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绝经后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雌二醇(E2)、睾酮(T)水平与树突状细胞(DC)前体各亚群分布情况及相关性.方法 ACS患者62例为实验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2例,稳定型心绞痛(SA)20例,对照组为胸痛综合征(CPS)10例,非冠心病10例,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外周血E2、T水平,流式细胞仪四色分析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髓样DC(mDC)和浆细胞样DC(pDC)亚群占比例(%),计算其绝对数(个/μL),评价各组之间的差异,并对ACS组内各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CS患者外周血E2水平,E2/T比值,mDC与pDC占PBMC的比例、绝对数及其比值均较CPS和非CHD组低(P<0.01,P<0.05);E2水平与mDC所占PBMC比例、绝对数及与绝对数的mDC/pDC呈正相关(r=0.408,r=0.622,r=0.590;P均<0.01);E2/T与mDC所占PBMC比例、绝对数及其mDC/pDC呈正相关(r=0.498,r=0.604,r=0.633,P均<0.01).结论 绝经后女性E2水平降低,E2与T之间平衡失调,影响了对免疫反应的调控,可能与ACS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绝经后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雌二醇(E2)、睾酮(T)水平与树突状细胞(1312)前体各亚群分布情况及相关性。方法ACS患者62例为实验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2例,稳定型心绞痛(SA)20例,对照组为胸痛综合征(CPS)10例,非冠心病10例,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外周血E2、T水平,流式细胞仪四色分析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髓样DC(mDC)和浆细胞样DC(pDC)亚群占比例(%),计算其绝对数(个/"L),评价各组之间的差异,并对ACS组内各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CS患者外周血E2水平,E2/T比值,mDC与pDC占PBMC的比例、绝对数及其比值均较CPS和非CHD组低(P〈0.01,P〈0.05);E2水平与mDC所占PBMC比例、绝对数及与绝对数的mDC/pDC呈正相关(r=0.408,r=0.622,r=0.590;P均〈0.01);E2/T与mDC所占PBMC比例、绝对数及其mDC/pDC呈正相关(r=0.498,r=0.604,r=0.633,P均〈0.01)。结论绝经后女性E2水平降低,E2与T之间平衡失调,影响了对免疫反应的调控,可能与ACS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尹浩晔  马梅  周馨 《山东医药》2009,49(41):48-4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脑钠肽(BN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43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采用Leaman积分法评价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同时测定患者血浆BNP、hs-CRP水平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血浆BNP、hs-CRP水平与冠心病临床严重程度及冠脉造影Leaman积分之间的关系。结果ACS各组hs-CRP、BNP值、冠脉Leaman积分均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ACS各组LVEF低于SA组,AMI组hs-CRP、BNP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ACS组血浆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499 0,P〈0.01),与血管病变支数呈正相关(r=0.347 0,P〈0.05),与冠脉积分呈正相关(r=0.798 4,P〈0.01)。结论ACS患者血浆BNP、hs-CRP与冠脉病变程度存在相关性,BNP、hs-CRP水平可反映心肌受损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儿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亚群的变化,探讨DC亚群在乙型肝炎慢性化中的意义.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儿组26例,HBV携带儿童组16例,健康儿童25例,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对患者外周血髓样树突状细胞(mDC)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的百分比和绝对值进行检测,并用CPG2216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检测pDC的α干扰素产生能力.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患儿组血mDC和pDC的百分比和数量均显著下降(P<0.05),PBMC经CpG2216刺激后产生干扰素的能力较健康对照组也有显著下降(P<0.05),而HBV携带儿童仅pDC百分比与健康儿童比较有明显下降(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HBV携带儿童pDC绝对值与HBV DNA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r=0.5464,P=0.0351),而慢型性乙型肝炎患儿mDC绝对值与HBV DNA水平存在负相关(r=-0.4554,P=0.0194).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儿外周血DC亚群下降的频率和数量导致其功能损伤,可能与HBV持续感染的致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5.
