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应用Cox模型分析5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近期的预后因素。三项变量因素(年龄、入院时心率、室性心律失常)建立急性期(8周内)预后模型,对存活组和死亡组的预测正确率分别达到100%和83.3%。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外对影响急性心肌梗塞(A-MI)急性期预后因素的研究甚少,为降低AMI急性期病死率,就我院1981年~1989年收治的AMI病例中,选出病历较完整的172例急性期预后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影响AMI急性期预后的因素。材料和方法病例选择:172例AMI均为1981年~1989年住院病人,年龄最大者82岁,最小者27岁。男149例,女23例。所选病例均为第一次发生AMI。诊断依据(1)临床症状出现典型AMI胸痛等;(2)心电图具有AMI的图形及演变;(3)血清酶(CK、LDH、SGOT)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既往无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血糖升高的原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2000年至2006年收治的既往无糖尿病的AMI患者的血糖及病死率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中,36例并发高血糖,12例死亡,占33.3%;84例血糖不高患者中,6例死亡,占7.1%.结论 既往无糖尿病的AMI患者,急性期出现血糖升高是应激所致,是AMI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白细胞计数与AMI急性期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62例AMI患者入院后当日进行外周血WBC计数,观察急性期主要心脏事件及临床预后。结果WBC≥12×109/L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比WBC<12×109/L的患者高。结论白细胞升高与AMI临床预后有关,是判断AMI急性期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5.
吲哚布芬对急性心肌梗死辅助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多发病,正确诊治对挽救濒死心肌,改善预后、降低急性期新出现缺血事件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1].本研究收集了87例AMI早期发病患者,采用吲哚布芬(indobufen,易抗凝)辅助溶栓治疗随机试验,观察其治疗后2 h,胸痛主观记录缓解情况及2周随访情况比较,旨在探讨吲哚布芬对AMI辅助溶栓治疗的疗效评价,梗死面积预测及判断预后心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6.
鲍冉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33-3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发新出现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AMI患者120例,分为两组,AMI伴发新出现的CRBBB患者43例作为观察组,单纯AMI患者77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心功能Killip分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发生快速或缓慢心律失常的比例、心功能Killip分级≥Ⅲ级的比例以及住院病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MI伴发新出现的持续性CRBBB,提示临床病情凶险,预后不良,可作为AMI患者病情恶化的一个很有价值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丁莹  刘海  曹立功 《安徽医药》2016,20(3):535-536
目的 探讨12导联心电图QRS碎裂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20例首发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立即给予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并根据QRS碎裂的出现情况将其分为QRS碎裂组58例与无QRS碎裂组62例。分析两组患者心源性死亡、严重并发症情况及心功指标改变。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合并症对比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QRS碎裂组心源性死亡、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肿、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QRS碎裂组killip分级2~4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QRS碎裂组(P<0.05)。QRS碎裂组B型脑钠肽(BNP)水平显著高于无QRS碎裂组,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低于无QRS碎裂组(P<0.05);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参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导联心电图QRS碎裂与AMI预后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可作为预测AMI不良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电图心率变异性(HRV)参数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0月—2022年12月收治的79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65例)和病死组(14例),全部患者均接受心电图HRV检测,且病例资料、检查资料完整;对比两组心电图HRV相关参数[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0~0.40 Hz总频谱成分(TF)、0.14~0.30 Hz低频成分(LF)/0.15~0.40 Hz高频成分(HF)比值],分析心电图HRV参数预测AMI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价值。结果:病死组SDANN,RMSSD,SDNN,TF较存活组低,LF/HF较存活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发现,心电图HRV的SDANN,RMSSD,SDNN,TF,LF/HF参数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AMI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0,均有一定价值,其中联合检测预测价值最高。结论:心电图HRV参数对AMI患者预后有较高的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追踪比较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AMI)转运介入治疗与就地抢救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追踪观察2005年以来由揭东县人民医院转至汕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急诊介入治疗的AMI患者37例的预后(包括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以及再次入院的发生率),追踪比较同期在揭东县人民医院行溶栓/保守治疗的AMI患者39例的预后。结果转运组转送过程无死亡,全部成功施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2例死亡,至2009年底有5例再次住院(3例因合并心力衰竭,2例因出现频发室性早搏)。溶栓/保守组39例中死亡11例(9例死于AMI急性期,2例于出院后1个月在家猝死),12例再次住院(再发心肌梗死1例,6例并发心力衰竭,5例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结论基层医院AMI患者转送至附近大医院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仅是安全的,而且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10.
