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粉萆薢与绵萆薢的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文 《中国药业》2000,9(10):56-57
粉萆与绵萆是199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两种药材,粉萆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DioscoreahypoglaucaPalibin的干燥根茎,绵萆为同科植物绵萆DioscoreaSeptemlobaThunb.或福州薯蓣DioscoreafutschauensisUlineexR..Kunth的干燥根茎。两者利湿去浊、祛风通痹之功效较为相似,名称也易混淆,所以本实验从植物性状、显微结构、薄层色谱、紫外光谱等四个方面对两者作了对比鉴别,现表述如下。1仪器与药材TU-1201紫外分光光度仪,药材由本院药检室鉴定,试剂均为分析纯。2性状鉴别2.1粉萆:为不规则的薄片,边缘不整齐,大小不一,厚约0.…  相似文献   

2.
常征 《首都医药》2011,(14):40-41
目的探讨粉萆薢与绵萆薢的合理使用。方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为依据,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对粉萆薢与绵萆薢的不同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这两种药材除了传统的功能主治相同外,在药理作用及适应症方面都有了各自的延伸,且此两种药的化学成分也存在差异。结论医生在遣方用药时,应根据病情有区别地选用此两种萆薢,以便于药材疗效的充分发挥,使之物尽其用;处方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范书写。在修订新版《药典》时,应参考现代药理研究和临床实践对此两种药"功能与主治"的叙述做适当修改,以便于临床区分使用。  相似文献   

3.
近来笔者在采购中药材中,发现市上出现了一种佛手片的伪品,经鉴定为葫芦科植物佛手瓜(Sechium edule(Jacq.)Swartz)。发现两者存在显著差异,性状、显微、理化可以作为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4.
陈皮为常用的中药,来源于芸香科植物橘和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一名橘皮。南朝齐梁间的陶弘景曰:"橘皮疗气大胜,以东橘为好,西江者不如,须陈久者为良。"元代王好古谓:"橘皮以色红日久者为佳,故曰红皮、陈皮。"明  相似文献   

5.
小通草及其两种掺伪小通草的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通草为常用中药材,其功效为:清热,利尿,下乳.<中国药典>2000年版[1]一部收载,为旌节花科植物喜马山旌节花Stachyurus himalaicusHook.f.et Thoms.、中国旌节花Stachyurus chinensis Franch.或山茱萸科植物青荚叶Helwingia japonica (Thunb.)Dietr.的干燥茎髓.近年来,笔者在检验过程中发现:不法药贩为赚取暴利,将旌节花科的小通草,用廉价的白矾、硝石浸泡后晒干,充当正品小通草药用,其外观与正品小通草几无差别.被二者浸泡过的小通草,其同体积重量分别是正品小通草的3.5倍、2倍,质地、气味、成分等发生了改变.鉴于目前对小通草还无显微粉末、薄层色谱及紫外光谱的研究报道,故笔者从这方面将小通草及其掺伪品进行了鉴别,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五加皮为较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中国药典》收载品种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W.Smith的干燥根皮。在最近的中药材及饮片检查中发现混乱现象严重,多为香加皮和刺三甲。由于三者功用不同,特别是香加皮有毒,所以在使用上应当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7.
吴茱萸的炮制与非正品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国静  王晨  贺蔷 《首都医药》2009,16(17):35-35
吴菜萸供药用历史悠久,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的记载。现中国药典2005年版也有收载。  相似文献   

8.
高峰  文丽丽  李斌 《黑龙江医药》2009,22(5):673-673
狗脊为较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中国药典》收载品种为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Cibotium barometz(L)J.Sm.的干燥根茎。在最近的中药材及饮片检查中发现混乱现象严重,常见非正品多为单芽狗脊蕨和蜈蚣草。由于三者功效不同,所以在使用上应当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9.
刘振启  刘杰 《首都医药》2012,(15):46-46
蒲黄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在《本草衍义》曰"蒲黄"即"蒲槌中黄粉也",蒲黄别名又称蒲花、蒲黄草、蒲厘花粉、蒲棒花粉。蒲黄的功能主治及产地蒲黄的临床功效为收涩止血,  相似文献   

