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美国人的饮食结构中,含糖软饮料占总能量摄入的7.1%,是热量的最主要单个食物来源。不论是否巧合,美国肥胖病和糖尿病患病人数的增加均与含糖软饮料的摄入增加相平行。一些研究发现含糖饮料与儿童肥胖病的发生率有关孔。有一项研究显示,每天每增加摄入一份含糖饮料,发生肥胖的优势比增加1.6倍。增加饮食苏打水的摄入则与儿童肥胖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摄入含糖软饮料和果糖与男性痛风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 设计 历时12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地点 医务人员随诊研究。 参与者 46393例无痛风病史的男性,通过填写经验证有效的食物频度调查表,提供他们摄入软饮料和果糖的信息。 结局评估指标 符合美国风湿病学院痛风调查标准的痛风新发病例。 结果 在12年的随访中,共报告新发痛风确诊病例755例。含糖软饮料摄入增多和痛风危险性升高相关。与每月饮用不足一份含糖软饮料相比,每周饮用5~6份的人发生痛风的多变量相对危险度是1.29(95%可信区间1.00~1.68),每天一份的是1.45(1.02~2.08),每天两份或两份以上的是1.85(1.08~3.16;趋势P值=0.002)。无糖软饮料和痛风发生的危险性无关(趋势P值=0.99)。摄入果糖每增加五分之一,相应的痛风发生的多变量相对危险度为1.00、1.29、1.41、1.84和2.02(1.49~2.75;趋势P值〈0.001)。摄入果糖的其他主要来源,比如所有种类的果汁或富含果糖的水果(苹果和橘子),也和痛风发生的风险升高相关(趋势P值〈0.05)。 结论 前瞻性数据提示摄入含糖软饮料和果糖与男性痛风发生风险升高显著相关。另外,富含果糖的水果和果汁也可以增加其危险性。无糖软饮料和痛风发生的危险性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学龄前儿童的超重与甜饮料消费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观察学龄前儿童的超重与甜饮料消费的关系。于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对10904名2~3岁儿童进行随访,收集其身高、体重、哈佛食物频率问卷的数据,并在1年后再收集身高和体重的数据。甜饮料包括含维生素C的果汁、其他果汁、果汁饮料及哈佛食物频率问卷中所列的苏打水。logistic回归分析用于对年龄、性别、种族、出生体重、高脂饮食和甜食的摄入、总卡路里等进行校正,结果按体重指数(BMI)基线进行分层。  相似文献   

4.
背景 饮用含糖饮料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摄入过多可诱发多种疾病的发生。国内外多项研究报道了摄入含糖饮料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关系,但在具体摄入剂量与发病风险方面仍存在争议。 目的 分析含糖饮料摄入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有关含糖饮料摄入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横断面研究和前瞻性研究,检索时限自建库至2021年11月。由2位研究者分别单独对文献数据独立提取,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6篇文献,316 205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含糖饮料摄入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OR=1.12,95%CI(1.10,1.15),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亚洲人群含糖饮料摄入增加34%的高血压发病风险〔OR=1.34,95%CI(1.20,1.51),P<0.05〕,北美洲人群含糖饮料摄入增加11%的高血压发病风险〔OR=1.11,95%CI(1.09,1.14),P<0.05〕,大洋洲人群含糖饮料摄入增加82%的高血压发病风险〔OR=1.82,95%CI(1.04,3.21),P<0.05〕,欧洲人群含糖饮料摄入增加18%的高血压发病风险〔OR=1.18,95%CI(1.02,1.36),P<0.05〕;未成年人含糖饮料摄入增加43%的高血压发病风险〔OR=1.43,95%CI(1.21,1.69),P<0.05〕,成年人含糖饮料摄入增加12%的高血压发病风险〔OR=1.12,95%CI(1.09,1.15),P<0.05〕;体质指数(BMI)正常者含糖饮料摄入增加12%的高血压发病风险〔OR=1.12,95%CI(1.09,1.15),P<0.05〕,超重者含糖饮料摄入增加17%的高血压发病风险〔OR=1.17,95%CI(1.00,1.38),P<0.05〕,肥胖者含糖饮料摄入增加19%的高血压发病风险〔OR=1.19,95%CI(1.06,1.34),P<0.05〕。剂量反应分析结果显示,每天每增加1份含糖饮料(即12盎司,约为340 g或355 ml)的摄入,高血压发病风险增加16%〔OR=1.16,95%CI(1.13,1.18),P<0.05〕。