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犬舌体传热与中医舌诊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中医舌诊客观化角度出发,结合中医舌诊机理进行生物传热学研究。方法:在测定全舌血液灌注率等参数的条件下,研究犬舌动脉血液温度与血管面积的分布对舌横截面积温度场的影响。并用有限元法数值模拟计算出犬舌不同横截面积的温度场,并计算出不同血流量,不同血液温度时的舌断而温度场,探明舌面温度场与横截面温度场,舌血流灌注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全舌血液灌注率一定时,舌体内部温度分布主要受血管面积和分布的控制,动脉血液温度的高低将主要引起温度分布值的变化。结论:研究舌血流与舌温度场的关系对中医舌诊机制和生物传热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物传热学在中医舌诊定量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采用学科交叉的方法对中医舌诊的机制进行研究,探讨舌体温度以及温度分布与中医舌质或舌色的特定关系。方法采用红外热像仪和热电偶探针测取人舌和猪舌表面的温度场,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计和CBI-8000生理研究系统对人舌和猪舌测取其全舌血液灌注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分析舌体内部剖面温度场。结果得到了人舌表面温度分布的定量化曲线以及舌温与血液灌注率之间的特征关系,通过数值方法得到了舌体内部特定剖面的温度。结论揭示出不同的舌色可以表现为不同的舌温和血液灌注率,证明用生物传热理论对中医舌诊定量化进行研究的可行性。所得的结果为舌诊定量化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红外技术在中医舌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舌诊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舌诊通过观察舌象了解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并作为辨证论治的依据之一.传统的舌诊是依靠医生对舌象进行观察、判断、分析、描述,有很大的主观性.红外线是一种波长大于可见光中红光的电磁波,在应用中具有非接触性、无辐射、无创无损等特点.红外热像技术为中医舌诊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也为临床诊疗疾病提供了客观依据.它是通过观察、测定生物体表面温度场和热流的异常来发现或预示病变,故可以利用红外热像仪测定舌面温度场,再通过生物传热计算得其内部温度,进而获取其他参数以使舌诊量化[1].  相似文献   

4.
<正>舌象是中医辨证的主要依据之一。我校秦吉华教授等在舌象细胞学组化染色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为使舌诊研究趋于现代化、客观化,就我们采用的舌诊客观化研究方法介绍如下。1舌活体显微镜检查利用微循环显微镜观察蕈状乳头微循环,可以清晰地显示乳头内的血管构形变化,血流及血管周围渗出、出血情况。舌微循环检查有助于阐明各类病理舌象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5.
舌黏膜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中医舌诊和外科舌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6具新鲜的胎儿尸体经血管铸型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结果 舌深动脉长支和舌背动脉终支在舌黏膜下形成一完整的致密动脉网,跨越舌中线,成为一整体。由动脉网发出微动脉支进入舌黏膜内,形成黏膜内的毛细血管网和各种乳头毛细血管丛。结论 舌黏膜两侧血管吻合丰富,可选用舌黏膜肌瓣修复创面,并为舌诊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紫暗舌与舌血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紫暗舌与舌血流的关系.方法运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分别对56例紫暗舌及54例正常舌从舌面多部位测试舌血流灌注量及流速,同时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紫暗舌组患者的舌血流灌注量明显低于正常舌组(P <0.01),而流速明显增快(P <0.01).舌体各部位(舌尖、舌中、舌边)之间的舌血流灌注量及流速参数接近,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紫暗舌患者舌血流灌注量降低、流速增快.舌微循环障碍可能是紫暗舌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幼猪急性心肌梗死 (AMI)前后舌血流灌注量 (PU)与舌色变化的关系。方法 :对1 6头幼猪采用闭胸式改良中孔合金珠法造成 AMI,运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分别在 AMI前后定时测定舌血流灌注量 (PU) ,相应观察舌色的变化。结果 :AMI后 ,舌色大部分转为紫暗色 ,舌 PU较AMI前明显降低 (P<0 .0 1 ) ,舌色紫暗程度与舌 PU呈负相关 (P<0 .0 1 )。结论 :实验幼猪 AMI后舌色改变与舌血流灌注量密切相关。紫暗舌的形成与舌 PU降低有关。