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治疗对心肌梗死面积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我市三家医院3年来有溶栓适应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6例,按发病至溶栓时间随机分为A组、B组、C组,三组均给予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50mg配合静脉应用肝素,以aPT结果调整肝素剂量,三组常规治疗相同。3周年,据治疗前后QRS分值,二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时间对AMI梗死面积和心室容量及心功能改善方面的影响。结果:A、B组QRS分值明显降低,梗死面积明显缩小(P<0.05),C组与A、B组比较P<0.01,差异 性显著。三组治疗前后心室容量和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A、B组左心室容积(ESV、EDV)减少,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提高,C组ESV、EDV增大,射血分数明显降低,C组与A、B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AMI后6h内溶栓治疗有肯定疗效,及时有效再灌注可明显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葛根素对心肌梗死面积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塞 (AMI)梗死面积和左心功能与患者的预后有密切的关系 [2 ] ,我们应用 QRS记分 ,二维超声心动图评价葛根素治疗后 AMI患者的梗死面积、左心室容积及心功能的变化关系。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为本院 1997~ 2 0 0 0年收治住院患者 ,经典型胸痛、心电图表现、心肌酶变化确诊均符合 WHO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葛根素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 32例 ,男 2 2例 ,女 10例 ,年龄 38~ 75岁 (平均 6 1.1岁± 9.6岁 ) ;对照组 2 8例 ,男 2 0例 ,女 8例 ,年龄 39~ 74岁 (平均 6 0 .8岁± 8.8岁 )。所选病例均是急性前壁心肌梗塞 ,剔…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 ,使梗死面积扩大的表现形式。方法对 2例溶栓治疗 AMI后心电图资料进行动态分析。结果溶栓后 AMI面积进行性扩大。结论溶栓治疗 AMI使梗死面积扩大的表现形式有 3种 :1缺血性梗死转变为出血性梗死 ;2溶栓时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脱落造成新的梗死 ;3溶栓 2 4小时后冠状动脉再闭塞。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腺苷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后左心室功能、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 将发病在12 h内的STEMI患者按1∶ 1∶ 1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1 mL/min,n=31)、腺苷低剂量组(50 μg·kg-1·min-1,n=32)和腺苷高剂量组(70 μg·kg-1·min-1,n=27).生理盐水及腺苷经静脉持续滴注3 h.记录术中无复流发生率.术后24 h及6个月分别采用心脏超声多普勒及核素心肌灌注显像(99mTc-SPECT)测定左心室功能及梗死面积.结果 90例STEMI患者中,对照组术后即刻无复流发生率(11例,35.5%)显著高于腺苷低剂量组(2例,6.3%,P=0.008)和腺苷高剂量组(1例,3.7%,P=0.034).与对照组比较,术后24 h腺苷低剂量组左心室射血分数相对提高5.8%(P=0.012),腺苷高剂量组相对提高10.9%(P=0.007),二种剂量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9);6个月时腺苷低剂量组左心室射血分数相对提高9.5%(P=0.001),腺苷高剂量组相对提高10.0%(P=0.001),二种剂量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7).6个月时腺苷高剂量组梗死面积相对缩小24.2%(P=0.008).结论 腺苷能够显著减少无复流发生率,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高剂量腺苷具有显著缩小梗死面积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 (AMI)发病后用尿激酶 (U K)进行溶栓治疗的启动时间对左室舒张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 :AMI患者 6 2例 ,分为 3组 :1发病 3小时内用 UK进行溶栓治疗 (3小时溶栓组 )组 ;2 3小时以上、6小时以内用 U K进行溶栓治疗 (6小时溶栓组 )组 ;36小时以内不加用静脉溶栓药物的常规治疗 (对照组 )组。 1周后测定二尖瓣血流图进行舒张功能评估。结果 :二尖瓣血流图显示 :3小时溶栓组 E峰峰值流速(Ve)为 (6 8.2 6± 13.0 0 ) cm/ s,A峰峰值流速 (Va)为 (70 .35± 11.0 0 ) cm/ s,Ve/ Va比值≈ 1,E峰减速时间(DT)为 (12 6 .0 0± 14 .0 0 ) m s,等容舒张时间 (IVRT)为 (10 9.70± 19.0 0 ) ms;6小时溶栓组 Ve为 (5 2 .0 0±14 .0 0 ) cm/ s,Va为 (78.33± 11.0 0 ) cm / s,Ve/ Va比值 <1,DT为 (15 8.0 0± 2 2 .0 0 ) ms,IVRT为 (12 3.0 0±18.0 0 ) ms;对照组 Ve为 (42 .2 6± 17.0 0 ) cm / s,Va为 (88.35± 2 0 .0 0 ) cm / s,Ve/ Va比值 <1,DT为 (16 4 .0 0±18.0 0 ) m s,IVRT为 (14 5 .0 0± 17.0 0 ) ms。 6小时溶栓组和对照组与 3小时溶栓组相比 ,Ve明显减小 ,Va明显增大 (P均 <0 .0 1) ,DT明显延长 (P<0 .0 1) ,IVRT明显延长 (P<0 .0 1)。结论 :院前、院内合作对有适应证的AMI患者采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溶栓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78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溶栓时间分为A(62例),B(16)二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A组血管开通率显著高于B组,而死亡率显著低于B组。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时间应早期(≤12小时)为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12月收治的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6例,入院后24h行空腹静脉血检查测定Hb Alc,根据Hb Alc水平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43例,HbAlc升高≥6.5%;对照组63例,HbAlc正常6.5%。观察两组患者发病后72h内及30d的LVEF。结果观察组发病后72h及30d的LVEF明显低于Hb lc正常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HbAlc升高可严重影响LVEF。  相似文献   

8.
