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辉东  吴绍娴  潘国俊  欧晓霞 《光明中医》2012,27(12):2490-2491
目的观察牵引配合中医辨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8月门诊接收并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CSA)63例患者,采用牵引配合中医辨证治疗。结果 63例患者中治愈26例,显效27例,有效6例,无效4例;治疗前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升高(P<0.05)。结论牵引配合中医辨证治疗CSA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2.
职良喜 《山西中医》2008,24(2):37-39
目的:观察皮内植线配合脊柱旋转复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102例CS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采用皮内植线配合脊柱旋转复位治疗2次,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连续2个疗程.结果:纳入102例患者,98例完成试验,脱落4例.治疗组:临床痊愈32例,显效9例,好转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1%(95%CI=83.22%~99.70%);对照组:临床痊愈16例,显效20例,好转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6.3%(95%=73.33%~94.18%):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u=2.609 9,P=0.009 6);两组治疗前后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评价量表评分、VA的峰值平均血流速度(Vm)和BA的Vm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01).结论:皮内植线配合脊柱旋转复位的方法治疗CSA疗效优于针刺治疗,其收益为OR=0.39(95%CI=0.10~1.61);NNT=13(95%CI=5.16~39.S4).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热敏灸配合刺络放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54例CS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7例。治疗组采用热敏灸配合刺络放血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半个月内治疗12次观察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半年随访症状与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愈显率为71. 65%,随访时的愈显率为74. 0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 09%和38. 58%(P均0. 05); 2组治疗后及随访时临床症状与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均0. 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热敏灸配合刺络放血中医综合疗法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均显著优于普通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观察常规取穴与在常规取穴的基础上加用合谷、太冲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疗效。方法将10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取穴针刺;观察组行常规取穴加合谷、太冲针刺,3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38例(76%),好转10例(20%),未愈2例(4%),总有效率96%;对照组痊愈22例(44%),好转24例(48%),未愈4例(8%),总有效率92%。2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痊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常规取穴的基础上加用合谷、太冲针刺治疗CSA较常规取穴针刺治疗疗效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疗法对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的疗效。方法对合并H.pylori感染的53例RITP患者予根除H.pylori治疗,并比较治疗前后血小板(Plt)水平变化。结果显效9例(17%),有效14例(26%),总有效率达43%。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Plt上升。结论根除H.pylori疗法对部分合并H.pylori感染的RITP患者有一定的升血小板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方氏头皮针结合体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颈痛眩晕症状的改善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针灸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CSA患者1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方氏头皮针配合体针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体针疗法治疗,在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分别以采用"NPQ"颈痛量表,眩晕问卷调查表(DHI)为评价指标,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治疗1周后,2组"NPQ"颈痛量表得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DHI得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2周后,2组"NPQ"颈痛量表、DHI得分比较皆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方氏头皮针结合体针对改善CSA患者颈痛眩晕症状具有更好的疗效,且随治疗次数的增多,优势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四物汤剂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临床疗效。方法:将115例CSA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为65例,对照组为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药物疗法(直流电药物导入法),治疗组给予中西医结合疗法及口服中药四物汤和牵引疗法并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明显,治疗组疗效更为显著,对照组总有效率76.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腹部推拿六法配合腹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疗效及对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CSA患者11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两组均给予饮食指导、健康教育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腹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腹部推拿六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并检测IGF-1、TNF-α、IL-10表达。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53%,显著高于对照组76.27%(P0.05);治疗后两组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和工作、心理和社会适应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VA、RVA、BA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GF-1、IL-10表达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NF-α表达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部推拿六法配合腹针能够有效改善CSA患者临床症状和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背俞穴刺络放血拔罐配合毫火针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背俞穴刺络放血拔罐配合毫火针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背俞穴刺络放血拔罐治疗,6周为1疗程,均治疗2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6%,对照组为8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现面部红肿1例,对照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背俞穴刺络放血拔罐配合毫火针治疗痤疮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较单纯背俞穴刺络放血拔罐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韦润红 《中医研究》2006,19(2):32-3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滋髓生血丹联合环孢霉素A(CSA)治疗SAA 26例(治疗组),并与同期采用CSA常规方案治疗SAA 15例(对照组),进行对比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9%和45.0%(P<0.05);而且血象、骨髓象恢复快,出血和感染率明显降低,分别为26.5%、39.9%和69.8%、75.9%,未出现不能耐受的毒副作用。结论:滋髓生血丹联合环孢霉素A(CSA)是治疗SAA安全、有效、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间歇式角度松调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间歇式角度松调手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颈椎牵引治疗。2组均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及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舒张末期峰值流速(Vd)、收缩末期峰值流速(Vs)、峰值平均血流速度(Vm)变化情况,统计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ESCV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Vs、Vd、Vm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加快(P0.05),且治疗组快于对照组(P0.05)。经秩和检验,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370.05)。结论间歇式角度松调手法治疗CSA疗效优于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配合针刺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残留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1例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出现残留痛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补阳还五汤配合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3天、1周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3天及1周后观察组的VAS评分均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3天、1周后,2组OD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的ODI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配合针刺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残留痛患者,效果比使用塞来昔布胶囊更好。  相似文献   

13.
