②女性患者国际性功能评估量表评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性欲(183.5&;#177;31.7)、性唤起(179.7&;#177;30.4)、性高潮(192.8&;#177;34.7)和性心理(186.4&;#177;40.4)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172.2&;#177;55.6,171.6&;#177;37.2,164.0&;#177;40.2,170.9&;#177;36.4),差异均有显著性(t=2.224~3.060,P均〈0.05)。③诺丁汉健康量表评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精力(6.2&;#177;2.01、情感(3.2&;#177;0.7)和社交活动(1.2&;#177;0.3)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6.8&;#177;2.5.3.6&;#177;0.9,1.7&;#177;0.2),差异均有显著性(t=2.138~3.420,P均〈0.05)。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移植术后患者存在着性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较差的问题,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认知和行为干预可改善不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状态。  相似文献   

9.
轻度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苏东晖 《中国临床康复》2004,8(7):1218-1219
目的:观察轻度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特征,寻求进行干预的可能性方法:58例轻度脑损伤患者在出院前1周分别接受了中国成人韦氏智力测试量表(WAIS.RC)评估,并与正常人常模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轻度脑损伤患者WAIS—RC智测成绩中,知识(18.0&;#177;4.7)分,算术(6.8&;#177;2.4)分,数字广度(9.1&;#177;2.8)分,数字符号(37.6&;#177;19.4)分,填图(9.9&;#177;1.6)分,木块图[30.1&;#177;13.5)分,图形排列(18.2&;#177;3.7)分,图形拼凑(19.4&;#177;4.9)分明显低于正常人常模(t=2.130~2.379,P均&;lt;0.05)。在按性别分组后,男性脑损伤患者的知识、算术、数字符号、填图、图形排列等分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女性患者(t=1.976~2.157,P均&;lt;0.05)在按脑损伤分型分组后,脑挫裂伤患者的算术、数字广腰、填图和图形排列等分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脑震荡组(t=2.055~2.287,P均&;lt;0.05)。结论:轻度脑损伤患者常伴有明显的认知功能损害特征,后者又常与患者性别和临床分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电针配合减重步行对脊髓损伤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998-01/2004-12辽东学院医学院脊髓损伤住院及门诊患者30例。于椎体减压及内固定术拆线后转入,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实验组采用电针配合减重步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减重步行训练。6个月后,下肢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l指数评定,步行功能采用Lindmark指数进行评定。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Fugl-Meyer指数评分接近(8.5&;#177;6.3.8.8&;#177;7.2,t=0.12,P&;gt;0.05);Lindmark指数评定无差异。6个月后实验组Fugl-Meyler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3.8&;#177;4.1.17.2&;#177;5.0,t=3.95,P&;lt;0.01)。Lindmark指数评定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140.0&;#177;3.8,112.0&;#177;2.6,t=19.8,P&;lt;0.01)。结论电针配合减重步行可以提高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能力,明显改善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社区家庭康复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认知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于2003/2005期间选择生活在郑州大学医院二院附近社区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的脑卒中患者45名。随机分为康复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所有患者一般药物治疗相同,康复组进行社区家庭康复干预3个月。对患者瘫痪类型进行康复评估,制定相应康复治疗方案,采取运动功能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同时进行心理康复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运动功能训练包括患侧肢体各关节的被动运动、健患侧翻身练习、平衡功能训练(包括坐、站平衡训练)、体位转移(床-椅转移,坐-站转移)训练、步态训练(行走、上下楼梯)及腕踝关节背伸的牵张练习。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包括进食、穿衣、个人卫生处理等。心理康复治疗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主要包括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帮助其增强信心:缓解负性情绪、指导和鼓励患者表达情感。干预频率2次/周。干预后运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评定患者认知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由同一位医师在康复干预前后测评。 结果:45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康复干预前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康复干预后康复组Barthel指数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56.9&;#177;9.89),(49.8&;#177;9.87),t=2.413,P〈0.05];[(26.6&;#177;4.60),(22.9&;#177;6.70),t=2.105,P〈0.05]。②病程小于6个月的康复组患者康复后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病程6~12个月及病程大于12个月患者的Barthel指数,差异有显著意义[(67.6&;#177;8.90),(59.1&;#177;7.20),t=2.397,P〈0.05]:[(67.6&;#177;8.90),(55.7&;#177;8.20),t=2.487,P〈0.05]。 结论:社区家庭康复能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认知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6个月内是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关键时期,及早康复有望使神经功能缺损减少到最小程度。主题词:康复;脑中风(中医);认知;生活活动  相似文献   

12.
