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方式、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28例(30眼),术后在鼻内镜下行常规泪道冲洗及鼻腔清理换药。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治愈率93.33%,总有效率100% 。结论 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理想方法,具有创伤性小、治愈率高、不影响美容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和术中切开泪囊时瘘口处理的经验。方法:选择鼻泪管堵塞、慢性泪囊炎(包括术后复发)患者90例、105眼,均行鼻内镜下处理。造瘘口采用EC耳脑胶粘合固定成形72眼,术中置硬膜外导管10眼,用银夹吻合泪囊后瓣与鼻黏膜瓣13眼,造瘘口用碘仿纱条填塞扩张成型5眼,用一次性5?ml注射器乳头将前后瓣撑开成型5眼。同期行鼻中隔高位偏曲矫正7眼,钩突肥大切除10眼,中鼻甲前端息肉样变切除9眼,鼻息肉6眼。结果:完全无溢泪92眼,好转8眼,无效5眼,有效率95.24% 。结论:泪囊鼻腔造口术造瘘口的处理可根据术者的习惯及手术经验、设备条件及术中切开泪囊后泪囊鼻腔黏膜瓣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下利用银夹固定泪囊造孔治疗慢性泪囊炎。方法对39例(42眼)慢性泪囊炎病人经鼻内镜行泪囊鼻腔造口,用银夹把造口处泪囊黏膜和鼻腔黏骨膜固定吻合,无需置管让其形成瘘口。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以上,对其疗效观察分析。结果手术治愈36眼(85.7%),好转3眼(7.1%),无效3眼(7.1%)。无效3眼为泪囊狭窄所致,改留置腰麻管2个月后泪道部分通畅。结论经鼻内镜银夹固定泪囊造孔治疗慢性泪囊炎,操作简便、方便,疗程短,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是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的原因及在鼻内镜下处理的经验。方法 对25例经颜面部切口行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病例均在鼻内镜下观察造瘘口,根据造瘘口堵塞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结果 随访6~12个月,19眼症状完全消失,4眼症状明显减轻,2眼无效。 结论 经颜面部切口行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应在鼻内镜下定期检查换药,及时处理堵塞造瘘口的血块、肉芽和粘连,对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6.
改良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改良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通过对造孔、泪囊黏膜瓣的切开及固定方式等的改良处理,在鼻内镜下完成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22例(23眼)。结果:术后随访6~10个月,平均8个月。22例(23眼)中,21例(22眼)治愈,症状完全消失,泪道冲洗畅通,内镜检查造孔通畅;1例(1眼)症状改善不明显。总有效率95.7%(22/23)。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改良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明显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32例(35眼)采用德国Storz公司0°鼻内镜及手术器械行泪囊鼻腔造孔术,下泪小点植入硬脑膜外麻醉用硅胶导管,留置于中鼻道3~6个月。结果随访6个月至2年,随访30例(32眼),27眼泪道通畅,炎症消退;3眼术后泪囊造口处粘连闭锁,经鼻内镜下开放泪囊造口,泪道恢复通畅。2眼泪道阻塞,检查泪囊造孔处通畅,行泪道冲洗多次,1眼泪道恢复通畅,1眼仍有阻塞,经再次置管处理,恢复正常。结论该术式具有创伤小,面部不遗留瘢痕,操作简便等特点。术后随访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复杂性慢性泪囊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复杂性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2例(14眼)复杂性慢性泪囊炎采用鼻内镜下经鼻行鼻腔泪囊吻合术。术后鼻腔应用局部激素及泪道冲洗。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3年,治愈11眼,好转1眼,无效2眼;治愈率为78.6%,好转率为7.1%,无效率为14.3%,总有效率85.7%,无1例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治疗复杂性慢性泪囊炎较传统鼻外进路鼻腔泪囊吻合术视野清晰,可同时处理鼻内病变且损伤小,操作更精细,效果较好,术后恢复快,更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改良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提高鼻腔泪囊造口术的成功率。方法于泪囊在鼻腔外侧壁的投影,即中鼻甲的前端,鼻丘处,“工”形切开鼻腔黏膜,形成前后二个“门”形黏膜瓣,磨开骨壁,造口约1?cm,泪囊内侧壁也做同样较小的“工”形切开,形成相似的“门”形泪囊壁瓣,将其前后分别与鼻腔黏膜瓣对应缝合,覆盖骨性造口缘,使造口表面光滑,无纤维肉芽和瘢痕组织形成,不易造成阻塞。硬膜外麻醉导管自泪点进入泪道系统,并自下鼻道鼻泪管开口及造口处拉出,形成两条通道。结果术后7?d拆除固定于造口处的导管上的高分子膨胀材料,“门”形瓣缝合处已愈合,无黏膜的上下部分骨面已有上皮爬行,造口表面黏膜红润、光滑,冲洗泪道通畅,溢泪症状消失。本组慢性泪囊炎的治愈率为97%。结论本改良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的造口光滑,不易形成肉芽。而硬膜外麻醉导管所形成的第二条通道,更加保证了手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告鼻内镜下行鼻内鼻腔泪囊造孔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由鼻内径路鼻内镜下施行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共16例(16眼)。结果治愈12眼,好转2眼,无效2眼,有效率87.5%(14/16)。