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ABS丁酮溶液灌注人肺泡及其毛细血管的结构,结果如下: 1.自胸膜下和小叶间隔面观察了肺泡的铸型。人肺泡是不规则的多面体形,大小不等,表面光滑,有较多的Ⅱ型细胞压迹。两肺泡之间的桥样结构为肺泡孔、数量、大小均不等。 2.胸膜下和小叶间隔的肺泡毛细血管相互移行,形态和疏密度一致。毛细血管网都稀疏,但比犬肺胸膜下的毛细血管网密集。 3.肺泡隔内的毛细血管为单层,而且密集,毛细血管本身的直径比网孔径要大。该部毛细血管主要由胸膜下或小叶间隔的毛细血管延续而来。  相似文献   

2.
大鼠肺微血管和肺泡铸型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扫描电镜观察以甲基丙烯酸甲酯灌注鼠的肺微血管和肺泡。胸膜下毛细血管较稀疏,网孔粗大。毛细血管部分成锐角折返,亦可见毛细血管盲端。肺泡隔毛细血管均成扁平状膨大,且相互吻合成单层密集网。肺泡铸型为大小不等、不规则的多面体,表面可见肺泡Ⅱ型细胞核之压迹。两肺泡之间可见呈桥式连接的肺泡孔,亦可见部分呈三通管样相连。  相似文献   

3.
猴桃果体毛细血管和分泌颗粒的超微结构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松果体内毛细血管和松果体细胞分泌颗粒的超微结构特征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常规生物电镜样品制备技术,对成年日本猴桃果体进行了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猴松果体血管及毛细血管只存在于被囊和小叶间隔的结缔组织内,松果体实质小叶内并无血管。毛细血管内皮为窗孔型,外有基膜与血管周围结缔组织分隔。松果体实质小叶主要由松果体细胞和少数胶质细胞组成。松果体细胞的突起终止于血管周隙内;分泌颗粒大量存在于松果体细胞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ABS丁酮液灌注的大鼠肺及其毛细血管的立体构筑。结果表明,肺泡铸型表面光滑,大小不等,肺泡间有桥形的肺泡孔相连,肺泡表面有肺泡Ⅱ型细胞顶端的压迹。肺血管铸型可见具有内皮细胞纵向压迹的小动脉和直径小于100μm的中间小动脉,毛细血管的网眼小于其本身的直径。作者对上述现象联系肺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正>纤维素性纵隔炎(fibrosing mediastinitis,FM)也称为硬化性纵隔炎,是一种广泛的致密纤维组织增生并浸润纵隔组织的疾病,在临床上相对少见[1]。典型的病理表现包括:僵硬增厚的纤维组织包绕纵隔结构,可延伸至肺实质小叶间隔和肺泡间隔,纵隔胸膜增厚。这种纤维组织可压迫和阻塞肺动静脉、上腔静脉、冠状动脉、气管、支气管、  相似文献   

6.
猴松果体毛细血管和分泌颗粒的超微结构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松果体内毛细血管和松果体细胞分泌颗粒的超微结构特征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常规生物电镜样品制备技术,对成年日本猴松果体进行了透射电镜观察.结果猴松果体血管及毛细血管只存在于被囊和小叶间隔的结缔组织内,松果体实质小叶内并无血管.毛细血管内皮为窗孔(50 nm)型,外有基膜与血管周围结缔组织分隔.松果体实质小叶主要由松果体细胞和少数胶质细胞组成.松果体细胞的突起终止于血管周隙内;分泌颗粒大量存在于松果体细胞突起的杵状终末或偶尔见于结缔组织间隙内;分泌颗粒为直径200~500 nm的大型膜包密芯颗粒.结论这些超微结构特征提示:松果体细胞分泌颗粒的外排形式可能为整体释放而非胞吐分泌;分泌颗粒内的物质更象神经多肽而非生物源胺;松果体分泌物更易经组织信息通道释放入脑脊液而非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  相似文献   

7.
1 正常解剖 曾有位专家对尸检中获得的新鲜肺组织进行HRCT扫描,并同大体标本和组织学切片进行对照,其结果如下:(1)直径小到0.5 mm的肺血管表现为小点状或分支状.(2)在肺内中部3/4处见到支气管表现为光滑圆形影或轨道样索条影,靠近肺动脉分支.(3)特别是在肺周围可看到正常的次级肺小叶.肺小叶是HRCT图像的基本影像单位,正常肺小叶是边缘不规则的多边形结构,正常小叶间隔在HRCT上可见.边缘部的小叶间隔与胸膜相连,多见于上、中叶前外侧及肺底部,厚0.10~0.16 mm,长0.70~2.20 cm,直达胸膜面,密度低于血管.一般看不到完整的小叶多边形影.  相似文献   

