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是由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能满足正常的人体需要或胰岛素利用障碍引起的以糖代谢异常为特点的代谢性综合征,以消瘦、口渴、多食易饥等为主要临床症状。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深入开展糖尿病相关研究刻不容缓。随着疾病的进展,糖尿病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成为危及生命的主要问题。因此,及早控制血糖,防止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西医主要通过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物及注射胰岛素等方式进行干预,但是增加了低血糖、体质量增加及胃肠道反应等风险,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不到保障,且难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中医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糖尿病在中医中归属于“消渴病”的范畴,其发生多与先天禀赋不足或嗜食肥甘厚味等有关。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脾、肾两脏密切相关,“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喜燥恶湿;肾为先天之本,内藏元阴元阳,主水。本病以脾肾两虚为核心,痰瘀互结为关键,以健脾益肾、祛痰化瘀为干预原则。为了研究从脾肾论治糖尿病的应用价值,文章采用文献查证的方法,重点探究从脾肾论治糖尿病的理论依据,分析其病因病机,从益气健脾祛湿、补益肾之阴阳、健脾补肾同治三个方面辨证论治,以期为从脾肾治疗糖尿病提供参...  相似文献   

2.
仲琴  王旭 《四川中医》2012,(1):28-30
传统的糖尿病辨证方法不足以适应现代要求,分析肝脾与糖尿病发生及发展的关系,提出疏肝理气、益气健脾的治疗方法,从而倡导从肝脾论治糖尿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从脾论治2型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建 《中医杂志》2007,48(8):764-765
糖尿病部分病例可归属为中医“消渴病”范畴.其病因病机复杂,常以上中下三消辨证论治.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消渴与脾脏有密切关系,如《素问·奇病论》中就有脾瘅之说:“瘅为热也,脾热则四脏不禀,故五气上溢也;先因脾热,故曰脾瘅.”又《灵枢·本脏》篇说:“皮脆善病消渴.”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从脾论治部分2型糖尿病,收效良好,简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是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表现为蛋白尿、水肿等。中医药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尿蛋白水平,延缓疾病进展。本病与脾关系密切,脾虚在本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故提出从脾论治、兼顾治肾的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和(或)糖耐量受损(IGT)两方面,一般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的必经阶段。糖尿病前期相当于中医学的"脾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脾瘅"的论述:"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以除陈气也"。可见嗜食肥甘厚味,易损  相似文献   

6.
早期糖尿病肾病从脾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若不积极干预、治疗,病情将发展至尿毒症阶段,肾透析或换肾是其治疗的最终手段。故防治重点为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药治疗该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兹就临床辨治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皮肤病的发生发展与脾有密切关系。在生理上,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皮肤要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必赖于脾气的敷布及气血的濡养。在病理上,脾主湿而恶湿,而湿为长夏之主气;夏季也是皮肤病的多发季节,故皮肤病的发生常与湿邪侵犯或湿邪内生密切相关。皮肤病从脾进行辨证论治,能够更好的提高治疗皮肤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脾密切相关,其并发症之一皮肤瘙痒症亦与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岳仁宋教授结合病因、病机及临床经验,认为其发病主要是由于脾失健运,精不正化,致使痰、湿、瘀、热等郁结肌腠,气血壅塞不通,精微不得输转、濡润肌肤而发为该病。当以健脾益气法、运脾化湿法、清脾利湿法、疏肝健脾法、温补脾阳法分类论治。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阴虚津亏为糖尿病的病理基础,瘀血乃糖尿病的病理产物。瘀血与糖尿病的产生密切相关,是糖尿病的基本病机之一。活血化瘀为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中焦脾胃理论探讨糖尿病的病因病机及治则。方法:从糖尿病现代医学发病机理、临床症状、诱发因素、脾胃生理功能探讨糖尿病的病因病机。结果: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谱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三多一少”症状不明显,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等症状较突出,脾虚成为糖尿病的基本病机。结论:脾虚是糖尿病的病理基础,脾化失司、脾胃升降失调是糖尿病的基本病机,益气健脾、升清降浊是糖尿病的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从脾论治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12.
从脾胃功能失调是导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病因,脾胃功能失调是导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主要病机,从脾胃辨证论治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三方面说明了糖尿病与冠心病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从肺脾肾气虚论治糖尿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继新  王建华 《陕西中医》2003,24(4):339-341
从临床实践观察 ,认为糖尿病非单一疾病 ,是与肺脾肾三焦多脏器虚损有关的综合病症 ,发病机理及转归与肺脾肾三焦对体内阴精水液的代谢失司有关。以肺脾肾气虚为发病之本 ,津涸液燥为发病之标。从肺脾肾气虚论治 ,益气为本 ,养阴治标 ,本标兼治。自拟益气养阴平消汤为基本方 ,临床应用疗效确切 ,降糖效果明显 ,稳定持久 ,不易反弹优点。  相似文献   

14.
从脾肾论治糖尿病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刘炳凡研究员行医六十余年,融会古今,学验俱富,尤其对糖尿病治疗独具匠心,认为本病属祖国医学的“消渴病”范畴。临床从脾肾论治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将笔者学习和运用这一经验对45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观察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医理论,结合分析49例糖尿病便秘患者的临床表现认为,脾失健运是糖尿病便秘发病的基础与病机关键,临床上胃肠积热型和阴虚火旺型便秘糖尿病便秘患者非常少见,糖尿病便秘的各种证型均是在脾失健运基础上发展而来,应该以此为指导思想治疗糖尿病便秘。  相似文献   

16.
浅谈便秘从肺脾肾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便秘是一种常见症状,发病率高,各年龄段均可为患.临床上表现为便意淡漠或消失、3日或5日以上一行,排便困难久者可出现脘腹胀满不适、头痛头晕、困倦乏力、心悸失眠、烦躁易怒、全身酸痛.  相似文献   

17.
杨林 《陕西中医》1993,14(10):449-450
本文认为阴虚津亏为糖尿病的病理基础,瘀血乃糖尿病的病理产物。瘀血与糖尿病的产生密切相关,是糖尿病的基本病机之一。活血化瘀为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张永杰教授从脾论治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邱晓堂 《河南中医》2005,25(1):26-27
张永杰教授为海南省中医院副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委员、海南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国际华夏医药学会副会长,享受国家级政府津贴专家,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诊治有独特的体悟。现将其诊治糖尿病肾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张静静  崔洪银  卢艺  赵芬 《新中医》2022,54(7):220-223
复发性流产属于中医数堕胎、滑胎等范畴,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疾病的新趋势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治疗复发性流产的基本方法是辨证论治。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与复发性流产关系密切,从脾的角度出发,治疗复发性流产是临床常用的重要治法。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社会失眠的发病率日益上升,严重影响到诸多人群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医将失眠称之为“不寐”,病机或以阴阳立论,或以五脏立论,或以痰瘀立论,以水饮立论者少见。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临床上亦可见到不少因水饮而致不寐的患者,而现阶段中医对于水饮导致失眠的机制及其治法方药尚未形成较系统的认识。文章立足于水饮,从古代医家的认识出发,认为导致不寐的机理主要为饮邪阻隔,阳不入阴;饮停心下,痰饮扰心;阳虚水泛,心肾不交;治疗以温阳化饮为主,并附以验案,旨在为中医治疗失眠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