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神经妥乐平(NTP)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肿瘤相关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44例患肿瘤或与肿瘤相关的治疗后有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NTP联合相关部位神经阻滞治疗组(联合组)与单纯神经阻滞组(阻滞组),每组22例.分别给予静脉NTP注射液7.2单位+0.9% NS 100ml,日一次静滴,配合神经阻滞(0.5%利多卡因+弥可保1.Omg镇痛复合液每部位5m1,首次应用曲安奈德10mg)连续应用15天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后7天、15天、30天V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镇痛效果、治疗前后观察疼痛、麻木、感觉减退、感觉过敏等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前VAS为((8.01±1.15)分,治疗后为(1.89±0.41)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的改善率分别为87.5%(痛觉)、84.2%(麻木)而阻滞组改善率为33.3%(痛觉)、68.4010(麻木).疼痛与麻木和阻滞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在治疗4周时为90.9%,阻滞组为68.1%,组间比较分析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NTP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肿瘤相关性周围神经病疗效显著,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疼痛、麻木、感觉减退、感觉过敏,显著优于单纯神经阻滞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共36 例,随机分为三组,其中A 组12 例行蛛网膜下腔阻滞+椎旁神经阻滞治疗,B 组12 例行单纯蛛网膜下腔阻滞治疗,C 组采用单纯椎旁神经阻滞治疗.以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 d、7 d 及14 d记录三组患者VAS 评分,结果 发现三组患者治疗后3 d、7 d 及14 d VAS 评分均较治疗前逐渐降低,但A 组在治疗后3 d、7 d 及14 d VAS 评分与B 组及C 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其中A 组治疗后VAS 评分均低于B 组及C 组(P <0.01).结论 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能够很好地缓解急性带状疱疹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neurotropin, NTP)连续椎旁阻滞和静脉给药预防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残余神经症状的疗效。方法:研究比较椎旁组与静脉组治疗91例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残余神经症状。采用疼痛数字评分(numeral score of pain, NRS)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 JOA)对疼痛及手术有效性进行评估。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及病人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 PHQ-9)评估病人术后腰腿功能改善程度,病人抑郁程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病人NRS,JOA,ODI及PHQ-9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 <0.01)。出院1月随访,椎旁组NRS,JOA及PHQ-9评分改善好于静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随访3月、6月,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TP连续椎旁给药预防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残余神经症状在早期对于疼痛、腰椎功能和情绪改善方面疗效优于静脉用药,而远期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CT导向下选择性椎旁神经阻滞术为主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 2组各40例,均给予常规抗病毒治疗,A组同时在CT导向下选择性椎旁神经阻滞术。治疗前后观察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后遗神经痛(PHN)的发生率。结果:治疗1、7、14及30 d时VAS评分2组均较治疗前逐渐下降,A组各时间段均明显低于B组(均P〈0.05);PHN发生率A组亦明显低于B组(2.5%与10.0%,P〈0.05)。结论:CT导向下选择性椎旁神经阻滞术配合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指急性带状疱疹临床治愈后持续疼痛3个月以上者[1].神经阻滞是目前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既往进口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神经妥乐平,neurotropin)在PHN的治疗中应用广泛,疗效肯定[2].近年来国产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恩再适,extracts from rabbit skin inflamed by vaccinia virus for injection)亦广泛用于PHN的治疗.为此,笔者将国产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用于一组PHN的病人,观察其在进行椎旁神经阻滞加原皮损区皮下浸润性注药后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好发于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以剧烈疼痛为特征,可持续数月至数年,是疼痛治疗较为棘手的一种疾病,近年来我科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采用神经阻滞联合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治疗与单用神经沮滞疗法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神经妥乐平 (neurotropin ,NTP)是家兔皮肤接种牛痘病毒后局部炎症皮肤中提取的生物活性物质 ,本研究旨在观察该药及与神经阻滞疗法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致根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CT或MRI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并有单侧坐骨神经痛的患者 10 2例 ,分 (1)神经阻滞组 (NB ,n =4 5 ) :骶管注射 +L2~ 5椎旁注射 ,每周 1次 ,连续 5周 ;(2 )神经阻滞 +神经妥乐平组 (NB +NTP组 ,n =35 ) :骶管注射 +L2~ 5椎旁注射同NB组 ,每周 1次 ,2周后骶管内追加NTP 6ml,其余同以往治疗 ,在行神经阻滞治疗间隙每天肌肉注射 3ml神经妥乐平。 5周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 ,并观察其中 16例患者治疗前后肌电图的变化 ;(3)神经妥乐平组 (NTP ,n =2 2 ) :前 2周仅给予口服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物 (如莫比可、英太青 ) ,2周后开始予神经妥乐平 6ml/d肌肉注射共 2周 ,最后 1周改为 3ml/d肌注 ,比较治疗前后的疼痛缓解情况。结果 :(1)单独使用神经妥乐平可以明显缓解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坐骨神经痛 (P <0 .0 5 ) ;(2 )神经妥乐平不仅能明显提高神经阻滞疗法缓解根性坐骨神经痛的作用 ,两者联合应用 ,还可明显缓解神经根受压所致的下肢麻木 (P <0 .0 1) ;(3)除极少数病例出现皮肤过敏反应 ,NTP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针刺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将纳入的100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西药治疗,试验组加用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针刺拔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皮损愈合情况、睡眠质量、有效率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在疼痛程度改善、皮损愈合情况及睡眠改善等方面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针刺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睡眠质量,促进皮损愈合,降低PHN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普瑞巴林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老年人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老年患者54例,随机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高剂量组采用三叉神经分支阻滞和皮损区皮内注射治疗每星期一次,治疗1个月,并从治疗开始时口服普瑞巴林300 mg/d,bid直至第10周,低剂量组采用相同的神经阻滞疗法并从治疗开始时口服普瑞巴林150 mg/d,bid直至第10周。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VAS)和睡眠质量评分(quality of sleep,QS)评价治疗效果,并观察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第1~10w,VAS和Q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与低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治疗后第5w和第4w开始VAS评分和QS评分分别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0周,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别。