结论本术式操作简便,损伤小,恢复快,无面部瘢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复发性泪囊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腔泪囊造口术后复发患者,再次手术中的常见问题及其防治措施。方法2003年7月至2008年7月我科共收治鼻腔泪囊造口术后复发患者44例(44眼),探讨再次手术中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以上,观察疗效。结果术中常见的问题依次为出血、泪囊定位、骨孔大小及位置、造口的大小以及鼻及鼻窦疾病等。术后44例患者,有41例溢泪等症状完全消失,手术成功率达93.18%。结论专业的设备、熟练的手术操作、熟悉泪囊的解剖和适当的处理,有助于我们正确处理术中常见的各种问题,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 1991年11月-2006年3月采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144例(155眼)。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方法,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144例患者(155眼)术后随访1年,治愈率为87.7%(136/155),显效率4.5%(7/155),有效率1.9%(3/155),无效5.8%(9/155),总有效率94.2%(146/155)。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熟悉有关解剖、牢记手术操作要点,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一种有效方法,同时对鼻-鼻窦疾病的治疗及术后随访处理是提高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疗效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开放额窦口治疗额窦病变的适应证、方法和疗效。方法 76例患者术前常规行鼻窦CT证实有额窦病变,包括额窦囊肿9例,孤立性额窦炎7例,霉菌性额窦炎5例,额窦炎伴鼻息肉及其他鼻窦炎症55例。根据CT扫描行DrafⅠ型、Ⅱa/b型和Ⅲ型额窦引流术。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 Ⅰ型引流治愈38侧, 有效18侧, 总有效率为90.3%;Ⅱa型引流治愈21侧, 有效11侧, 总有效率为91.4%;Ⅱb型引流治愈17侧, 有效10侧, 总有效率为93.1%;Ⅲ型引流治愈2侧, 有效1侧, 总有效率为100.0%。结论 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额窦病变应密切参考CT扫描影像, 准确定位额窦口。鼻内镜下开放额隐窝,去除额隐窝处病变的关键是充分额窦口引流。  相似文献   

14.
Primary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of the lacrimal sac is rare. Herein we report a 55-year-old female presented with epiphora in the right eye. Distention of the lacrimal sac secondary to naso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 was observed. She was scheduled for external dacryocystorinostomy for the next month. When she came for surgery, a growing mass was recognised over the lacrimal sac region. On computer tomography scan, a subdermal mass causing nasal bone destruction was detected. Excisional biopsy of the mass was performed. Histopathologic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evaluations revealed primary diffuse large B-cell non-Hodgkin lymphoma of the lacrimal sac. She was treated with cyclophospamide, vincristine, adriablastine and prednisone for eight courses combined with rituximab for 6 months. During a follow-up period of 25 months, patient is stable with no systemic disease. Although rare, lacrimal sac tumors can mimic dacryocystitis and must be considered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In suspicious cases incisional biopsy is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人工鼻泪管经鼻腔逆行置管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3例慢性泪囊炎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采用人工鼻泪管经鼻腔逆行置管术,对照组43例采用泪囊鼻腔吻合术。结果 术后随访3月,人工鼻泪管经鼻腔逆行置管术与泪囊鼻腔吻合术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h和24h VAS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人工鼻泪管经鼻腔逆行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满意,且术后疼痛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经鼻内镜鼻腔泪囊开放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 收治慢性泪囊炎患者30例,均行鼻内镜下泪囊开放术,术后行泪道冲洗,随访6~12个月,观察手术疗效。结果 手术均顺利进行,30例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治愈28例(93.3%),好转2例(6.6%)。结论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开放术视野清晰、无面部瘢痕,治疗慢性泪囊炎效果良好,符合外科手术微创和美容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