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156例肾绞痛患者应用赖氨匹林治疗,疼痛缓解率达(144/156)92.3%.该药用于治疗肾绞痛具有起效快,镇痛时间长,毒副作用小,可重复用药,无成瘾性,适用人群广等特点.认为氨匹林可作为一种较好的治疗肾绞痛的首选药物.对该药治疗肾绞痛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赖氨匹林对肾绞痛的镇痛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赖氨匹林对肾绞痛的镇痛效果。方法:156例肾绞痛病人(男性114例,女性42例,年龄36±s9a),当肾绞痛发作时im赖氨匹林0.9g,30min后可再im0.9g,直至疼痛缓解。1d最大用药量3.6g。结果:显效82例,有效62例,无效12例,镇痛总有效率为92.3%。结论:赖氨匹林对肾绞痛有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3.
阿托品联合赖氨匹林治疗肾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托品联合赖氨匹林治疗肾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2年10月至2004年9月在我科就诊485例肾绞痛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243例,对照组242例。两组均肌注阿托品0.5mg,治疗组用注射用水4ml+赖氨匹林0.9g静推,对照组给予安慰剂静推,观察20min。结果两组比较,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阿托品联合赖氨匹林治疗肾绞痛具有止痛快、疗效高、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张端卫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96,(2)
目的:观察赖氨匹林对肾绞痛的镇痛效果。方法:156例肾绞痛病人(男性114例,女性42例,年龄36±s9a),当肾绞痛发作时im赖氨匹林0.9g,30min后可再im0.9g,直至疼痛缓解。1d最大用药量3.6g。结果:显效82例,有效62例,无效12例,镇痛总有效率为92.3%。结论:赖氨匹林对肾绞痛有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5.
6.
发热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持续发热可引起体内调节功能紊乱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因此,对发热病人应采取积极降温措施。目前呼吸科降温以口服及肌注的方式,常用药物为扑热息痛、安乃近、安痛定,降温效果不太理想。注射用赖氨匹林可供口服、肌注及静注,具有起效快,血药浓度高,毒副作用小等优点。我院于98年~99年对50例发热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注射用赖氨匹林致过敏性休克病例。方法结合实例分析注射用赖氨匹林致过敏性休克的表现、救治方法及原因。结果与结论制造工艺和患者对注射用赖氨匹林的敏感性可能是其致敏的主要原因,故广大临床工作者应密切注意此类事件。 相似文献
8.
高热是小儿急性感染常见的症状,需要及时作退热处理。目前大多用安痛定肌内注射,退热效果尚不满意。经用肌注赖氨匹林和安痛定的退热效果进行对照观察,结果表明,前者明显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9.
10.
头孢拉定与赖氨匹林合用导致血尿3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头孢拉定注射液科常用抗生素,赖氨匹林注射液为常用退热药物,也是目前唯一能静脉注射的退热药物。这二种药物在儿科门诊病房经常应用。在去年我院儿科门诊呼吸道感染的发热病儿在应用头孢拉定静脉点滴抗感染同时,应用赖氨匹林退热,而出现肉眼血尿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赖氨匹林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大顺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7,16(6):351-352
目的:为临床安全合理应用赖氨匹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4年1月~2007年3月的《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国内公开发行的各种医药学期刊,对文献报道赖氨匹林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赖氨匹林不良反应发生较为迅速,常在注射后数分钟内发生。结论:医师应询问患者的过敏史,注意合理的给药方法和用量。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建立赖氨匹林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中的凝胶法。结果 3批赖氨匹林中含内毒素的量均小于0.15EU。结论赖氨匹林可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安全性质量检查。 相似文献
14.
15.
16.
赖氨匹林加甲氧氯普胺治疗偏头痛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 :评价赖氨匹林加甲氧氯普胺治疗偏头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偏头痛病人 10 4例分成 2组 :治疗组 52例 ,男性 15例 ,女性 37例 ,年龄35a±s 12a ;对照组 52例 ,男性 13例 ,女性 39例 ,年龄 37a± 11a。头痛发作时 ,病人随机交替口服内含赖氨匹林 0 .9g加甲氧氯普胺 10mg的胶囊(治疗组 )或内含淀粉的胶囊 (对照组 ) 1粒。结果 :治疗组服药 4h总有效率为 88%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2 9%。 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P <0 .0 1) ,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赖氨匹林加甲氧氯普胺治疗偏头痛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18.
19.
1例7岁脑肿瘤患儿,因术后第3天发热,给予赖氨匹林0.45g入壶。给药3日后,患儿皮肤、巩膜黄染,食欲不振,精神萎靡,肝区压痛,肝脏转氨酶异常升高AST1818.7U/L、ALT3797U/L。给予保肝药物,碱化水化治疗后,转氨酶明显下降,3周后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0.
注射用赖氨匹林( Aspirin-dl-lysine for Injection )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能抑制环氧合酶,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临床上多用于轻、中度的疼痛。静脉注射赖氨匹林后,起效快,血药浓度高,约为口服的1.8倍,并立即代谢为水杨酸,其浓度迅速上升。肌内注射本品后,有效血药浓度可维持36~120 min。由于感染发热时,赖氨匹林常与抗生素类药物配伍进行静脉滴注,所以现在我选用了常见的10种药物与其配伍,观察其稳定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