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治疗中美托洛尔联合阿托伐他汀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NT-proBNP、Cys C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78例老年CHF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39例.参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用美托洛尔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永久性房颤的疗效,研究药物治疗对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CRP)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永久性房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对比研究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观察组患者CRP(3.01±0.86)mg/L和NT-pro BNP(269.69±70.74)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CRP(5.09±1.76)mg/L和NT-pro BNP(329.38±80.46)pg/ml,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永久性房颤患者具有良好疗效,可显著降低CRP和NT-pro BNP水平,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应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PCI术后患者肌钙蛋白I(cTnI)、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及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6年4月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心律失常一科行PCI治疗的ACS患者62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病历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治疗1个月后,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cTnI、NT-pro BNP及心肌酶谱水平,随访1年观察2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清cTnI、NT-pro BNP及心肌酶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1个月后,2组患者的cTnI、NT-pro BNP及心肌酶谱水平(LDH、CK、CK-MB、AST)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患者cTnI、NT-pro BNP、LDH、CKMB、AST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总不良事件总发生率9.6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29,P=0.004)。结论高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血清cTnI、NT-pro BNP及心肌酶谱浓度水平,提高患者疗效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3年1-10月78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治疗,20mg/d,疗程2个月。结果经治疗,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显著,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浆Nt-proBN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且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CHF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心功能,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  相似文献   

5.
栗明星 《吉林医学》2012,(34):7483-7484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Hs-CRP和血脂的影响,探讨AMI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的必要性。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10 mg组和阿托伐他汀40 mg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分另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总胆固醇、低密度载脂蛋白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周后2组hs-CRP的水平分别从(20.02+6.74)、(19.87+5.69)降到(12.52+5.69)、(5.89+0.74)(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即有抗炎、降脂作用,证实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的必要性,同时他汀的上述作用呈剂量依赖性,提示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检测40例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的高脂血症患者血清Hs-CRP水平和血脂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40例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高脂血症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正相关;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高脂血症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血清Hs-CRP水平,有益于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54例冠心病患者检予阿托伐他汀10mg口服,1次·d-1,疗程4周,观察服药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脂浓度的变化。结果 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胆固醇、甘油二脂、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具有调脂、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青年高脂血症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 方法:76例青年高脂血症患者(年龄18~39岁)口服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 )20 mg,1次/d,连续治疗8周.检测患者血清Hs-CRP和血脂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青年高脂血症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值,且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呈正相关,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 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能显著降低血清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9.
