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了解开封市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xcel2003软件对开封市2005~2009年的乙肝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5年全市累计报告乙肝45231例,死亡1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死亡率分别为191.76/10万、0.06/10万。2005年以来开封市乙型肝炎发病率先呈上升后下降,发病发病率在139.91/10万-244.02/10万之间波动,2007年达到高峰,尔后逐年下降于2009年达到发病新低。近5年乙型肝炎均处于各类传染病发病首位。发病年龄主要集中于青壮年,15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逐年下降,2009年也达新低(11.86/10万)。男性多于女性;高发人群为农民、学生。结论加强乙肝监测和儿童免疫接种,同时扩大乙肝疫苗的接种人群,并开展预防乙肝的宣传教育,将有效降低乙肝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高美英  陈烽  孙萍 《医学动物防制》2004,20(12):741-742
了解宁夏银川市郊区乙型肝炎 (乙肝 )流行特征 ,为防制乙肝提供科学依据 ,对银川市郊区 2 0 0 1~ 2 0 0 3年乙肝发病等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2 0 0 1~ 2 0 0 3年 ,银川市郊区乙肝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 ,每年发病均 >10 / 10万 ,目前乙肝发病居全郊区各类传染病第二位。发病人群集中在 10~ 4 4岁 ,<5岁儿童乙肝发病构成呈逐年下降趋势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男女发病性别为 1.5 8:1。今后工作应加强社会宣传教育工作 ;提高住院分娩率 ,提高首针即使接种率 ;加强乡村两级计划免疫人员培训 ,提高接种服务水平和质量 ,以进一步保证乙肝疫苗接种效果 ;加强登记管理 ,保证乙肝疫苗全程、及时接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目前南昌县乙型肝炎流行趋势,为控制乙肝的发病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1年南昌县乙肝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11年各年龄组发病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幼托和散居儿童发病率下降明显,农村发病高于城区,农民(含民工)发病比例最高为40.20/10万.结论15岁以下儿童乙肝免疫防治成效显著.今后继续做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加强农村地区,特别是青壮年农民乙肝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丹东市乙型肝炎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丹东市2008-2011年乙型肝炎的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8-2011年丹东市报告乙型肝炎病例739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75.32/10万,无死亡病例。男性累计发病率106.63/10万,女性累计发病率43.34/l0万,男女性别发病率之比为2.51:1。发病无明显季节性,高发年龄为40-49岁和30-39岁,发病率分别为22.24/10万和16.75/10万,0岁组发病率最低为0.20/10万。职业构成中以农民为主,占乙型肝炎发病总数的29.63%。结论乙型肝炎纳入免疫规划,有效控制了儿童乙型肝炎发病率,今后预防和控制乙肝流行的主要策略应是加强儿童常规免疫接种工作,提高首针及时接种率和全程免疫接种率。重视和加强青壮年以及农民的乙肝疫苗接种工作,提高人群免疫力。同时加大血液制品和安全注射的管理,广泛开展群众性健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11-2013年福州市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乙肝预防控制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11-2013年福州市乙肝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探讨影响乙肝流行的因素。结果 2011-2013年福州市共报告乙肝病例42 896例,年均发病率为215.69/10万。2011-2013年乙肝发病率分别为239.86/10万、208.07/10万、203.52/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926,P<0.05)。每年1-3月份为乙肝发病高峰。各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市区乙肝发病率普遍高于县(市),存在地区分布不均衡的特征。男女发病率分别为285.42/10万和133.53/10万,男性显著高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655.635,P<0.05)。乙肝发病人群主要为家务及待业和农民,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50岁。结论福州市乙肝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应在加强新生儿、适龄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疫苗免疫范围,同时加强乙肝预防和疫苗接种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乙肝)灰色预测模型GM(1,1),应用于常州市乙肝发病趋势的预测。方法: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4~2011年常州市乙肝发病率报告资料,建立乙肝发病率灰色预测模型GM(1,1),并对2012~2014年常州市乙肝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建立的预测模型x∧(1)(k+1)=-228.213 9 e-0.237 73k+304.554 0,经拟合检验,后验差比值C为0.069,小概率误差P为1,拟合精度为优秀。