8.
正常解剖 Meziane等对尸检中获得的新鲜肺组织进行HRCT扫描,并同大体标本和组织学切片进行驿照,其研究结果如下:①直径小到0.5mm的肺血管表现为小点状或分支状。②在肺内中部3/4处见到支气管表现为光滑圆形影或轨道样索条影,靠近肺动脉分支。③特别是在肺周围可看到正常的次级肺小叶。肺小叶是HRCT图像的基本影像单位,正常肺小叶是边缘不规则的多边形结构,正常小叶间隔在HRCT上可见。边缘部的小叶间隔与胸膜相连,多见于上、中叶前外侧及肺底部,厚0.11-0.16mm,长0.7~2.2cm,直达胸膜面,密度低于血管。一般看不到完整的小叶多边形影。  相似文献   

9.
潘红飞  黄月艳  武荣 《右江医学》2006,34(3):231-233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大鼠高氧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高氧组、高氧+PS组、空气氧组。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结构;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肺组织匀浆液中丙二醛(MDA)浓度。结果PS组BALF中TNF-α浓度及肺组织匀浆液中MDA浓度均较高氧组低,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高氧组肺组织有严重的毛细血管阻塞和血管周围水肿及白细胞浸润,肺泡间隔明显增厚;PS组有轻微的毛细血管阻塞和血管周围轻度水肿及少量的白细胞浸润,肺泡间隔轻度增厚。结论PS对大鼠高氧性肺损伤有减轻和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PS具有抗氧化损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诊断体会,以提高IPF的临床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IPF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的相关资料,对IPF的临床诊断依据做出总结。结果:临床表现气促21例(95.45%),干咳17例(77.27%),Velcro罗音13例(59.09%)。HRCT检查表现为条索状影21例(95.45%),磨砂玻璃影和网格状影各20例(90.90%),胸膜下线19例(86.36%),胸膜增厚16例(72.72%),小结节影14例(63.64%),蜂窝肺12例(54.54%),小叶间隔增厚10例(45.45%)。4例行肺活检,2例早期患者呈肺泡慢性炎症,肺泡结构大部保持完整,肺泡壁水肿增厚,间质内炎症细胞聚集;另2例呈肺泡间隔(间质)和肺泡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和炎症。结论: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双肺Velcro罗音是IPF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病理诊断是IPF诊断的重要标准,高分辩CT(HRCT)、肺功能等检查是患者临床确诊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谢瑞明  程革萍 《包头医学》2010,34(3):142-143
目的:提高对流感病毒性肺炎CT表现的认识。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临床确诊的流感病毒性肺炎病例,分析其CT表现。结果:流感病毒性肺炎CT显示肺叶或肺段大片状实变影伴支气管充气征、小淡片影及胸腔积液、磨玻璃影、中下肺叶树丫征及马赛克肺灌注表现,小叶间隔增厚、胸膜下细弧线影,相邻胸膜增厚。临床治愈出院以及近期复查时,大部分病灶消失,肺间质病灶吸收缓慢,以中叶、下叶为著。两肺散在多处条索状影,肺纹理聚集,胸膜下小叶间隔增厚,间隔旁小气肿,支气管扩张、扭曲。结论:流感病毒性肺炎的CT表现为肺叶、段、小叶、腺泡实变影或与间质痛变并存,影像表现复杂、多样,恢复期则以肺间质病变为主。CT动态观察能较客观的反映本病的病理改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盛展新  吕也高 《铁道医学》1997,25(4):216-217
目的 研究高分辨CT(HRCT)技术,用以观察肺间质的微细结构及病理改变。方法 正常组36例,各种肺疾病患者169例,应用HRCT扫描进行观察,并与常规CT作比较。 结果 HRCT清晰显示了小叶间隔、细小支气管分支等结构,并表现了蜂窝样网影、胸膜下小结、胸膜下线影、毛玻璃征等反映肺间质病变的征象。结论 HRCT是研究肺间质病变的好方法。适当增大X线技术,掌握好“窗”的技术,可提高HRCT图像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大容量全肺灌洗对犬肺形态学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光镜和电技术观察了大容量生理盐水全肺灌洗对犬肺形态学的影响。肺灌洗后,肺泡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间质和肺泡内水肿,局灶性肺不张,肺泡上皮Ⅰ型细胞水肿,部分从基底膜脱落,基底膜裸露或断裂。Ⅱ型细胞板层体结构破坏,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高分辨CT(HRCT)技术,用以观察肺间质的微细结构及病理改变。方法正常组36例,各种肺疾病患者169例,应用HRCT扫描进行观察,并与常规CT作比较。结果HRCT清晰显示了小叶间隔、细小支气管分支等结构,并表现了蜂窝样网影、胸膜下小结、胸膜下线影、毛玻璃征等反映肺间质病变的征象。结论HRCT是研究肺间质病变的好方法。适当增大X线技术条件,掌握好“窗”的技术,可提高HRCT图像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梁晓平 《当代医学》2009,15(4):96-97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临床及CT表现。方法收集25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泡癌临床及CT资料,找出其相对特征性表现。结果结节型3例,位于肺下野胸膜下,2例出现小泡征,1例出现钙化征;炎症型13例,7例可见支气管气像,4例见血管造影征,碎石路征1例;弥漫型9例,病灶以两下肺野分布为主,2例融合成片,4例有细角状突起,2例出现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和小叶间隔增厚。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的临床、影像表现复杂多样,对各型表现深入细致地分析,可提高本病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6.
曾东求  谭利华 《当代医学》2009,15(12):112-113
目的总结细支气管肺泡癌(BAC)临床及CT表现,以提高对其的CT诊断水平。方法收集40例经病理证实的细支气管肺泡癌临床及CT资料,分析各型的临床表现与CT特征。结果孤立结节型17例,16例位于肺下野胸膜下,12例同时具有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征;11例出现空泡征.2例出现钙化征。弥漫型9例,有6例表现为弥漫分布的腺泡结节影,病灶以两下肺野分布为主,3例出现支气管血管束征与小叶间隔增厚,磨玻璃征5例,3例有融合现象。肺炎型14例,其中均匀实变7例,10例可见细支气管气像,5例见血管造影征,4例见碎石路征。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的临床、影像表现复杂多样,熟悉其各型表现特点,便可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7.
<正> 有关肺小叶的形态学研究Pump已有报导,最近艹年来Boyden对人肺小叶的发生做了大量工作。此外,Hislop对不同年龄肺小叶的变化也进行过研究。迄今国内对新生儿肺小叶的形态学研究尚未见有报导。本文目的在于计算肺小叶内所有结构的肺泡数;终末细支气管,各级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囊及肺泡的长度和宽度;并通过获得的资料计算肺泡的表面积和肺小叶的容积;为进一步研究肺的发生和肺出生后的变化提供对比资料;有助于对新生儿肺发育不全和小气道疾病的探讨。材料与方法所用材料为20例死于非呼吸系统疾患的新生儿肺,采取乳胶灌注制成塑型标本。另  相似文献   