脑钠素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素(BNP)浓度与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关系.方法 血样BNP在心肌梗死急性期由110例患者获得,经在住院期间及经平均12个月的随访,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患者的血浆.BNP浓度差异.结果 AMI后血浆BNP浓度呈显著升高,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BNP血浆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生者;急性期血浆BNP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相关.结论 AMI急性期血浆BNP浓度显著升高,提示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BNP可作为后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改良Gensini评分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T2DM合并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12个月随访结果分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组(80例)和非MACE组(202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T2DM合并AMI患者发生MACE的预测模型,应用ROC曲线分析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非MACE组相比,MACE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比例较低(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心率预测T2DM合并AMI患者发生MACE的效能最佳(AUC=0.656)。基于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血糖和B型脑钠肽等参数构建的改良Gensini评分预测效能(AUC=0.874)优于心率(P<0.05)。结论 基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改良Gensini评分对T2DM合并AMI患者MACE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反应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就诊患者152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50例;稳定性心绞痛组(SAP组)57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对照组)45例;对所有受试者行血清降钙素原(PC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结果:血清降钙素原(P=0.000)是AMI独立危险因素,且AMI组血清降钙素原与高敏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387,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对于心肌梗死急性期炎症反应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心律失常是心肌梗死(AMI)急性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急性期病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有利于患者预后得到改善。2006-10~2008-06笔者所在医院急诊内科ICU收治65例AMI患者,其中32例ST段抬高AMI(STEAMI),22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AMI)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发生应激性高血糖后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110例AMI患者入院后随机测定2次以上血糖,所有患者既往均排除糖尿病史。将其分为无应激性高血糖组62例(A组)和应激性高血糖组(随机血糖≥11.1 mmol/L)48例(B组),对比分析两组的疾病发展进程,尤其注重30 d内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面积的延展、心肌梗死的再发、心肌梗死后的心绞痛、致命性心律失常以及心脏死亡事件。结果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率为43.64%,AMI急性期B组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面积的延展、心肌梗死的再发、心肌梗死后的心绞痛、致命性心律失常以及心脏死亡事件的发生几率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激性高血糖与AMI患者30 d内预后较差相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43例非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塞(AMI)时出现血糖增高为高血糖组,同期住院血糖正常的95例非糖尿病AMI患者为对照组,经两组临床资料对照分析,结果发现高血糖组较对照组易发生心衰、心源性休克及严重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P<0.05,P<0.01),梗塞面积大(P<0.05),且死亡率高(P<0.01)。在高血糖组中,血糖值愈高,预后则愈差。提示AMI早期血糖水平可作为一项预测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2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48h内的心率变异性(HRV)变化进行分析,并与40例正常人的HRV进行对比,结果显示:AMI组HRV明显降低,其短程体表心电图(ECG)正常R-R间距(SD)及变异系数(C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HRV能较好地反映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的相互作用,对AMI后患者的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息心率(RHR)对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老年AMI患者108例,据RHR水平分为心率增快组(心率≥100次/分)和心率正常组(心率<100次/分),测定RHR和射血分数(EF)。结果老年AMI患者心率增快组EF值明显低于心率正常组(P<0.01);心率增快组EF值<50%比率明显高于心率正常组(P<0.01)。两者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AMI后心率增快是预后不良前兆,RHR是老年AMI患者预后预测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8.
邵博一  娄明  冯春光 《江苏医药》2020,46(8):799-802
目的探讨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sST2)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AMI患者139例,出院后随访6个月,记录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组(32例)和无MACEs患者(非MACEs组,107例)临床相关指标,分析sST2与相关指标的关系。绘制ROC曲线,分析sST2评估AMI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与非MACEs组比较,MACEs组多支血管病变比例、Gensini积分、心肌肌钙蛋白I(cTnI)、N端B型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及sST2水平升高,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P<0.05或P<0.01)。sST2与NT-proBNP、Gensini积分和cTnI呈正相关(r=0.337、0.291和0.426,P<0.05或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352,P<0.05)。sST2预测AMI患者6个月内预后的AUC为0.82,取最佳诊断界值为48.28 ng/mL时,其预测AMI患者MACEs的灵敏度为73.15%,特异度为68.44%。高sST2组(56例,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浆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影响,以及与其他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1)选择本院住院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18例,体检正常对照组(NOR)30例.分别对AMI组、UAP组、SAP组病人于入院第2天清晨,NOR组于体检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心肌酶、CRP、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总数.结果 (1)CRP在NOR,SAP,UAP,AMI 4组中逐渐增高,除SAP与NOR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其余各组间相比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2)相关性分析CRP与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呈正相关.结论 CRP随着冠心病(CHD)的发展而增高,影响了AMI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且对其发展和预后有判断和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不同血糖水平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预后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高低对AMI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69例AMI患者按发病后3d内空腹血糖水平高低分为3组,对3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研究。结果269例患者中血糖高于正常水平126例(占46.8%)。在心肌酶升高程度、住院期间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C组最高,心肌酶恢复时间及ST段恢复时间C组最长,C组与B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C组与A组比较(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AMI发病后3d空腹血糖升高的水平与心肌酶升高程度及恢复时间、ST段恢复时间、住院期间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呈正相关,这对于预测AMI临床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