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失眠症是临床常见的多因素导致的睡眠障碍性疾病。东红主任依据多年临床经验,治疗失眠症中首辨虚实,脏腑多从心、肝两脏论证,她认为虚证多因气血阴阳亏虚,主要在阴血不足导致阴不纳阳,故注重养心血以安神,实证多以气郁不畅为主,易夹杂痰、湿、热、瘀所导致阳盛不入于阴,重在疏肝祛邪。创立疏肝养血法治疗失眠症,并据证选药,自拟疏肝养血方配合健脾宁心、化湿和胃、活血化瘀为主的中医辨证用药,在治疗失眠中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介绍张斌霞教授辨证治疗失眠的临床经验.张教授认为,情志刺激、劳倦本虚为失眠的主要病因,本病乃本虚标实之证,正气不足、气阴两虚为致病之本,虚热内伏、瘀血内阻为发病之标;临证治疗以健脾养心、益气养阴为根本大法,配合清泄虚热、活血化瘀,强调清补兼施,并将活血化瘀之法贯穿于失眠治疗的始终,以自拟方益气滋阴安眠汤作为治疗失眠的基...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张永树教授养阳育阴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用养阳育阴灸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和效果。结果与结论:该法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取得改善患者的疼痛等症状的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失眠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韩明向教授认为失眠与肝阴不足密切相关,治疗方选一贯煎加减化裁,使肝体得养,肝气得舒,肝阳得降,神安而病愈。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导师莫晓枫副主任医师治疗女性经间期失眠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查阅典籍及相关文献,跟师临证并整理相关的病例资料,从理法方面总结导师治疗女性经间期失眠的诊疗思路和临床经验,并举一验案予以佐证。[结果]莫师认为经间期失眠的根本病机在于阴阳失交,结合女性经间期重阴转阳的生理特性,以"重阴不足、转阳太过、阳长不及"三型论治。治疗上提出以"三阴交、风池、风府"为角穴滋阴潜阳,引阳入阴,使阴阳交合,从而改善睡眠。所举案例,充分展示了上述辨证思路和治疗经验。[结论]导师对女性经间期失眠的治疗依据经间期的生理特性,以阴阳大论总观指导临床,角穴配伍,独具匠心,收效甚显,以飨同道,以期推广。  相似文献   

6.
失眠在现代社会人群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姚乃礼教授在总结前人经验及自身临床实践基础上,认为失眠总的发病机制为阴阳失调,阳不入阴,多归于火热、痰浊、瘀血与食积4类病邪,病邪阻滞体内,阴阳交通受阻,发为失眠。姚乃礼教授主张用“通其道”的方法治疗失眠,临证时常从清热泻火、化痰降浊、活血化瘀、消食导滞辨治,以祛除病邪,畅通阴阳之道路。文章归纳总结了姚乃礼教授治疗失眠的临床经验,以资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7.
顺时调节阴阳治疗顽固性失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失眠是“眼、醒”周期时相的紊乱,基本病机为“卫气出入失常,阴阳失交”。临床上以《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理论和阴阳睡眠学为指导,上午用茶叶或咖啡等阴出阳,下午用验方涵阳入寐饮助阳入阴,通过恢复正常的“眠、醒”周期,治疗无罪性失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韩延华教授治疗肾虚肝郁型经行头痛临床经验。[方法]从病因病机、辨证要点、用药特点等方面论述韩延华教授治疗肾虚肝郁型经行头痛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并附验案举隅。[结果]韩延华教授认为本病的病因为肾虚精不化血,冲任血海匮乏,适逢经行,阴血下聚冲任胞宫,全身阴血愈趋不足,血不能上荣于头,脑失所养,发为头痛。治疗上以"补肾填精,养血柔肝"立法,以百灵育阴汤为主方,结合患者的年龄、体质,灵活变通,临床疗效显著,所举验案也获得良效。[结论]韩延华教授治疗肾虚肝郁型经行头痛有独到的临床治疗经验,值得学习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学术导师郑祖峰运用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诊学习、收集并分析老师临床资料,研究探讨吾师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经验,对其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辨证特色和用药规律予以总结。结果郑老师认为围绝经期失眠之病机总属于肾阴不足,心胃火旺。治疗上选用百合地黄汤合黄连阿胶汤加减为主,以补肾清心降胃,使元神、胃神、心神三神合一,并给予患者疏导开解,从整体上调整患者的身心状态,获得良效的同时避免了激素替代疗法的潜在风险。结论吾师以补益肾阴,清心降胃为主治疗围绝经期失眠,并兼顾兼证,临床疗效明显,对临床实践具有启示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江苏省名中医顾锡镇教授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诊学习,收集相关病案,分析顾锡镇教授对原发性失眠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总结原发性失眠的辨治经验,并附医案佐证。[结果]顾锡镇教授认为营卫运行是形成睡眠的最为重要的生理机制,阳不入阴是其病理理论基础,气血亏虚、脏腑功能失调是其致病因素。