10.
高宾  郭淑珍 《首都医药》2011,(23):48-48
肉桂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神农本草经》有牡桂、菌桂两种。《本草拾遗》记载:"牡桂,叶长如枇杷叶,坚硬有致锯齿,其花白色,皮多脂。菌桂叶如柿叶,而尖狭光滑……其花有黄有白,其皮薄而卷。"由此可推断牡桂、菌桂为同一物,只因其皮之老嫩、薄厚及味之浓淡不同而引出不同的名称。  相似文献   

11.
王早斌 《中国药师》2004,7(9):685-685
在<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执行过程中,笔者发现以盐酸开头的248个品种中[1],除盐酸小檗碱、盐酸小檗碱片和其他另外规定鉴别方法的极少数品种外,对氯化物鉴别都定为:本品水溶液显氯化物鉴别反应(附录Ⅲ),或……滤液显氯化物鉴别反应(附录Ⅲ).200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Ⅲ一般鉴别试验规定氯化物鉴别有两项[2],其中(2)规定为:"取供试品少量,置试管中,加等量的二氧化锰,混匀,加硫酸润湿,缓缓加热,即发生氯气,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显蓝色."  相似文献   

12.
苏桂云  薛书芹 《首都医药》2009,16(17):38-38
巴戟天别名巴戟、制巴戟、巴戟肉,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中国药典》上描述此品,性状:扁圆柱型,略弯曲,长短不等,直径0.5~2cm,表面灰黄色或暗灰色,具纵纹及横裂纹,有的皮部横向断离露出木部,质韧,断面皮部厚,紫色或淡紫色,易与木部剥离,木部坚硬,黄棕色或黄白色。性味归经:甘、辛,微温,归肝睥经。功效:补肾助阳,祛风除湿,强筋健骨。  相似文献   

13.
苏桂云  刘颖 《首都医药》2009,(11):37-37
肉苁蓉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别名:苁蓉、大芸。多年生寄生草本,茎肉质肥厚。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载肉苁蓉药用品种为列当科植物肉苁蓉或管花肉苁蓉的干燥带鳞叶的肉质茎两种。肉苁蓉经酒制后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的功效。用于阳痿、不孕、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肠燥便秘等证。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药的同名异物现象极为普遍,造成临床用药混乱。临床常用的豆根分为北豆根与山豆根,《中国药典》早在1997年版就将两药分别收载,以便区分,时至今日。  相似文献   

15.
黄颖雅 《广东药学》1995,5(4):30-30
栀子是一种常用中药,中国药典(90版)收载的品种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清热泻火,除烦利尿,凉血解毒等功效.在中药商品中常发现混杂水栀子或用水栀子代替栀子作药用。而水栀子为茜草科植物大花栀子Gardenia jasminodes Ellis Var grandiflora Nakai的果实,  相似文献   

16.
刘振启  刘杰 《首都医药》2013,(19):48-48
狗脊为较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狗脊别名又称金毛狗,金毛狗脊。此药根(根茎)长多枝,状如狗之脊骨。而肉为青绿色,故以名之。狗脊具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等功效。临床用于腰脊酸痛,下肢无力,肌肉关节疼痛,白带等症。植物来源与形态狗脊为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我国的福建、四川等地。秋季冬初采挖根茎,除去泥沙,地上部分及柔毛,洗净晒干称"生狗脊",趁鲜切片  相似文献   

17.
刘振启  刘杰 《首都医药》2011,18(21):49-49
茜草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茜草,原名茜根,别名红茜草、血茜草。味苦,性寒。具有凉血,止血,祛斑,通经之功效。用于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打肿痛等症。临床常用茜草和茜草炭两种规格。来源及采收加工药典收载的茜草为茜草科植物茜草  相似文献   

18.
刘红英 《海峡药学》2005,17(5):85-86
正确识别入药部位,分清双子叶植物或单子叶植物.植物分类学是真伪鉴别的基础.从组织构造及细胞内含物特征区别中药材的真伪.  相似文献   

19.
刘振启  刘杰 《首都医药》2011,(11):48-48
枸骨叶为少常用中药。历代本草将枸骨附于女贞项下,《中国药典》(1977年版)名为"功劳叶"。《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收载了"枸骨叶",然而枸骨叶与十大功劳叶有较大区别,目前医疗单位及生产单位对这两种药名的使用和鉴别比较模糊,总是习惯将枸骨叶说成功  相似文献   

20.
元艺兰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0):1545-1546
天麻为常用中药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并被列为上品.原名赤箭,因其茎色赤,直立似箭,故得此名,而天麻之名首见于<开宝本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