利用建立的模型预测常州市2012~2014年乙肝发病率分别为9.143 5/10万、7.208 9/10万和5.683 6/10万。结论:GM(1,1)模型较好地拟合了常州市乙肝发病的趋势,预测结果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明水县乙型肝炎(乙肝)流行情况,为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明水县2005-2008年乙肝疫情和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08年明水县共报告乙肝532例,年均发病率26.50/10万.年均死亡率为0.15/10万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集中于青壮年,职业以农民、工人为主.结论 明水县乙肝发病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在做好儿童常规乙肝疫苗接种同时,应继续采取以免疫接种提高易感人群免疫力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夏澍 《海南医学》2013,24(12):1847-1848
目的分析儿童乙型肝炎(乙肝)发病影响因素,为控制儿童乙肝流行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儿童乙肝新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同期健康体检儿童按1:2配对进行影响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表明,乙肝疫苗接种、乙肝病毒携带、静脉输液、肌肉注射、家庭乙肝患者为儿童乙型肝炎发病的影响因素,乙肝疫苗接种对于儿童乙型肝炎具有明显保护作用。结论应不断加大乙肝疫苗接种的宣传力度,提高接种率,同时应强化重点人群乙肝干预手段,降低儿童乙肝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胡翠君 《中外医疗》2011,30(17):97-97
目的分析沭阳县2008年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做好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沭阳县2008年乙型肝炎报告,分析沭阳县2008年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沭阳县2008年乙型肝炎年均发病率为29.25/10万;15~49岁为主要发病年龄组,农民为主要发病人群。结论 2008年乙肝疫情总体较平稳,应继续加强重点人群乙肝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海南省2015—2021年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的流行病学特征,预测不同人群乙肝发病趋势,基于流行特征及预测结果为乙肝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海南省乙肝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基于灰色预测模型及多项式模型研究海南不同人群乙肝报告发病率规律,采用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最小原则选择最佳模型,并预测未来发病率。结果 海南省2015—2019年乙肝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20年起出现了下降趋势,2017—2021年报告发病率在0~<15岁和15~<30岁年龄组均呈现下降趋势,60~<75岁和≥75岁年龄组发病率基本趋于平稳。30~<45岁和45~<60岁人群年均发病数、每年发病率均较高。乙肝年均报告发病率男女性别比约为2∶1。各职业中乙肝发病数以农民为主且年均占比为43.06%。乙肝报告年发病数存在地区差异性分布,其中5个市县逐年下降、1个市县先上升后下降,2个市县保持稳定,其他市县存在逐年上升的趋势。2022—2024年的发病率预测值分别为127.43/10万、116.05/10万和102.09/10万。结论 近年来,海南省30岁...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非新生儿期接种乙肝疫苗儿童的远期效果。方法:上述对象(非新生儿组)在12岁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10μg/支),同龄的对照组(新生儿组)0岁起全程接种乙肝疫苗(10μg/支)。18岁时两组对象静脉采血,检测HBsAg、抗-HBs、抗-HBc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非新生儿组与新生儿组相比:前者HBsAg(8.0%)、抗-HBs(62.3%)和抗-HBc(23.1%)阳性率显著高于后者HBsAg(2.0%)、抗-HBs(37.2%)和抗-HBc(4.5%)(P<0.001)。HBsAg阳性者中抗-HBc阳性率前者为100%,后者71.4%,P=0.035;抗-HBs阳性者中的抗-HBc阳性率前者为19.7%,后者6.0%,P=0.000。ALT异常率:前者(5.4%)和后者(6.4%)无显著差异(P=0.575)。将HB-sAg分为阳性者和HBsAg阴性者且进行组内比较时,两组HBsAg阴性者的ALT异常率(前者5.1%,后者6.4%)均显著高于HBsAg阳性者(前者0.6%,后者0.0%)(P=0.000)。结论:非新生儿期接种乙肝疫苗儿童在远期(18岁)仍具有较高抗-HBs阳性率,对HBV感染具有一定保护性;但HBV的感染标志HBsAg和抗-HBc高于新生儿期接种儿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基因重组疫苗的安全性和对大学生的免疫效果,为制定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乙肝酶母重组疫苗,按0,1和2月3针接种乙肝血清标志物全阴的156名大学生,并用定量族免法(PIA)对免疫后的抗体反应进行检测。结果 未发现接种对象出现严重副反应。成全程免疫后2个月时,抗体阳转率达81.41%,但大多数接种者体滴度(mean geometric titer,GMT)在(10-99)IU/L之间,为低应答水平,只有1.92%的人GMT在100IU/L以上,男、女生之间抗体阳转率及GMT构成分布差异多无显著性。