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硬膜外腔穿刺时,误入硬膜下腔甚为罕见,国内尚未见报告。本文报告1例硬膜下腔麻醉。 患者蔡××,女,29岁,住院号 326497,因子宫肌瘤,在连续硬脊膜外麻醉下行子宫及附件切除术,术前血压、脉搏正常。选胸_(12)-腰_1和腰_(4-5)间隙穿刺。操作中,各层经过清楚,分别向头侧和尾侧置管3cm,回抽无脑脊液。上管注1.6%利多卡因和0.2%地卡因混合液3ml,无腰麻征象。尔后下管给试验量3ml及上管给混合液7ml,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中硬膜外穿刺成功,腰穿无脑脊液(CSF)回流病人试验性注药的结果及给我们的启示。方法:15例腰硬联合麻醉者硬膜外穿刺成功,腰穿无CSF回流病人试验性注药。结果:15例硬膜外穿刺成功腰穿无CSF回流病人中,13例腰穿有突破硬脊膜感,2例无突破硬脊膜感。15例病人硬膜外置管均顺畅,回抽无血和CSF。试验性注药,13例有突破硬脊膜感无CSF回流病人腰麻有效,2例无突破硬脊膜感也无脑脊液回流病人试验性注药无效改为硬膜外麻醉,效果满意。结论: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中,硬膜外穿刺成功,腰穿有突破硬脊膜感无CSF回流时,试验性注药能起到腰麻效果,无突破硬脊膜感也无脑脊液回流病人试验性注药无腰麻效果。  相似文献   

3.
产妇 24岁,妊娠39^ 2周。因胎儿臀位行硬膜外阻滞剖宫产术。术前禁饮食,一般情况ASA1级。胎儿情况良好。产妇人手术室即建立静脉通路,右侧卧位,L2-3,间隙进针,经黄韧带阻力落空感典型,注空气2ml无阻力,注2%利多卡因5ml试探量气泡无压缩,且回抽无血液及脑脊液,头向置管3cm顺利。产妇体位摆正左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54岁,因胆结石行胆囊切除术。ASAⅡ级,取T8-9间隙侧入法穿刺,有顺利落空感及明显负压,推注生理盐水加空气约2ml,有气泡外涌,将穿刺针斜面转向头端时有两滴液体自针尾溢出,疑为盐水,头端置入硬外导管3.5cm。抽吸无脑脊液及血液流出。平卧后注入2%利多卡因3ml,3min后追加2ml,8min后无全脊麻征象,并测出正常的麻醉平面,注入1%利多卡因、0.2%地卡因合剂(内含盐酸肾上腺素1:20万)8ml,并予以鼻导管吸氧(21Mmin),5min后病人渐感下肢麻木,  相似文献   

5.
患者因“膑骨关节功能紊乱症”入院,拟在连续硬膜外下行关节镜手术,既往无高血压,冠心病病史.术前心电图、血压、脉搏及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阿托品0.5mg,鲁米那钠0.1mg术前半小时肌肉注射。入室后心电监护示BP120/90mmHg、HR120次/min、SpO2100%(吸空气)。L1,2硬膜外穿刺向下置管,给予试验量3ml(2%利多卡因,含去甲肾上腺素1/20万),5min后无全脊麻现象,再次推注5ml,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32岁,体重67kg,ASAI级,因孕3产1妊娠38周,活跃期延长,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术前血常规、凝血功能测定、心电图检查等正常。取左侧卧位,于L2-3间隙行直入法硬膜外穿刺,朝头侧置管4.0cm,经过顺利,无异常感觉,回抽无脑脊液及血液,固定导管后平卧位,以2.0%利多卡因(含1/20万肾上腺素)维持麻醉,麻醉效果满意,手术顺利。[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49岁。身高170cm。以左髌骨骨折在连续硬膜外阻滞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前血压14.7/9.33KPa,化验检查正常。既往体健否认手术史。入室后右侧卧位,L3-4间隙正穿进针。黄韧带突破感清楚、负压明显。无血液及脑脊液回流。注入1%普鲁卡因1ml加少许气体无阻力,气泡回溢。留置硬外导管顺利,约3cm。其间未移动与旋转针身。平卧后开放静脉输液。推注麻药前常规回抽无异常后推入2%利多卡因10ml加1%的卡因5ml混合麻药4ml。10分钟无腰麻症状,生命体征平稳,以针刺手术部位尚有痛感,  相似文献   

