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我病区是心血管病专科 ,为使护理人员对心源性休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以便更好地观察病情 ,护理患者 ,现将笔者多年来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 发病机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 ,约有 2 0 %伴有心源性休克 ,它起病迅速 ,常于发病后数小时或 1周内与疼痛同时出现 ,原因是由于心肌广泛坏死、缺血、缺氧引起心功能不全 ,使心脏排血量降低 ,心肌收缩力减弱 ,导致周围血管功能障碍 ,引起血压下降而发生的。2 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表现梗死前血压正常者血压下降 ,收缩压降至或低于 10 .7kPa,或原有高血压收缩压比梗死前下降 10 .7kPa以上者。具有周围循环…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内科常见急症,心源性休克是AMI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约20%,病死率60%~80%,约1/2发生在发病后24h以内。对AMI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抢救是广大医务人员共同关心的阃题。现将本院2006年收治的16例AMI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黄芪注射液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作用时间和安全性.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5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黄芪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黄芪组加用黄芪注射液静滴.统计比较患者入科时的基本情况、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短期内(治疗前、0.5h、1h、2h、6h)心率、血压情况及2周后心率、血压、心功能、死亡率.同时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治疗前及2周后左室收缩功能,包括收缩末期容积(ESV)、舒张末期容积(EDV)和射血分数(EF)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黄芪组血压、心率及心功能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黄芪注射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梅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7):821-822
目的 评估参麦注射液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作用时间和安全性。方法 将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参麦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参麦组加用参麦注射液静滴。结果 参麦组血压、心率及心功能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参麦注射液有提高休克患者血压的作用,且升压作用缓和、持久,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5.
米志勇  李永新  张代碧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0):1621-1621,1647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疗效、作用时间及安全性.方法 将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5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静滴;比较患者入科时的基本情况、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两组患者短期内(治疗前、治疗0.5、1、2、6h)心率、血压情况及治疗2周后心率、血压、心功能、死亡率,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左室收缩功能,包括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血压、心率及心功能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黄芪注射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我们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并进行综合护理效果较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患者经1~4周治疗,45例治愈出院,3例因送治时间过晚,错过最佳抢救时间,最终死亡。结论: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率的关键是及早发现患者的异常病变,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平时要注意预防和观测,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几率。教会患者及其护理人员鉴别急性心肌梗死指征的能力,以便在患者发生异常情况时能做出及时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8.
近 2年来笔者对 7例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 ,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7例中 ,男 5例 ,女 2例 ;年龄 3 6~ 72岁 ,平均 5 4岁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2例 ,冠心病病史 3例 ,无明确病史 2例。7例胸痛持续时间均 >3 0min ,5例含硝酸甘油未缓解 ,2例未用任何药物 ;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3例 ,前壁 3例 ,前间壁 1例 ;发病时间 <3h 2例 ,余均 >6h。7例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时收缩压均 <1 0 .7kPa( 80mmHg) ,其中 1例测不出 (袖带法 ) ,并有休克体征。均已予镇痛剂后排除心律失常、疼痛、低血…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2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者死亡率极高,而配合中医药治疗则能明显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笔者1998~2001年在西医常规处理的基础上,配合生脉注射液静滴治疗AMI并发心源性休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性坏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心源性休克为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为心力衰竭导致的周围脏器低灌注状态,包括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周围组织低灌注状态,该病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性坏死,为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可引起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力衰竭又称泵衰竭,其中心源性休克是泵衰竭的严重阶段,按killp分级为Ⅳ级心力衰竭,病情危重,死亡率80%~100%。近10年来笔者走中西医结合之路治疗该症,收到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进一步确定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手段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对在我院治疗的49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按照患者自主选择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27例,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对照组22例,单用西医治疗方法。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尿量和脉率的变化,根据文中诊断标准,分别计算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统计学方法检验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平均血压(57.33 mmHg±9.13 mmHg)-(91.16 mmHg±11.65 mmHg),平均尿量756.12 ml±71.88ml,平均脉率95.45次/min±18.78次/min,有效率为85.19%,与对照组(有效率为63.64%)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法。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的尿量、血压、脉率以及厥脱症状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总有效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参附汤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疗效。方法辽宁省东港市中医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应用参附汤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未应用附汤治疗)与试验组(30例:应用参附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给药48 h后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1周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以及心输出量(CO)等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1周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给药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参附汤治疗可显著提升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王滢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7):1256-1257
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症。尽管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治手段已取得明显进步,其近期预后有了明显改善,但心源性休克仍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死亡的主要原因。笔者结合本院2008—2009年间收治的15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从辨证施护角度浅谈心源性休克的救治和护理。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最严重类型,也是心血管科最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是临床死亡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常见并发症有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是最严重合并症之一。下面就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救治情况进行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7.
曾海  郭道群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7):1087-1088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8例,两组病例均采用西医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参附注射液,首次60ml静脉注射,后予5ml/h维持泵入;24h为1疗程,一般观察1-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休克症状的变化及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在血压、心率、尿量的改善方面亦优于对照组.结论 参附注射液能明显改善休克的相关症状、指标,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正>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机械辅助循环方法之一[1],系通过动脉系统植入一根带气囊的导管到降主动脉内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在舒张期气囊充气,在心脏收缩前气囊排气,起到辅助心脏的作用。冠心病是目前常见多发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病理改变为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心肌缺血、心肌氧供与氧需二者失去平衡,IABP能有效地增加心肌血供和减少耗氧量,使冠心病患者受益最大。2009年12月我院心内科成功抢救了1例急性下后壁+右室心肌梗死的患者,患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而心源性休克是此病的常见并发症,治疗及预后效果往往难以达到理想化,是临床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重难点.本文主要围绕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治疗的进展进行了探讨、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联合西医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西医治疗,研究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辩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脉率和尿量等均明显优于治疗前,而研究组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