舌色紫暗程度越重 ,舌 PU降低越明显 ,为中医辨证和活血化瘀治疗 AMI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舌动脉的巨微解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56例舌动脉的构筑。舌动脉起始较集中,舌骨大角可作为寻找动脉的标志。由于舌动脉入舌的位置较恒定而浅,易于显露,并与舌下神经和舌静脉有稳定的关系,因而可作为受区动脉。舌动脉干各段的弯曲情况,与舌的不同部分的活动度相适应。舌深动脉有两种类型的分支;短支主要供应舌肌;长支形成粘膜下动脉网,供应粘膜。舌肌内的细微动脉沿肌纤维迂曲走行,吻合丰富,但不越舌正中隔;粘膜下动脉网跨越正中线成为一整体。粘膜的血液直接来自动脉干的分支,吻合很丰富。联系舌的结构、功能及临床应用,讨论了舌血管构筑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随着中医药现代化进程逐步加快,中医糖尿病舌诊应用研究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逐渐向规范化、客观化方向发展。从中医糖尿病舌诊的辨证应用、舌象与现代检查指标的关联性及糖尿病舌诊的信息化研究等方面进行梳理和综述,为舌诊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收集乳腺癌不同中医证型、不同临床分期、不同分子分型舌象图像数据信息,观察其与舌象特征的相关性,为乳腺癌的舌象客观化研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月期间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血液肿瘤科就诊的乳腺癌患者,使用TFDA-1型数字舌诊仪采集乳腺癌患者舌象图片,以Matlab为图像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10名中医师对230例舌图中舌色诊断结果的分析,探讨并分析不同中医师对观察结果一致性的影响。[方法]让10名中医师在自然光线下,对舌色较为典型、印刷质量较高的230副舌图进行观察并填写舌色观察表,判断结果一致率采用百分比表示。[结果]从舌色诊断结果的分析看出:1)舌诊具体内容丰富,观察结果离散性较大,舌象的复杂性与模糊性使传统的望舌方法难以客观地描述某一舌象。2)不同的中医师因为其视觉生理、知识水平,经验以及语言习惯等因素影响,对同一舌图有不同的判断结果,这样难以准确地判断舌象。[结论]中医需要寻求更客观的方式来诠释舌色的内容,从而减少因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舌色判别结果的不一致性。所以在传统辨舌的基础上,建立标准舌色样本库以及自动识别系统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湿疹患者舌象特点及其发生机制,为临床诊治慢性湿疹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湿疹患者160例,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脾虚湿蕴型80例,血虚风燥型80例。另选择健康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舌象采集仪和临床结合的方法进行舌象的采集分析。[结果]从舌色、舌形、苔色、苔质这4个方面对采集舌象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显示脾虚湿蕴型慢性湿疹患者的舌形、苔色及苔质和正常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患者的舌色、舌形、苔色及苔质和正常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种证型慢性湿疹患者舌象之间比较显示,舌色、苔色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湿疹患者的舌象和正常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证型之间的舌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得出舌诊信息的综合运用在慢性湿疹的诊断和中医证候的区分上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可以为慢性湿疹的诊断和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丹酚酸B、三七总皂苷协同应用对大鼠离体心脏冠脉流量的影响.[方法]应用均匀设计的方法,将丹酚酸B与三七总皂苷的不同配比设计为6个水平,应用Langendorff系统进行离体心脏恒压灌流,记录6组实验给药前后大鼠的冠脉流量.[结果]丹酚酸B与三七总皂苷在升高大鼠冠脉流量上不存在线性回归关系,6组实验中以1号实验丹酚酸B/三七总皂苷为20mg/30nag升高大鼠冠脉流量最佳.[结论]丹酚酸B、三七总皂苷协同应用对大鼠离体心脏冠脉流量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高光谱技术进行中医不同舌苔测量,探索建立中医舌苔厚度的现代技术检测方法。[方法] 对临床门诊患者进行舌象采集,分别拍摄得到同一患者数码舌象与高光谱舌象,共计609例。利用数码舌象确定舌苔类型,依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薄白苔组129例、水滑苔组78例、白腻苔组179例、黄腻苔组103例,共计489例为研究对象,按照舌尖、舌中、舌根、舌左、舌右5个不同舌面分区,对比不同类型舌苔之间的高光谱舌象数值及其差异性。