文献的漏斗图显示基本对称,Begg's检验(Z=0.23,P>0.05)和Egger's检验(t=1.46,P>0.05)显示无发表偏倚。 结论 含糖饮料摄入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且每天每增加1份含糖饮料(即12盎司,约为340 g或355 ml)的摄入,高血压发病风险增加16%,控制含糖量对预防高血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即使体重指数正常的健康成年人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变胖。近期的一个分析表明在3个长期的队列研究中,从中选择的美国健康专家亚组平均每年体重增加近1磅(0.45kg)。这是为什么呢?仔细看看他们食谱的变化与体重变化的关系,就能分析出其常见的原因。更多油炸薯条、薯片、土豆泥、肉以及含糖饮料的摄入都与明显的体重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妊娠期间体重增加状况对妇女糖尿病发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 年7 月-2016 年4 月在该院分娩的妇女1 842 例,依据糖尿病发病情况分为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并对入组孕产妇的临床资料 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的孕前体重指数(BMI)和妊娠期间增重比较, 经t 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即糖尿病组的孕前BMI 和妊娠期间增重均高于对照组。孕前BMI> 25.0 kg/m2、年龄>35 岁、糖尿病家族史、妊娠期间增重≥ 25.0 kg 妇女的糖尿病发病率高于其他妇女,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 <0.05)。孕前BMI>25.0 kg/m2、糖尿病家族史、妊娠期间增重≥ 25.0 kg 是影响妊娠期妇女糖尿 病发病的危险因素(P =0.023、0.015 及0.001)。结论 妊娠期间体重增加过多可增加妇女糖尿病发病的风险, 临床上应控制孕产妇妊娠期体重增加状况,避免增重过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35岁及以下发病的原发性痛风患者临床特征,尤其是含糖软饮料摄入对其的影响,以利于更好地对年轻发病痛风患者进行干预。方法 选取2004年4月-2015年4月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糖尿病痛风科门诊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原发性痛风患者44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习惯性含糖软饮料摄入史将患者分为无习惯性含糖软饮料摄入史组(A组,343例)和有习惯性含糖软饮料摄入史组(B组,99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资料〔包括血尿酸(SUA)、尿素氮(BUN)、肌酐(Cr)、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空腹血糖(FPG)〕及合并症(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高血压、肾结石、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情况。结果 B组患者年龄小于A组,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高于A组,病程短于A组(P<0.05)。两组生化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高血压、肾结石、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糖尿病发生率高于A组(P<0.05)。结论 年轻发病痛风患者常伴代谢综合征,有习惯性软饮料摄入史的患者年龄较轻,病程较短,血压较高,且非酒精性脂肪肝、糖尿病发生率更高,因此对含糖软饮料摄入的干预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Alison  M.  Stuebe  Janet  W.  Rich-Edwards  Walter  C.  Willett  胡承 《美国医学会杂志》2007,26(6):357-357