罗晓菡 《中原医刊》2007,34(16):85-8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及其量效关系。方法UAP患者79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治疗6周,治疗前后查患者血脂及hs-CRP。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脂及hs-CRP水平明显降低: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脂及hs-CRP水平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调脂及降低hs-CRP水平,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心肌梗死(AM I)行PC I术后慢性心功能衰竭(CHF)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以及对左室重构作用的比较。方法:80例AM I行PC I术后CHF患者分别加服辛伐他汀10 mg/d或瑞舒伐他汀10 mg/d,持续12个月;ELISA法和酶谱法检测患者血浆中NT-proBNP和MMP-2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观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质量指数(LVM I)、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平均周径缩短率(MVCF)、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最大流速和舒张末期最大流速比率(E/A)。结果: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血浆NT-proBNP和MMP-2及LVM I、LVEDD、LVPWT均显著低于辛伐他汀组(P<0.01);而IVST、FS、MVCF、E/A显著高于辛伐他汀组(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较辛伐他汀能显著降低PC I术后CHF患者血浆NT-proBNP和MMP-2水平,并减轻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普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较为稳定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左室重构的影响及相关性。方法96例AMI急诊PCI术后CHF患者(NYHA分级II/III)随机分为普伐他汀20mg组(普伐他汀20nag/d治疗,n=52)和普伐他汀40mg组(普伐他汀40mg/d治疗,n=44),比较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8个月后血浆NT—proBNP和MMP-2水平以及左室重构相关指标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浆NT—proBNP和MMP-2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普伐他汀40mg组血浆NT—proBNP和MMP-2水平显著低于普伐他汀20mg组(P〈0.05)。普伐他汀治疗后,两组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末左室后壁厚度(LVPWT)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普伐他汀40mg组LVMI、LVEDD、LvPwT显著小于普伐他汀20mg组(P〈0.01);两组舒张末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平均周径缩短率(MVCF)、二尖瓣口多普勒舒张早期最大流速与舒张末期最大流速比率(E/A)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P〈0.01),普伐他汀40mg组IVST、FS、MVCF、E/A显著大于普伐他汀20mg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和MMP-2的下降水平均与LVMI、LVEDD、LVPWT减少呈正相关,均与IVST、FS、MVCF、E/A增加呈负相关;NT—proBNP、MMP-2下降水平两者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普伐他汀对AMI急诊PCI术后较为稳定的CHF患者心功能改善有益,这可能与其抑制MMP-2、减轻左室重构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他汀类药物普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较为稳定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左室重构的影响及相关性.方法 96例AMI急诊PCI术后CHF患者(NYHA分级Ⅱ/Ⅲ)随机分为普伐他汀20 mg组(普伐他汀20 mg/d治疗,n=52)和普伐他汀40 mg组(普伐他汀40 mg/d治疗,n=44),比较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8个月后血浆NT-proBNP和MMP-2水平以及左室重构相关指标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浆NT-proBNP和MMP-2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普伐他汀40 mg组血浆NT-proBNP和MMP-2水平显著低于普伐他汀20 mg组(P<0.05).普伐他汀治疗后,两组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末左室后壁厚度(LVPWT)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普伐他汀40 mg组LVMI、LVEDD、LVPWT显著小于普伐他汀20 mg组(P<0.01);两组舒张末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平均周径缩短率(MVCF)、二尖瓣口多普勒舒张早期最大流速与舒张末期最大流速比率(E/A)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P<0.01),普伐他汀40 mg组IVST、FS、MVCF、E/A显著大于普伐他汀20 mg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和MMP-2的下降水平均与LVMI、LVEDD、LVPWT减少呈正相关,均与IVST、FS、MVCF、E/A增加呈负相关;NT-proBNP、MMP-2下降水平两者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普伐他汀对AMI急诊PCI术后较为稳定的CHF患者心功能改善有益,这可能与其抑制MMP-2、减轻左室重构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验高血压患者血浆脑钠肽前体与左室肥厚(LVH)、左室收缩功能异常(LVSD)的关系。方法:将76例高血压患者按照左室收缩功能情况及有尢LVH分为4组:左室收缩功能正常、无LVH者(A组)22例。左室收缩功能正常、存在LVH者(B组)24例,左室壁运动指数(LWMI)1.9~1.3者(C组)13例。LWMI〈1.2者(D组)17例,检测其脑钠肽前体浓度。选择15例超声心动检查正常者作为对照(E组)。结果:血浆脑钠肽前体浓度,C组、D组与A、B、E组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1),C组与D组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只要左室收缩功能正常,左室肥厚不影响血清脑钠肽前体浓度,发生LVSD时血浆脑钠肽前体浓度随之升高。因此,血浆脑钠肽前体可以成为明确高血压患者是否出现LVSD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脑钠肽(BNP)水平与左室重构的关系。方法:选择AMI患者(60例)和对照组(22例)在入院后(24 h内)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BNP浓度,入院后第7~10天内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BNP水平与AMI患者心功能,心肌梗死范围及左室重构指标LVESV、LVEDV和LVEF的关系。结果:AMI患者心功能越差,心肌梗死范围越大,BNP浓度越高(P〈0.01);血清BNP水平与LVESV、LVEDV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结论:急性心梗后BNP水平升高与左室重构相关。  相似文献   

15.