高压氧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为脑卒中的综合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12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高压氧组,两组均按常规治疗配合康复训练,高压氧组同时加用高压氧治疗,应用Barthel指数对治疗前后进行ADL评分,运动功能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评价。结果 两组治疗后ADL评分和FMA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高压氧组优于对照组。高压氧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74&;#177;10,对照组52&;#177;24,两组比较t=6.5,P&;lt;0.0l;高压氧组治疗后上下肢FMA评分分别为29&;#177;8,61&;#177;9,对照组为18&;#177;9,40&;#177;12,两组比较t=7.1,11.1,P&;lt;0.0l。结论 高压氧治疗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的ADL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石杉碱甲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8例确诊为VD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常规治疗6个月,观察组同时口服石杉碱甲6个月。结果 治疗组VD患者记忆功能、认知功能和精神神经功能改善较为明显,治疗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为(24.2&;#177;2.1)分,临床痴呆程度量表评分为(1.8&;#177;0.3)分,日常生活自理量表评分为(40.1&;#177;7.4)分,优于对照组(18.6&;#177;2.3),(2.0&;#177;0.3),(49.2&;#177;6.0)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 石杉碱甲对VD患者的认知功能、痴呆程度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改善,耐受性好,安全性高,服用方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改善认知功能过程中乙酰胆碱和促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于2003-06/2004—10随机选择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神经科住院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36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多奈哌齐组19例和对照脑复康组17例。采用简易智能量表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测定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前后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等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36例患者均完成治疗,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多奈哌齐组治疗24周后认知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提高(21.7&;#177;3.7,15.7&;#177;3.9,t=0.039,P〈0.01);脑复康组治疗24周后认知功能虽有所提高,但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17.1&;#177;4.6,15.8&;#177;4.1,t=0.354,P=0.372)。②脑脊液中自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6受体的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且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改善认知功能的同时,可使脑内促炎症细胞因子有所降低。提示胆碱能功能与促炎症细胞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中相互影响,具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目前主要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xheimer disease,AD)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价格昂贵,难以普及应用,为进一步寻求费用合理、药效确切的AD的治疗药物,观察尼尔雌醇(紫激素替代疗法)并石杉碱甲治疗AD改善认知功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把60例女性A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联合治疗组采用石杉碱甲片200μg/d分2次口股和尼尔雌醇片2mg,1次/2周,对照组服用石杉碱甲片200μg/d分2次口股,疗程均为24周;两组患者的病情治疗前、治疗后8,24周均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临床痴呆程度量表(CDR)、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 治疗8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MMSE、ADL评分(分别为19.2&;#177;2.5与16.9&;#177;2.1、45.9&;#177;7.1与48.3&;#177;6.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140,t=2.616,P均<0.05)。治疗2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MMSE、CDR、ADL评分(23.1&;#177;2.3与19.3&;#177;2.1,1.1&;#177;0.2与1.4&;#177;0.3,40.1&;#177;7.2与43.1&;#177;6.1)差异有显著意义(t=3.076、t=2.216、t=3.662,P依次<0.01、0.05、0.01)。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无明显的乳腺、子宫及肝肾功能异常。结论 雄激素配合石杉碱甲能有效地治疗女性轻、中度AD患者,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改善,耐受性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在国内,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是一个薄弱环节,不利于患者肢体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恢复。目的:探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ADL及认知功能的影响。设计: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西南医院神经内科。对象:2000-01/2002-09收治的50例脑梗死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康复组25例,对照组25例。干预:干预者:丁宇,陈贞芳,郑绘春,刘晓铃,陈康宁。具体方法:康复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分别给予正规的系统化康复护理,对照组仅给予神经科常规治疗。分别于系统化康复护理前当天和治疗后6周采用简式Fugl-Meyer评估(FMA)及Banhel指数分别评定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ADL),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主要观察指标:①FMA评分。②ADL评分。③MMSE评分。结果:经6周系统化康复护理后,康复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明显,上、下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上肢35.82&;#177;10.28,下肢22.89&;#177;6.3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上肢20.13&;#177;6.63,下肢16.52&;#177;4.10。t=6.413.4.233,P&;lt;0.01);与对照组(28.12&;#177;14.65)比较,康复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52.70&;#177;18.28)增高显著(t=5.246,P&;lt;0.01);康复组认知功能评分(16.70&;#177;8.28)与对照组(13.83&;#177;7.2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康复组定向力及记忆力(8.69&;#177;3.31)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5.32&;#177;3.10,t=3.716,P&;lt;0.01)。结论: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ADL。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应用纽约大学认知康复模式训练和一般认知康复训练对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以1994-10/2004-07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23例为观察对象,根据经济能力和患者意愿分为整体模式组62例和一般认知训练组61例。①整体模式组患者病情稳定5d后应用纽约大学认知功能训练模式进行认知功能恢复训练:第1个阶段包括初级评定期,强化治疗期和再评定期3个时期,20周为1个周期;第2个阶段为指导就业尝试阶段,一般为3-6个月,训练方式有治疗师与患者一对一训练,同类患者在一起集体治疗和治疗师、患者及患者亲属朋友在一起的治疗性社团活动3种形式。②一般认知训练组10例左右患者分为1个小组,由治疗师带领,进行认知康复训练,4周为1个周期,一般进行6个周期。③所有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8个月运用慢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检查问卷(30个问题,每答对一个问题得1分,总分为30分,≤20分为异常)进行认知功能测评。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23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前两组患者慢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检查问卷得分无差异(11.1&;#177;3.6,10.9&;#177;3.5。t=0.212,P〉0.05)。②治疗8个月后整体模式组显著高于一般认知训练组(25.3&;#177;2.3,18.6&;#177;3.1,t=3.165,P〈0.01)。结论:规范的纽约大学认知康复模式用于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康复训练中,首先建立在了解患者整体情况的基础上,且注意每个环节的连接和步骤的顺序安排,注重了患者的参与性,而一般康复训练缺乏对患者性格和积极性的了解,没有制订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因此整体模式的认知训练效果优于一般认知训练。  相似文献   

18.