藿苏茵陈汤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是较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目前仍缺乏疗效持久、副作用小的理想治疗方案.1991年5月~1998年5月,我们采用藿苏茵陈汤治疗RITP,对其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并从免疫学角度对其机理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4.
郎显兵  谭曦  杜丽红  杜渐  孔军辉 《吉林中医药》2012,32(10):1064-106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心理疏导治疗脑卒中患者失眠的疗效.方法:将71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采用针刺治疗,配合心理疏导;对照组36例采用针刺治疗.10 d为1疗程,2组分别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睡眠质量改善.结果:治疗组疗效(痊愈15例,显效18例)明显优于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理干预配合针刺治疗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睡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醒神通督温针灸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例CS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针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79.31%(23/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与功能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循经感传者26例,无循经感传者4例.结论:温针灸治疗可提高CSA症状与功能评分及改善率,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针刺,且出现循经感传现象者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呼吸补泻法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4例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均采用穴位埋线(主穴取大椎穴、肺俞穴、肾俞穴、迎香穴)配合呼吸补泻法治疗,2周埋线1次,3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44例中,有中途脱落4例,剩余40例。其中治愈32例,显效6例,有效1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7.50%。治疗期间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穴位埋线配合呼吸补泻法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有较好疗效,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热敏灸配合健康教育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方法:选择慢性盆腔炎患者89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1组29例,采用热敏灸法;对照2组29例,采用健康教育疗法;治疗组31例,采用热敏灸配合健康教育疗法。2周为1个疗程,3组均治疗4个疗程。结果:对照1组总有效率为79.3%;对照2组总有效率为72.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3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与对照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1、2组。结论:热敏灸配合健康教育对治疗慢性盆腔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杵针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6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对照1组53例和对照2组57例。治疗组采用杵针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对照1组采用单纯杵针治疗,对照2组采用单纯耳穴贴压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PSQI评分与对照l组和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1组为84.9%,对照2组为87.7%,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杵针配合耳穴贴压是一种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微波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髋关节滑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0例髋关节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6例采用微波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对照组84例采用一般的针灸和拔罐疗法治疗,2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0%)明显高于对照组(45%)。结论微波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髋关节滑膜炎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平衡复位正骨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血流速度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影响,探讨其治疗CSA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0例CS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2组均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 mg/次,1次/d,观察组予平衡复位正骨手法,对照组予常规手法。2组均隔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2周。采用超声多普勒(TCD)测定平均血流速度,诱发电位仪检测BAEP。结果:2组治疗后双侧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以及双侧大脑后动脉(PCA)平均血流速度(Vm)较治疗前升高,Ⅴ波波峰潜伏期(PL)及Ⅰ—Ⅲ波、Ⅲ—Ⅴ波的峰间值(IPL)较治疗前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观察组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衡复位正骨手法治疗CSA疗效肯定,作用机制可能是改善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液循环和脑干神经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