张佳明  黄虑  孙小丰  李勇 《上海医学》2005,28(4):287-290
目的 了解老年左室功能下降患者脑钠肽前体N末端(NT proBNP)变化;分析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各种临床因素与NT proBNP之间的关系,评价NT proBNP诊断老年人左室功能不全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学方法(Elecsys免疫分析系统)测定102 例老年左室功能下降患者的血清NT proBNP水平,分析其与NYHA心功能分级、LVEF等因素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NT proBNP 水平随着NYHA分级的增加而升高, NYHAⅡ级患者NT proBNP中位数为185. 2pg/ml、NYHAⅢ级患者为964. 1 pg/ml、NYHAⅣ级患者为2878. 0 pg/ml,不同NYHA 分级的各组患者间NT proBNP水平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 0. 001)。LVEF< 40%组的NT proBNP 中位数为7456. 0 pg/ml、LVEF 40%~<50%组为1669.0 pg/ml、LVEF≥50%组为249.2 pg/ml,不同LVEF的各组患者NT proBNP水平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 0. 001 )。LVEF 值与NT proBNP 之间呈良好的负相关性(r= - 0. 735,P<0.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NYHA分级和LVEF可能对NT proBNP有影响;NT proBNP水平与性别、年龄、不同临床既往史不相关。结论 NT proBNP水平是确定老年左室功能下降的良好指标,其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以及左室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血浆脑型钠利尿肽(BNP)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左心室重构和舒张功能障碍的关系,并分析影响MHD患者血浆BNP水平的危险因素?方法:MHD患者85例,于透析前行心脏多普勒组织成像检测,按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与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的比值(Ve/Va)分为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组(Ve/Va < 1,n=36)和舒张功能正常组(Ve/Va ≥1,n=49)?同时测定透析前血常规?生化?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甲状旁腺激素(PTH)?血浆BNP等?结果: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组与左室舒张功能正常组相比,BNP水平显著升高(P < 0.01),且BNP诊断MHD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24 (95%CI:0.606~0.842,P < 0.001)?进一步依据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评估患者左室构型,将其分为正常构型组?向心性肥厚组和离心性肥厚组?向心性肥厚组与正常构型组相比血浆BNP水平显著升高(P = 0.007)?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提示,MHD患者血浆BNP水平与收缩压(SBP)?脉压?IVST?PWT显著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BP?IVST?PWT是BNP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F=3.217,P=0.028)?结论:SBP?IVST?PWT增加是MHD患者BNP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且BNP水平升高是该患者群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及左室向心性肥厚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氨基端前脑钠肽(NT-proBNP)在诊断老年人左心室功能不全(LVD)的价值.方法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学方法(Elecsys,罗氏诊断)检测102例LVD老人和98名健康老人(对照组)血NT-proBNP,分析各种临床因素与NT-proBNP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对照组NT-proBNP(中位数)为53.25 pg/mL,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肌酐的关系密切,和年龄、性别无关.LVD老人NT-proBNP随着心功能分级(纽约心脏学会NYHA)的增加而升高.NT-proBNP还同LVEF呈良好的负相关(r=-0.735,P<0.001),不同LVEF的各组LVD患者间NT-proBNP水平有显著差异(P<0.0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发现,NYHA心功能分级和LVEF的存在对NT-proBNP有影响.NT-proBNP探测老年人LVD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AUC)为0.97,界值117.6 pg/mL的灵敏度91.1%,特异度95.9%.结论NT-proBNP水平是确定老年人LVD的良好指标,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以及左心室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脑钠素N-末端前体(NT-pro-BN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GRACE不同危险分层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共86例(ACS组),对照组21例,检测两组血清CRP和NT-pro-BNP的变化,同时对ACS患者通过肌钙蛋白Ⅰ(cTnI)等指标的分析将其分为低、中、高危三组.结果 ACS组在性别、年龄、吸烟、糖尿病和高血压比例和对照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hsCRP在ACS组为(35.3 ±9.2)mg·L-1,ACS患者低危、中危和高危层组分别为(8.4±5.2)、(26.5±10.3)和(44.5±5.8)mg·L-1,对照组为(2.6±1.9)mg·L-1,ACS组及各危层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NT-pro-BNP在ACS组为(1103±86) pg·mL-1,低危、中危和高危组分别为(253 ±22)、(340 ±78)和(1400±120)pg·mL-1,对照组为(220±55)pg·mL-1,ACS组及高危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低危组与对照组相比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hs-CRP与NT-pro-BNP在ACS及不同危险分层组变化显著,均可作为ACS危险分层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阳慧  苏雨江 《海南医学》2012,23(10):124-127
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是心脏分泌的神经肽类激素。最近的研究发现NT-proBNP是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EHLVH)评估及预后的重要指标,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直接和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患者207例.根据梗死部位分为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下壁梗死组(n=159)和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组(n=48),比较2组患者PCI治疗前血浆BNP水平、心肌酶、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根据是否行PCI及PCI治疗的时机将两组再分别分为未行PCI组、直接PCI组和延迟PCI组,比较组间死亡情况的差异及直接和延迟PCI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变化.结果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组PCI治疗前血浆BNP水平、肌酸激酶(CK)峰值、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肺动脉收缩压、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2支病变发生率均高于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和延迟PCI治疗后均能使血浆BNP水平及LVEDd较术前下降(P<0.05),但直接PCI治疗术后血浆BNP水平更低、LVEDd改善更明显(P<0.05).未行PCI治疗的患者死亡发生率明显高于行直接PCI及延迟PCI治疗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患者血浆BNP水平高,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直接PCI治疗后心室重构改善明显,血浆BNP水平下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