基于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提出治疗当以重镇降逆、引阳入阴为先,结合补益气血阴阳、清热、化湿、理气、活血等方法,并于特定时间服药,临床疗效颇佳。[结论]顾锡镇教授运用重镇潜阳结合辨证论治治疗原发性失眠,疗效颇显,值得临床进一步学习与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凉血解毒饮2号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与治疗机制.方法 本研究共11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其中56例作为治疗组采用凉血解毒饮2号治疗,56例作为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两组进行临床对照观察.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经凉血解毒饮2号治疗后荨麻疹症状有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凉血解毒饮2号治疗慢性荨麻疹有效、安全,适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失眠与卫气营血失衡、五脏失调、阴阳跷脉失交有关。卫气为阳,营血为阴,五脏亦可分阴阳。卫气营血、五脏功能失调,阴阳跷脉不能交通,则阴阳升降失常,阳盛阴衰,阴阳失交,引起失眠。临床治疗应在调和阴阳的基础上,具体的病症具体分析,灵活选用治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安寐饮结合刺激控制疗法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将64例失眠症患者采用自拟安寐饮结合刺激控制疗法治疗(治疗组),与58例失眠症患者采用西药地西泮治疗(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治疗后两组疗效,以及相关不良反应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治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拟安寐饮结合刺激控制疗法治疗失眠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从胆论治焦虑性失眠的思路和方法,为焦虑性失眠的辨治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对相关古今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从胆论治焦虑性失眠的理论基础.根据胆的基本生理特点和研究记载,推导得出胆病不寐的主要病机.再结合历代医家的临床经验,逐步归纳出从胆论治焦虑性失眠的具体思路和遣方用药的方法,最后附上医案二则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失眠的证候分布与病机特点。方法:总结243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年龄与证候分布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围绝经期失眠患者年龄多集中在45~55岁之间;证型以阴虚血瘀出现频率最高,占30.86%,其次为肝肾阴虚和阴虚热结。结论:围绝经期病理改变多为本虚标实,以阴虚为本,痰、瘀、热结为标,肝肾亏虚、阴虚不藏是围绝经期失眠的基本病机,阴虚及其导致的痰、瘀、阳浮、热扰是围绝经期失眠的主要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16.
膏方属于中医八大剂型之一,在慢性疾病调治方面有独特优势。慢性失眠病程较长,病情演变复杂,难以根除,运用膏方分时施治,可全面兼顾。陈新宇教授认为失眠的发生与阳气状态异常关系密切,阳虚、阳郁、阳亢等状态均可引起气血津液的代谢失常,导致阴阳逆乱,诱发失眠。治疗上,陈教授擅长调整人体寤寐节律,使之顺应自然界阴阳消长之道。于温阳之外,潜阳、固阳、通阳、升阳、泻火诸法随症参用;且不拘于治阳,以阳为主,以阴血为从,兼顾痰瘀湿热之累积;在解决患者睡眠障碍的同时,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整体调节,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临床四则有效案例,探讨与总结右降四针的作用以及在临床上的作用与适应症。[方法]通过研读《脐针疗法》《易医解密》等书籍,指导右降四针在临床上的应用。通过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咽喉肿痛、中风后遗症、失眠等疾病的4个案例,总结右降四针在临床上的应用。[结果]齐永教授认为右降四针通过其进针方位的不同,能达到滋阴作用,在调理阴虚症状及治疗发热中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所举的以右降四针治疗妇女围绝经期潮热汗出、咽喉肿痛、中风所致的下肢运动不利及失眠的案例也取得显著疗效。[结论]右降四针具有滋阴、补肾、取降的作用,并且取穴、施术方便,给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值得学习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对孙一奎《赤水玄珠医案》临诊医案加以分析,可以了解其上宗灵素,下参汪薛,独成一家;温阳与益气法同用,扶阳抑阴;虚损病治详于脉证,攻补兼施;杂病求于气血痰郁,重视顺降等治疗特色。  相似文献   

19.
失眠中医学又名"不寐",其病机主要为阴阳不和,阳不入阴。近年来采用针灸治疗的越来越多,阮继源教授主要采用温灸夹脊穴的方法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