18.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IIP)又名特发性肺纤维化,为一组原因不明的进行性下呼吸道疾病,病理过程一般为进展缓慢的弥漫性肺泡炎和(或)肺泡结构紊乱,最终导致肺泡结构破坏,形成肺泡腔内完全型纤维化和囊泡状的蜂窝肺。然而,对IIP概念的理解一直存在差异,IIP的分类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化和修订的过程。1892年,Osler首先描述了间质性肺炎——一种肺的纤维化,是肺的纤维蛋白样改变,开始于支气管、血管、小叶间隔、肺泡壁。  相似文献   

19.
EV71型手足口病肺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新肠道病毒(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HFMD)肺组织的病理变化,并结合临床表现加深对手足口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周边医院内7例EV71引起的HFMD死亡患儿尸体并进行解剖,提取肺组织HE染色制片,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 各肺泡壁毛细血管高度扩张充血、淤血,肺泡间隔增宽,其内可见多量炎细胞浸润;部分肺组织呈代...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探讨双源螺旋CT在慢性铍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1例患者胸部双源螺旋CT扫描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1例均显示小叶间隔及小叶中心结构增厚、肺气肿,其中磨玻璃样改变6例,长瘢痕线6例,泡性气肿5例,蜂窝样改变4例,胸膜下线3例,肺结构扭曲2例,纵隔淋巴结肿大钙化3例,胸膜下结节3例,肺部结节影1例。结论胸部薄层CT扫描能够对慢性铍病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