背景:哺乳与葡萄糖-胰岛素稳态的改善相关,而且独立于体重变化。 目的:评价哺乳史与2型糖尿病发生率的关系。 设计、地点及参试者:于护士健康研究(Nurse’s Health Stuay,NHS)人组的83585名经产妇女中进行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于护士健康研究Ⅱ(NHSⅡ)人组的73418名经产妇中进行回顾性观察性队列研究。 主要观测指标: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 结果:NHS在1986~2002年1239709人一年的随访期间,有5145例患者诊断为2型糖尿病;NHSⅡ在1989~2001年778876人一年的随访期间,有1132例患者诊断为2型糖尿病。在经产妇中,哺乳时间的增加与2型糖尿病患病危险降低相关。15年内曾有生育史的妇女在校正当前体重指数及其他2型糖尿病相关危险因素后,哺乳时间每增加1年,患糖尿病的危险在NHS降低15%(95%可信区间,1%~27%),在NHSⅡ降低14%(95%可信区间,7%~21%)。 结论:在两项大型美国妇女队列中,哺乳时间的增加与2型糖尿病发生率降低相关。哺乳可以通过改善糖稳态降低中青年妇女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初次妊娠妇女待孕前体重指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群组研究方法,对2000—2006年间,在牡丹江中医院产前门诊就诊并在其院部分娩单胎的839名初次妊娠的育龄妇女进行了研究。这些妇女按体重指数分成五组:偏轻组(BMI〈18.5kg/m^2)、正常组(BMI=18.5—23.9kg/m^2)、超重组(BMI=24~27.9kg/m^2)、肥胖组(BMI=28~31.9kg/m^2)、和病态肥胖组(BMI≥32kg/m^2)。使用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对比各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和正常组妇女相比,病态肥胖组妇女患妊娠高血压疾病{0114.37(95%CI1.32,14.41)}和妊娠期糖尿病{OR6.01(95%CI1.95,18.52)}的风险极高,而体重偏轻组妇女的患病风险最低。病态肥胖组妇女引产几率最高{OR2.94(95%CI1.02,8.48)},体重偏轻组妇女引产几率最低。病态肥胖组妇女剖腹产几率最高{OR3.22(95%CI1.13,9.22)},体重偏轻组妇女剖腹产几率最低。病态肥胖组妇女更容易患产后出血症{OR4.05(95%CI1.08,15.20)}和早产{OR5.55(95%CI1.14,27.15)}。病态肥胖组妇女分娩巨大儿的风险最高{OR5.55(95%CI1.14,27.15)},而体重偏轻组妇女风险最低。体重偏轻组妇女分娩低体重儿的风险最高{OR5.14(95%CI1.26,20.92)}。结论:孕妇体重指数的增加相应带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巨起儿、引产、剖腹产发生率的增加。与拥有正常体重指数的妇女相比,体重偏轻的妇女有比较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全科医学》2012,(33):3874
背景饮用含糖饮料时间的增加与肥胖症患病率的升高相平行,但这类饮料的摄入量是否与多脂症的遗传预先倾向性相互作用尚不清楚。方法我们在来自护士健康研究(NHS)的6 934名女性和来自卫生专业人员随访研究(HPFS)的4 423名男性以及来自女性基因组健康研究(WGHS)21 740名女性的一个重复队列中分析了与体质指数(BMI)和肥胖症危险相关的遗传预先倾向性与摄入含糖饮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根据32种BMI相关位点计算了遗传预先倾向性评分,并且前瞻性地研究了摄入含糖饮料与BMI的相关性。结果在NHS和HPFS队列中,摄入含糖饮料较多的参与者的BMI遗传相关性强于摄入含糖饮料较少者。在联合队列中,每月摄入饮料<1份者,每增加10个危险等位基因,BMI的增加为1.00,每月摄入1~4份者为1.12,每周摄入2~6份者为1.38,每天摄入≥1份者为1.78(相互作用的P<0.001)。对于相同的摄入量,每增加10个危险等位基因时,偶发肥胖症的相对危险为1.19〔95%可信区间(CI)(0.90,1.59)〕、1.67〔95%CI(1.28,2.16)〕、1.58〔95%CI(1.01,2.47)〕、5.06〔95%CI(1.66,15.50)〕(相互作用的P=0.02)。在WGHS队列中,4种摄入量每增加10个危险等位基因,BMI的增加分别为1.39、1.64、1.90和2.53(相互作用的P=0.001),偶发肥胖症的相对危险分别为1.40〔95%CI(1.19,1.64)〕、1.50〔95%CI(1.16,1.93)〕、1.54〔95%CI(1.21,1.94)〕和3.16〔95%CI(2.03,4.92)〕(相互作用的P=0.007)。结论含糖饮料的摄入越多,多脂症的遗传相关性似乎越明显。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Stones, lithotripters, trials, and argument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20年前的金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诞生了。满怀豪情壮志的胡大一教授带着先进的技术、全新的理念、科学的管理、年轻的团队来到这里,经过艰苦的创业和科学的管理,打造出了国内首家真正意义上的心脏中心。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的诞生标志着融心脏内科、外科、介入于一体的一种全新的管理和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Ng H 《JAMA》2011,306(21):2326; author reply 2326-2326; author reply 23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