8.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35岁.诊断:第二胎孕足月,拟行腹膜外剖宫产术,给予腰硬联合麻醉,患者左侧卧位,取L2~3为穿刺点,局部麻醉后逐层进针,感明显突破后,负压试验阳性,无阻无回流,进针约5cm,顺硬膜外针放入腰麻针,再次有一明显突破后,拔掉针芯,可见清亮脑脊液流出,给布比卡因15mg加10%葡萄糖1ml,患者诉双脚麻木,拔出腰麻针,置管时有阻力,稍退硬膜外针,继续置管,患者诉左下肢过电样感觉,考虑碰到脊神经,向下轻压针尾,置入硬膜外管,置管顺利,患者未诉不适,拔管至8cm,固定硬膜外管,患者翻身,测平面至胸6,准备手术,拟于硬膜外管给予试验量时,回抽可见清亮脑脊液流出,考虑硬膜外管置入蛛网膜下腔,未给药,手术已开始,患者无明显不适,40分钟后,术毕,边拔管,边回抽,至6cm时,回抽无脑脊液流出,给予0.9氯化钠20ml,留管安返病房,给予静脉泵自控镇痛.  相似文献   

9.
李镇维  黄胜 《华夏医学》2005,18(2):170-170
患者男性、75岁,57kg,因右输尿管上段结石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体格检查:心肺正常,脊柱无畸形,神经系统未发现异常。血常规、生化、肝功正常。心电图:窦性心率,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择期硬膜外麻醉下行右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硬膜外于T10-11间隙穿刺,穿刺过程患者无反应,无出血,向头侧置管4cm,平卧后推注1.6%盐酸利多卡因5ml,证明无脊麻、  相似文献   

10.
胡俊  杨文庆 《四川医学》2005,26(11):1210-1210
患者,男,68岁。因诊断为直肠癌,拟在连续硬膜外阻滞下行直肠癌根治术,ASAⅢ级。麻醉操作:患者左侧卧位,选取L1-2间隙,常规皮肤消毒,以18G穿刺针行硬膜外穿刺,针蒂小缺口向尾侧。进针顺利,突破感明显,无脑脊液、血液流出。经确认穿刺针已进入硬膜外间隙后,缓慢注入0.5%布比卡因5ml。然后插入针芯,调整针蒂缺口指向头侧,并再次确认系在硬膜外间隙,且无血液、脑脊液外流后置人导管,置管顺利。置人导管5cm,取出穿刺针并以小纱条包裹穿刺点,粘贴薄膜。  相似文献   

11.
谢亚明  于振宇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0):2995-2996
1病例资料患者,男,32岁,因胫腓骨骨折急诊拟行内固定术。以往体健,术前禁食7 h,禁欲5 h,术前30 m in肌肉注射鲁米那钠0.1g。入手术室后静脉输注乳酸林格氏液,选L2~3间隙1.5%氯普鲁卡因(晋城海思药业有限公司)3 m l局部麻醉后,硬膜外穿刺,向头置管3 cm,硬膜外注入3%氯普鲁卡因3 m l试验量,改平卧观察5 m in,无不良反应及全脊麻征象,向导管内注入氯普鲁卡因8 m l,鼻导管吸氧3 L/m in,患者自诉胸部皮肤瘙痒,查看患者上下胸部出现大面积红晕,伴少量丘疹,考虑药疹,给予地塞米松10 m g,患者自诉无其他不适。生命体征平稳。测麻醉平面T6,10 m in…  相似文献   

12.
王惠伯等报道,在穿破硬脊膜的近期再作硬膜外穿刺时,硬膜外腔可能有脑脊液池形成。我院发现一例,现就该病例及其麻醉管理经过报告如下。患者,男,61岁,以阑尾穿孔全腹膜炎收入院,拟行剖腹探查术。取T_(11-12)作硬膜外穿刺,遇有落空感时取出针蕊有血液流出,遂再稍进针,则有清亮的液体从针管涌出,证明已穿破硬脊膜,改用腰麻,用0.75%布比卡因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 患者男,16岁,体重38kg,诊断急性阑尾炎。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心电轴无偏移。ASA—Ⅰ级,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入手术室测BP78/49mmHg,HR57次,分,RR15次,分,SPO296%。行T12-L1间隙穿刺.置管顺利.回抽无脑脊液和血液。硬膜外腔注入2%利多卡因3ml,5分钟后测有无脊麻现象,然后注入甲磺酸罗哌卡因5ml(59.6mg),患者突然出现口吐白沫、口唇青紫、四肢抽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颅内压增高患者腰大池置管引流的管理对策.方法 对21例艾滋病合并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在治疗原发和继发感染的基础上,行腰大池置管间断开放引流及规范化管理.结果 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出院17例(腰大池置管6~60d),术后并发神经根疼痛2例(9.52%),引流管不通4例(19.05%),拔管后出现穿刺部位脑脊液漏2例(9.52%),4例因全身衰竭仅留置1~4d死亡.结论 腰大池置中心静脉导管间断开放引流管治疗艾滋病合并颅内压增高患者,经过规范化管理,大部分患者能配合治疗,无留置管脱出现象,有效减少了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42岁,因左侧腹股沟斜疝行疝修补术。术前一般情况良好,心肺正常,实验室常规检查均正常。入手术室后测血压120/80mmHg,心率80次/min。在腰1~2椎间隙刺向头置管3cm,平卧后常规回抽无液体回流,注入2%利多卡因5ml,7分钟后测麻醉平面,从胸8至腰4有轻微疼痛,诉双下肢有热麻感  相似文献   