12名既往疫苗接种抗体无应答者复种疫苗后,有7人抗体转阳。结论 乙肝重组疫苗安全性较,对大学生免疫后的抗体阳转率尚可,但抗体应答水平较低,性别差异不明显。免疫失败后可考虑复种,以增强抗体阳转机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水痘减毒活疫苗对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 TST)硬结大小的影响,为今后开展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江苏省无锡市某高中一年级同时发生肺结核和水痘病例班级的学生分别进行TST试验和应急接种水痘疫苗,同时收集该班入学体检时的TST结果,对第0天、第83天和第195天的TST试验硬结大小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运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水痘减毒活疫苗对TST试验硬结大小变化的影响。结果 对该班学生第0天、第83天和第195天三次TST试验均参与的45人硬结平均直径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第0天未接种水痘疫苗(1.630±2.837)和已种水痘疫苗(5.818±4.530)两组进行比较,硬结平均直径大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92,P=0.001);第83天未接种水痘疫苗(0.001±0.001)和已种水痘疫苗(0.114±0.533)两组进行比较,硬结平均直径大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0,P=0.329);第195天未接种水痘疫苗(1.913±3.774)和已种水痘疫苗(5.023±5.126)两组进行比较,硬结平均直径大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9,P=0.026)。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显示接种水痘疫苗后TST试验硬结平均直径发生变化更显著,RR=6.071,95%CI(1.667~22.116),P<0.05;接种水痘疫苗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第195天TST试验硬结平均直径与第0天未发生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3.474,95%CI(0.333~36.240),P>0.05。结论 接种水痘疫苗可能对TST试验结果产生短暂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封秀红  殷毅峥 《河南医学研究》1999,8(3):270-271,277
目的: 探讨血源性乙型肝炎疫苗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 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免疫持久性。方法:应用反向间接血凝反应( RPHA) 法从1500 名孕妇中筛查出82 名HBsAg ≥1∶64 的滴度阳性携带者的新生儿,分为疫苗组和对照组( 人数比例为3∶1) 。疫苗组在新生儿出生24 h 内注射第1 针,1 月、6 月龄分别注射第2 针、3 针乙肝疫苗,对照组按同样程序注射安慰剂。结果: 在第13 年时疫苗组抗 HBs 阳性率仍高达5932 % (35/59) ;对照组13 年中有2353 % (4/17) 受到自然感染后变为抗 HBs 阳性,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05) 。疫苗组的抗 HBs阳性者中,抗 HBsGMT 峰值也在第12 个月,S/N 值为6884 ,到13 年时已下降到1782 ,相当于高峰的1/4 ,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除了出生时疫苗组与对照组HBsAg 阳性率无明显差异外,疫苗组HBsAg 阳性率一直明显低于对照组,在第13 年时疫苗组和对照组的HBsAg 阳性率分别为677 % 、4706 % ,有显著性差异( P< 005) 。结论:HBsAg 阳性母亲的新生儿进行乙型肝炎疫苗免疫13 年时,大部分仍有较好的?  相似文献   

15.
乙肝疫苗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免疫效果长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源性乙型肝炎疫苗 ,对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的免疫持久性。方法 :应用RPHA法从 15 0 0名孕妇中筛查出 82名HBsAg≥ 1∶64的滴度阳性携带者的新生儿 ,按随机、双盲、设安慰剂的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疫苗组和对照组 (人数比例为 3 :1)。疫苗组在新生儿出生 2 4小时内注射第 1针 ,1月、6月龄分别注射第 2针、3针乙肝疫苗 ,对照组按同样程序注射安慰剂。结果 :在第 13年时疫苗组抗 -HBs阳性率仍高达 5 9.3 2 % (3 5 /5 9) ;对照组 13年中有 2 3 .5 3 % (4 /17)受到自然感染后变为HBsAb(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阳性 ,疫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疫苗组的HBsAb阳性者中 ,HBsAbGMT峰值也在第 12个月 ,S/N值为68.84,到 13年时已下降到 17.82 ,相当于高峰的 1/4 ,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除了出生时疫苗组与对照组HBsAg阳性率无明显差异外 ,疫苗组HBsAg阳性率一直明显低于对照组 ,在第 13年时疫苗组和对照组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 6.77%、47.0 6%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进行乙型肝炎疫苗免疫 13年时 ,大部分仍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发生HBsAg阳转者多发生于当初免疫失败和HBsAb滴度较低者中 ,对这一部分高危人群在适当时间应筛查HBsAb ,对  相似文献   

16.