[结果] 在舌尖分区,黄腻苔组数值高于薄白苔组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在舌中、舌根分区,白腻苔组数值均高于薄白苔组和水滑苔组且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黄腻苔组数值均高于薄白苔组和水滑苔组且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在舌左分区,黄腻苔组数值均高于薄白苔组和水滑苔组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高于白腻苔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舌右分区,黄腻苔组数值高于薄白苔组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高于水滑苔组且有极其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其他组组间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高光谱数值对舌苔厚度的变化呈正相关,提示高光谱技术可以用于舌苔厚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针对深度学习在舌象分类中训练数据量大、训练设备要求高、训练时间长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全连接神经网络小样本舌象分类方法。方法 应用经ImageNet海量数据集训练后的卷积Inception_v3网络提取舌象点、线等有效特征,再使用全连接神经网络对特征进行训练分类,将深度学习网络学习到的图像知识迁移到舌象识别任务中。利用舌象数据集进行训练、测试。结果 与典型舌象分类方法K最近邻(KNN)算法、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和卷积神经网络(CNN)深度学习方法相比,本实验使用的两种方法(Inception_v3+2NN和Inception_v3+3NN)具有较高的舌象分类识别率,准确率分别达90.30%和93.98%,且样本训练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与KNN算法、SVM算法和CNN深度学习方法相比,基于迁移学习的全连接神经网络舌象分类方法可有效提高舌象分类的准确率、缩短网络的训练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远隔缺血预适应(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筛选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或脑梗死病史并经MRI检查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74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远隔缺血预适应组(rIPC组,88例)和对照组(86例);两组患者均严格按照指南用药,rIPC组额外给予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训练,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通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测并计算再梗死发生率,采用SPECT技术观察脑血流状况并半定量分析额、颞、顶、枕叶及基底核和丘脑血流灌注情况,采用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测分析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和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rIPC组神经功能显著改善(83.0% vs 64.0%),再梗死发生率显著降低,脑血流状况明显改善,基底核和丘脑部位血流灌注状况明显改善,MCA、ACA、PCA、VA和BA平均血流速度显著升高,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rIPC能够明显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改善脑血流,提示rIPC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健康人不同年龄阶段舌质颜色的分布情况,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1年5月间首都医科大学在校学生和教师150例,采用便携式红外测温仪检测舌面温度,MoorVMS-OXY型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和组织氧含量测定仪检测舌面微循环血流灌注量、血流速度、血氧饱和度。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健康人舌质颜色出现频率从高到低是:淡红舌-暗舌-淡白舌-红绛舌-紫舌。淡红舌是健康人的主要舌色表现;②随着年龄的增大,淡白舌、暗舌、紫舌的出现率增高,淡红舌出现率减少;③,随着年龄的增大,舌下络脉逐渐增粗,P<0.001;④随着年龄增大,舌温逐渐降低;⑤随着年龄增大,舌面微循环灌注量和血流速度增大,10-19年龄阶段与其他年龄阶段微循环灌注量和血流速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P<0.001;⑥10-39年龄阶段,随着年龄增大,舌面微循环血氧饱和度逐渐增大,P<0.001;40-59年龄阶段,随着年龄增大,舌面微循环血氧饱和度逐渐减少,P<0.001。[结论]健康人舌质颜色存在自身的变化规律,舌面温度、微循环等指标与中医阳气的旺衰、气血状况和肾气盛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