16.
1病例介绍王某,男性,40岁,以右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收入院。术前各项生命体征均正常,采用硬膜外麻醉,取腰1、2穿刺,穿刺顺利,指征符合,尾向置管3cm,给予2%利多卡因3mL为试验量,5min后测试病人存在痛觉减轻区域但无中毒及全脊麻反应,同时给予2%利多卡因7mL,10min后再次测试病人麻醉  相似文献   

17.
刘永光  旷甫国  徐頔  何勇  张建 《四川医学》2012,(11):1957-1959
目的探讨用不同方法处理腰椎手术后脑脊液漏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腰椎手术后脑脊液漏的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其中基本方法组(A组)30例,延长切口引流管留置时间(B组)20例,经腰蛛网膜下隙置管引流(C组)5例,术后立即经腰蛛网膜下隙置管引流(D组)4例,硬膜外血斑修补法(Maycock法)(E组)3例,手术修补硬脊膜法(F组)7例,比较6组患者并发症出现例数、脑脊液漏停止时间、切口愈合率等指标。结果 A组:10例(33.3%)获得切口愈合,脑脊液漏于术后平均15d消失,2例出现并发症。B组:12例(60.0%)获得切口愈合,脑脊液漏于术后平均18.5d消失,4例出现并发症。C组:5例(100%)获得切口愈合,脑脊液漏消失时间和引流时间平均8.0d,无并发症出现。D组:4例(100%)获得切口愈合,脑脊液漏消失时间平均1.0d,引流时间平均6.0d,无并发症出现。E组:3例(66.6%)获得切口愈合,脑脊液漏消失时间平均3.5d,1例无效,无并发症出现。F组:7例(100%)获得切口愈合,无并发症出现。结论若术中硬脊膜修补不满意,在手术结束时,应立即行经腰蛛网膜下隙置管引流。若术后发现脑脊液漏,尽早行经腰蛛网膜下隙置管引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陕西医学杂志》2013,(2):190-191
目的:探讨术前腰大池置管引流在后颅窝占位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9例后颅窝占位切除术行腰大池置管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9例后颅窝占位患者手术前行腰大池置管引流,术中后颅窝占位全切率92.75%,术后无脑积水发生。结论:术前行腰大池置管引流可降低颅内压,术中手术视野显露增大,术后引流血性脑脊液,减少蛛网膜粘连和脑积水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我院遇有1例在硬膜外麻醉后,发生重度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患者,现报告如下。患者,女,35岁,孕38周,心肺功能正常。1988年10月13日因胎盘功能异常,于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腹产术。穿刺点L_(1—2)。,穿刺置管过程顺利。翻身平卧后给试验量5ml的1.33%利多卡因,血压无明显降低(入室血压16/12kpa)。5分钟后,确定无脊麻征象,再给首次量12ml,又5分钟后患者诉“困倦、心难受”,查患者T_8以上痛觉存在,血压测不清,急给面罩吸氧,麻黄素15mg及50%葡萄糖100ml静注,血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下腰椎手术合并硬脊膜损伤及脑脊液漏的处理方法。方法:24例硬脊膜损伤患者术中给予不同的修复,其中术后10例脑脊液漏患者进行蛛网膜下腔引流。结果:24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一例发生脑脊髓炎和脑脊液囊肿等并发症。结论:硬脊膜损伤根据不同程度给予相应的修复是首选方法,持续蛛网膜下腔置管引流是治疗脑脊液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