结论普瑞巴林300 mg/d联合神经阻滞可迅速缓解老年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改善睡眠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们采用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神经妥乐平)复合红外偏振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口服普瑞巴林联合经皮电刺激治疗腹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效果。方法:腹部PHN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各26例。对照组口服普瑞巴林300mg,每天2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处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治疗。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睡眠质量评分(QS)评价效果,并观察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3及4周后,2组VAS和QS评分均显著下降(均P〈0.05),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均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普瑞巴林300mg联合TENS治疗可有效缓解腹部PHN,改善睡眠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单纯口服普瑞巴林和联合神经阻滞两种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效果。方法 60例病程超过6个月的PHN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A组口服普瑞巴林;B组在口服药物的基础上行神经阻滞(三叉神经、肋间神经、椎旁阻滞或腰丛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 d、1周、2周、3周、4周、5周、6周、7周、8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睡眠评分(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第4、5、6项)。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缓解>50%和>30%的人数,以及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8周VAS和睡眠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B组患者在治疗后3 d VAS及睡眠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1);B组患者疼痛缓解>50%的人数和疼痛缓解>30%的人数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副作用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神经阻滞联合口服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起效快、止痛作用强,无严重副作用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射频热凝联合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神经妥乐平)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90例胸腰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患者随机分为射频热凝(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RFT)联合神经妥乐平组(A组,30例)、射频热凝组(B组,30例)、神经妥乐平组(C组,30例),采用视觉模拟评估法(va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对治疗前、后VAS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VAS比较,A组与B、c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疗效比较,A组与B、c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射频热凝联合神经妥乐平有效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射频和单纯使用神经妥乐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及皮损区局部浸润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带状疱疹愈合后,疼痛时间持续超过3个月的患者57例,皮损部位分别在头面部、胸背部、上下肢及骶部。采用神经阻滞、皮损区局部浸润联合药物治疗,以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睡眠质量评分(QS)综合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第1~4周VAS评分及Q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显效率87.7%,总有效率100%。结论以神经阻滞和皮损区局部浸润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能迅速缓解疼痛,改善睡眠质量且副作用少,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5.
神经妥乐平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神经妥乐平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疼痛的疗效、方法和安全性.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神经妥乐平不同剂量组(3.8u/日,10.8u/日),疗程14天.结果:神经妥乐平使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明显改善,并具有快速起效、长时间止痛作用.尤其神经妥乐平10.8u/日组,疗效显著.结论:神经妥乐平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效和安全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复方倍他米松神经阻滞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疗效。方法选择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复方倍他米松和曲安奈德合并维生素B12行肋间神经阻滞。在第1周-第4周、第8周测定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睡眠质量评分(QS)综合评定治疗结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研究组治疗后各时段的VAS评分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分别=19.80、25.58、33.96、39.82、37.86,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各时段的VAS评分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9.31j3.04、7.53、4.89、2.85,P均〈0.05)。研究组治疗后Q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2.06、19.88、21.94、31.72、35-36,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QS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11、7.25、11.90、8.49、6.86。P均〈0.05)。研究组治疗后显效率为8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2,P〈0.05)。结论复方倍他米松合并维生素B12行肋间神经阻滞治疗胸背部PHN具有起效快、发挥作用时间长等特点,从而达到更好的止痛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抗病毒联合皮下及肋间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抗病毒治疗联合镇痛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痛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胸部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皮内注射消炎镇痛药+抗病毒治疗;B组:肋间神经阻滞+抗病毒治疗;C组:单纯抗病毒治疗.以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睡眠质量评分(Q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从即刻开始至观察期(30d)结束,A、B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睡眠状况也明显改善(P<0.01);而C组患者仅在第14天开始疼痛有所减轻,睡眠状况好转.结论:采用皮内注射或肋间神经阻滞行镇痛治疗、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对带状疱疹患者的疼痛缓解和睡眠质量改善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疼痛护理干预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来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疼痛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程度、睡眠质量、生命质量和护理满意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和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3.33%,对照组为80.00%,P<0.05。结论:疼痛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疼痛程度,对于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护理满意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