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弱应答者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弱应答的发生与IL-2或IL-6水平之间的关系,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无弱应答者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从健康人群中随机选取30个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弱应答者和正常应答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CTLL-2和7TD1方法监测IL-2和IL-6活性水平。比较两组IL-2和IL-6活性水平,并建立起IL-2和IL-6活性水平与抗-HBs滴度之间的回归方程,以通过IL-2和IL-6活性水平来预测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弱应答的发生。结果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弱应答的IL-2活性水平的平均值明显低于正常应答者(P<0.01),无弱应答的IL-2活性水平和正常应答者的平均值分别为74.5±64.1u/ml和298.0±101.1u/ml。并且相关回归分析发现,在乙肝疫苗接种后正常应答者组中抗-HBs滴度与IL-2活性水平之间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68。正常应答者组的IL-6活性水平(58.98±16.4)明显高于无弱应答者组(30.10±12.4)(P<0.05),而且在乙肝疫苗接种后正常应答者组中抗-HBs滴度也与IL-6活性水平之间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9(P<0.05)。结论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弱应答者的发生可能与被接种者体内IL-2、IL-6活性水平有关。提示我们,为了降低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弱应答者的发生率,可以在注射乙肝疫苗的同时注射少量IL-2或IL-6。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弱应答发生原因和机制。方法 :选择 2 1名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弱应答者为研究对象 ,同时设 2 2名强应答者为对照组。采用体外细胞培养和酶联免疫检测技术 ,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用特异性抗原HBsAg和非特异性抗原植物血凝素 (PHA)刺激培养 ,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的白细胞介素 - 2(IL - 2 )及其可溶性受体 (sIL - 2R)水平。结果 :经HBsAg和PHA刺激后 ,无、弱应答组的PBMC培养上清中IL - 2水平明显低于强应答组 (P <0 .0 5 ) ,而sIL - 2R水平 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BMC分泌IL - 2水平低下可能是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弱应答发生的原因和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Following HB vaccine inoculation, neonates developed immune response and gave a high anti- HBs seroconversion rate (range 92-100%). The com- parison of the 7.70L, (1/13) HB infectivity rate in the vaccinated group with the 80'70 (8/10) in the placebo group showed that HB vaccine is effective in inter rupting maternal HBsAg carrier transmission* Since there is neither HBsAg nor anti-HBc in vaccinated neonates born to HBsAg-negativc mothers, we con sider that the HB vaccine is safe to the neonates.  相似文献   

19.
乙肝疫苗免疫后无(弱)应答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分析影响乙肝疫苗免疫后无(弱)应答的因素。方法:选择经乙肝疫苗全程注射的中小学生975人进行研究,采用酶联免疫测定和固相放射免疫方法检测抗-HBs,并调查他们的各种暴露情况,根据检测后抗-HBs阴性和阳性分组,应用病例对照分析方法进行资料处理。结果:该人群乙肝疫苗无应答率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乙肝疫苗应答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接种部位(OR=0.54,95%CI:0.37-0.79),有无不适感(OR=1.13,95%CI:1.003-1.27)。结论:无(弱)应答与机体的年龄、接种部位、接种后有无不适感、饮酒存在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20.
临床教学医院神经病学循证医学教学效果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临床教学医院,以神经病学实践教学为试点,对本专业实习的本科生、研究生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循证医学教育模式,进行教学效果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07年-2009年进入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临床实习的40名本科生和20名研究生,通过理论考试成绩、病历书写和病例分析能力等方面进行研究,采用SPSS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理论考试成绩方面,本科生组、研究生组的实验组分别与其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病历书写、病例分析能力方面,本科生组、研究生组的实验组分别与其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提高(P〈0.01);并且研究生实验组与本科生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循证医学教育模式可增强本科生、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研究生的教学效果优于本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