溶栓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溶栓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影响。方法:78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溶栓时间分为A(62例),B(16例)二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A组血管开通率显著高于B组,而死亡率显著低于B组。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时间应早期(≤12小时)为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ST段与最终梗死面积之间的关系及溶栓治疗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 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其中溶栓组n =31,对照组n =5 3)入院时和入院后 1周的 12 -导联体表心电图 ,用Aldrich公式预测梗死面积和SelvesterQRS积分系统计算最终梗死面积。结果 :溶栓组的最终梗死面积比早期预测梗死面积明显减小 (P <0 .0 5 ) ,其中有 15例 (48.39% )减少≥ 2 0 % ;而对照组的最终梗死面积与早期预测面积无明显差异 ,只有 7例 (13.2 1% )减少≥ 2 0 %。结论 :体表心电图抬高的ST段可用于早期预测梗死面积 ,作为评估溶栓治疗效果的一项无创、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果萍 《全科护理》2008,6(35):3254-3255
静脉溶栓是急性梗死早期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溶栓成功可迅速缓解症状,缩小梗死面积,减少并发症和改善预后。心肌梗死病人溶栓后病情变化快,有效的护理对病人的治疗及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我科于2008年1月-2008年5月对56例心肌梗死病人进行溶栓治疗,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探讨放宽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指征对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 1998~ 2 0 0 0年CCU病房的AMI患者溶栓范围放宽到据发病时间至 12h ,病人年龄不限。结果 :溶栓范围由 48例扩大到 72例 ,溶栓组血管再通率、病死率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不溶栓组。结论 :放宽溶栓范围可使更多的病人受益 ,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溶栓前肝素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尿激酶(UK)溶栓前使用肝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86例AMI患者随机分为2组:早期肝素组在UK溶栓之前静注肝素,对照组在UK使用前不应用肝素。超声测定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和容量(ESV)、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容量(EDV),计算左室射血分数(EF)和室壁阶段运动积分(RWMI),比较2组的左室重构情况。结果:早期肝素组的ESV和ED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55或P<0.01),RWMI低于对照组(P<0.05),EF高于对照组(P<0.05)。早期肝素组的下壁梗死组ESV、EDV、RWMI和EF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前壁梗死组的ESV、EDV、RWMI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EF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应用肝素辅助溶栓治疗,可改善左室重构,提高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舒张功能(LVDF)的测定,判断心肌梗死面积和恢复情况,从而了解预后。方法:应用3.25MHz探头对21例AMI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分别行二尖瓣口血流频谱(MVFP)和肺静脉血流频谱(PVFP)检测。结果:AMI患者MVFP中急性期较恢复期舒张早期流速(E峰)增加,舒张晚期流速(A峰)下降,E/A比值增大以限制性异常(左房压增高)充盈波形表现为主;有14例(66.7%)E/A>1.6,DT和IVRT短于恢复期,提示心梗面积较大,左室顺应性降低,舒张功能异常,病情严重。恢复期E峰较急性期降低,A峰则增加,E/A比值下降以松弛性异常(主动舒张迟缓)充盈波形表现为主,有18例(85.7%)E/A<0.8,说明治疗后随着心肌梗死的恢复,梗死心肌愈合,左室舒张功能逐渐改善,提示病情的好转。PVFP中急性期和恢复期S波均相似文献   

14.