早期介入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疗效评估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运动治疗的重要性及其对疾病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0例病情稳定在l周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排列表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药物治疗相同,康复组由专业治疗师给予系统的连续30d训练。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简式Fugl-Meyer评分表和改良Barthel指数,在入组时、入组后30d进行评估。评估由康复医师在不知评估对象的组别情况下进行。结果:两组病例在入选时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统计分析,t值分别为0.076,0.1702,0.625,P均&;gt;0.05。入选时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入选30d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康复组为9.80&;#177;4.25,对照组为18.48&;#177;9.89,t=4.0316,P&;lt;0.01;Fugl-Meyer评分:康复组为72.12&;#177;22.34,对照组为49.12&;#177;17.69.t=4.0357,P&;lt;0.01;Barthel指数评分:康复组为76.00&;#177;20.18。对照组为45.20&;#177;16.43,t=5.9179,P&;lt;0.01。结论:早期运动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促进功能恢复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9.
功能训练与分期治疗在面神经麻痹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面肌功能训练与分期治疗在面神经麻痹的临床应用。方法:将74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3例,分时段选用功能训练、药物、理疗、针刺;对照组31例,分时段选用药物、理疗、针刺。治疗前和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均采用Portmann简易评分法进行评分,根据治疗前后评分计算改善指数,并进行两组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面肌功能评分[(2.9535&;#177;1.8251)比(2.9355&;#177;2.2647)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试验组面肌功能评分(18.7209&;#177;1.777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0.2581&;#177;3.7591)分(t=-11.632,P&;lt;0.01),面肌功能改善指数试验组0.8420&;#177;0.0962较对照组0.7378&;#177;0.1486有显著提高(t=-3.659,P&;lt;0.01)。结论:功能训练与分期治疗在Bell’s麻痹患者中有明显的疗效和较好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比较急性脑血管病(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ACVD)合并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单纯高血压,糖尿病时的认知功能变化,分别探讨其认知功能改变特征。方法:研究对象为1997—01/2002—12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共222例,分成MS,高血压,糖尿病和单纯ACVD组。纳入标准: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出血和脑梗死诊断标准的ACVD患者。排除标准:有听力、视力、语言、意识障碍,85岁以上和40岁以下,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用修订韦氏记忆量表(Wechsler memory scale,WMS)、老年认知功能量表(scale of elderly cognitive function,SECF)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检测222例ACVD患者的认知功能,并分别分析MS,高血压,糖尿病与ACV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间的关系。结果:ACVD患者各项认知检测的粗分、T分、量表分和记忆商(MQ)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6.309~145.585,P&;lt;0.05~0.0001):SECF检测仅单纯ACVD组的长记忆【(8.20&;#177;2.40)分和动物粗分【(6.12&;#177;2.55)分】也明显高于MS组【(6.8&;#177;3.47)分和(4.7&;#177;5.41)分(F=3.392,4.235,P&;lt;0.05,高血压组的长记忆和回忆1粗分【(8.23&;#177;2.67)分和(5.28&;#177;3.19)分1也明显高于MS组【(6.8&;#177;3.47)分和(3.85&;#177;3.01)分】(F=3.445,P&;lt;0.05)。各组间异常率比较也仅单纯ACVD组的长记忆明显低于MS组(x^2=5.16,P&;lt;0.05);WMS检测结果为单纯ACVD组各量表粗分明显高于MS组(F=2.684~24.006,P&;lt;0.05~0.01),量表分则只有1→100、累加。图片、再生、理解、背数6个分量表和总量表显示单纯ACVD组明显高于MS组(F:3.344—5.278,P&;lt;0.05~0.01)。结论:ACVD患者的认知功能明显损害;高血压和糖尿病对ACVD患者的认知功能仅有轻微影响;MS伴ACVD患者的瞬时、短时和长时记忆功能明显损害,但这种影响与其所含危险因子对认知功能损害的叠加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