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于中风病的最早认识,当首推《内经》,虽未见专篇论述,但对本病的病名、病因病机、病位病证、治则治法、预后及预防等多方面内容均有记载,对后世认识本病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尤其对于病因病机的认识,已有外风和内风的区别,已经认识到火、痰湿、饮食、情志等内在因素的致病作用。在预防方面提出了"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治未病思想。 相似文献
2.
中风之病 ,历代皆有阐述 ,而对本病的最早认识 ,当首推《内经》。《内经》虽对中风病的认识未见专篇论述 ,但却散见于诸篇之中 ,涉及到病因病机、证候、治则、治法诸方面 ,尤其对中风病因的阐述 ,详实而精辟 ,今重习温之 ,颇有所获。1 风邪乃中风病之首因《内经》首论风邪可以直接侵袭人体 ,发为中风 ,实乃真中风也。《素问·风论篇》 :“风之伤人也 ,……或为偏枯 ,……风中五脏六腑之俞 ,亦为脏腑之风 ,各入其门户所中 ,则为偏风。”说明风邪侵入俞穴 ,偏中于脏腑经络 ,引起半身不遂的偏枯病。《灵枢·刺节真邪》篇云 :“虚邪偏客于身半 … 相似文献
3.
《内经》中风病理钩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祥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1):46-48
本文以中医经典《内经》为对象,摘要钩玄,对此作一专题探讨。1外风卒中《素问风论》说:“风之伤人也……或为偏枯。”《灵枢九宫八风》说:“其有三虚而偏中于邪风,则为击仆偏枯矣。”所谓三虚而偏中于邪风,即体虚之人逢岁气不足之虚年,再逢虚风,导致卒然击仆晕倒... 相似文献
4.
5.
6.
《内经》所论中风,以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和气血逆乱为基本病理。预防中风,有主动预防和被动预防两个方面:主动预防重在调情志,节饮食,祛六淫,加强运动调整机体功能,使痰无所生,血不致瘀,气血调和,方不至中风;被动预防是根据中风先兆的辨证,分别以从心论治、滋阴养血、化痰通络和益气活血为四大治法,处以药物,进行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7.
中风之病,历代皆有阐述,而对本病的最早认识,当首推<内经>.始见邪气藏府病形等篇,亦称卒中.<内经>虽对中风病的认识未见专篇论述,但却散见于诸篇之中,涉及到病因病机,证候、治则、治法诸方面,尤其对中风病因的阐述,详实而精辟,今重习温之,颇有所获. 相似文献
8.
9.
《内经》云:起居若惊,神气乃浮。阳气者烦劳则张。清净则志意治阳气固。·思今追昔,运用河间地黄饮子治疗中风而入化境者,清代大医无士叶桂是也。·伟常言:地黄饮子俗云创自河间,实出《圣济总录》,胎息思邈《千金》也。年近花甲,老境渐臻;志阐少欲闭户读书;若有所得,信笔书之。先前我写了们现话长寿之道人今又浅涂~篇《重温纳经)话中风》。中风(本文主要指缺血性中风)大病,自古所重。不幸罹之,甚则夺人长命轻则多有遗患。近年来,此病有增无减,故越来越为医务界所关切。全国中医界为此专门成立了中风防治协作组,以期通过… 相似文献
10.
11.
《内经》对对中风“偏枯”的论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内经》中风“偏枯”的认识进行了探讨。在发病机制上,《内经》对中风有中外风立论的一面,同时强调过食肥甘,心胃内虚,本气不足,及情志失调,也是中风发病的重要因素。论述对中风治疗“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中风危重证的“豁痰开窍启闭法”,“益气回阳固脱法”的意义及方药运用。 相似文献
12.
13.
中风病,历代论述颇多,而对本病的认识当首推<内经>.其对中风病虽未见专篇论述,却散见于诸篇之中,涉及到本病病因病机、证候、治则、治法等方面,尤其对中风病因的阐述,翔实而精辟.兹将其有关内容整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内经》论治痔瘘初探江苏省泰州市中医院(225300)徐元庚【关键词】《内经》,痔瘘疾病《内经》对痔瘘疾病的记载丰富,论述详尽,兹将笔者在此方面的学习体会简述如下。一、解剖与生理《内经·素问》:“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又“胆、胃、大肠、小肠、...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正>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一个常见证候,多由外感或内伤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引发。慢性咳嗽是指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临床症状、时间超过8周、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者,其病因较为复杂,多见于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综合征、胃食管反流病、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等。慢性咳嗽属中医"久咳""久嗽""内伤咳嗽"范畴。《内经》关于咳嗽有深刻论述,其理论体系对现代诊疗慢性咳嗽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现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医基础理论的渊源,《内经》最早展现了辨证论治的医学思想,它对辨证论治理论形成的贡献表现在它为辨证论治奠定了基础,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之渊薮。从《内经》辨证论治思想的理论来源、基本法则及主要方法、具体病症的辨证论治等方面探讨《内经》的辨证论治思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