唐秀革  花冠杰  韦利元  周卓东 《内科》2010,5(5):460-462
目的探讨绝经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雌激素水平与血脂及内皮素-1(ET-1)水平的关系。方法正常绝经的116例女性经冠脉造影检查分为ACS组(62例)和非ACS组(54例)。在冠脉造影前测定两组的血清雌激素、血脂和ET-1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1)与非ACS组比较,ACS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B(ApoB)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清载脂蛋白A(ApoA)水平无差异。(2)ACS组的血清雌二醇(E2)和孕酮(P)水平显著低于非ACS组,而ET-1水平显著高于非A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2与TG,TC及LDL之间呈负相关(r分别为-0.47、-0.62、-0.36),与HDL水平呈正相关(r=0.41)。P与ApoB呈负相关(r=-0.55),与ApoA呈正相关(r=0.32)。E2、P均与ET-1呈负相关(r=0.36、0.38,P〈0.05)。结论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导致脂代谢紊乱和内皮功能障碍,后者与ACS的病理生理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细胞因子诱导的自体杀伤(CIK)细胞回输治疗是否能恢复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树突状细胞(DC)的功能。方法12例CHB患者应用CIK细胞回输治疗,入组前6个月至CIK细胞治疗随访期间,患者未接受任何抗病毒及免疫调节治疗。观察24周后患者髓样树突状细胞(mDC)、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比例和功能变化,并对其变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应用CIK细胞回输治疗24周后,病毒载量下降≥2个log或转阴的患者外周血mDC、pDC功能明显提高。病毒学应答患者(n=6)病毒载量下降水平与外周血DC功能的恢复密切相关。结论CHB患者接受CIK细胞回输治疗可以提高外周血mDC和pDC功能。  相似文献   

7.
潘秀贤  罗林玲  李兵 《内科》2010,5(3):233-235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总胆汁酸(TBA)及总胆红素(TBIL)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100例ACS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3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3例。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总胆汁酸(TBA)及总胆红素(TBIL)的水平,并做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的TC及TB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TC及TBA水平由SA、UA到AMI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TBIL水平由SA、UA到AMI依次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TBA及TBIL联合检测对ACS的诊断及病情发展评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外周血树突状前体细胞(pDC)亚群的变化,探讨pDC亚群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自然史中的意义。方法采集健康对照组15例,免疫耐受组19例,慢性乙型肝炎组26例,非活动性组33例的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髓样树突状前体细胞(pDC1)和浆细胞样树突状前体细胞(pDC2)。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组pDC2显著下降(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pDC1显著高于免疫耐受组(P〈0.05),非活动性组pDC2显著高于免疫耐受组和慢性乙型肝炎组(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HBVDNA水平与pDC2之间存在正相关(r=0.303,P=0.043)。结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自然史不同阶段的外周血树突状前体细胞(pDC)亚群的频率和数量的变化,可能与HBV持续感染的机制和肝炎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树突状细胞(DC)功能状态以及依那普利(Enapril)对DC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2例ACS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1例)和常规治疗加依那普利治疗组(21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取血分离外周血T淋巴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DC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86表达(以CD86^+CD11c^+细胞比例表示);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DC细胞对正常献血者T淋巴细胞刺激作用;分析依那普利治疗后CD86^+CD11c^+细胞比例,MLR的变化及其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人比较,ACS患者DC细胞中CD86^+CD11c^+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01);对T淋巴细胞增殖刺激作用明显增强(P<0.001);与治疗前比较依那普利治疗后CD86^+CD11c^+细胞比例和MLR明显下降(P<0.01);CD86^+CD11c^+细胞比例、MLR均与CRP呈正相关.结论 ACS患者DC细胞功能明显增强;依那普利可能通过抑制DC细胞功能,负向调节患者的特异性免疫而抑制斑块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林进洪 《山东医药》2009,49(50):40-41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0例ACS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32例(UAP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28例]和36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中的hs—CRP、血脂和心肌酶。结果血清hs.CRP水平UAP组、AMI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高于UAP组(P〈0.05);ACS患者hs—CRP水平与LDL-C呈正相关(r=0.460),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0.350,P〈0.05),与CK、CK-MB呈正相关(r分别为0.0.53、0.51,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hs-CRP升高,可作为诊断ACS及判断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