张金盈  李凌  陈庆华  陈魁  董建增  黄振文 《临床荟萃》2003,18(19):1084-1086
目的 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常量卡维地洛对急性心肌梗死后近期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在用药前、用药 6个月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用修改的Simpson法经心尖四腔和二腔切面测定左心室收缩末容量、舒张末期容量和左室射血分数。结果 卡维地洛组心率比安慰剂组减慢 ,而安慰剂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和收缩末期容量增加 ,卡维地洛组容量减少。卡维地洛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指数比安慰剂组显著减少 (t =2 .470 ,P <0 .0 5 ) ;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明显减少 (t =2 .6 86 ,P <0 .0 1) ,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 (t =2 .5 45 ,P<0 .0 5 )。结论 常量卡维地洛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6个月 ,减少左心室容量 ,增加LVEF。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研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 方法 将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0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两组:76例为右冠状动脉(RCA)闭塞(A组),24例为左回旋支冠状动脉(LCX)闭塞(B组). 结果 心电图ST段抬高STⅢ>STⅡ及ST段压低STAVL>ST I A组显著高于B组(均P<0.05);ST段抬高STⅢ0.1 mV A组显著高于B组(P<0.05);胸前导联V1~6ST段压低患者中,合并左前降支冠状动脉(LAD)病变的患者显著高于胸前导联V1~6ST段无压低者(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A组[(51±14)%]显著低于B组[(57±10)%](P<0.05);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A组显著高于B组(P<0.05);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总的住院病死率6%,均为A组,但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及住院病死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者中心源性休克占83.3%. 结论 心电图Ⅲ、Ⅱ、I、AVL、及V4R导联ST段变化能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血管,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提示LAD病变,RCA闭塞所致下壁心肌梗死LVEF低于LCX闭塞者,心源性休克为死亡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溶栓疗法对室壁瘤形成的影响。方法:溶栓组17例采用链激酶150万单位或尿激酶200万单位静滴,于30分钟内滴完后继用硝酸甘油20μg/min持续静滴48小时。非溶栓组17例采用硝酸甘油20μg/min持续静滴48小时。平均治疗3周时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心动检查及心血池扫描显像检查,分别计算两组室壁瘤的发生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值,并对其差异的显著性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溶栓组室壁瘤发生率(17.6%)低于非溶栓组(52.9%),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溶栓组左室射血分数均值(0.45±0.09)高于非溶栓组(0.36±0.14),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溶栓疗法可降低室壁瘤的发生率,提高左室射血分数。  相似文献   

17.
刺五加对急性心肌梗塞左室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明确刺五加对急性心肌梗塞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文应用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塞者静脉输入刺五加前后的左室功能进行了测定。结果用药后左室舒张早期充盈速度增快;舒张晚期A峰流速减慢;等容舒张期缩短,而主动脉最大流速、平均血流加速度和心输出量则无显著差异。结论刺五加在不抑制左室收缩功能的情况下,能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8.
张培荣  樊清波  孟辉 《临床荟萃》2003,18(19):1087-1089
目的 观察缬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左室重塑的阻抑作用。方法 将 7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36例、缬沙坦治疗组 36例 ,并于AMI后 2周、2 4周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和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 ,测定左室心肌质量、左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 ,了解缬沙坦对AMI后左室重塑的阻抑作用。结果 AMI后 2 4周时 ,缬沙坦与常规治疗组比较 ,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室心肌质量指数均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或P <0 .0 1)。AMI后 2 4周时 ,缬沙坦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 (P <0 .0 1) ,左室高峰射血率明显升高 (P <0 .0 1) ,左室高峰射血率时间显著下降 (P <0 .0 5 ) ,同时左室高峰充盈率明显升高 (P <0 .0 5 ) ,左室高峰充盈率时间显著下降 (P <0 .0 1)。结论 缬沙坦能明显减轻心肌梗死后心肌肥厚和左室重塑 ,改善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肌做功(MW)技术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比30例AMI患者(AMI组)与3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及MW参数,分析AMI患者左心室整体有用功(GCW)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整体长轴应变(GL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二尖瓣后叶瓣环组织多普勒速度(e)、左心室质量(LVM)、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及二尖瓣反流面积(MR)均增大,LVEF、E及e值均减低(P均<0.05);左心室GCW、整体做功效率(GWE)、整体做功指数(GWI)均降低,整体无用功(GWW)、GLS、峰值应变离散度(PSD)均增高(P均<0.05)。AMI患者GCW与LVEF呈正相关(r=0.573,P=0.001),GCW与GLS呈负相关(r=-0.880,P<0.001)。结论 MW技术可用于评估AMI患...  相似文献   

20.
张爱兰  朱文玲 《临床荟萃》2004,19(11):612-614
目的 评价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利弊。方法 利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研究了 1 0 6例 70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获益显著 ,30天总病死率及心源性病死率溶栓组均明显低于非溶栓组 (总病死率为 1 4 .5 %和 36 .7% ,P <0 .0 5 ;心源性病死率为1 0 .5 %和 33.3% ,P <0 .0 1 )。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